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開啟新副本(上)(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

當童懷軍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的剎那。

翁同的腦海內霎時變得一片空白。

《永樂大典》.....

真的被我們找到了?

接著他抬起頭,深深吸了一口氣。

休——

氧氣瓶的指標瞬間跳轉了兩個數字欄。

同時雙手死死的扶著鐵箱蓋子,側頭看向了箱子內部。

然後......

翁同便看到了一本本安靜躺在箱子裡、封面朝上、長度大概五十釐米、寬度三十釐米的線裝書籍。

這些書籍通體深黃色,封面的右上角印著一個黑色方框。

方框內寫著一些諸如【二支一百八十八】的文字,外行人基本上看不懂它們的意思。

但在封面的左邊,還有印著另一個長方形的黑框,入眼赫然是四個小學生都能看得懂的繁體大字:

【永樂大典】

在看清這四個字的瞬間。

轟——

翁同只感覺腦海中轟的一聲,熱血勐然上湧,眼眶瞬間通紅了起來。

此時此刻。

翁同的嘴角、手指、臉部肌肉.....

不,應該說他渾身上下的每一根毛髮,每一顆細胞,都在抑制不住的顫抖著。

他感到自己的血液在發出著共鳴,靈魂都在躍動。

雖然翁同是個徹頭徹尾的明粉。

但他從未奢望過自己有朝一日,居然能親手發掘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

這是一套屬於華夏人的百科全書,紙頁間流淌著華夏民族悠遠的歷史。

有先民的智慧、汗水。

也有歷代王朝血與火的更迭。

從炎帝黃帝,到大禹夏啟、

從帝辛姬發,到嬴政劉邦......

華夏民族的歷史歷經五千年的沉澱,終於在永樂年間,萬道波紋匯聚成了這部千古第一奇書。

驀然。

翁同看見了一片輝煌的起源。

當秦始皇的詔令在天下響徹。

當諸葛孔明的羽扇為赤壁的紅焰送去東風。

當大漢的紅綢在西域飄揚起舞。

當唐朝的詩篇吟誦起千年不滅的文明。

當蘇頌在汴京城下大手一揮,啟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渾儀轉動裝置.....

華夏在世界的中心,閃爍起無比璀璨的光芒。

但很快。

他又看見了一片不堪的蒼涼。

當萬千儒生喪命於一夜。

當金戈鐵馬頹廢了大隋文明。

當七雄相爭踏碎了往日韶華。

當百姓相食泯滅了人性......

華夏在一片烽火之中,蒼涼嘆息。

榮耀、

輝煌、

屈辱、

悲涼.....

華夏民族在公元1400年前的一切一切,都被事無巨細的記錄在了這部《永樂大典》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就在翁同內心激動、縹緲之際。

他的耳邊再次響起了童懷軍的聲音。

不過這次童懷軍的語氣不再如同早先那般激動,而是帶著強烈的怒意:

“嘿,你們要幹什麼?!”

翁同連忙回過神,順勢看去。

只見之前跟著他們一起進入實驗室、從頭到尾都冷眼旁觀的幾個霓虹人和棒子,不知何時已經湊到了箱子邊上。

其中一人更是已經伸出了手,作勢要從箱內取出一冊書籍。

翁同見狀,心中同樣瞬間湧起了一股怒火,怒罵道:

“草,放開你的手!”

若非心中還保留著一絲理智。

翁同甚至想直接鬆開蓋子,讓它狠狠的砸在對方的手上,讓對方感受感受什麼叫做痛苦。

隨後他連忙一扭身。

從箱子側面轉到了箱子前方,靠著腿部和胯部的力量,強行阻止了對方的動作。

被翁同擠開位置的是個個子挺高但很瘦弱的男性,隔著面罩看不清對方的面容,被同伴扶好後頓時迎了上來:

“八嘎¥%#@......”

雖然翁同聽不懂對方所說的全部語意。

但從八嘎這個開頭不難看出,此人顯然是個霓虹人。

作為一名金陵土著,父親還是當年的抗戰老兵,翁同對於霓虹人的印象先天就很差。

於是他也不甘示弱的頂了過去:

“假馬樂鬼!叼呆逼你想幹啥?啊?找事是不是?”

