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安1運輸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新的一年到來了,現在軸心國已經走向末日,不出意外今年戰爭就要結束了。

不過現在呢,蘇聯航空工業還是在繼續的發力,這不剛剛成立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就接到了軍方的一個研製任務,六十噸級的中型運輸機安一運輸機。

雖然這個專案看起來和伊爾十運輸機好像是重複了,畢竟伊爾十一運輸機也是中型運輸機,而且起飛重量還要大一些,達到了八十噸,怎麼又要搞六十噸級的運輸機呢。

事實上這是蘇聯軍方多方面論證的結果,因為蘇聯現在準備要研製空中預警機了,所以八十噸的伊爾十肯定不是好的選擇,那麼安一呢就更適合。

預警機這玩意兒,在去年就開始出現了,這便是美軍的格魯曼TBM“復仇者”魚雷機在機腹裝上AN/APS-20雷達改裝而成。

不過呢現在蘇聯軍方可是準備搞一架大型的預警機了,平臺便是現在的安一運輸機。

所以說這個任務還是很艱鉅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可是剛剛成立的,所以這次安東諾夫更是親自把李福平請到了自己的設計局。

隨同李福平來的,還有米甜和卡拉波娃,喀秋莎她們三個女設計師。

安東諾夫把軍方的設計任務書給李福平看了,李福平笑道:“看來軍方的野心還是很大的呀,這麼大的預警機,那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架了。所以安一運輸機的設計,必須兼顧到預警雷達的安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接下來李福平還是畫了一個設計草圖,這頓時就讓安東諾夫他們大為吃驚,這架運輸機的設計與伊爾十一中型運輸機,大不一樣,它並沒有追求特別大的貨艙尺寸,機體阻力就較小一些,另外發動機,採用四臺輸出功率二千五百千瓦渦槳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五百五十公裡每小時。

在氣動佈局上,更注重低空低速效能,這也是為預警機研製而考慮的,當然僅僅是預警機的話,產量會非常少,所以同時又更多的是考慮到運輸機的設計。

所以這架預警機的載重能力還是不錯,達到十七噸,而且最大航程六千五百公里,比八十噸級的伊爾十運輸機還要遠,續航時間更是多出兩小時。

在雷達和電子技術方面,蘇聯一直落後於美國的,所以說預警機的個頭也要更大才行,要不然搞雙發的伊爾十一客機就夠了。

當然現在的預警機,功能肯定是很有限的,最多也就是做一個預警雷達,無法實現指揮引導己方戰鬥機攻擊目標的能力。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架真正實用的預警機,是六零年誕生的E1B預警機。

所以說接下來李福平又把預警雷達的設計方案也一併的畫了出來,這個又讓安東諾夫大為震驚。

想不到李福平還是雷達方面的頂尖專家呢,安東諾夫也更加的崇拜李福平了。

預警機的技術,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到了七十年代已經成為空軍最重要的機型之一了,可以說被稱為力量倍增器一點也沒有錯。

如果一方沒有預警機,而一方有預警機,那雙方戰鬥機差不多的情況下,肯定是沒有預警機的一方要完敗。

而到了九十年代,還發展出了相陣雷達的預警機,比如說費爾康預警機,這架預警機在一九九三年首飛,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

只不過呢費爾康預警機也是很醜的,因為它沒有採用大圓桌的雷達設計,而是在機頭和機身兩側,機尾都加裝預警雷達,所以看起來很怪異,就像是得了腮腺炎一樣的。

不過費爾康預警機,作為世界上第一種相控陣雷達預警機,性能比機械掃描雷達的預警機,效能上有很我的優勢,比如說它可以探測八百公裡遠的海上大型軍艦這樣的目標,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也達到了五百多公里。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三百六十度的不間斷的搜尋目標,還能同時跟蹤二百多個目標,這種效能是非常強大的。

在後來中國也曾經引進費爾康預警機,只不過被美國掐了。

在七十年代中國曾經自主研製空警一號預警機,很可惜沒有成功。

所以後來又引進費爾康,還是沒有成功,最後只能自主研製。

而阿三呢,後來也是買了費爾康,單價三億多美元,可以說要比隱身戰鬥機還要貴一倍。

當然了,世界上最有名的預警機,還是E3預警機,美國人在預警機這方面,技術也是最強的。

E3預警機以波音707客機作為平臺,空重八十噸,最大起飛重量一百五十噸,最大平飛速度八百八十千米每小時,巡航速度七百八十千米每小時,航程八千五百公裡,續航時間十二小時。

當然現在的預警機,肯定是不能和以後相比的,不過以安一運輸機作為平臺,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最先進了,比美國的復仇者魚雷攻擊機平臺要強太多了。

因為安一運輸機,採用渦槳發動機,起飛重量達到六十噸,這樣就可以安裝大型的預警雷達,所以說它的效能肯定會是最好的。

其實李福平也是很佩服安東諾夫的,因為他領導的設計局,後來研製了那麼多先進的運輸機和客機,像中國軍迷非常希望引進的安七零運輸機,它也是中型運輸機,但是起飛重量達到一百四十噸,最大載重四十噸以上,相當於伊爾七六大型運輸機了。

最重要的它有很多世界第一,比如說它用的D27槳扇發動機,那可是最先進的一種發動機,輸出功率一萬四千馬力,為中型運輸機之最。

現在安東諾夫設計局,剛剛成立就要研製六十噸級的運輸機,將來還不知道,會不會突破另一個位面的成就呢,到時候說不定還能搞一千噸的運輸機呢。

李福平倒是很期待,將來安東諾夫設計局可以創造更多的奇蹟。

這一次李福平來到安東諾夫設計局,也給安東諾夫提了很多的建議,為將來的發展做準備。

以後蘇聯軍方肯定會有更高的追求,那要搞二百噸,甚至三百噸的運輸機,得靠安東諾夫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