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恰同學少年(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媽媽,媽媽!我已經想好拍什麼電視劇了。.org”晚上回到家,秦天柱首先向凌雅雯發起了公關。

“奧,打算拍什麼呀,說來聽聽。”凌雅雯一邊在案邊備課,一邊敷衍的問道。反正,她打定了主意,任他說破了天也不同意。她也不相信一百萬的預算,能拍什麼像樣的電視劇。

“**是不是寫了一首《沁園春長沙》的詞?”

“是啊,我這幾天就是在教這首詞,怎麼,你也看過?”

“是啊,我的電視劇就是從這首詞中受到的啟發,我決定了,我要拍的電視劇就叫《恰同學少年》。

這部劇就以**在湘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表現背景,去展現**、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代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以及楊昌濟、孔昭綬等一批優秀教師的形象。揭示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的主題。我想,這個主題與當今社會也是緊密相關的,由我們這些學生和老師來拍,非常合適。”

說完,他根據頭腦中的印象,向凌雅雯大致描述了一下主要的故事內容。

聽秦天柱說完他的新專案計劃,不可否認,凌雅雯心動了。拍個關於教育主題的電視劇,對她這個人民教師而言,有著巨大的誘惑力。不過,她也沒有那麼容易就被說服。

“你能具體說說你的創作動機嗎?”

“當然。”秦天柱覺得自己經過一番思考,想法已經很成熟了。

為什麼要拍《恰同學少年》?

答案是教育,是對現實的教育問題的關注。

答案是青春,是對理想中的青春歲月的夢想。

沉重的現實,與夢幻的理想相結合,就有了《恰同學少年》這部劇的產生。

那麼,教育是什麼?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可以這樣說,今天,我們有什麼樣的教育,未來,就會有什麼樣的中國,什麼樣的中華民族。

茲事體大,何止重於泰山?

而我們今天的教育現狀,能令人滿意嗎?回想起自己的小學和將近一年的學生生涯,以及自己所看到的身邊的老師和同學的精神狀態,在感謝學校培養的同時,同樣也充滿遺憾。自己目前所接受的教育,無論體制還是理念,都並不十全十美,甚至存在很多問題。

這些年,各個學校、各個年級班級之間的成績競爭越來越激烈。

課堂上時常能聽到老師講述的各種所謂的“勵志”事例給學生做榜樣,比如有名的“高考大王”某某中學,教室牆上掛兩雙鞋,一雙皮鞋,一雙草鞋,考得上,進城穿皮鞋,考不上,回家穿草鞋。

從報紙電視上,也常聽到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教育事件與現象。

某某中學校長,全校大會上公開鼓動學生,只要考好分數上好大學,將來你就娶美女、開名車,住別墅,所以大家要努力學習!

某著名大學花巨資修建校內高爾夫球場,因為它要培養學生當“上等人”,以後做高高在上的“社會精英”。

利益、利益、利益,一切為了個人利益,這樣的例子我們舉不完。

除了這些明目張膽的所謂“教育”,更普遍、更常見的,是一天天漲上去的學費,是各種各樣的贊助費,是日益沉重的書包,是辦這個班那個班忙於收補習費的老師,是學生越來越厚的眼鏡片、日漸羸弱的身體,還有除了自己的“前途”,什麼理想與志向都已忘卻的大腦……

單只是學校,單只是老師,單只是學生嗎?家長呢?社會呢……

我們為什麼而辦教育,老師為什麼教學生,學生為什麼而學習,家長為什麼而節衣縮食供孩子讀書?

就是為了分數,為了上好大學,為了將來的金錢地位美女嗎?

那麼,理想呢?責任呢?信念呢?國家呢?民族呢?社會呢?它們都太空洞,都可以不管,都可以丟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嗎?

人生在世,還要有一點除了自己之外的責任感,還要有一點崇高,有一點信念,我們的未來,才有些希望。

這希望,更多地要寄託在教育、寄託在我們青少年身上。

除了教育的目的,還有教育的方法、教師的責任。

中華民族自古有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天地君親師,人之五倫,能與天地自然、社稷國邦、父母血親並列的,只有教師,教師在中國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崇高而神聖!

放眼世界,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民族,教師的地位能有中華民族這樣神聖。傳道授業解惑,這是先賢給教師的職業定位,就是說,教師不光是教授知識,他還要教給學生為人的至理,立身的品格,解答學生對知識、對生活、對一切的疑惑。

三者之中,傳道排第一,就是說,學生人格、品行、世界觀的塑造,是教師的第一責任。而今天,我們的教師,還承擔著這些重任嗎?我們的教師,還有著當年的神聖度嗎?

現在相當多的教師,恐怕已經當不起“傳道授業解惑”這六個字,他充其量是在授業,不,連授業也算不上,那叫“灌”業,把教學大綱上的書本知識一古腦兒灌進學生的腦袋,唯一目的就是讓學生考高分,為學校爭升學率,至於學生理解不理解,今後能不能用於實際,有多少教師還在關心?這樣的灌輸,不配“授業”二字。

先賢給教師指明的教育方法,有一條至高的原則,叫“身教重於言傳”。就是說,不管你講多少道理。授多少知識,教師自己以身作則,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你在講臺上照本宣科給學生講一萬堂思想政治課,也抵不上你一次課外收取補習費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恰同學少年》就是要想寫一群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一群真正無愧於這個稱號的先生們,拿他們的所作所為,再與現實對照,我希望能因此觸動現實中哪怕一位教師的心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麼學生呢?《恰同學少年》要寫一群學生,他們的後來,很不平凡。但在本劇中,他們至少在出場時,都要是普普通通,平凡得彷彿我們身邊的鄰家少年一樣。