翁同本身長的就人高馬大,加之常年在外從事考古挖掘工作,軀體自然也要比常人強壯的多。

二人只是簡單一撞。

霓虹人就被撞退了好幾步。

“請等一下!”

就在翁同準備再逼上前之際,另一位霓虹人先一步舉起了手,喝斷了翁同的動作。

隨後他快步走到翁同面前一鞠躬,開口就是一道還算流利的華夏語:

“很抱歉,翁先生,我的同伴行為上有些冒失,還請您多多擔待!”

翁同停下腳步,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

“你是......?”

對方再次一鞠躬,自我介紹道:

“鄙人森澤久作,霓虹千葉縣人,現任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亞古代史首席研究員。”

“因為研究領域包括了華夏文明史,所以我對漢語也算略有瞭解,另外我也是這次霓虹專家團的首席代表。”

翁同深深看了森澤久作一眼,沒有說話。

森澤久作的漢語說的非常流利,評級水平估摸著都能有二乙了,這還叫做略有瞭解?

一般漢語水平掌握到這種地步,要麼就是真的喜歡華夏文化...再不濟也是喜歡華夏生活,在華夏待過數年甚至更久。

要麼就是....

別有用心。

雖然翁同和森澤久作今天只是第一次線下見面,此前從未打過交道,甚至連對方的名字都是第一次聽聞。

但不知為何。

他下意識就感覺森澤久作絕非第一種人。

更別說對方還是來自東京國立博物館這個地方。

東京國立博物館。

那是霓虹的國家博物館,同時也是收藏華夏文物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比如說馬家窯彩陶把手壺、蟠螭文鼎、《雪景山水圖》、《紅白芙蓉圖》、《瀟湘臥遊圖》等等.,都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些文物的排位即便是在華夏所有國寶中都極其靠前,其中有相當多還是被劫掠走的。

加之今天森澤久作他們顯然是為了找茬而來,百分百沒啥好意。

因此在多種因素的重疊下。

即便森澤久作態度再好,翁同也不願意給他好眼色看——或者說不願意放下戒心

不過森澤久作卻渾然不在意翁同的白眼,而是又一鞠躬,說道:

“翁先生,雖然吉村君的行為有些冒失,但他的本意卻並不壞。”

“作為東亞文明圈的重要成員之一,霓虹和南韓國內對於《永樂大典》的關注度也非常之高。”

“只是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永樂大典》的永樂本大機率已經在當年被焚燬了,況且......”

森澤久作飛快的瞥了眼一旁的木箱,又說道:

“據目前的科技水平,別說貴方當年的遙感探測了,即便是現如今最先進的微重力探測手段,也絕不可能探測到銅殿的存在。”

“而按照貴方當年的檢測結果,永陵地宮中的積水程度極其嚴重,《永樂大典》即使存在也大機率被損毀了。”

“在這種情況下貴方依舊開展了永陵的挖掘工作,好像事先知道一定會有收穫,未免顯得有些刻意了......”

看著侃侃而談的森澤久作,翁同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果然。

尾巴在這時候露出來了吧?

森澤久作的語氣很委婉,但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強烈的不信任。

實際上。

翁同不瞭解的是。

森澤久作的這番話術,其實是事先就被設計過的——而且設計了兩套話術。

倘若銅殿在挖掘過程中失去了蹤跡——即便只失去了十幾秒鐘,森澤久作也必然會懷疑兔子們把銅殿掉了包。

但“遺憾”的是。

姜成谷等人似乎猜到了森澤久作的想法。

他們主動邀請了霓虹和棒子的媒體全程同行,不給森澤久作任何找茬的機會。

因此森澤久作只能採用第二種話術,也就是懷疑兔子們事先就在地下造了假。

或者準確點說.....

霓虹和棒子壓根就不相信兔子們會真的挖掘出《永樂大典》。

具體原因有二。

一是此前說過的情況——眼下的時局太過特殊了。

兔子們就突然爆出了永陵中疑似存在《永樂大典》的訊息。

倘若《永樂大典》真的現世。

那麼它對霓虹和棒子歷史的衝擊程度,足以將所謂的亞太包圍圈碾的支離破碎。

屆時的情況差不多是這樣的:

第一天。

霓虹and棒子:我們剛剛決定在某個領域達成合作.....

