第四百八十章 天下詩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宋穆與杜聖簡單的聊了幾句,當下便安排宋穆在這宗門中住下。

而一路上那杜省身為宋穆解答了不少關於杜氏詩宗的事情。

杜甫詩宗的建立之初,杜聖猶存,且與此處悟道大成,只是而後如何,杜省身並不願說明,宋穆只是知曉再無杜甫之蹤跡。

而後作為杜甫侄子的杜克勤接任統領杜氏詩宗,草堂處也因為杜聖悟道而修建宗門,是為小宗門。

杜氏詩宗這等大小宗門的分別,在這文朝之中也是獨一份。

此處宗門依山而建,樓閣殿宇雄偉,放眼風景俊秀綺麗,而這小宗門作為杜氏詩宗的重要之地,主要功能是為宗門弟子悟道所用。

山間殿宇多是悟道場和藏書樓,是一處極為清淨的修行之地。

而於這裡修行的杜氏詩宗子弟,其中最差的也是秀才境界,舉目望去竟有上百人,舉人境界的弟子也絡繹不絕。

宋穆不過一路走來,便見到這山間有十數位進士氣息,數位翰林文人,甚至在那杜聖的殿中,還見到一位大學士境界的文人。

而依照杜省身所言,此處小宗門的體量不過是杜氏大宗門的五分之一,一個杜氏詩宗所擁有的童生境界及以上的文人,竟可數以萬計。

宋穆也是狠狠的咬了一下舌尖。

而後其又與宋穆再說了一些李氏詩宗的情形,同樣是令宋穆咋舌。

李氏詩宗,有兩位半聖,六位大學士,數十翰林,上百進士,其餘境界子弟稍遜杜氏詩宗一籌。

杜氏詩宗,同樣也有兩位半聖,只是於高端戰力上與李氏詩宗稍有不及。

宋穆也能明白其中緣由。

杜甫詩詞流傳廣泛,數量眾多,而且領悟使用快捷,故而在文朝聲望頗高,宗門中基礎境界的弟子眾多。

而李白詩詞多數高潔縹緲,意境大多奇詭,領悟起來極難,可一旦成功,便將一舉攀升,戰力卓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兩大宗門在詩宗發展上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卻擁有同樣深厚的底蘊。

從杜省身的口中得知這些事情,宋穆一時間也是難以釋懷,淡淡這般算來,這兩大超級詩宗就擁有四位大儒,十位大學士,翰林進士上百,還有上千的舉人秀才。

兩大詩宗幾乎就能比之文朝朝廷近三成的戰力。

另外這世間還有許多體量不一的詩宗,如此算來,也難怪陛下要推行‘宗國法’,令詩宗子弟入世。

宋穆對著世間詩宗總算有了一番不同的認識,也不禁暢想,這樣一番戰力,能讓文朝在對抗妖魔戰鬥中佔據怎樣的一份優勢。

此刻宋穆到了這山間一處樓閣之中落腳,辭別杜省身,宋穆當下推開面前窗戶,便見到萬里風雲在眼前翻騰,極遠處似乎還有聳入天際的山脈波動,看來令人覺得無比的宏偉。

當下宋穆也是慨嘆一聲,與旁邊的陶風明說道。

“師父,此等萬里江山入眼,真如仙境般。”

陶風明此刻倒是面色平靜,這等清淨之地,也是心曠神怡,此番也是微微點頭。

宋穆卻是心中一動。

“師父,今日我看杜聖對您讚賞有加,想來也是師父過去,也在杜聖面前有耀眼的功績吧?”

陶風明回過神來,看向宋穆,神色卻是微微遲疑。

片刻後陶風明卻是微微一笑,然後與宋穆輕聲說道。

“當是這般吧,只是杜聖原本或許看重的,並不是我這個人,而是當初站在我背後的詩宗吧。”

宋穆再一次聽到了陶氏詩宗,此刻也是抬目。

宋穆其實從來都只在乎師父一路走來的經歷,只是這一路看來,這文朝無數人,更在意的似乎卻是陶風明的陶氏詩宗背景?

陶風明此刻似乎也是看到了宋穆臉上的疑惑,當下忽的說道。

“敬昭,你覺得詩宗如何?”

“底蘊深厚,而且實力強悍,不愧為文朝中流砥柱。”

聽到這話的陶風明卻是微微一笑,似乎有些贊成這樣的說法,只是微微垂目,再次開口說道。

“的確,在大多數人看來便是如此。”

宋穆有些不明,而陶風明已經繼續說道。

“詩宗聳立於世間,是仰仗著先輩的強悍詩詞,但畢竟先祖已逝,後輩為了讓這些強大詩詞繼續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便有了血脈一說。”

“甚至於這世間的詩宗,都將血脈當做詩宗存續關鍵。”

宋穆一愣,陶風明已經看向宋穆。

“而也正是這血脈,催生出了真正的殘酷,無數的詩宗後人在詩宗的主導下拼命誕生後代,再由宗門篩選,血脈鮮明者一步登天,無用者立刻成為墊腳石。”

這是宋穆從未聽過的言語,陶風明則是伸出手指向了窗外的風景,與宋穆沉聲說道。

“敬昭,你可知道這瓊樓玉宇,都是由誰建起的?”

宋穆想著剛剛陶風明的一番言語,心中忽的冒出一個想法,陶風明依然說道。

“不是差使這天下黎民勞役而成,而是由無數杜氏中最底層之人壘砌而成。”

“今日的仙宮縹緲,城池巍峨,卻是無數代詩宗後人的苦痛,他們被所謂的詩宗理想徹底束縛,然後強行綁在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之上。”

“詩宗啊,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光鮮亮麗。”

陶風明說到這裡萬分慨然,似乎想到了什麼過去的痛苦事情,與宋穆感嘆了一句。

“李杜詩宗是如此,陶氏詩宗亦是如此,天下詩宗,皆是如此。”

宋穆聽到這番話此刻神色也是陡然震動。

剛剛的驚奇瑰麗被陶風明一把拉回現實,宋穆心中無所謂覺得不妥,卻是漸漸明晰,或許這就是陶風明曾經經歷過的苦痛。

無所謂悲觀,那是陶風明試圖掙扎而未能反抗之事,如今只能將這份不忍不甘,說與宋穆聽。

陶風明則是與宋穆解釋了一句。

“敬昭,我說此事,只與你有一句所託,若是他日,真有詩宗,詞宗可立,這等苦難,不必過分強加後人。”

宋穆恍然點頭,陶風明不願意再在這話題停留,此番又是偏過頭看著窗外,與宋穆問了一句。

“入詩宗修行想來是陛下如今為你做的權宜之計,接下來你可有什麼打算?”

宋穆聽到這個問題也是立刻調整過來,當下垂目微微思索了一番,才與陶風明開口說道。

“弟子自然當潛心修習,不過在長安時,弟子有個想法,如今也能乘著詩宗的東風。”

聽到這話的陶風明似乎也來了興趣,當下看著宋穆,宋穆緩緩說道。

“弟子準備再寫一本民書。”

“一本關於文朝美食的遊記,而這詩宗中有許多藏書,倒也省了許多麻煩。”

“那這本民書,當不是消遣吧?”

陶風明與宋穆問了一句,宋穆微微頓挫,此番稍有遲疑,片刻後還是說道。

“或許能為師父一直所期,帶來一些不同的改變。”

聽到這話的陶風明深深的看了宋穆一眼,師徒之間已經有了一番默契,此刻輕輕點頭,只是與宋穆告誡了一句。

“如此甚好,少了一些雜事,倒也能放開些手腳了。”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