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史上最年輕會員(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推薦一個中學生加入牛頓公會,你們沒瘋吧?說聊齋呢。”視訊會議裡,三十多個老頭老太太一臉的驚訝。這些人,有華龍人,也有其他國家的人。其中任何一個,都是其所在專業最高權威。

白向宇笑道:“牛頓公會的入會原則,什麼時候有年齡限制啦?”

眾人都翻白眼,是沒有年齡限制,但不到一定的年齡,達得到牛頓公會的入會條件嗎?

牛頓公會起初只是一個休閒會所。真正的休閒,不涉及任何經濟、政治、國別等等。但隨著官方的關注和投入,並且給予牛頓公會會員很多特權,使得牛頓公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於是想加入的人越來越多。

老頭老太太們不想牛頓公會變味,於是制定了四條簡單的規定。

一,新成員至少有三位老成員推薦才由入會資格。然後由所有公會成員的審定,至少需要三分之二人同意才行。

二,新成員在某學科的成就或技藝,必須是位居這個世界上的最巔峰。只要有一人認為還有其他人能超過此人,並且能證明,此人就沒資格加入。

三,不限國籍,性別,職業,種族。也即是說,在職的也可以加入,不限於退休者。

四,學科範圍侷限在自然科學和機械制造,不包括社會科學。確保只與科學技術打交道,不涉及方方面面的關係及其紛爭。

五,公會不對任何人任何勢力負責,也不會對成員有任何約束,保證公會只是一個單純的交流、休閒平臺。

這樣,就將那些求名求利者徹底擋在了門外,並確保了牛頓公會的純潔性,還進一步提升了牛頓公會的威望和自主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秦懷玉道:“我可以證明,這位中學生,在手工加工精度上,超越了我。當然,按照程式,可以讓他現場操作,證實給諸位看看。”

吳春秋道:“我也可以證明,他在軟體程式設計上的能力我無法企及。同樣,諸位可以現場驗證。”

白向宇道:“我i可以證明,老秦和老白所說的完全真實,因為我就在現場。”

“是嗎?”眾人無不震驚。在手工加工精度上,即使秦懷玉已經老眼昏花,但他自居第二的話,五人敢稱第一。正因為他老眼昏花,使得很多大佬的設機難以實現。如果真出現一個在加工精度上超出秦懷玉的高手,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樂見其成。

老人們更震驚的是,吳春秋自承在軟體程式設計上甘拜下風。若是把軟體比作日常語言的話,吳春秋就是當之無愧的大文豪。一個文豪的生成,可不僅僅是幾篇文章的事,那需要長年累月、人生閱歷的積澱。年輕人或者會偶爾寫出一篇佳作,但在文化底蘊上想上升到文豪層次,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看看?”老人們來了興趣。

畫面轉到工作室,實現現場直播。

稀裡糊塗的柏承誠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看不見那些老頭老太太,只看見秦懷玉走了進來,“柏承誠,麻煩再加工一根奈米鑽頭。嗯,直徑一奈米,長度五釐米吧。”

“哇。”

“可能嗎?”

老頭老太太們忍不住驚呼。

一奈米的直徑,肉眼根本看不見,怎麼加工?更難的是,五釐米的長度。不是五釐米做不到,是五釐米長度的一奈米直徑做不到。一奈米粗細,風都可以吹彎,怎麼能保證其筆直?更別說加工了。

柏承誠聽不到公會成員們的驚呼,訊號是單向的。很是疑惑地說:“不是已經加工了一根嗎?”

秦懷玉道:“不好意思,那根被我弄彎了,用不了。反正對於你來說,小事一樁,就再麻煩一下嘛。”

“哦。好吧。”柏承誠撓撓頭,忐忑地提了個要求,“要是我還

能加工出來,是不是就可以當您的徒弟了?”

秦懷玉笑了,“我可以將我所會的,毫無保留地教給你。”卻沒說收徒之事。牛頓公會本就是成員之間互相交流的場所。在秦懷玉心中,他已經沒資格受柏承誠為徒了,雙方只能算是交流。

柏承誠大喜,“好。”

看起來更像是考驗,因為加工之前,工作室裡增添了大量的測試裝置,尤其是鐳射全息測量儀。

秦懷玉將一根很細,細到微米級的粗胚放到鐳射測量儀裡,靜候十分鐘,點開測量儀。螢幕上顯示資料,長度:6.1102131釐米,直徑:最大9.478微米,最小4.250微米,平均5.426微米。都精確到納米級。

微米級,肉眼也很難分辨。秦懷玉用特殊的鑷子將粗胚取出,放在攝像頭下,放大倍數,讓攝像頭後的眾人都能看清楚。然後慢慢還原成本來的大小,那根細針近乎消失在人們眼前。

秦懷玉又將攝像頭對準光滑蹭亮的底座,慢慢放大倍數,以便讓眾人確認底座上空無一物。然後將細針粗胚放到底座上,再將一把碳炔銼遞給柏承誠,“開始吧。”

柏承誠戴上隔熱手套,接過碳炔銼,深吸一口氣,平靜了一下心跳,緩緩接近底座。這一套程式誰都看得懂,很是專業。微微的空氣流動和溫度變化,都有可能影響精度。可接下來,他們就看懵了,柏承誠一手用鑷子固定粗胚,一手拿銼飛速閃動。即使攝像頭已經將畫面放大了一百倍,他們依然看得眼花繚亂。

繼而,會員們更驚駭了,因為發現柏承誠根本就不是在顯微鏡下加工,而是憑肉眼。

用肉眼看納米級的實物,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而是別人轉告,老家夥們會一巴掌將告知者扇飛,“胡編亂造。”但,但玄幻的事,真實地發生在眼前,太不可思議了。