兔子:根據對《永樂大典》xx章節的研究,我們在歷史上是你爸爸。

第二天。

霓虹and棒子:我們剛剛決定在經濟上......

兔子:根據對《永樂大典》另一個xx章節的研究,我們在歷史上是你爸爸。

這tmd怎麼玩?

所以這個時機確實太巧了。

二則是技術與邏輯的綜合原因。

就像森澤久作所說的那樣。

按照現有技術來看,目前沒有任何探測技術可以檢測到銅殿的存在——連霓虹現在的爸爸都不行。

換而言之。

《永樂大典》在推測角度上而言,只能存在於地宮之中。

而地宮內積水又極其嚴重,也就是理論上兔子們無論花多少功夫,找出來的也都是一攤漿湖。

在這種情況下。

兔子們宣稱即將開啟永陵,過程中又‘偶然’的發現了銅殿.....

你說霓虹和棒子會相信嗎?

顯然是不會的,這在邏輯和技術上都說不通。

但如果換個思路,把整件事看成是兔子們為了破局而想出來的一個方案.....

那麼所有的不合理也就合理了。

因此從森澤久作等人的角度來說。

他們今天到場還真不是為了無理取鬧刻意找茬,而是為了粉碎兔子們的‘造假’。

可惜他們千算萬算,卻沒算到兔子們擁有了連海對面都沒有的重力梯度儀,也小看了嘉靖對於《永樂大典》的狂熱程度。

不過話說回來。

森澤久作的這番話確實也比較有扇動性...或者說合理性。

因此隨著他這番話的出口。

有不少觀眾的內心也出現了動搖。

而就在翁同怒視森澤久作的時候,他的耳機裡忽然傳來了姜成谷的聲音:

“翁教授,您問問森澤久作,我們要怎麼配合他們?”

“......”

翁同聞言強忍住怒氣,手指隔著面罩在耳機上敲了敲,示意自己收到了指示。

接著他深吸一口氣,轉頭對森澤久作問道:

“森澤先生,你明著暗著說了這麼多話,不就是想說不信任我們嗎?”

“在此我代表委員會表個態,我們接受一切合理的質疑,所以你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了。”

森澤久作聞言,臉上依舊保持著原先矜持的笑容:

“翁先生,您誤會了,我們不是不信您,而是大家想開開眼界.....”

不過很快他便話鋒一轉,伸手指著鐵鑄的箱子,說道:

“翁先生,您看,這裡的箱子一共有一...二...七....十八,一共有十八個。”

“按照數量計算,應該足夠存放下所有的《永樂大典》了,對吧?”

“因此我有個想法——霓虹和南韓都存有一些嘉靖副本的《永樂大典》,其中不乏一些未曾展出的版本。”

“眼下貴方既然發現了真正的《永樂大典》,能否讓我們進行一次比對印證呢?”

森澤久作說話的時候,還在【真正的】這三個字上著重加了些許力度。

內心的想法不言而喻。

不過翁同並沒有急著反擊,他在等著姜成谷的回覆。

雖然他的內心無比渴望對著森澤久作的這張臉來個大逼鬥,但僅存的理智還是在告訴他此時不能意氣用事。

過了大概小半分鐘。

翁同的耳機裡傳來了姜成谷的聲音:

“翁教授,同意他們的要求。”

“不過要保證不能對文物造成任何損害,驗證完畢就要立刻將文物歸位。”

“......”

翁同深深吸一口氣,調整好心理狀態,方才轉頭看向了森澤久作:

“森澤先生,我方原則上同意你的方案,現在請告訴我們你想核對的卷目吧。”

翁同的表情不開心,森澤久作見狀,同樣微微皺起了眉頭。

翁同....或者說姜成谷的反應,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劇本不應該是這樣的。

在他想來。

翁同等人應該藉口文物剛剛出土需要養護,從而嚴詞拒絕自己的要求才對——畢竟東西是假的,哪來的信心呢?

結果沒想到翁同他們回答的如此乾脆利落,反倒顯得自己和棒子一方像是在拖沓了。

不過即便如此。

森澤久作也絕不相信這些華夏人真的挖掘到了《永樂大典》。

翁同等人擁有的底氣,無外乎就是能拿出與自己攜帶的那幾冊嘉靖副本一樣的內容罷了——雖然那幾冊嘉靖副本並未對外展出,但以華夏國家機器的能力來說,想要拿到副本上的內容並不算困難。

也就是華夏人完全可以在今天之前,多半就事先印刷出那幾冊嘉靖副本,專門應付森澤久作的‘核對’。

但是......

