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劍湖圓桌宴,絕頂闡武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高手過招,氣勢尤為重要。

氣勢一弱,勝算便少了三分。

畢玄如刀的視線被李不言輕易化解,氣勢消弭於無形之中,也不好再趁機發難,只好先坐下來,以待時機。

各方的交鋒,其實從踏入樓外樓時便已經開始。

祝玉妍是最先出招的,但她出手的物件不是李不言,而是梵清惠。

但梵清惠還沒有接招,畢玄就已經向李不言發出了挑戰。

只可惜畢玄未能得逞,但凡李不言的氣息有一絲波動,畢玄都會趁機繼續進攻,但李不言春風化雨一般不動聲色的就將畢玄的氣勢完全接了下來。

如此畢玄便再沒有進攻的機會,恰在此時,寧道奇也開口了。

"妙!妙!妙!"

寧道奇開口便是抑揚頓挫的三個妙字,每一個字的語調都截然不同,猶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聵。

"此桌渾圓如意,內外相合,太極之道,莫若如是。"

寧道奇在畢玄的左手邊尋了一位坐下,正好和畢玄,祝玉妍形成一個夾角,看起來就像是寧道奇,畢玄聯手夾擊祝玉妍一樣。

緊接著傅採林也在祝玉妍的身邊坐了下來,雖然沒有任何表示,但卻無巧不巧的化解了寧道奇借勢的氣機攻擊。

如此一來,還沒有入座的就只有【天刀】宋缺和慈航靜齋的梵清惠了。

有了之前畢玄與寧道奇兩人的插手,祝玉妍衝著衝著梵清惠去的氣場已被完全擾亂,梵清惠不需要再主動回應祝玉妍。

"宋閥主請。"

梵清惠邀宋缺在自己身邊坐下。

當兩人入座,則代表宴席正是開始。

圓桌很大,足以坐下許多人,但其他人卻不見得有資格坐在這張桌子上。

倒不是因為什麼等級觀念,僅僅是因為眼下這張桌上,其他人都不合適坐下。

"本座很高興,諸位都能受邀前來。"

李不言將腰上的青色乾坤葫蘆放在桌子上,起開蓋子,"此時,當浮一大白。"

只見李不言變戲法一樣,在桌上排出七個玉碗來,又從乾坤葫蘆中傾倒出澄黃的酒液。

那酒一出,便滿堂飄香,只聞其味,便已覺精神煥發。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六個玉碗隨著李不言手指輕彈,被送上圓桌中的轉盤,那轉盤自然轉動,將六個玉碗送到諸人面前。

"飲此美酒,當配玉碗。"

李不言率先舉起玉碗,道一聲:"諸位,飲盛。"

劍湖宮主,當世劍仙,李不言親手敬酒,便是三大宗師也不敢怠慢,眾人紛紛舉起酒杯,同道一聲:"島主,請。"

酒香撲鼻而來,即便是不飲酒的梵清惠感到喉嚨中頓生津液,忍不住便想要品嚐一口。

而如畢玄,傅採林此類好酒之人,早已經按耐不住,一口將碗中蘭陵美酒飲盡。

酒一入喉,便化作一道細流直入腹中。

細流在腹中又化作霧氣,往四肢百脈中滲入,身體中的細胞便如同得到了充足的能量,開始變得極為活躍起來。

在坐諸人不約而同的運轉真氣,真氣周遊全身,只一週天,便勝過十日苦修。

不過轉瞬,諸人便先後調息完畢。

最快的是祝玉妍,接著是宋缺,隨後才到寧道奇,畢玄,傅採林,最後則是梵清惠。

運轉周天的快慢並不能代表個人的實力,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已經表明了在坐之人對靈氣的接受速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祝玉妍仗著早來幾日,又一直有婠婠遞版本答案,所以佔了優勢,而宋缺則得益於當初奪來的屠龍刀,提前開啟了新版本。

寧道奇,畢玄,傅採林三位當代宗師,雖然慢了祝玉妍與宋缺一步,可仗著足以支撐他們成為當世前三的天賦才情,也緊隨其後。

只有梵清惠,既沒能提前拿到版本答案,天賦上也未能強過其他人,落到了最後一位。

"好!世間美酒,不過如此!"

