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抓住互惠互利的機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查爾斯掛了威廉的電話,便立刻開始著手分別與英國排名前十的高校取得聯系。

作為在英國活躍了很多年的老王子,查爾斯在國內的人脈非常強大,英國幾所頂尖綜合大學的負責人都與他有交情。

有意思的是,英國畢竟是一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雖然王室已經不再執掌政治權利,但他們依舊執掌榮譽權利,對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來說,最大的榮譽就是王室賦予的,所以他們與王室的關係非常密切,也非常給王室面子。

查爾斯一個一個的溝通,每一個話術都是一樣的,先與對方相互問好,然後再詢問對方是否有興趣與牧野科技展開合作。

一般情況下,當查爾斯聊及牧野科技的時候,對方都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這其中不光是因為要賣查爾斯一個面子,也是因為牧野科技確實在全球範圍內太過知名。

確認對方有興趣之後,查爾斯便會進一步說出合作的具體細節:

牧野科技的訴求,是希望這些學院能夠每年向華夏提供一定的交換生名額,這些名額要儘可能的多,而且要儘可能覆蓋更多的學科;

而牧野科技給予的回報,是為這些學校提供一定數量的直聘崗位,比如劍橋,如果李牧每年給劍橋20個直聘崗位,那麼每年就一定會從劍橋招聘20人。

查爾斯第一個聯絡的就是劍橋大學的校長亞歷克·布羅厄斯。

亞歷克·布羅厄斯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是澳大利亞人,在劍橋求學,讀電子工程學,然後加入了IBM,在IBM服務了將近二十年之後,以IBM首席科學家的身份返回劍橋成立實驗室,並在1996年擔任劍橋校長。

亞歷克·布羅厄斯在社會企業中的職業生涯,幾乎全部奉獻給了IBM,而IBM本身又是全球知名的商業計算機硬件以及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所以他對網際網路非常瞭解也非常重視。

不過,這年頭的英國,本身還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網際網路創業氛圍,英國雖然有幾家老牌的高薪技術企業,但是這些企業一般圍繞晶片為主的硬體,對產品為主的網際網路行業並不是那麼的瞭解。

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一個尷尬的境地:英國幾乎沒有能拿出手的、真正的網際網路企業。

亞歷克·布羅厄斯本人對英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是非常焦慮的,他甚至覺得,劍橋有必要替英國提升整個國家在網際網路方面的實力與水平,所以他一直在推動劍橋周邊建立“矽沼澤”園區,吸引跨國網際網路公司,以及本土網際網路公司進駐。

不過,亞歷克·布羅厄斯雖然有這個心,但是卻沒有盤活整個大盤的能力。

不僅英國網際網路企業沒什麼發展,而且劍橋的學生對網際網路好像也都不是非常熱情,他們對未來的就業規劃一般都在歐洲,而歐洲本身就不是一個擁有網際網路根基的土壤。

差不多有一半劍橋的學生,會選擇在畢業後留在歐洲發展,少部分則選擇返回祖國,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才會決定前往北美發展,而且,由於劍橋一貫的發展情況,前往北美的學生幾乎全都去了華爾街,極少有人會選擇去矽谷。

不選矽谷的原因並不是他們對矽谷不感興趣,而是他們覺得,自己想進矽谷的難度,要比進華爾街大得多。

別看這些劍橋、牛津以及帝國理工這些大學牛氣得很,但是在這個年頭,因為身處歐洲、遠離網際網路行業的中心,所以這些大學的學生,真正能夠進入網際網路核心圈的機會很少,更別提牧野科技這樣的頂尖企業。

如果牧野科技不給他們直聘崗位,那很可能一年到頭一個劍橋的也不會招。

原因倒不是因為劍橋哪裡不好,而是因為,矽谷的公司,更傾向於招聘本土員工,以及經驗豐富、吃苦耐勞的華夏、印度員工,對養尊處優的歐洲大學生來說,他們天生就有些排斥。

更何況就算是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這樣接近網際網路聖地的美國高校,其學生想進牧野科技也沒那麼容易,更何況歐洲這些遠離網際網路戰場的學生。

對英國這些高校來說,他們也意識到網際網路行業的飛速發展,所以也很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突入網際網路核心層、突入矽谷的好機會。