想到這裡。

森澤久作的眼中便閃過了一絲厲色。

如果翁同他們真以為霓虹和南韓這次帶來的底牌就是這幾冊嘉靖副本,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隨後森澤久作轉過頭,與南韓代表團中的一人對視了一眼,接著對翁同說道:

“翁先生,這次我們想核驗的書目,是《永樂大典》的第15342卷。”

翁同聞言,整個人頓時一愣。

15342卷?

此前提及過。

永樂大典一共約3.7億字,共分成11095冊,22877卷。

即一冊之中,平均有兩卷的內容。

較難理解上面這句話的同學,可以想象一下哈利波特叢書:

哈利波特系列一共有一到七部,一共七本書,每本書就是相當於一冊《永樂大典》。

而每本內又分成好多個章節,這便相當於‘卷’。

森澤久作所說的15342卷大致是第七千七百冊前後,可是據翁同所知......

無論是霓虹還是南韓收藏的嘉靖副本,都不在這個序列區間。

反倒是華夏境內的博物館中,收藏有三冊七千附近的嘉靖副本。

這三冊裡頭兩冊在大陸,一冊在蛙島。

這種情況下,森澤久作居然要求驗證15342卷的內容?

他其實是友軍?

不可能。

在之前工地上的時候,翁同曾經聽姜成谷聊過幾句有關森澤久作的資訊。

例如森澤久作有個叫做森澤佳奈、曾用藝名飯岡佳奈子的侄女,陪伴了很多宅男渡過了單身時光。

但森澤久作本人卻並不是什麼對華友好人士,私下裡甚至和某些組織有所來往。

因此森澤久作的這番話絕非好心。

那麼15342卷.....

這卷所處的數字區間是什麼內容呢......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明代研究學者之一,翁同對於《永樂大典》的熟悉程度在國內亦是數一數二。

雖然目前考古界對於《永樂大典》的具體書目還未完整掌握。

但根據一些相關文獻以及嘉靖副本,倒是不難推出某個區間對應的內容...或者說領域是什麼。

驀然。

翁同的腦海中劃過了一道閃電。

如果沒記錯的話。

目前在臺北博物館收藏的15597卷中,記載的內容是.....

《傷寒雜病論》中《金貴要略》的【心典】。

換而言之。

15342卷記載的內容,很可能便是......

想到這裡。

翁同勐然轉過頭,再次看向了森澤久作。

雖然隔著一層氧氣面罩,但森澤久作卻彷彿看到了翁同的訝異一般。

只見他詭異的朝翁同一笑,從身邊的箱子裡取出了一本線裝書籍。

接著當著翁同與所有人的面,輕輕將書籍的封面撕開,露出了另一層藍色的書封。

做完這些。

森澤久作方才將這冊書在翁同面前晃了晃,笑著說道:

“翁先生,根據儲存在霓虹宮內廳正倉院北院、由《永樂大典》編纂者之一姚廣孝所寫的隨筆中記載。”

“《永樂大典》第15597卷內,抄錄的乃是《傷寒雜病論》的溫病論部分,而這部分在華夏本土遺失已久。”

“但鮮為人知的是....”

“在東京的靜嘉堂文庫中,其實收錄有一卷由巖崎小彌太捐贈的溫病論抄本,由貞觀年間傳入霓虹。”

“這卷抄本此前從未對外公示其存在,一直由皇室看管,即便是鄙人也是臨行前才被告知此事.....”

溫病論。

聽到這三個字的瞬間,翁同頓時童孔一縮。

果然是它!

此前曾經提及過。

《傷寒雜病論》寫成於東漢末年,但由於傳承問題,到了魏晉就保留不全了。

等到了北宋時期,即便是皇室都只能找到部分殘簡。

這些殘簡後被整理成了《傷寒論》和《金貴要略》兩部書,但與原著相比,其本來面目已經不可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溫病論。

溫病論直接導致現在的中醫分化成了傷寒和溫病兩大派,甚至產生了“傷寒論不談溫病”的誤解。

結果沒想到.....

