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媒體欠調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謝書友鬼娃子XX的打賞,今天有點卡文,只有一更了。.org

————————————————————————————————————

秦天柱辦公桌前堆了一疊當天的全國各地報紙,他快速的瀏覽一遍這些報紙的頭版內容,隨後又翻到文化藝術版塊細細查閱。最後,一聲哀嘆,頹然倒在辦公椅上。

他今天來翻閱這些報紙,主要是因為《潛伏》的宣傳問題。

四月初劇組就要開機了,也沒見國內哪家媒體對梅花公司的第二部戲有採訪的興趣,這讓秦天柱很不得勁。

年前《恰》劇火熱的時候,記者趕都趕不走,到處追著他採訪。隨著官方對媒體採訪的約束,以及《恰》劇熱潮的漸漸衰退,記者媒體在靈泉幾乎絕跡了。

秦天柱心裡有點嘀咕,這些媒體記者好沒意思,不需要他們的時候拼命追著你採訪,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又不理你了。

同時他也有點奇怪,自己的梅花公司也算小有名聲了,難道媒體對梅花傳媒的第二部戲一點興趣都沒有嗎?

於是乎,他找來當天的各大報紙,看看這些媒體每天都在關心什麼。

這一看之下,秦天柱明白了。這些報刊雜誌還真對國內某家公司某部新戲開拍了之類的新聞,沒什麼興趣。

他自己歸納了下,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以及各省機關報之類的嚴肅報紙,其文化藝術版塊的內容,大多是某某圖書推薦選讀,某某文藝團體送藝術下鄉服務群眾,憶某某藝術家光輝燦爛的一生,某鋼琴家在國外勇奪某某獎項為國爭光,第X代導演的某某情懷之類的新聞。

總之,都是夠文化,夠藝術,夠主旋律,就是不夠娛樂!

還有一類是城市晚報或早報型別的,這類報紙的新聞比較市民化,在文化板塊能看到不少娛樂訊息,不過都是轉載的一些港臺明星的訊息。

秦天柱有點為《潛伏》的宣傳犯愁,他想讓觀眾在開播前就對劇集保持關注,卻找不到適當的新聞媒介釋出這類的訊息。報刊雜誌對此類訊息沒興趣,現在的電視臺,秦天柱也不知道有什麼綜藝節目會關注國內的娛樂類新聞。

為什麼會這樣呢?秦天柱自己的分析,是國內目前其實還沒有娛樂圈,只有文藝圈,沒有明星,只有演員。

因為沒有明星,沒有娛樂圈,國內媒體的報道就顯得有些陽春白雪。只有文化作品問世了,媒體才有興趣提兩句。當然,如果該作品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了,如《恰同學少年》般,媒體也是熱衷於跟風報導的。至於某某公司的某部作品開拍之類雞毛蒜皮的八卦,那是不屑去關心的。

說到底,現在的國內媒體,缺少八卦精神。

秦天柱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娛樂公司的老闆的,既然搞娛樂,自然需要很多八卦媒體來捧場,可國內現在就沒有這種八卦媒體。如果是網絡時代就好了,他也不用為電視劇的宣傳這麼發愁。

或許,自己該想法子,調教調教媒體。

秦天柱一個人想著該怎麼調教媒體,沒理出什麼頭緒。他把周嘉朋和金光華兩個製片人叫到自己辦公室一起商量商量,他們兩人負責劇集的宣傳工作,或許有更好的思路。

周嘉朋是個老煙鬼,一坐下就點上了一根煙,靜靜地聽秦天柱說起劇集宣傳的擔憂。

聽完後,他提出自己的疑問:“小柱,你的意思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向社會公眾宣傳我們的《潛伏》?沒這個必要吧?”

“這幾天劇組演員都來得差不多了,開機也就是這幾天的事。”

秦天柱站起身給兩人倒了杯開水後,繼續說道:“我希望我們的劇集在開播前,在社會上能有足夠的關注度,宣傳工作就要早點做起來。你們也知道,我們的《恰》劇就是因為開播前沒什麼關注度,所以起始的收視率很低,等我們的劇集在觀眾中有了口碑,收視起來的時候,整部劇都播放的差不多了。損失是很大的。”

金光華和周嘉朋兩人作為電視劇的製片人,對劇集的宣傳工作也是重視的。不過他們倆的宣傳工作大多是對電視劇的買主,即電視臺的宣傳。比如周嘉朋,目前已經聯絡了朝廷臺的韓主任,向他說明了《潛伏》的故事劇情以及製作班底等資訊,以方便電視臺下單購買。

金光華道:“秦少,我覺得我們只要做好電視臺的宣傳工作就好了,只要能引起電視臺的購買興趣,對電視觀眾的宣傳,他們自己會安排的,不用我們代勞了吧?”

周嘉朋也是這個觀點,覺得向社會公眾宣傳劇集是電視臺的事,不用制作方來越俎代庖。

秦天柱覺得兩人的宣傳觀念有些落伍。在他們的眼裡,只要拍好劇,能引起買主的購買興趣,公司的任務就完成了,這與目前國內同行沒什麼兩樣。他覺得自己的梅花傳媒應該領先一步,走在國內同行的前面。

他對兩人嚴肅地說道:“周大哥,光華,我覺得你們應該樹立起一個大宣傳觀!”

