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半個知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元旦之前,李謙工作室突然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客人。△↗頂頂點說,..

而且還是位客戶,是來送生意的。

對方是一家影視制作公司,手裡有一部馬上要結束拍攝的電視劇,都市情感類,據,這部電視劇的製片人向公司高層名要求,希望能讓廖遼來唱主題歌。於是,對方那邊的工作人員就主動聯絡了長生唱片,而廖遼的合約雖然已經結束,但長生唱片和廖遼之間的關係卻依舊很和睦,於是,那邊就主動地幫忙,把訊息通報給了李謙工作室這邊,然後,雙方取得了聯絡,對方很快就帶著劇情大綱來主動登門了。

在李謙、廖遼和齊潔最初的設想中,工作室要開啟影視配樂這一塊兒的市場,廖遼或者何潤卿的名氣,就正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可能實現的一個道路。

而現在,在工作室開業幾個月之後,終於有第一單生意找上了門。

齊潔很高興。

她不但親自接待了對方的來人,而且態度擺的很端正——作為工作室的總經理,她真的是很迫切的想要為公司接下一些業務訂單,對於這種送上門來的生意,自然不肯放過。

這樣一來,廖遼的演唱是對方的剛需,對方的訂單也是齊潔的剛需,於是,雙方很快就一拍即合,齊潔收下了劇情大綱,初步表示願意接,但具體情況,包括是不是最終會接下,包括接下來整部電視劇的主題歌、片尾曲和插曲,以及配樂。一共需要多少錢。還要視工作室這邊有了最終的決定之後再談。

於是。短短半個時之後,雙方約定了幾天後再談下一步,對方就告辭而去。而齊潔,則是興奮地趕緊拿著劇情大綱去找正在練歌的廖遼。

廖遼的新專輯,李謙已經給出了三首作品,廖遼正在練,等閒的自然不會有人敢去打擾她,但齊潔當然不顧忌這個。直接推門就進。

聽工作室因為自己的緣故接到了第一單生意,廖遼也很興奮,但實話,唱歌,她內行,電視劇電影什麼的,她畢竟還是外行一些,初步的判斷肯定人人都有,但要以廖遼的水平去評判一部電視劇的劇情大綱好不好,她還自覺沒有那個眼光。粗略看過一遍,就還是聯絡了李金龍和孫美美。但兩人都看過之後,卻又意見不一。

李金龍覺得這部電視劇應該還湊合,而且目前對於工作室來講,關鍵是先把第一步邁出去,所以,只要對方的價格有一定誠意,那就應該接下來,但孫美美卻覺得,這部電視劇的各種線索亂成一團糟,就算將來播了,也肯定沒什麼收視率,而一旦答應下來,這就將是廖遼在電視熒屏的首唱,咱們不能為了急著開展業務,就砸了廖遼這塊金字招牌。

於是,最終還是只能等李謙來拿主意。

而偏偏,當李謙看過了劇情大綱之後,對這部電視劇的劇情,也是相當的不看好。

都市情感劇嘛,劇情俗套不怕,甚至於越是俗套還就越有人看,只要把細節把握好了,演員挑好了,俗套的故事一樣可以大紅大紫,但是這部電視劇顯然不適用於這個規律,它不但劇情俗套之極,關鍵是很多地方的邏輯根本無法自洽,人物轉變也顯得極其突兀——實話,以李謙的經驗來看,這部戲就算拍出來了,估計也很難上衛視這個級別的電視臺,充其量,它也就是能在市級電視臺上播一播,甚至於,連市級電視臺都不一定上的去。

搞不好,這就是一部拍完了就拉倒、只能扔到庫房裡吃灰的劇。

但仔細想想,李謙覺得李金龍的也對,開展業務嘛,總要有第一步才好,失敗都不怕、賠錢都不怕,關鍵是得邁開這一步,所以最終,他還是同意,讓齊潔跟對方商談價錢的問題。

對方的開價還算基本合理,不算高,但0集電視劇配樂加兩首歌,給0萬,對於李謙工作室來,完全可以接受,因為對方答應,這兩首歌,他們只要電視劇配樂使用權,也即包括唱片發行權等在內的所有其它許可權,都還保留在李謙工作室手裡,即便是電視劇用了,廖遼還是完全可以把它收錄到唱片裡。

於是,一開始雙方洽談的很愉快,但牽涉到付款問題,雙方的談判卻立刻陷入了僵局——對方只同意預付百分之二十的款項,剩餘款項,則會在電視劇播出之後才支付。

齊潔或許不懂,但李謙秒懂。

如果對方的電視劇賣不出去,那就意味著剩下那百分之八十就永遠不用支付了——這種例子,李謙前世在音樂圈、影視圈混了那麼多年,光聽都聽得耳朵起繭子了。

0萬的百分之二十,也即六萬塊錢,想要三十集配樂加廖遼兩首歌——哪怕廖遼那兩首歌白送,這六萬塊都不夠人工費!