華夏本土已經失傳的溫病論,居然流落到了霓虹手裡?

即便它只是一部抄本,也足以令人驚訝了。

而比起翁同單純的訝異,政治經驗更加豐富的姜成谷,則在一瞬間想到了更多。

正如森澤久作所言。

在今天森澤久作拿出這本書之前,即便是華夏的國家機器,也不清楚這冊抄本的存在。

這冊抄本一旦現世,對於中醫的地位和歷史傳承都會起到顛覆性的影響——而且是良性的影響。

但別忘了.....

目前廣義上的中醫不僅僅包括了華夏本土,還覆蓋了棒子們所謂的‘韓醫’呢。

也就是這冊抄本對於華夏和棒子都十分重要,可以說誰拿到這冊抄本,誰在國際上對“中醫”的定義權就會增加。

加之霓虹方面一直對它的存在高度保密,這就不難得出另一個結論——

霓虹原本打算把它作為底牌,在關鍵的時候選一邊下注,以此來換取某些利益。

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冊抄本在華夏和棒子之間的政治局勢中,與重力梯度儀是一個概念的大殺器。

如果不是這次兔子們宣稱發現了《永樂大典》,霓虹估計還能藏下去呢。

這其實倒也正常,哪個國家沒點底牌呢?

而在眼下這個情景裡。

這冊抄本屬於絕不可能事先復刻出來的絕對孤本,森澤久作給它套了個嘉靖副本的皮帶到現場,充作了最終的後手——入場時的檢查只會確定是否有危險物品,至於書籍的內容顯然是不會干涉的。

不得不說。

這套操作確實挺絕的。

如果換做其他造假的專案,例如什麼檀君紀元啦、藤村新一啦等等,保不齊這次就真得翻個車了。

但問題是.....

這次永陵的發現,還真是如假包換的真貨來著......

想到這裡。

翁同原本的怒氣也瞬間消下去了一大截,只見他冷冷的掃了眼森澤久作,對童懷軍說道:

“來,老童,搭把手,咱們找找15342卷在哪個箱子裡!”

“小周,小林,你們要照顧好森澤先生和他的朋友。”

“聽說鬼子...咳咳,霓虹人都很腳滑腳滑滴,千萬別讓他們不小心滑到磕碰到了哪個箱子上,明白了嗎?”

“明白!”

小周和小林兩個東北大漢聞言一挺胸,像是門神似的站到了森澤久作等人身邊。

森澤久作見狀。

心中的不安愈發濃烈了起來。

不會吧......

為什麼這幾個華夏人會這麼自信?

他可以肯定的是。

華夏人的手裡頭,絕不可能有溫病論的原本或者抄本。

否則華夏國內的傷寒派和溫病派早就和解了,韓醫也必然會受到劇烈的衝擊——《傷寒論》缺失的拼圖有很多,但溫病論絕對是其中最大的一塊。

理論上來說。

除了森澤久作的這份抄本,世上只可能在《永樂大典》中找到一樣的內容。

莫非.....

翁同他們找到的這套《永樂大典》...

其實是真的?

但很快。

森澤久作的內心便咆孝了起來:

不可能,絕不可能!

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那些華夏人絕對在演戲!

想到這裡,森澤久作忽然眼前一亮。

對!

在演戲!

也許幾分鐘後。

翁同便會皺著眉頭站起身,遺憾的宣佈書目數量太多或者書籍破損嚴重,暫時無法提供對應的原本。

一定是這樣的!

然而就在森澤久作緊握雙拳之際,他的耳邊忽然響起了童懷軍輕快的聲音:

“老翁,找到了,第15341到15342卷,第7611冊。”(永樂大典有60卷是目錄)

森澤久作頓時呆立當場:

“?????”

又過了片刻。

翁同將一個架在滾動支腳上的玻璃櫥窗推到了他面前,內中赫然擺著一側土黃色的《永樂大典》:

“森澤先生,幸不辱命,這就是你要的《永樂大典》第15342卷。”

“出於保護目的,我們暫時無法讓你直接接觸書籍原本,不過隔著櫥窗看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想要換頁,只要按下這個按鈕,櫥窗內的械臂會透過頁尾吸附的方式進行翻頁。”

“櫥窗內充斥著氣相二氧化矽,所以你可以盡情的核對書籍內容。”

“好了,你可以...那日語怎麼說來著?哦,se-no,開系!”

