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準備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明末求生記第一百三十章準備二第一百三十章準備二

張軒說道“劉將軍。回去之後告訴高將軍,此次西征,可以不勝,我不怪他。但是必須虛張聲勢,用三萬人裝出十萬人的聲勢。如果做不到,就軍法處置。”

劉體純立即說道“末將明白。”

張軒也信的過高一功,這虛虛實實的手段,高一功恐怕要比張軒玩的熟稔。

不過,很多事情是瞞不過明眼人。做戲就要做全套。張軒隨即說道“曹宗瑜。”

“末將在。”張軒說道“你回去立即準備,從南邊撤軍,將黃朝宣,張先壁部全部撤回來。”

“是。”曹宗瑜心中一動,似乎猜到什麼。他跟著張軒時間太長了。對張軒的很多事情都能看出端倪來,或者說是一種默契。不過曹宗瑜從來不多嘴。知道了也當做不知道。

張軒說道“王進才,你帶著本部人馬去衡陽換防。”

王進才立即說道“是。”隨即才說道“大將軍,我的人馬恐怕不夠吧。”

曹宗瑜本部加上張先壁,黃朝宣兩部人馬,能不能打先不去說。最少人數是王進才所部的三倍有餘。

張軒說道“你只需駐守衡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管。”

王進才心中一動,暗道“按照大將軍的命令,恐怕要放棄好幾個縣城了。”但是軍中命令就是命令,理解不理解都並不妨礙執行命令。說道“是。”

張軒將曹宗瑜調回來,不單單是示敵以弱,讓敵人相信在湘西的大軍,是主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需要一個人代他坐鎮長沙。似乎從下面上來的人都很喜歡親力親為,就如此張軒。

張軒雖然被羅氏提拔的很快,但畢竟是從底下一步步的提拔上來的。在關鍵戰事之上,他還是願意親自動手,就好像南下兩廣做戰,從開始,張軒都沒有想過派別人去,而是準備自己親自去。

他離開長沙之後,長沙重地必須有一個坐鎮,論信任,論能力,論資歷,曹宗瑜就是張軒麾下的不二人選。張軒自然要先將曹宗瑜換回來。

“大將軍。”鄭廉滿頭大漢氣喘吁吁的說道“張同敞的資料找到了。”

鄭廉為了張同敞的資料,可是去找了很多降官,好在張同敞在南方也不是一兩年了。有很多人認識他。故而鄭廉問了幾個人之後,終於弄明白張同敞的底細。

張軒說道“說說吧。”

鄭廉說道“張同敞,乃是張居正之後,天啟年間,天啟皇帝為張居正平反,追封張居正,在崇禎年間,又追封張居正的長子。而張同敞就是張居徵曾孫,因此得官,派來南方安撫諸王。結果北京失陷,他長期南方與藩王交接,至於現在的情況,就不大清楚了。”

張軒說道“原來還是名臣之後。”

張軒對劉體純說道“轉告高將軍,如果能擒此人,留他性命。”

“是。”劉體純說道。

張軒對張居正這樣大佬,還是有所敬仰的。但也僅僅是敬仰而已。

大體安排之後,張軒又商議了一些細節問題,隨即令各人散去了。

張軒又與姚啟聖商議糧食與秋收的問題。

姚啟聖說道“大將軍,請大將軍放心,南征的糧草,下官一定給大將軍挪出來,只是大將軍能不能給一個數目。具體多少糧食”

張軒沉吟了一會兒。

這一次南征與之前不一樣,帶著一種奇襲的味道,並不在多而在精。張軒準備將鄧和,許都,羅岱,乃至張軒本部人馬,大抵在三萬多人。

全部都是張軒的舊部精銳。

“四萬人一個月的糧草,”張軒說道“其中十日糧草全部做成熟食。”

其實張軒覺得這一場突擊,大概不需要一個月的糧食,只需十日糧食。”

如果在十日之內,不能從郴州打到廣東內地的話。或者從永州打到桂林城下。這一次突襲就已經失敗了。

而到了廣東,還真不怕沒有糧食。

因糧於敵,對兵家來說,很尋常的事情,只是對民間百姓,卻不是多友好的。

“下官明白。”姚啟聖說。

張軒送姚啟聖出去,對鄭廉說道“我有一件事情,讓你去做。”

鄭廉說道“大將軍請講。”

張軒說道“南方將有大變,但是到底怎麼情況,我會不知道。從何從著手也不清晰,所以我要做兩手準備。不管是通向廣西,還是通向廣東的道路,必須一一探明。並預作安排,在明軍那邊安插人手。我最信得過你,這一件事情,關乎此戰成敗。我想讓你去做。”

鄭廉說道“請大將軍放心。下官一定做好。”

張軒並不覺得鄭廉是最好的人選,他更希望胡澹來做這一件事情,人到用時方恨少。

每到用人時候,張軒翻翻自己的夾帶,總覺的人少。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可靠的人做,而且也用一定的頭腦與權力。

清軍前期攻城手段拙劣,很多時候,能攻下堅城,就是先在城中安插人手,裡應外合。打破城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安排,需要智慧的。

張軒也不放心,說道“讓三寶跟著你走一趟,凡事保重,你也不能一直在我身邊的當一個侍從。”

鄭廉說道“下官願意一輩子追隨大將軍左右。”

張軒說道“但我也不能浪費人才。”不管什麼時候,一個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才,都是少數的。

鄭廉領命而去,與馬三寶帶著數百人扮成客商分路南下。南邊的情況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鄭廉並不知道,他唯一知道是時間很緊。不敢有一絲怠慢。

同樣在趕路的,還有胡澹。

胡澹從桂林出發,一路走水路往廣東走。不過這一路上並不是很太平的。

紹武與永曆兩帝並立的局面已經產生影響了。從廣東到廣西,各地方官員都在站隊。

本來兩廣地面就不是很太平,隆武在的時候,一力窮兵黷武,對兩廣民間的剝削本就不輕。

而且大明早已腐爛到骨子裡了,隆武在兩廣徵收一兩銀子,下面的人最少收上十兩銀子。

高昂的稅收成本,讓地面之上盜賊橫行。

這也罷了。

當兩廣官府還能運作的時候,這些盜賊還能被壓制。當兩廣官府分裂的時候,根本沒有能力壓制地方的盜賊,不管什麼樣的盜賊都肆虐起來。

哪怕胡澹一行走水路,也少不得與各地盜賊動了手。

好在,張軒派給胡澹的護衛都是軍中精銳。盜賊這些烏合之眾,根本不是對手。否則胡澹這個主持兩廣情報事務的主管,還沒有完成使命,就死於盜賊之手,豈不是一個大笑話。

不過,對這樣的局面,胡澹也是樂見其成的。畢竟明軍每消弱一分,對夏軍來說,勝算就多一分。

在胡澹的心中,瞿式耜與丁楚魁已經有高下之分了,原因很簡單。

從桂林到廣州的道路之上,是出了廣西地界之後,盜賊才逐漸多了,再雙方勢力交錯的地方。盜賊最多了,官軍都用來防禦對方了,甚至不僅僅不剿賊,還招撫盜賊,其中以丁楚魁做的最過分。

甚至很多時候,兵賊不分。

而兩人在官階之上,丁楚魁在瞿式耜之上,但是實際控制能力卻相差這麼大。

這固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說兩人到任的時間,但是從根本之上,還是兩人能力上的差別。

胡澹雖然一路行色匆匆,但是走到廣州城下的時候,心中已經有了一絲傾向。

這一次,紹武與永曆相爭,恐怕勝利者是永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