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明末求生記第八十章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章一日兩遭喪敗信

黃得功之死,對羅汝才與張軒來說,在鳳陽的作戰,已經達成目標了,可以說從現在開始,從鳳陽到南京,再也沒有一支明軍,是曹營的障礙了,縱然南京京營還振武營等等營號,但是在明眼人看來,這些不過是虛名而已。

抗倭的時候,振武營就不足為用,此刻豈能為用。

唯一讓曹營稍稍忌憚的,並不是朝廷的兵馬,而是長江。

長江到了下游之後,廣闊無比,絕非淮河可比,即便是一條淮河,也耗了張軒這麼多精神,更不要說長江了。

不過,再好的天險,也要人去守。

長江雖險,但江南之人,都是酒囊飯袋。根本不足為懼。

而此刻掣肘曹營行動的,並不是官軍,而是曹營自己。

為了圍堵黃得功所部,曹營大軍,灑在從壽州到鳳陽一路,此刻根在羅汝才身邊的只有區區數萬騎兵而已。騎兵固然是羅汝才的王牌。但是曹營也不是光靠騎兵打仗。

所以想要從鳳陽出發,南下南京,非要匯合所有人馬之後,才行。

縱然知道此事兵貴神速。但是此刻,也不得不修整一下。而且地震的強震雖然過去了。但是餘震不小,大雨連綿,這天氣實質不適合行軍。只能等一等了。

最少需要數日之後,才正彙集兵馬大舉南下。

且不說,羅汝才如果收拾殘局。

只說馬士英慌亂之中一路跑到了臨淮城之中,鄭鴻逵一見是馬士英,連忙開城迎接,馬士英進了城才知道,劉良佐早已到了。一堆殘兵敗將彙集在一起,小小的臨淮城之中,可用之兵也在萬人之上。

只是都是新敗之師,根本不敢對曹營大軍橫加一指。

劉良佐甚至提議,趁著曹營大軍還沒有騰出手來,從水上撤走,直接去淮安。但是馬士英決計不可。蓋因在臨淮,還是在鳳陽境內,但是如果去了淮安,可就不是鳳陽境內了。

馬士英準備請路振飛立即發兵,駐守臨淮,保障漕運。

劉良佐可是非常有眼色的人,知道鳳陽失守,馬士英的人頭能在頭上幾天都說不清楚,直接無視了馬士英。而被馬士英當成依仗的貴州狼兵,幾乎沒有剩下來多少個,他身邊護衛是黃得功的勇衛營,這些人固然聽令於馬士英,但是因為黃得功之事,對馬士英有幾分忠心,卻也說不定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時間馬士英居然成為了孤家寡人了。

鄭鴻逵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不敢怠慢,連忙去信,向路振

飛報告。

淮安城中,路振飛接過鄭鴻逵,馬士英等入的書信。

一時間覺得頭疼欲裂。

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鳳陽失陷。路振飛手中也沒有多少兵馬,淮安本就不是強鎮,可用之兵都交給了鄭鴻逵了,結果一戰敗北,此刻路振飛所能依靠的僅僅是各地士紳團練而已。

但是路振飛也明白,這些團練守土護家,或許值得信任,但是讓他們主動進攻曹營,卻是萬萬不能的。

除卻身邊的幾百親衛,他幾乎無一兵一卒可派。

正當他強行振作精神,思量片刻,準備先行徵用了運河之中的漕糧,以漕糧募兵,編練新軍,做不時之需,至於北方對漕糧嗷嗷待哺之態,路振飛只能上書朝廷,講明情況,至於後面的功過禍福,卻是想不得了。

正當路振飛振作精神準備寫奏摺的時候。

一個師爺跌跌撞撞的闖了進來,說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鳳陽之事,我已經知道,無須驚慌。”路振飛淡淡的說道。