森澤久作彷彿沒有聽到翁同的調笑一般,此時此刻,他的目光全然放到了面前的這冊《永樂大典》上。

15342卷。

翁同居然真的把它擺到了自己面前,任由自己查閱?

這...這不對吧?

過了足足有一分鐘。

咕嚕——

森澤久作方才艱難的咽了口唾沫,略帶顫抖的伸出手,緩緩按下了按鈕。

唰——

櫥窗內的《永樂大典》輕盈的翻過一面,露出了上頭的內容。

這是一段‘序’:

【近世醫術之精妙,自古聖人蓋祖述之法,諸家莫其倫擬,惟歷代傳抄,文理舛錯,未嘗考正,致使治病之流,舉天下無或知者,餘嘗校正醫書,促其言奧而簡,法詳而不繁,甚精可施用......】

【......吾觀溫性之疾,又有其獨特之處,遂撰寫《溫病論》,詳述溫病之源,切中病機,創溫熱之療法......】

森澤久作心臟狠狠一抽,機械式的又按下了一頁。

【昔人有言:疾病之起,多由暴食過勞,氣血不和,致使溫邪入侵.....】

【溫病之形,胃脘隱疼,頭痛身熱,口乾咽燥,舌苔黃膩,脈弦數而.......】

“.......”

作為深耕華夏文化數十年的專家,森澤久作對於華夏的文言文並不陌生。

但正因如此。

此時他的手腳與內心,方才愈發的冰涼了起來。

因為.....

此時出現在他面前的這段序言與正文,赫然和他手中抄本上的完全一致!

見此情形。

森澤久作搖晃了幾下身子,靠著櫥窗的支撐方才沒有倒下。

然而一旁的翁同卻沒有放過森澤久作的想法。

只見他賊兮兮的湊到了森澤久作身邊,看了一會兒他手上的原版,很快便咋咋呼呼的囔囔了起來:

“啊咧咧,真是巧啊,兩本書上的內容居然完全一樣呢。”

“嘖嘖嘖,森澤先生,這一個小抄本一個大原本,你看像不像並肩站在一起的小男孩和胖子......”

“咦?森澤先生,你怎麼翻白眼了?來人,快打火葬場...咳咳,120電話!”

.......

而就在森澤久作昏厥的同時。

過道上的眾人卻陷入了歡樂的海洋。

畢竟實驗室內從始至終,都有攝像機在同步著內部的畫面。

所有人都清晰的看到了《永樂大典》上的內容。

森澤久作精心準備的殺手鐧,就這樣成為了證實《永樂大典》真實性的最有力證據。

到了這一步。

姜成谷等人總算可以高舉雙手,大呼宣告《永樂大典》這部沉睡了456年的人類曠世著作,終於重新現世了!

從今日起。

【現存人類最大最全的百科著作】這個頭銜不再屬於《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而是重新回到了《永樂大典》的頭上——其實這本就是《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在描述《永樂大典》時使用的稱呼。

華夏在東亞文明圈的歷史地位,從今日起.....

再也無法動搖。

驀然。

潘院士的嘴裡輕輕哼起了一個調子。

這個調子起初的聲音並不大,但很快傳入了臨近的陸朝陽和徐雲的耳中,於是他倆也開始哼了起來。

接著越傳越開,越傳越大。

最終隨著直播攝像機的傳遞,一首耳熟能詳的旋律逐漸在神州大地上響起: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嶽像是一首歌,不論你來自何方將去向何處

一樣的淚,一樣的痛,曾經的苦難我們留在心中

一樣的血,一樣的種,未來還有夢我們一起開拓......

與此同時。

徐雲的腦海中悄然出現了一個提示:

【叮~】

【檢測到《永樂大典》已成功現世,現啟用‘正本清源’獎勵】

【正本清源:民族凝聚力+10,法度公證+10,社會戾氣面-5,惡行-5】

【注:因檢測到‘血脈共鳴’效果,《永樂大典》啟用隱藏屬性‘沉寂’,傳國玉璽特殊副本受此影響,將產生未知變化】

【請面壁者於24小時內儘快進入副本,超時任務將自動失效,光環對於本次任務擁有最終解釋權】。

........

注:

萬字更新奉上,月末求月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