這是柏承誠的疏忽,他搞忘了,憑人類的肉眼絕對看不清奈米這個數量級。他能看見,是么米機器人攝像頭傳送到視神經的訊號。

這次的加工,其實憑藉的也不完全是碳炔銼,而是控制么米機器人附著在銼表面上。不然也無法完成一奈米直徑鑽頭的加工。

比較起兩個月前,他擁有的么米機器人已經遠不止四百億。因為念力的增強和編程技術的提高,地么米機器人的控制也更加得心應手了。今日的加工,其實是作弊。他的手即使不動,也能控制么米機器人將粗胚加工到精準的程度。手動完全是假象。

很快,鑽頭完成。柏承誠小心地用鑷子的一頭將完工的鑽頭壓住,然後慢慢地退開。

在放大一百部的攝像頭下,眾人可以隱約地看見那根成品。

過了一會,秦懷玉先推過來一臺顯微鏡。在顯微鏡下拿起一個微型透明罩,將成品蓋住。然後小心翼翼地用鑷子稍微將成品極為緩慢地提高一點,再推上透明罩的底蓋。這樣做是為了確保一動成品時,不至於被風吹彎。

工作室裡肯定是無風的,但人體的移動導致的氣流,依然對奈米針有一定的影響。

秦懷玉極其緩慢地移動透明盒子,小心地放入鐳射測量儀內,關閉測試室,靜候溫度平衡。這個過程中,一眾老人們也情不自禁地閉住呼吸,似乎擔心攝像頭後面的自己的呼吸會影響到工作室裡的測量精度。

實際加工時,必須是在真空環境下。加工員是要穿特殊工作服的。今天這些都沒有,才更顯得柏承誠的神奇。

十分鐘過去,秦懷玉觸碰測量鍵。

屏幕顯示,長度:5.0000001釐米,直徑,最大1.000微米,最小1.000微米,平均1.000微米。

嘶!全體倒吸一口冷氣。

至此還沒完。秦懷玉驅出透明盒子,放到顯微鏡下,直

接放大一千倍,然後用攝像頭代替眼睛觀察成品。會員更是驚呼一片,因為那可不是一根光滑的細針,而是螺旋鑽頭。兩者加工的難度,顯然不在一個數量級。

“神了,神了。”

“太神奇了。前無古人,可能也後無來者。”

“他不入會還有何人能入會?我同意!”

綠燈閃亮一片。下一個測試不需要了,全體透過。

“等等,等等。”吳春秋急了。柏承誠的加工才能是秦懷玉發現的,沒他的功勞。這不行啊。再說,在吳春秋眼裡,編程技術比加工技術重要得多。“這只是小道,他的編程技術才閃瞎你們的眼睛。”

“呸,這是小道?你加工給我們看看?”

“沒有精加工,科技能發展到今天的程度?只能紙上談兵而已。”

“老東西,你以為還是數千年前那種工人和幹部的分級制度是吧?工人天生比幹部低一等?”

老家夥們只認技術不認人,鄙夷聲一片。

吳春秋連忙解釋,“不是,我不是小瞧加工技術。我是說,編程技術的作用更大。”

“切!”

哪個都重要,哪個都必不可少。

白向宇打圓場,“再看看這為同學的編程技術,也耽擱不了多長時間。這樣吧,請各位出題。如果你們有急需的程式,可以將創意和要求發過來,讓這位同學現場程式設計。呵呵,便宜你們了。不,不行,如果能用上,你們必須付費。我們可不能破壞規則。”

會員之間,互相交流是自願,互相幫助是義務,但不是責任。委託會員辦事,理應付費,尤其是因此可以帶來收益的時候,比如白向宇的設計。

稍微耽誤一點時間繼續看,可以,但響應白向宇提議者不多。手工加工,眾人承認柏承誠神乎其技,無人能夠超越,可編程這事,沒人相信柏承誠有吳春秋說的那麼離奇。

但也有人願意試試,反正不需要成本,萬一真的有用呢?

一個名為赫夫斯基的老頭,正好在請他人編制一個程式,是一個用於藥物研究和藥物反應控制的程式。資料比較多,各種藥物的濃度、溫度、密度、質量、壓強,藥物分子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時吸收和釋放的能量等等。

雖然資料很多,但比較起白向宇的設計,還是要簡潔得多。只不過赫夫斯基要求不少,各種感應器數以百計,並因此要求實現精確自動控制,比如根據化學反應的變化自動調節溫度,自動新增藥物的量和催化劑的量,自動生成各種條件下的實驗結果,自動預防意外等等,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了。相當於一臺擁有類人智慧的藥物實驗機器人。

赫夫斯基委託了不少人,得到了好幾個方案,但實驗結果他都不是很滿意。既然不滿意,拿出來給柏承誠試試也無所謂。

於是,眾人再一次見證了神蹟。程式設計沒用多長時間,也就將近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的三分之二,還是用於柏承誠跟赫夫斯基交流。柏承誠必須弄清赫夫斯基的設想以及有那些感應器,特別是赫夫斯基所用的藥物的特性。真正程式設計,也就二十分鍾不到。

赫夫斯基收到數模,驗證之後,感覺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效果,那得用到實地才知道。然後鄭重地要求柏承誠不得洩密。

吳春秋笑道:“放心,即使是別人複製了去,也看不懂。我這邊當場銷燬,你那邊自己改一個駛入密碼就安全了。”

“看不懂?”大佬們很是驚奇。雖然份屬各行各業,但計算機基礎知識是必備的。

吳春秋將柏承誠的程式還原到原始碼狀態,掐頭去尾地刪除一些,然後不顧赫夫斯基的反對直接公開出來。說道:“誰能看懂,我敬他為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