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節外生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那天,宋驍飛陪同治皇帝到圓明園,前腳剛到,醇親王奕譞就yin著臉找了過來,質問同治皇帝:“皇上,斗膽冒昧問一句,你前幾天是不是去了八大胡同的慶元**?”

醇親王這些年一直比較支持同治皇帝,親政之後,同治皇帝更是在他的面前表現得勤勤懇懇,可以說是印象良好。en8.見醇親王說出來自己去**的時間和地點,同治皇帝連忙矢口否認:“沒有呀,皇叔聽誰說的。難不成載澂被關進了宗人府,造謠生事?”

“那這藍寶石鑽戒是怎麼回事?我記得這是聖母皇太后送給你的g rén禮。”醇親王奕譞從隨身錦囊裡取出一枚閃閃發亮的鑽戒,正是同治皇帝錢袋被偷那天,給慶元的**兒,給鳳仙姑娘贖身的。**兒拿著鑽戒去上等的當鋪套現,清代京師的當鋪發達,許多是高官自己或家屬開的,這戒指太貴重,夥計把戒指送到當鋪掌櫃那,掌櫃請“老闆”一過目,便認出此鑽戒乃皇家物品,不敢私藏,送到了主管內務府的醇親王那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治皇帝頗為尷尬,面紅耳赤,道:“此戒指是朕的,前幾ri不小心弄丟了,可能是哪個太監或宮女撿去了,怎麼會在你手裡?”

“希望真是如此。”醇親王奕譞明知同治皇帝在說謊,也沒有戳穿他,畢竟同治皇帝成年了,要給他留點面子,他把戒指還給了同治皇帝,勸誡道:“皇上如能愛惜聖躬,乃天下蒼生之福。否則,臣將奏請兩宮太後,以保國體。”

這話說得很隱晦,意思要同治皇帝保重身體,不要再去**沾花惹草,免得沾染梅毒什麼的。否則,他就會站到兩宮太後那頭,以國家社稷大局為重。

醇親王走後,同治皇帝摸著戒指上的鑽石,越想越後怕,如果醇親王奕譞把這件事告訴了慈禧,慈禧追查下去,說不定宋驍飛就會暴露,他整個政變計劃也就泡湯了。再過一週就是木蘭秋獮了,他不想出任何意外,心一橫,暗地裡派人放火把慶元燒了。『雅*文*言*情*首*發』

當天半夜,八大胡同的慶元就著火了。秋幹物燥,老房子又都是木質結構,跟澆了松油似的,沾火星就著。這場大火從慶元的一樓開始,火苗噼裡啪啦,竄起幾丈高,點著了二樓的油紙燈籠。接著,屏風、門窗、樓梯都被熊熊的火焰包圍。一些姑娘和喝花酒的男人,來不及穿衣服,光著身子就跑到大街上。有人跑到樓外,身上的衣物帶著火苗,情急之下撲通一聲就跳進永定河裡。**和**裡見過同治皇帝的護院,無一倖免。大火甚至綿延到城闕,三ri不滅,小半個西城化為焦土,死傷五百餘民眾,這便是běi jing城繼圓明園之後的又一場震驚中外的大火,火災的照片還登上了當時的《紐約時報》。

宋驍飛聽說這件事後,知道是同治皇帝派人幹的,他心情頗為沮喪,對同治皇帝有些失望,這皇帝簡直就是個瞎胡鬧的小屁孩,連宅心仁厚的明君都算不上。他對同治皇帝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皇上有沒有想過,這場大火,會有多少無辜的老百姓被燒成焦炭,家破人亡!”

同治皇帝呵斥宋驍飛:“你太婦人之仁。一旦我們的計劃走漏風聲,死的人又何止這些?自古這紫禁城的城牆就是用百姓的鮮血染紅的。”

宋驍飛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認識同治皇帝,對歷史書上的一些記載也漸漸產生了懷疑。慈禧嗜好權力,同治皇帝又何嘗不是呢?為了自己的權力不擇手段,難道這是人xing根深蒂固的頑疾嗎?他們又有何區別呢?宋驍飛怕同治皇帝一時衝動,還會對鳳仙姑娘不利,便沒有再和同治皇帝爭吵,悄悄出宮,想給鳳仙姑娘找個安全的地方藏起來。

宋驍飛出了南宮門,路過宣武門太平湖畔的醇王府,看到王府牆上貼出一告示:小貝勒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歷史上後來的光緒皇帝,生下來就悶悶不樂,都三歲了還不會笑,誰要是能逗他笑,賞金百兩。

宋驍飛靈機一動,便在宣武門那的洋貨市場買了一個瑞士鐘錶,讓鳳仙姑娘去揭榜,混進醇王府。

鳳仙姑娘並不知道同治皇帝的身份,只知道他是皇三爺,還在傻傻等著同治皇帝來看她。起初,她說什麼也不肯離開暫時寄居的祥泰客棧,宋驍飛望著她如泉水一般的雙眸問:“你覺得皇三爺這人怎麼樣?”