畢玄又是率先發言,他將滴酒不剩的玉碗倒轉,朝著李不言一亮,以示自己滴酒未剩。

"中原有句話叫作來而不往非禮也,老夫今日也有一物贈與島主。"

畢玄將腰間的金柄鑲寶石的彎刀取下,"此刀常伴老夫左右,分羊割鹿易如反掌。"

那金刀不過小臂長短,裝飾成分大於實用,但無可否認是畢玄身份的象徵,算的上是貴重之物。

雖然對李不言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了。

畢玄將金刀拋起,金刀在空中打著轉朝李不言飛了過去,金刀所經之處,肉眼可見的熱浪翻滾,便連溫度都上升了幾度。

隨著金刀飛行距離的增加,那熱浪也是愈加強勁,甚至讓人彷彿置身在滾燙的沙漠中。

在角落裡錄影的劉黃淑拍的臉都泛紅了,她的武道修為雖然不咋樣,但那圓桌上彷彿凝如實質的氣場,還是看的出來的。

這一集播出去,絕對能上熱搜啊。

之前那些什麼動作片,武俠片,碰到這段圓桌宴,都是渣渣。

金刀飛過整張圓桌,落到李不言的面前,也是蓄力到最大的一刻。

畢玄對功力的控制已經爐火純青,絕不會多一分,也不會少一釐。

威力達到最大輪的金刀上,誇張的熱浪翻湧效果反而消失了,彷彿讓人產生幻覺的乾旱沙漠也不見了蹤跡,整把金刀變的平平無奇。

但實際上,在以金刀為中心的三尺空間內,空氣已被完全抽乾,形成了一個猶如真空的灼熱地帶。

李不言彷彿完全沒有察覺一樣,微笑的伸出一隻手,穿過那被抽乾了空氣,好似灼熱地獄的三尺空間,輕鬆握住了刀鞘。

"奢華大氣,作為隨身配飾,這柄金刀確實不俗。"

李不言握住刀鞘的左手食指在刀鞘與刀柄連結處輕輕一彈,金刀便應聲而出,繞著李不言在身周飛舞盤旋。

李不言溫言問道:"此刀可有名字?"

畢玄臉色有些難看,因為李不言化解自己炎陽奇功的方式,自己根本看不懂。

"無有。"

李不言點了點頭,便說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惟勝者得鹿而割之。不如便叫它割鹿刀吧。"

這話一出,諸人臉色大變,還有什麼話,可以比這一句更加能夠直白的表達李不言的意圖?

"島主亦欲爭霸天下?"

梵清惠的臉色是最差的。

慈航靜齋一直以來都是白道領袖,雖然一直隱與幕後,但每每在天下動亂時,派出門人尋找真命天子,為天下****。

雖然這只是慈航靜齋自己的說法,實際上其中亦有許多錯綜複雜的關係,比如這真命天子絕不可是魔門之人。

但這一次,中原大亂,七十二路煙塵反隋,慈航靜齋的當代人間行走,在尋找真命天子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一點點問題。

師妃暄找到了真命天子,但真命天子卻被人捷足先登了。

這並不是什麼有趣的體驗,當師妃暄知道李世民從不離身的那柄叫做倚天劍的時候,就知道慈航靜齋已經慢了一步。

而有時候,一步慢,則步步慢。

等師妃暄決定前往揚州尋找李不言的時候,婠婠來了。

慈航靜齋與陰癸派,聖女與妖女。

這是天然對立,水火不容的一對。

曾經雙方每一次碰面,都以不分勝負而告終,但這一次卻不一樣了。

婠婠的修為變的極高,甚至可能超越了天魔大法第十八層的境界,那是連祝玉妍都未能達到的境界。

再加上詭秘莫測,層出不窮的五行靈術,連劍心通明的境界都沒有達到的師妃暄根本不是婠婠的對手。

甚至於婠婠都沒有去找梵清惠,只用了一句話,便逼的師妃暄不得不回山去尋梵清惠,而給了祝玉妍充足的時間,先一步來到劍湖宮。

很顯然,婠婠的操作給陰癸派帶了巨大的優勢,祝玉妍來的更早,讓梵清惠處在了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

因此,當李不言說出"秦失其鹿"的時候,梵清惠才會如此失態。

如果李不言要爭天下,那慈航靜齋根本就沒有手段可以與之對抗。

被李不言御使的金刀滴溜溜的旋轉著,來到了梵清惠的身前,穩穩當當的落在了桌面上。

"齋主以為,何人可執此刀?"

