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國產化準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巴克曼笑的嘴角彎彎,日耳曼硬漢形象驟然崩塌,宛若一隻披了狼皮的小姑娘,還是婉約派的。

老外總是不吝於語言上的讚揚,說漂亮話又不花錢。巴克曼代表卡薩利公司,以極度的褒揚之情讚譽說:“大華石化集團模擬測試,一次成功實屬罕見。作為一家新公司,未曾接觸大型化工設備的前提下,要做到這一點的付出可想而知,難得的是每名工人都飽含著工作的熱情,讓我重新見到了工業時代欣欣向榮之氣……”

中國的媒體記者譁啦啦的拍照,然後認真的記下巴克曼所說的話。他們才不管你是怎麼想的,說出來的就當是真的了,好聽的漂亮話,領導也願意看,讀者也願意看,全場一片其樂融融。

海滄縣和廈*門市的官員也高興的渾身抖擻。1990年的政績,就是招商引資,大華雖然不是他們親自招攬來的,但落在海滄的地頭上,那就有他們的功勞,至少一句“落實投資”是跑不掉的。

巴克曼說完了,又回答了記者的幾個問題,瑞士方面的項目經理站了出來,手持文稿,認真無比的念道:“卡薩利公司致力於化工技術,並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良好的合作,今天,我們選擇大華實業集團,作為我們在中國的夥伴企業,共同進行12萬噸甲醇裝置的研發。大華實業集團及其下屬的大華石化公司,以及大華實驗室是一家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公司,它們的工人熟練度高,它們的科學家技術水平先進,是理想的合作企業……”

蘇城笑眯眯的看著瑞士人表演。這是公關事業部的功勞,卡利薩公司一口氣拿走了7000多萬美元,等於伊拉克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斬獲了。這筆錢,可不是安裝一部甲醇裝置就算完的,大華接下來還會購買他們兩套12萬噸甲醇的關鍵設備,並接收他們轉讓的12萬噸甲醇技術。所謂的合作伙伴云云,既是場面上的說法,也是用錢買來的。

如果要大華實驗室自己研發12萬噸甲醇裝置,數千萬的投入且不用說,時間上就耗不起。國外已經開始研發60萬噸甲醇了,30萬噸甲醇的生產瓶頸已解決,大華已經落後,再搞純粹的自主創新等同於閉關鎖國。

相反,現在買下12萬噸甲醇,日後就能自主研發出30萬噸甲醇,雖然還是比不上國外最貴好的60萬噸甲醇裝置,但也有了競爭的餘地。

瑞士人表演結束,就輪到發改委的毛主任,體改委的丁主任,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代表同志講話。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以及開發區委區政府的代表同志激動的抓耳撓腮,恨不得代替領導念稿子,這種心情,就好象荒涼的公路上,遇到有人在車震,偷窺的同時恨不得代替對方辛苦一樣,那面紅耳赤的心情就擺在臉上,偏偏被窺視的人也面紅耳赤,顧不上他們。

領導同志們互相看,互相說,互相學習互相證明,好似烏雲壓頂一般,令眾多異類生物渾身難受。

上石化的總工申山,悄悄的踱到蘇城身邊,道:“蘇董,恭喜你們大華試機成功。”

“謝謝。”兩人聲音小小的,好像地下黨接頭一樣。其實也差不多,臺上的省委領導只覺得自己的稿子妙趣橫生,對於不聽講的幹部是深惡痛絕的。雖然他們自己也討厭開會,但是,站在講臺上和話筒前的感覺,和坐在椅子上的感覺,確實是截然不同,腎上腺素的供應會讓人體顫抖而自信,再也想不起那些慘痛的回憶。

表面上看,申山已經乾癟的像是黑木耳了,他渾在在意臺上的聲音,用同樣乾癟的聲音說道:“蘇董,我們上石化最近研究了卡薩利公司的催化劑,確實是好東西。200度就有活性,230度就能達到活性最大,2年的使用壽命,最長能用三四年,但價格也好啊。我們上石化的催化劑在250度就能得到卡薩利催化劑的效率,14個月的使用壽命,用個兩年時間也沒問題……”

“我們準備選用石化三廠的催化劑了。”蘇城一句話斬斷了申山的話。

60年代進廠的申總工,什麼勾心鬥角的沒見過,只一發楞,問:“不是說下月試運行再定嗎?”

“石化三廠和我們共享專利,以後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來的催化劑,各是各的。不過,我們準備對12萬噸甲醇裝置進行國產化,你們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與。”石化三廠的技術規模不遜於上石化,由於位置偏僻,日子比不得上石化,對技術專利什麼的也就不在乎了。換成申老頭兒,估計還得虛頭巴腦的談判一番。

聽了對方的條件,申山自問做不出來,無奈道:“這個12萬噸甲醇才引進,就要國產化?外國人能行嗎?”