於是,雙方一拍兩散。

李謙工作室的第一筆業務,似乎仍舊遙遙無期。

…… ……

臨近元旦,李謙工作室目前的業務主要有兩條。

第一,是週六週末兩天,由李謙、廖遼和何潤卿組成的豪華監製團隊,為五行吾素的新專輯錄音而忙碌;

第二,則是週一到週五,工作室製作部的全體人員,包括廖遼在內,為廖遼的新專輯而忙碌——練歌、編曲、錄製樣、錄製伴奏、反復推敲、修改。

對於廖遼的練歌,李謙從頭到尾都幾乎沒有插手。

他為廖遼的新專輯開出的前三首歌,分別是民謠類的《橄欖樹》,鄉謠類他手裡所剩不多的精品之一的《信天游》,以及一首搖滾類的經典作品,《狼》。

這三首歌一拿出來。毫無疑問。廖遼很喜歡。而工作室製作部的上上下下,從李金龍到孫美美,再到幾位音樂人,無一不是佩服之極。

孫美美仗著身為女人的優勢,還主動地開老闆的玩笑,“要不這張專輯還是老闆你來包辦算了,咱們還費那個勁從外頭邀歌幹嘛呀!”

公司內的音樂人,幾乎無一例外的表示贊同。

廖遼的那個性子。當然是順勢起鬨,她當然比任何人都想要讓李謙繼續為自己包辦新專輯,但李謙卻毫不猶豫地搖頭拒絕了,自己包辦,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他看來,李謙工作室要想真正的發展起來,顯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或其他某個人。只有當這家工作室離開了任何人都能流暢運轉,那才叫真的站穩腳跟了。

所以,哪怕這次到最後廖遼的新專輯還是自己一手包辦的。但該邀歌的,還是要邀歌。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白費的功夫。邀歌的過程,對於工作室來,同時也是積攢人脈、理順圈內人際關係的一個過程,絕對不能省。

當然,話是這麼,但其實,李謙早就已經做好了為廖遼包辦這張專輯十首歌的思想準備——他連這十首歌到底選哪些,都已經完全準備好了。

五行吾素週六週末過來錄音,週一到週五則留在華歌唱片那邊練舞、訓練,不會過來,那麼在這五天的時間裡,公司裡唯一的大事,自然就是廖遼的練歌。

但一個人,哪怕再厲害,眼光畢竟是受侷限的,所以廖遼練來練去,覺得不對勁,找李謙吧,李謙週一到週五忙著上課,週六週末又要忙著為五行吾素監製,至於李金龍和孫美美,實話,廖遼找他們來聽了幾次,後來發現他們的看法往往不中要,至少是不到自己認為彆扭的地方,於是思來想去,她主動去敲響了幾步之遙的何潤卿的休息室。

嗯,何潤卿的休息室,門口掛的牌子叫“何潤卿休息室”。

而廖遼的休息室,門口掛的牌子卻叫“音樂副總監”。

每每站到走廊裡看到這兩塊牌子,廖遼都暗爽不已,無比得意自己當初的傑作。

不過現在,工作室裡除了李謙之外,水準最高的大約也就是何潤卿了,所以,雖然心裡並不太樂意,但廖遼還是敲開她的休息室。

自打從外面度假回來之後,何潤卿就開始每天都到工作室這邊來卯、上班。李謙有事需要她幫忙,別管是幫五行吾素監製,還是幫工作室製作部的幾個人為廖遼的新歌編曲、伴奏、錄樣,她都毫無架子,隨叫隨到,簡直是一都不像是一個歌壇天后。

而如果李謙沒事找她,她也是準兒的朝九晚五,從不遲到、從不早退,來了之後要麼就是呆在休息室、練習室找感覺,要麼就是開啟視聽室,自己躲進去聽歌。

總之,短短一兩周的功夫,工作室所有人就已經認識到了何潤卿的勤奮。

廖遼敲門進去之後,在何潤卿休息室裡,只看見了她的經紀人劉梅——不知道是不是新東家新表現,最近的劉梅,表現異常的好,總是陪著何潤卿準時來到工作室,又陪著她準時離開,兩人如影隨形,一樣的勤奮、一樣的低調。

甚至於,每當工作室裡有些事情,她總是會及時的把自己在音樂圈裡混跡這些年積累的一些經驗和人脈貢獻出來,以至於,工作室上上下下,對她和何潤卿這對拍檔的印象,甚至要遠遠好過廖遼加黃文娟。孫美美甚至都已經特意找到李謙,提出是否能夠讓劉梅到工作室的藝人部掛個兼職的工作。

見廖遼進來,劉梅當時就立刻的站起來,問明來意,夜立刻就很積極地帶著廖遼去視聽室找何潤卿——何潤卿果然在視聽室裡,正在聽她從國外帶回來的一張爵士風格的cd。

見廖遼過來,她有些詫異,卻又很高興地站起來,先就邀請廖遼一起坐下聽,笑道:“這是我在加州一個叫什麼丹尼斯的鎮子上買的,當時是聽到一支爵士樂隊在酒吧演出,感覺很棒,然後就掏錢買了他們自己製作自己銷售的唱片。你來聽聽。我覺得相當好。有味道!”

