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米格8戰鬥轟炸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現在蘇聯的戰略轟炸機,遠端轟炸機發展得如火如塗,在這些的情況下,戰術轟炸機的需求也被軍方提出來了,這個艱鉅的任務,自然還是交給了米格設計局。

現在蘇聯軍方需要一款效能先進的超音速戰術轟炸機,而它事實上就是後來的戰鬥轟炸機了。

這款戰鬥轟炸機的性能指標要求是很高的,最大速度要達到一點五馬赫以上,載彈量達到五千公斤,最大航程三千公里,作戰半徑一千公裡以上。

現在米格設計局的兩位大師,也感到頭疼,因為戰鬥轟炸機要求確實很高,要實現這些性能指標,並非易事,特別是在氣動佈局上面,肯定要下功夫才行。

沒辦法,米高揚和格列維奇又把李思遠請到了他們的設計局。

在看了軍方的設計任務書以後,李福平微微一笑道:“米高揚同志,格列維奇同志,其實我倒是有一個建議,咱們可以採用一種新型的氣動佈局,這就是可變後掠翼,我想採用了這種氣動佈局後,米格八戰鬥轟炸機的效能,一定會非常不錯,達到軍方的要求沒有問題的!”

米高揚激動地道:“可變後掠翼?這也太先進了,但是這項技術太複雜了,我們能搞得定嗎?”

的確在四十年代,可變後掠翼的研究已經開始了,但目前還沒有一架真正能夠飛的可變後掠翼飛機。

最早設計成這種氣動佈局的是德國的技術驗證機Me p.1011,但隨著二戰結束德軍戰敗Me p.1011並未完成製造,世界上第一型可控後掠翼飛機是美國貝爾公司的於1951年6月20日首飛的X-5飛機。

事實上隨著變後掠翼技術的成熟,後來有很多的戰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都採用了這種設計,而且還誕生了很多名機,比如說F14雄貓艦載戰鬥機,F111戰鬥轟炸機,米格二十三,米格二十七戰鬥轟炸機,蘇二四擊劍手戰鬥轟炸機等等。

而圖160也好B1B也好,這些戰略轟炸機都採用了可變後掠翼的設計。

可變後掠翼在高低空,高低速之間具有更為廣泛的適應性,但是由於其機翼部分的複雜結構增加了戰機的重量,減小了負載,加大了維護保養的難度,所以米高揚才會這麼說,因為他確實是覺得這個技術太複雜了。

不過李福平是誰呀,航空之神,所以李福平微微一笑道:“放心吧,這個技術肯定是能夠突破的,現在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這個變後掠翼!”

說著李福平就開始在紙上畫起設計草圖來。

李福平現在設計的可變後掠翼,當然還是比較原始的,也就是米格二十三戰鬥機用的那種,只能在幾個角度之間切換的變後掠翼,而不是像F14戰鬥機那種能夠在任意角度變的。

所以說這個實現的難度也要小了很多,像F14戰鬥機那種可變後掠翼,需要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才可以控制。

現在哪來的電子計算機呢,所以就只有用原始一點的設計,但這樣也是足夠了。

要知道米格二十三戰鬥機,是六十年代初的產物了,當時變後掠翼技術已經逐步成熟,因此米格設計局的設計師們,在分析了F111戰鬥轟炸機的一些設計後,開始搞自己的變後掠翼戰鬥機了。

從風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來,變後掠翼確實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飛機的效能。

於是米格二十三戰鬥機,採用了三級可變後掠的機翼,分別是十六度,四十五度和七十二度,而且這架戰鬥轟炸機,還採用了兩側進氣而不是米格飛機傳統上用的頭部進氣佈局,頭部裝載的新型火控雷達將使飛機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它可發射新型中程空對空導彈。

七十年代開始,米格二十三戰鬥機開始服役總共生產了三千架左右,而且還大量出口,是一款比較成功的變後掠翼戰鬥機。

所以現在呢,李福平把這個設計拿出來,頓時就讓米高揚和格列維奇,以及米甜她們都無比的震驚,這個設計真的太出色了。

機翼可變後掠翼,而且增加的重量並不多,完全可以接受,由於是雙發設計,所以說它的起飛重量可以達到二十噸,最大外掛重量五噸,完全不成問題,而且速度也可以飛到一點七馬赫。

它採用的是兩側進氣,看起來非常的漂亮,機頭是圓錐形的,將來也可以在裡面安裝機載雷達。

米甜崇拜地道:“李福平同志,這個設計真的太棒了,我想要是造出來的話肯定會非常的漂亮!”

這個設計方案,比米格二十三戰鬥機還要大一些,因為米格二十三是單發,一臺加力推力十三噸的渦噴發動機。

現在呢是兩臺加圖片推力七噸的渦噴發動機,因此起飛重量也增加到二十噸,因為設計要滿足軍方的要求,所以外掛架數量達到七個,比米格二十三戰鬥機的五個外掛架要多,並且最大外掛重量翻了倍。

米格八戰鬥轟炸機的內油達到五噸,加上外掛三個副油箱的話,可以達到七噸燃油,這樣它的最大航程能夠達到三千公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作戰半徑在一千公裡以上,這樣一款戰鬥轟炸機,確實是非常的不錯,米格兩位大師,都非常的激動。

米格八戰鬥轟炸機,要是成功的研製出來,那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架變後掠翼戰鬥機,而他們的設計局,也將因此而載入航空史冊,成為最偉大的飛機設計局。

其實這次李福平也是想透過米格設計局研製這款變後掠翼戰鬥機,掌握更多的資料,將來回去以後,就可以為祖國設計更先進的可變後掠翼戰機了,從戰鬥機到戰略轟炸機都可以用到這項技術,因為確實它的優勢很明顯,至少在八十年代之前是這樣的。

接下來李福平和米格設計局的兩位飛機設計大師,又進一步的討論到了這個設計方案的很多細節。

發動機倒是不用愁,都是現成的,用米格七戰鬥機的發動機,從單發變雙發,氣動佈局完全改變。

米格設計局在把這個設計方案提交到軍方之後,可以說得到了軍方的高度重視,並且這個設計方案也順利透過了評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