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暖閣議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宋穆從文刊閣出來後,也是默默的出了口氣。

今日這番交流,宋穆本來也算做好了打算,卻沒想到其中竟然還有這等彎彎繞繞。

果然有些東西不能再如之前那般想當然了。

當然所幸如今這事情還是有所眉目,自己若是能夠把握住,將來或許也能給文朝帶來不同景象。

至於這裡面的題材,的確是要好好篩選一番了。

不然真如嚴大人所說成了催命符,自己便是罪人了。

這般想著,宋穆再看著手中的那本《百姓諸事》。

今日自己說出這件事情,其中卻是無任何的私心,只是腦海之中有太多的平凡的面孔閃動。

英雄當不應當僅僅是那等兇威赫赫,詩文蓋世的文人。

每一個身具血性的百姓平民,都是文朝不可或缺的力量。

泱泱神州,億萬之民,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於這玄世流傳。

宋穆當下下定決心,也是快步往著翰林院而去,準備也藉著自己的工作之餘搜尋一些史料,為這文章做些儲備。

而在皇城暖閣之中,今日這裡卻是有幾分愁雲慘淡。

一眾大臣剛剛進行了激烈的爭辯,此刻都是端坐著垂目,不敢說話。

坐在主位上的李翱剛剛怒喝了一聲,震得群臣不敢言語,當下李翱在這暖閣之中走動著,最後沉沉的嘆了一口氣,目光掃過面前的每個大臣,臉上的憂愁之色一時間掃蕩不去。

“諸位愛卿,可想好了?”

一眾官員聽得,此刻都是面面相覷,幾個尚書更是面有苦色。

此番三疆戰事突起,而且攻勢極為猛烈,三疆邊軍都已經陷入苦戰,只是還未有告急之訊息傳來。

但是那妖魔那等浩大聲勢,如此看來卻不是虛張聲勢,似乎真的要給如今的文朝迎頭一擊。

李翱這幾日為了這件事情,也是有些焦頭爛額,與群臣議論了許多次,卻如何都得不出一個具體的結論。

甚至剛剛這場中還出現了一個驚異的提議,一個御史臺的官員建議交出那篇文章,而後再徐徐圖之。

李翱頓時大怒,直接命人將其拖了出去,連降數級。

這場中眾人見狀自然也明白了陛下現在的想法。

交出文章是絕不可能的了,只是如今的戰事,是要打到何等地步了。

兵部和戶部尚書便是一番愁眉苦臉了。

這等戰事所耗錢糧和兵員實在過多,若是真的全面迎敵,文朝恐怕也扛不住多久。

此番眾人都不願意說話,李翱實在是不耐,而後乾脆開口說道。

“那這事情朕便敲板了,東疆稍緩一步,調集大儒文人突襲西北妖國,以雷霆之勢圖存。”

一眾官員頓時抬頭,此刻目光卻是立刻從李翱的身上,匯聚到了馮相和譚相的身上,兩個人都是正襟危坐,此番不做言語。

這個結論,正是他們剛剛爭辯之中,譚相提出來的方法。

至於馮相,他的方式大抵相同,只是稍稍溫和,只是令數位大儒壓境,逼迫對方談判,如此看來,陛下卻是更加傾向於譚相的提議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眾人心中一堆盤算,而當李翱正準備囑咐傳令之時,那馮相卻是出來,拱了拱手,開口說道。

“陛下,此番過後,陛下卻是要做好打算了。”

“如此那西北妖國戰事必然再起,之後走向何方尚且不明,或許未來就是一片混沌,還有那東疆……”

“馮相不必說了,此事朕已經有所決定了,此戰必然少不得,只要西北妖國老實了,朕自有辦法平息這番事態。”

聽得這話,眾人的臉上都是露出幾分好奇,馮相更是上前一步,開口詢問道。

“不知陛下可有什麼辦法?”