於是,廖遼就真的坐下跟她一起聽。

還別,會跑到鎮子的酒吧裡演出的樂隊,顯然不是什麼著名的樂隊,但廖遼一聽之下也覺得,這支爵士樂隊的確是很有風格,也很有風範。

一張唱片聽完,兩人都是搖頭讚歎。回味不已。

然後,藉著這一張唱片,兩人很快就聊了起來,從美國的爵士樂,到街頭和酒吧搖滾,再到英國的古典搖滾,然後,幾乎各種風格,兩人都各抒己見,既有讓人頓起知音之感的地方。也有些意見完全相左的地方,而偏偏的。兩人都是屬於那種涉獵廣泛,對世界各地的音樂、對世界流行歌壇有一定關注、也有一定瞭解的人,甚至就連目前在國內甚少有人關注的拉丁舞曲,兩人都是各有那麼一研究,於是這一通聊下來,不知不覺就忘了時間。

一直到劉梅找過來,兩人才發現,已經十二半了。

於是,兩個人一起,叫上劉梅和黃文娟,一起出去找了家西餐廳,吃過飯,繼續聊,回到公司,又繼續聊——反正工作室對於歌手的紀律約束,是極為鬆散的,兩人絲毫都不必去顧及時間和工作的問題,聊起來自然是暢快之極。

所以,幾乎一整個白天,就被兩個人這麼聊了過去。

不得不,世間,或者是漢語文化裡會出現“知音”這麼一個詞,真的不是沒有緣由的,所以,世間每有心靈相通、意見相契的人,便每每以“知音”兩字況之,而不會用“知書”、“知琴”等等,因為知音這兩個字,實在是最最恰當。

音樂,是人類精神世界溝通的第一橋樑。

音樂裡有情感,音樂裡有世界觀,音樂裡有愛情,音樂裡有追求,音樂裡有一切人類共同且共通的東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僅僅只是一天的時間而已,如果此前的廖遼和何潤卿,基本上屬於見了面會彼此頭微笑、或許也會笑談幾句,但不碰面就不會有任何聯絡的關係,基本上屬於王不見王的話,那麼到了現在,兩人之間就算不是什麼姐妹之類的親近關係,但至少,已經是不錯的朋友了。甚至於從某種程度上來,可以算是互為半個知音。

到了這個時候,廖遼再提出希望何潤卿幫自己聽一聽,算是半個監製,何潤卿心裡雖然有些詫異,但是卻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下來。

此前李謙拉著自己和廖遼幫五行吾素監製新專輯,一度讓何潤卿內心很是詫異,尤其是在監製的過程中,李謙每每忽略掉廖遼,只是開口問自己的感想,就更是讓她訝異不已——音樂圈裡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李謙和廖遼之間,那是鐵桿搭檔!關係自不必!

而且,哪怕單純只是到如今的當紅程度、唱功,或者是對音樂的理解和把握,何潤卿也覺得廖遼絕對不會在自己之下。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李謙都應該更重視廖遼的意見才對。至少,也該是兩人一起問、兩人並重。

但是李謙偏不。

不過到了後來,何潤卿慢慢的就咂摸出味道來。

其實,幫別人監製專輯,其實何嘗不是在與人切磋?其實何嘗不是在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思路?

更何況,李謙在問完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之後,往往會並不避忌任何人,當場就出他的意見和看法,所以很多時候,甚至給何潤卿一種,李謙正在給自己和廖遼授課的感覺——老師提出問題、擺出例子,讓你來分析,等你分析完了,他再告訴你他的看法,然後,那就是你自己的功夫了,能從兩種意見裡分析、咂摸出多少東西來,看你自己的水平!

至於李謙只問自己不問廖遼,那道理就更簡單,因為廖遼正當紅,她不需要改變,而自己,迫切需要改變、需要轉型!

所以,何潤卿慢慢就明白了李謙讓自己參與到監製這個環節的用意——他其實是想讓自己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唱歌這件事。

而很顯然,無論是唱功還是嗓音,五行吾素在廖遼面前,肯定是差了不止一籌的,為五行吾素監製,固然可以學習和收穫很多東西、見識到很多此前做歌手時不曾留意過的細節,那麼現在,為廖遼監製,那收穫還能少得了?

再了,廖遼跟李謙的關係,肯定比自己跟李謙的關係要好了不知多少,跟她把關係搞好了,對於自己接下來在工作室的生存狀況,肯定是有益無害的!

和五行吾素那幾個女孩子不一樣,和廖遼那種天生大氣的人精、偏偏又一帆風順、一炮而紅也不一樣,何潤卿能有今天,能輾轉三家公司,先後紅了十年,在人際關係處理上,固然有過很多失誤和不足,但對於生存哲學最基礎的那些東西的理解和把握,她還是相當出色的,所以,她是不可能錯過這樣一箭雙鵰的好事的。

於是,從第二天開始,廖遼的練習室裡,開始突然就多出了兩個人的討論聲。(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刀一耕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