鳳仙說:“他很好呀,心地善良。我和他相識,剛開始還是裝盲ji去騙他,和他聊天。他知道後,也沒有怪罪。他也不像一般的客人對我無禮,怎麼說呢?他是一位文質彬彬的君子!”

宋驍飛問:“什麼盲ji?”

鳳仙姑娘答道:“在京城的**中,因為晚清一些高官達貴的身份比較特殊,不願讓**女子看到他們,所以盲ji比較受歡迎。為了迎合這些高階客人,**兒從小買些盲女培養,實在招呼不過來了,就讓女兒冒充一下,但有的**兒很殘忍,會活生生地將姑娘的雙眼弄瞎。”

宋驍飛一聽鳳仙姑娘提起同治皇帝,就一臉笑靨,看來她的確喜歡上他了,便謊稱自己是受皇三爺的委託,讓鳳仙帶著瑞士鐘錶揭榜進醇王府。

鳳仙便答應了,她把那個瑞士的鐘錶給載湉玩,那鐘錶拉動轉柄,每隔半個時辰就會自動報時,還會奏響一首西洋音樂,三歲的載湉愛不釋手,被逗樂了,咧著嘴呵呵傻笑。

醇王府的管家如約拿出百金酬謝,鳳仙姑娘不要,還拿出賣身契,說父母雙亡,請求王府收留當婢女。醇王妃,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妹葉赫那拉·婉貞看鳳仙姑娘聰明伶俐,小載湉和鳳仙姑娘在一塊玩很開心,便留她在府上,做了載湉的丫鬟。

1874年冬天的那一場雪,比往年來得更晚一些。就像那一年大清的“木蘭秋獮”。慈禧太后一再推延,“秋獮”,幾乎變成了“冬狩”,才去河北東北部的承德舉行。

承德有一塊木蘭圍場,與內蒙古草原接壤。1681年康熙皇帝為了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皇家獵苑。道光繼位後,清朝的秋獮之禮廢止,1826年,也就是道光三年,承德的木蘭圍場開圍,允許百姓入圍墾荒。為了這次狩獵,同治皇帝派人把其中的老百姓都拆遷了出去,這也耽誤了一些時間。

那一年,蒙古、xin jiāng各部的王公貴族,還有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法國駐華公使羅淑亞、美國署理公使代辦使事威廉士等應邀參加。五萬人同時狩獵,場面頗為宏大,光馬匹就動用了五千匹,車輿百乘,護衛騎兵兩萬人。

在狩獵場中心,軍士們搭了御幄,高二十米,寬四十米,高兩丈多,上為穹蓋,以竹杆撐著,同治皇帝便住在御幄內,宋驍飛跟在身邊伺候。御幄左右各有一同樣大小的圓幄,兩宮太後居住。

御幄外用黃結繩圍了一個網城,內設連帳275座,為內城,各國公使、滿清王爺和貝勒公主、軍機處,奏事處、兵部、戶部等人都住內城,各帳幄外都有旗兵守衛。內城外設連帳550座,為外城,為軍士所住。

草原上白茫茫的雪覆蓋了大地,守衛大營的將士們大都穿著厚厚的胭脂sè長袍,外套黑sè馬蹄袖短褂,戴涼帽,青sè花翎,黑sè長靴,配朴刀,寒風將他們長袍的衣角吹起。

宋驍飛到木蘭圍場的第一個晚上,走出御幄,他看了一眼慈禧太后的帷帳,發現不對勁:帷帳外旗幟高標,禁衛森嚴,槍刀密佈,守衛幾乎比同治皇帝多了一倍,其中還有不少穿淮軍服的兵勇,全都是虎體彪形、狼腰猿臂的大漢。宋驍飛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淮軍雖承襲湘軍制度,但聘有西洋軍官為教習,每營五百人,訓練洋cāo,有洋槍隊和開花炮隊,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較多,故戰鬥力很強。而且淮軍一般駐紮在京師以外,怎麼會調入親軍營來護駕?難道慈禧太后對同治皇帝的政變早有準備?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