不管多大的事情,路振飛都必須扛著,不能對下面的人流漏一絲擔憂之色,他是淮揚兩府的主心骨。

“不是鳳陽,是河南,是汝州。孫督師敗了。”師爺面無人色的說道。

“噹啷”一聲,路振飛手中筆跌落在書桌之上,卻見正寫了一個開頭的奏摺底稿染上大片大片的墨色,已然不能用了。

由不得路振飛不驚心。

闖營與曹營相比,闖營的威脅在曹營之上,而孫傳庭與馬士英相比,孫傳庭幾乎身負天下之望,鳳陽之敗,固然讓路振飛心驚,但也不過是擔心自己轄地的安全而已。如果孫傳庭大勝,鳳陽之敗很容易扳回來。

但是孫傳庭也敗了,天下之大,還有誰能力挽狂瀾啊。

其實真正按時間算,闖營之勝在曹營之前,不過消息傳遞的問題而已。孫傳庭之敗的訊息,順著黃河而下,直抵淮安,訊息之快,反而在曹營之上。

這個時候,曹營還知道這個訊息。

汝州。

此刻的孫傳庭好像失了魂魄一樣,騎在馬上,被百餘人簇擁的向北而行。一路之上,他帶來的三秦子弟,散亂的在四周,卻沒有幾個向他靠攏。

這一戰之敗,孫傳庭此刻想想,卻在意料之中,只是他一直自己騙自己而已。

孫傳庭帶著秦軍主力,與闖營主力對決,李自成派遣李過為先鋒,李過三戰皆北。

這三戰,都是結結實實的

硬仗,高傑與白廣恩,牛成虎三將都立下不少功勞。

孫傳庭窮追不捨,陣斬李自成麾下大將,謝君友,幾次就要追上了李自成了。

但是李自成最後還是逃進襄城之中。

襄城在李信的佈置之下,早就成為一座堅城,義軍堅守城池。孫傳庭屢攻不可。後面又傳來,劉宗敏突襲糧道。

從那一刻起,孫傳庭就知道這一戰已經敗定了。

但是戰事並不是下棋,下棋的時候,知道要輸了,可以投子認輸。但是打仗的時候,決計不可能在知道要敗的時候,結束一切,反而必須收拾殘局。

正當孫傳庭大軍想要撤退的時候,李自成下了戰書,約定城下決戰。

那一戰,打得相當慘烈,官軍連破闖營三道戰陣,直逼李自成大旗之下。但是義軍也瘋狂反叛,特別是家眷都死在唐縣的那些義軍將士,幾乎是以死相拼。

最後也是白廣恩與高傑,先後支撐不住,紛紛敗退。

這一退就是大軍崩潰。

秦軍精銳大概有四萬人戰死當時,剩下的士卒都逃跑的時候跑散了。孫傳庭對大軍也完全失去了控制權,只剩下身邊這一點人了。

其實比大敗更可怕的事情,是斷糧。

大軍的糧食在決戰之前,已經糧盡了。

孫傳庭甚至已經準備回師迎糧了,準備將陳永福留守大營。但是陳永福也不是傻子,秦軍一去,說是去迎糧,誰知道還會不會回來。秦軍一動,陳永福所部就亂了。

義軍趁勢反撲,孫傳庭當時就差一點大敗,先有此敗,士氣已經浮動了,堅持不到最後也是理所應當的。

“大人喝點水吧,還請大人保重身體。三秦子弟,還等著大人去重振山河。”孫傳庭身邊的親兵。端著一碗水勸道。

“重振山河”孫傳庭搖搖頭說道“不可能了。”

孫傳庭很清楚,這一次李自成決計不會給他時間,一年以來積累的家當,全部砸在這一戰之中,非要數月整頓,才能重新修煉一出支可以一戰的士卒,但是李自成即便是傻子,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而且這一戰之後,李自成的實力會再次膨脹,無他,秦軍降軍被被李自成整頓而已,秦軍固然忠義,但是孫傳庭也絕對不會覺得,秦軍就不會投降,闖營幾乎與秦軍同源同種,戰敗之後,有幾人會死戰到底,到時候要對付的不是十幾萬,而是二十幾萬敵軍了。

孫傳庭端起水來,低頭一看,卻見滿頭花白的頭髮,一夜之間,變成雪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