“大宣傳觀?”

周嘉朋和金光華看他說得認真,也知道他對兩人的看法不認同。聽他說到大宣傳觀,兩人來了興趣。

“你們一開始的工作方式,我認為過於小氣。在電視劇產業上,你們把集圈定在了一個車間主任的角色,只要完成了電視劇的製作,把劇賣出去了,整個流程就到此結束。而我認為,在電視劇這個產業上,我們擔任的應該是專案負責人的角色。從電視劇產品的製作,直到與觀眾的見面,我們都要負總責,而電視臺只是在這一環節中我們的一個合作伙伴而已!”

周金兩人都沒有出聲,都在仔細咀嚼秦天柱提出的新概念。

秦天柱繼續說他的想法:“明確了我們專案負責人的角色,那麼也就理解了我們的宣傳工作要從面向電視臺的小宣傳,轉為面向電視觀眾的大宣傳。只要在開播前,觀眾對我們的劇集有了相當的關注度,那麼在與電視臺的價格博弈中,我們就掌握了主動權。

從另一個方面說,我們今年有造星的任務。明星怎麼造?過硬的作品是關鍵,但也不能否認需要媒體的炒作,讓我們的明星始終保持曝光度。

就如我們的《恰》劇,年前那段時間多火熱,現在也慢慢退燒了,所以,光靠作品只能保持幾個月的關注度,時間一久,就會被觀眾遺忘。”

金光華覺得秦天柱說得在理,想造星,的確不能單靠作品本身。

不過,他提出了更現實的問題:“秦少說的是不錯,可怎麼讓媒體炒作呢?就拿《潛伏》這部劇來說,你想一個電視劇的開機就要讓媒體報導,恐怕是有點難。國內一年下來怎麼也有一百來個劇組開機,媒體是不會有興趣的。”

“這就是我找你們來商量的原因了,怎麼找出讓媒體感興趣的話題,怎麼找出新聞的興奮點。”

周嘉朋彈了彈手中的菸灰,給秦天柱分析道:“《潛伏》這部諜戰劇,故事性是不錯的,不過觀眾沒看到劇集,任你怎麼炒作都是白搭。製作班底嘛,除了寧鏡,都是生面孔,媒體興趣也不大。至於製作單位,我們梅花雖然小有薄名,但要說一個開機,就能讓全國媒體跑一趟,怕是沒那個號召力。”

金光華提出了一個思路:“我覺得真正能夠讓媒體感興趣,勞動他們跑一趟的,只有小柱!”

周嘉朋點點頭,覺得有理。因為秦天柱的經歷比較傳奇,人又年輕,媒體對他的興趣始終是存在的。要不是上面官方的約束,周嘉朋覺得這股“秦天柱熱”會持續到現在。

周嘉朋提出了一個方案:向媒體發個通告,就說《潛伏》是秦天柱的第二部導演作品,成功引起社會公眾的興趣後,再找個理由說秦天柱退出《潛伏》劇組,由新導演蔣偉接棒,當一番炒作,《潛伏》成為新聞熱門話題後,就透過女主角寧鏡,新人男主角等話題,繼續保持關注度……

三個腦袋湊在一起,嘀嘀咕咕半天,商量出了這麼一個方案。這個宣傳計劃看起來就是一幕肥皂劇,不過秦天柱倒是不在乎,雖然手法有點粗糙,只要達到目的就行。

選擇哪家媒體作為訊息釋出平臺呢?這也是要好好琢磨的。

周嘉朋的意見,“我們是希望《潛伏》在朝廷臺播出的,那我們的合作媒體最好也是全國性媒體。”

金光華有些疑慮:“全國性媒體,而且只能是報刊雜誌類的。國內的電視臺目前並沒有有影響力的,專門報導國內娛樂新聞的節目,人家也不可能臨時給我們開一個。

可全國性的報刊雜誌,大多比較嚴肅刻板,目標讀者都是些中老年人。我們這類新聞,說實在的有些八卦,人家未必看得上。就是我們自己,也未必希望在這類媒體上刊登訊息,目標受眾不太一樣,很多青年人都不太看這類報紙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也未必!”

秦天柱從自己辦公桌前的一堆報紙中,抽出一份給他們倆,“你們看這份報紙怎麼樣?”

《環球*時報》

“可以!”周嘉朋一看名字,就表示同意,這份報紙他也熟悉,只是一時沒想起來,“這份報紙發行量大,讀者範圍也很廣,刊登的內容也比較大眾化,對我們這類新聞不會過於排斥。”

秦天柱補充了一點:“愛看《環球時報》的,大多是關心時事政治,軍事外交的讀者,與我們《潛伏》這類諜戰劇的目標觀眾,基本是吻合的。”

三人最終商定,《環球*時報》作為《潛伏》劇組的第一合作媒體。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