“他們行不行有什麼關係。”蘇城一曬,道:“上石化要是有心的話,早日參與國產化,日後訂單是不會少的。”

“大華要做裝置?”

“我們大華的傳統是先給自己做裝置,然後再擴產。海上鑽井平臺如此,化工設備也如此。俗話說,久病成良醫,做久了石化產品,石化裝置也該瞭解不少了,對不對。”

“你們確實自由,我們廠80年代就申請往下游走了,最後還是失了好時間。”申老頭感嘆一句,馬上追問:“蘇董準備把哪部分包給我們?”

“不搞承包。”

申老頭“咦”的一聲,問:“不搞承包?那怎麼搞,要是幾個廠子搞了一個東西,算誰的?”

“誰先透過驗收,就算誰的。”

申老頭一愣,臉色微白,道:“真狠啊。”

蘇城閃過一絲歉意,道:“大華本小利薄,經不起折騰,等不起時間。只能如此,上石化若不參與,我不覺得怨怪。”

12萬噸的甲醇裝置,計劃經濟年代是絕對的國家重點工程,需要彙集全國化工界的精英來做。當時的做法,就是把某一個裝置專案,如壓縮機丟給某一個具體的廠子,讓他們集中力量進行研發,最終大家再把零件匯合起來,交給總裝廠,就算是攻關完成了。

這樣的做法,好處是減少了浪費,不好的地方是缺乏競爭。任何一個廠子,只要確定得到了某個專案,那這個專案就是它的了。除非整體專案停產,否則要訂購某個特定的裝置,就得找它。

在所有工廠都鉚足了勁上陣的時候,這沒有問題。但是,自80年代末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多變化。首先是缺乏時間節點的控制,一家工廠爭取專案的時候很積極,得到了專案就倦怠了,更有甚者,什麼賺錢選什麼,選到手了研發不出來,又不肯給別的工廠,整個專案都被拖累的不在少數。

另外,系統性的風險也在逐漸積累。80年代以前的國企工廠無論如何都是不會破產倒閉的。國家的廠子做國家的專案天經地義。到了80年代中後期,國企停工的停工,破產的破產,很多紅紅火火的廠子,轉眼間就變成了要清償債務的破產工廠了。一個專案若是不慎分給這樣的企業,完不成計劃不說,還有可能要不回專案——人家破產清算的時候,說不定就把該項目的訂單,當作應收帳處理了,由此產生的合同糾紛,能煩死任何一個部委。

蘇城選擇的驗收制,就沒有這種顧慮。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哪個廠子要是選了完不成的零部件,大華也不會產生損失。

崇尚勤儉節約,從計劃經濟時代走過來的申山,深惡痛絕的道:“你這樣做,就是產生惡性競爭,兩家工廠同時生產一個零件,一家得到了回報,另一家白白付出,這合適嗎?”

“12萬噸甲醇裝置有上10萬的零部件,何苦都奔著一個零件去?再說了,試製小部件的成本很低,成功以後的利潤卻不錯。要是準備做大部件的話,完全可以和我們大華溝通,雖然不能保證無競爭,但也稱不上惡性競爭。”蘇城換了口氣,又道:“國外做這樣的大型裝置,大體上是採取結果導向的,像是飛機坦克這樣的重型裝備,都是從兩三個公司的成品中選擇,你換一個思路,沒有立刻得到訂單的技術,並不意味著該技術就浪費了,你說對不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申山不服氣的道:“怎麼說都是對你們有利的。”

蘇城啞然失笑,道:“雙贏是最好的情況。”

“你們這樣做,也不是沒問題。”申山繼續挑刺,道:“大家肯定都先選簡單的,短時間出成績的零件去做,最需要通盤考慮的零部件,反而沒有人選擇。”

“這種核心零部件,我們有三手準備。”蘇城豎起三根指頭,道:“第一是繼續採購,第二是增加研發補貼,第三是大華實驗室自己研發。”

“金錢掛帥。”申老頭憤憤不平的說出了運動時代的名詞。

蘇城表示無壓力。

這邊說完話了,坐在蘇城身後豎著耳朵偷聽的石化六廠經理,捅了一下蘇城,笑說:“蘇董,這個國產化專案,算上我們吧。”

申老頭悚然一驚,再看周圍,好傢伙,都是兩人擠一個位置的業內人士。這種積極的氣氛,卻是他最近幾年參加部委專案,再沒有見過的。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志鳥村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