現階段,矽谷遠沒有十幾年後那麼國際化,現在矽谷的從業者裡,七成以上畢業於美國的大學,剩下的多數來自華夏和印度。

歐洲大學出來的學生進華爾街還算容易,進矽谷可真是沒那麼輕鬆。

此時的歐洲,和日本有些相似,他們都有很強的經濟基礎、很強的工業以及學術基礎,但是唯獨沒有強大的網際網路基礎。

日本沒抓住網際網路產業,歐洲也是一樣,再過十幾年,世界網際網路公司市值前二十名,會被美國企業與華夏企業瓜分,歐洲、日本以及其他的國家,無一有緣。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除了美國和華夏,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創造出真正的網際網路產業氛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些問題,歐洲的高等學府在早就已經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對任何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學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學術成就以及學術建設,而是畢業學生在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開枝散葉,李牧把這一點總結為學術殖民。

在李牧眼裡,學術殖民就是一種文明手段的垂直滲透,而且在現代社會屢見不鮮。

如果清華有幾個畢業生進了矽谷,並且在有影響力的工作拿到了有影響力的職位,那麼後續矽谷的清華畢業生一定會越來越多,甚至最終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同學會;

如果交大金融學院的學生能夠在華爾街站穩腳跟,那麼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交大畢業生在華爾街紮根。

一所院校尚且如此,如果放大到一個國家,那學術殖民的規模和意義就更大更深遠。

學術殖民,就像是種族遷徙一樣,只要先驅者能站穩腳跟並取得成就,後來人便會前仆後繼。

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大學,都希望在高新IT領域有所建樹,如果把他們的學生送到矽谷、送進全球最好的網際網路企業,就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這時候,李牧給了他們一個絕佳的跳板,對這些學校來說,意義非凡。

所以這些學校一個個都對查爾斯所說的合作非常感興趣,拿一定的交換生資源,去換取一個前往矽谷或者前往世界第一網際網路企業裡進行學術殖民的機會,這筆買賣是非常之划算的。

亞歷克·布羅厄斯也非常渴望這樣的合作,他希望牧野科技能夠給這些年輕人更多見識未來的機會,讓他們提前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如果能直接送一批人到牧野科技上班,那就更完美了。

於是,亞歷克·布羅厄斯很快就答應了查爾斯的請求,願意拿出一百多個交換生名額,來與李牧做一筆互惠互利的交易。

查爾斯很快便彙總出了英國高校對李牧這個合作方案的反饋。

整個英國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每一所學院都願意與李牧建立合作,而他們能提供的交換生名額,從一百多人到幾十人不等。

其中最大方的就是劍橋大學,一口氣給了一百五十個交換生名額,涵蓋了本科、研究生院校幾乎所有的專業。

……

李牧回到紫雲山莊的時候,時間已經是晚上九點多。

趙子秋還在院子裡陪狗子玩耍,一天的時間,她已經跟這條柯基犬建立起了良好的感情基礎,這小家夥已經把她當成了主人,一直圍著她轉個不停。

見李牧回來,趙子秋急忙對李牧說:“Lucky真是太可愛了,而且特別聰明,你要不要跟它玩一會兒?”

李牧笑道:“拉什麼ky啊,叫狗子。”

說罷,他走到狗子跟前,蹲了下來,摸了摸他的狗頭,笑著說道:“怎麼樣狗子,這跟你老家比是不是差了點意思?”

紫雲山莊的別墅雖然也算是很高檔的別墅區了,但要跟白金漢宮或者溫莎城堡比起來,那還是差了太多太多。

狗子跟李牧沒怎麼接觸過,被他摸了兩下,可能是有點害怕,便本能的後退兩步,小眼睛滴溜溜的看著他,一臉戒備。

李牧笑著說道:“看你那個慫樣,我還能吃了你啊。”

趙子秋搖頭笑道:“哪有你這麼跟狗相處的啊,再把它嚇著。”

李牧笑道:“沒事,我就是先逗逗它。”

趙子秋說:“你當心它以後不理你。”

李牧說:“沒事,一起多生活幾天就熟悉了。”

趙子秋問他:“你以前養過狗嗎?”

李牧點了點頭,道:“我們家以前養過一隻京巴,也不知道咋回事,那幾年京巴流行的厲害,滿大街遛狗的都是遛京巴的。”

趙子秋問:“你們家以前的京巴都怎麼養的?”

李牧想了想,道:“每天帶出去遛個一兩次,然後人吃啥它基本上就跟著吃啥,其他的就沒什麼了。”

趙子秋說:“狗子這品種可金貴,你可不能當京巴那麼養。”

李牧笑道:“有啥金貴的?京巴不據說還是老佛爺當年在宮裡養的嗎?按說比它金貴多了。”

趙子秋笑道:“你一天到晚就會瞎貧。”

說完,趙子秋拉起李牧的手,說道:“走,咱倆先進去吃飯吧,我給你做了炸醬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