李翱當下只是看向馮相,然後微微思慮,才與眾人說道。

“此法待到突襲西北妖國之後,若是卓有成效,朕自會與諸位愛卿說明。”

眾人當下詫然,卻聽得李翱再次說道。

“只是如今這妖魔捲土重來,對於宋狀元而言卻不是什麼好事,諸位可有什麼好辦法?”

李翱突然換了這麼一個話題,眾人當下都是遲疑,但是想來這次的事情,妖魔可是拿著殿試那篇文章做了這番由頭,這般自然也會對宋穆多有注視。

陛下此般對宋穆關注,不免讓眾人多有幾分猜測。

猜測宋穆所寫的文章,究竟是何等的內容,攪動這天下翻騰,聖恩垂憐?

當下一眾官員交換了一番意見,那譚相出言說了一句。

“如今必定是敬告宋狀元不可出長安,除此之外,便是明暗相保,讓妖魔沒有可乘之機。”

李翱微微點了點頭,只不過神色平靜,顯然這般事情其早有所規劃。

眾人一時間也說不出什麼新的東西,而當下李翱也是朝著眾人揮了揮手,讓他們退下。

“今日便到這裡吧,不過與朕記住,今日過後,便以東疆為先,它們敢如何亂來,必然讓它們付出同等的代價。”

聽得這話的眾人此刻都是面色一頓,此番連忙拱手,匆匆的從這裡退出。

李翱見得眾人離開了,也是微微嘆了口氣,看著琉璃窗外情形,此刻目光之中不免有幾分憂慮。

“居安思危啊,如此事情,朕竟還覺得有幾分慌亂了。”

這般說著,那暖閣外卻是有宦官稟報。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

李翱此刻微微抬目,臉上的神情一斂,拿出一本摺子展開,也對外開口說道。

“讓他進來吧。”

這般說著,便有一道穿著紫袍的人影邁步進了這暖閣之中,其比之李翱要矮了一些,面容卻有七八分相像,只是面容稍有稚嫩,看起來年紀不大。

這便是如今的東宮太子李棟,崇文十六年生,如今不過十三歲。

“李棟參見父皇。”

李棟此番朝著李翱叩首,李翱依舊坐在主位上批改著摺子,只是抬頭問了一句。

“棟兒,今日不是有秦太傅的經義講習?你突然來這裡作甚?”

李棟恭敬的站在一旁,當下微微抬頭看著李翱,輕聲說了一句。

“回父皇,今日老師的確與兒臣講了經義學問,而且講的是前些年各地院試的卷子。”

“老師尤其推崇其中一份卷子,那是當初老師出的一份卷子,上面的正是如今的宋狀元所做的文章。”

“其上所書‘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兒臣讀來感覺十分驚豔,卻是如何都揣摩不到那等意境。”

“因而特來這裡求見父皇,希望過些日子,能讓我與宋狀元見上一面,議論其中之事。”

李翱聽到李棟這般說,此刻挑了挑眉頭,抬頭看了一眼自己這皇子,見得對方這般鮮有好學,倒也是欣然的點了點頭。

“如此甚善,你大可與宋狀元去信一封,擇日邀其入東宮一敘。”

這般說著,李翱卻又是笑著與李東說道。

“不過切記,只是議論此文章,可切莫說些其他的。”

李棟頓時咧了咧嘴,連忙點頭,拱手告退。

李翱看著自己兒子離開的身形,此刻目光卻是有些深遠。

自己這兒子來之不易,自己也是視若珍寶,品性雖然稍有幾分怯懦,但也端正恭謙。

唯獨這學習之事力有不逮,雖說不過十三歲,還未入科舉考場,功名之事也還未求取。

只是這皇家望氣術竟無法從其身上看到什麼特別的東西,甚至於如今其對望氣術也是一竅不通。

文朝皇室可不比前朝,並非子嗣存世便可立足,這滿朝文武,各個偉力在身,做太子的,必然也要有一番超然境界,才能壓得住群臣。

若是李棟能與這宋穆學到些東西,想來到時候自己就是多慮了。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