若不知道李世民帶著倚天劍,梵清惠此時自然是要說出李世民的名字。

可既然倚天劍已經在李世民的手上,這人便不再是慈航靜齋的最佳選擇了。

哪怕沒有人知道李世民的倚天劍是李不言給的,但倚天劍那神奇的效果,出現的時機又與李不言揚名之時相差彷彿,誰能說兩者毫無關系呢。

梵清惠不能裝傻,所有人都知道李不言到底在說什麼。

"能執此刀之人,當有仁心,分黑白,懂天道貴生,知民所樂。"

如果可以,梵清惠想說拿刀的人自然是我們慈航靜齋的好朋友,如果還愛上了師妃暄就更好。

他應該要嫉惡如仇,視魔門如洪水猛獸。

但梵清惠顯然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宋閥主可執此刀否?"

李不言眼中帶笑,目光停在宋缺臉上,卻好似看透了一切。

宋缺榮辱不驚,面對李不言的視線仍能不為所動,緩緩說道:"宋某曾得屠龍寶刀,參詳數日,那屠龍刀暴戾霸道,橫絕當世,一如曾經秦出函谷,橫掃六合,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握持此刀,需有霸絕天下的氣概,氣吞萬里的雄心,即便無有,亦會受刀中之靈的影響,而逐漸轉變性格。

宋某只願天下太平,蠻夷止步,民可足用,遂將屠龍刀棄之深谷。"

看似牛頭不對馬嘴的話,實則卻闡述了宋缺的道。

宋缺是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若是天下落入漢人之手,宋缺倒也並非不可接受。

可若是讓天下落入蠻夷之手,那便萬萬不可了。

當今天下,最有機會登上帝位的只有李淵,竇建德,李密寥寥幾人,其餘義軍在宋缺眼中全都不堪重用。

而在寥寥幾個有機會登上帝位的人中,宋缺又更加看好李淵。

唯有李閥,才真正具備統一天下的能力,竇建德聲勢雖大,但卻有著致命的缺陷,宋缺並不看好他與李閥的爭鬥。

但李閥又身據胡人血統,這是宋缺無法接受的。

因此,只要有機會,宋缺意會舉兵反隋。

原著中,寇仲便是宋缺的機會,而現在,宋缺的機會顯然是沒有了。

李閥大勢已成,李世民麾下的玄甲軍戰無不勝,無人可擋其鋒,宋缺即便有通天的手段,在這般大勢之下,也無能為力。

因此,宋缺才借屠龍刀之事,來闡明自己的意志。

我宋缺不爭天下啦,你們愛咋咋地。

李不言的目光從宋缺臉上移開,路過畢玄,路過寧道奇,停在了傅採林身前。

傅採林的臉很醜,一張窄長得異乎常人的臉孔,上面的五官無一不是任何人不希望擁有的缺點。

可當傅採林展顏開來,那五官又變得十分和諧,再沒有那種異乎尋常的怪異感覺。

"楊廣非是一個好的執刀人,老夫亦希望下一位執刀人不似楊廣一般。"

楊廣三徵高句麗,傅採林每每在前線抗擊。

雖然楊廣三徵三敗,但亦對高句麗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是熱愛自然,追求生命之謎的傅採林所不喜歡的。

站在傅採林的立場,自然是希望中原能有一個仁義和善的君王。

畢竟指望中原永遠混亂是不可能的,自己也熬不到那個時候。

與其指望中原永遠戰亂不休,不如希望中原出一個仁義皇帝,還能讓高句麗有些喘息之機。

"馬背上的勇士,不懼任何挑戰。"

沒等李不言再問,畢玄就已經自己開口了。

"即便是島主執刀,突厥亦無所畏懼。"

李不言伸手一招,金刀在空中化出一條金線,回到了李不言手中鞘內。

"本座之鹿,與諸位之鹿,稍有一些不同。"

李不言耍了幾個花活,讓金刀在手上快速轉了幾圈,拉出好幾朵金花,這才收到自己腰上。

"本座之鹿,不在中原,不在**,不在高句麗,亦不在突厥。"

"島主之鹿,在何處?"梵清惠問道。

李不言嘴角一揚,輕笑道:"在日月所耀之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