他們很幸運,是遇上了一所好學校,一位好校長,一群好先生。於是,他們開始從平凡走向不凡。

求知若渴,刻苦學習,這些是次要的,他們最可貴的,是拋棄了世俗的利益,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是短視的,僅僅盯著分數或者未來的一份工作。要讓他們相信崇高,相信理想,把小我視為國家、民族之大家的一員,讓他們志存高遠,於是心自廣博。

我們不喜歡利慾與浮躁,不喜歡庸碌與苟且。物慾會迷失人們的眼睛,而短視會使人斤斤計較於眼前,結果不但迷失了自己,也找不到真正的快樂。那些短視的物慾動物,哪怕真的當了官發了財貌似成了功,他們的內心會有快樂存在嗎?不會的,因為他們只記得自己,於是他們生怕失去,整天不得不活在沒完沒了的算計中,活得那麼卑微而疲勞。

而《恰同學少年》中這群學子,歷史上,確實曾有過這樣一段飛揚的青春歲月,後來也的確為他們的理想與信念,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他們相信崇高,因此,他們走向崇高之際,能讓人感覺到他們精神上的無比快樂。

然而,今天的學生,還能有這份精氣神嗎?我想不會有很多,至少他身邊觀察的同學沒有,他們受著老師家長的驅使,受著這個社會的驅使,一頭扎進了成績、分數的一條道中。

如果學生們看了這部劇,哪怕有一個人因此而昂揚,因此而振奮,因此而明白讀書的意義,因此而選擇崇高與理想,因此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真正的快樂,則我願足矣。

《恰同學少年》也是一部青春劇,我要做一部最“酷”的青春劇。

一,當然是想有別於其他同類作品,畢竟,寫歷史偉人的影視作品夠多了,宏圖大業,遠慮深謀,決勝千里,安邦定國,這些內容,比自己優秀、老練的編劇們早就寫了無數遍,沒必要重複。

二,因為那是事實,劇中主人公們,當時正處於青春歲月,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激揚文字,揮斥方遒,那不是青春是什麼?不寫成青春劇,對不起他們曾經的這段青春絕響!

沒有人這樣寫過是吧?不過寫了又不犯法,誰規定青春劇只能是時下的都市俊男靚女們專有?我偏要回到過去的時光,回到那些歷史巨人們的身上,搞個歷史青春劇出來又如何?

什麼是真正的青春?

青春在於本質,不在於年代的新舊,任何時代的人們都曾經歷過青春,古往今來,青春的本質都一樣。那是陽光,是朝氣,是蓬勃,是掃除了一切陰暗與猥瑣的光明無瑕。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真正的青春,就該有《少年中國說》所描繪的華美,那樣純淨,那樣徹底,那樣不可一世,沖決一切,洋溢著浩然正氣,令人嚮往。

對,浩然正氣,這就是我為我的同學少年們找到的青春基準點。我不要什麼青春的憂鬱、滿眼的茫然,那些萎靡與迷惘,不應該屬於真正的青春歲月,我的人物們,要昂揚到極致,陽光到極致,渾身上下,正氣浩然!

那些港臺的青春偶像劇,那些花瓶般的靚女,那些奶油般的男生,肉麻兮兮的臺詞對白,還有童話般不食人間煙火、只知道動轍哭哭鬧鬧的所謂愛情,就是青春嗎?他們華麗外表下,除了告訴你這世上最重要的是金錢、地位、美貌之外,還告訴你什麼了?

真正的青春偶像,是億萬裡挑一的人中龍鳳,他們狂放,他們自信,他們蔑視一切,率性而為,為理想、為抱負、為整個世界的明天,活得那樣精彩。他們的飛揚不羈,令人歎為觀止,他們的酷,讓人目眩!

什麼叫酷?這一連串響噹噹的名字印證了青春偶像真正的酷:**、蔡和森、蕭子升、陶斯詠、向警予、楊開慧……他們傳奇的青春歲月,才叫酷斃了!與他們精彩的青春相比,今天的所謂之青春偶像們,值得一提嗎?

我要給出這樣一段青春,讓今天的青年們也看看,青春可以是這樣的,這樣的青春更動人。

而《恰同學少年》,這部我的青春夢,如果能讓哪怕一位青年覺得那是值得追求與效法的,則足慰。

秦天柱洋洋灑灑幾千言,向凌雅雯丟擲自己對《恰同學少年》的創作初衷與目的。他這一半是對後世這部劇的理解,一半是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和以後會越來越嚴重的教育問題的有感而發。

凌雅雯很震驚,她實在難以想象自己平時懶懶散散,萬事不上心的兒子對教育問題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對文化產品的創作有如此這般虔誠的態度。

或許,我原本就小瞧了他。他既然能賣出百萬級的電影劇本,那本該就是一個有想法的人。

“最後一個問題,你如何解決預算問題?我就算是個外行人士,也知道一百萬是拍不了一部像樣的電視劇的?”凌雅雯丟擲了最後一個問題。

“我想過了,動員靈泉中學的力量,師生本色演出!”

凌雅雯呆了呆,她沒想到兒子給出了這樣一個方案。但不可否認,這是個好方法。

“好了,稽核透過,專案批准!”

凌雅雯最後宣佈了她的決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