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龍門之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龍門之戰二

曹宗瑜在襄陽這一兩年之內,看似什麼都沒有做的。但是一直在厲兵秣馬,準備著。

當南京的訊息傳到襄陽之後,曹宗瑜立即決定先下手為強,後下手著殃。

他先斬後奏。大軍出南陽,轉道襄城,然後西進汝州。挺進洛陽。而這個時候,鄭親王濟爾哈朗才剛剛出了北京城。

不過,洛陽本就是清軍重點防禦地方,主要駐守的是尚家,祖家,耿家,毛家,等在遼東漢軍人馬。

在洛陽附近最少有十萬人馬。

蓋因洛陽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連線中原與西北。

雖然不是別的地方不能行進,而是都沒有這裡方便,又抵擋夏軍的進攻。蓋因中原地區,先為大旱,又有黃河藉口,隨即又有兵災殺戮,雖然有些殘存的百姓,但都是釜底游魚一般,支撐不了大軍。

雖然清軍在黃河南岸,修建了幾座城池,用以駐軍,比如說鄭州,滎陽等地。但是卻都歸洛陽指揮。

至於襄城一帶,更是幾乎是無人區了。

曹宗瑜直到到了汝州,才遇見了清軍的抵抗。

只是對河南地形,曹宗瑜等人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當初與孫傳庭決戰,就是在這裡打的,所以分兵繞道汝州城後,封鎖了洛陽援軍。然後大軍圍困汝州城,用大跑轟擊,不過十日,工夫。就破了汝州城。

隨即兵進洛陽。直抵龍門關。

清軍以耿繼茂為首,帶來數萬大軍,駐守龍門關,抵擋夏軍。

龍門關在古代,有一個名字,就是伊闕。

著名的伊闕之戰,就在這裡打響的。這是白起的成名戰。

說起來,伊闕並不算太險要,畢竟這裡能容納數十萬人大戰,伊水中斷龍門山,兩側山欒就好像是大門一般。

所以被稱為伊闕。

耿繼茂駐紮在這裡,堵住了夏軍直抵洛陽城下的攻勢。

畢竟洛陽城牆,被李自成給扒了。

後來雖然多有修繕,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不上明代的城牆。

而且就清軍來說,他們總體上,是並不是多擅長防守。

之前,是清攻夏守,而今雖然戰略上發生了轉變,但是在防守方面的技能點,卻不是那麼容易開啟的。

所以清軍寧肯野戰。

不過,有鄭親王的大軍在後,他門而今僅僅想要拖著,等鄭親王大軍過了黃河,就好辦多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基於這個戰略意圖,清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洛陽城中,另外一部分,就在這龍門關。

龍門關與洛陽城之間,相

距不遠。彼此之間,可以隨時呼應,再加上陝西清軍已經在動員了。

說不定幾日,就從潼關而來。還有從河北而來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所部。

等清軍四面八方而來,留給曹宗瑜的實力並不多了。

曹宗瑜看著龍門關。

見清軍陣勢森嚴,火炮密集,還有兩邊山闕之上,也有清軍駐紮。

即便是伊水之上,也有鐵索相連,大小船隻結成浮橋。

這一道簡單的水上防禦,自然不能與南邊水師相比。

只是,伊水從山中湧出,流入洛水之中,然匯入黃河裡面。

上游水面並不寬敞。也沒有多少船隻,即便是夏朝在水上佔優勢,但是船隻也不可能從長江水系飛到黃河水系之中。

所以,這伊水之上,絕非這一戰的重點所在。

曹宗瑜轉過對金聲桓說道:“金將軍,你覺得怎麼樣。而今當如何?”

金聲桓小心翼翼的說道:“王爺,如果不能速破,如此遷延下來,清軍援軍到了。我們就危險了。”

曹宗瑜說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強攻龍門關?”

“不。”金聲桓立即說道。

龍門關情況如何,金聲桓都看在眼裡,雖然不能說是銅牆鐵壁,但也是天險難以飛躍。強攻之下,比如死傷慘重。

到時候即便是能夠打破龍門關,面對清軍優勢援兵,也是一個難題。

畢竟,曹宗瑜先行進攻,並沒有帶張軒直轄的幾個大營,如武昌,南京,江北大營,而是僅僅動用了襄陽,信陽兩鎮人馬。

這兩鎮人馬,算起來也有十萬之眾,但是總不能,與將老巢都不守了吧。河南雖然荒涼,卻畢竟是大平原,沒有什麼險阻。

所以,曹宗瑜也要留守一部分人馬。

不過,在張軒接到曹宗瑜先行北伐的旨意之後,就立即下令,西京各部陸續開往襄陽,南陽方向。

只是大隊人馬調集,是需要時間的

曹宗瑜暗自算算,第一波援軍過來,大概在大半個月之後了。不管怎麼說,都在清軍援軍後面。

說起來,在洛陽城下,曹宗瑜所部實力與清軍所部的實力,相差無幾。

“王爺。”金聲桓說道:“我們而今北伐,連下數縣,已經動搖了清軍的陣腳,何不見好就收,先行退兵。而今局面,即便是濟爾哈朗來了之後,也要整頓一番,才敢南下攻南京。等那個時候,西京各部都已經到了。”

“再與清軍決戰不遲。”

曹宗瑜看了一眼金聲桓,雖然沒有什麼表示,但是卻有一股輕蔑之意,說道:“金將軍

可是怕了?”

金聲桓一聽,頓時大怒,說道:“王爺哪裡的話,末將從軍以來,生死之中殺出來,見過不知道多少陣仗,唯獨一個‘怕’字不曉得怎麼寫。”

曹宗瑜說道:“好。我現在有一個計劃,需要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來辦。”

金聲桓一聽,頓時明白了曹宗瑜的心思,說道:“有什麼事情,王爺儘管吩咐便是了,何須用激將之法。”

曹宗瑜說道:“不是眼前之事,非金將軍不可。所以才恐怕金將軍不答應。”

金聲桓說道:“王爺有命,卑職豈敢不從。”

曹宗瑜說道:“好,我知道有一條小路,從能繞過兩邊山峰,直插龍門關之後。我想要一員大將,帶著兩萬士卒,擋在龍門關與洛陽城之間。”

“堅守數日。為我擊破龍門關之敵爭取時間。”

金聲桓一聽,心中頓時一涼。

金聲桓行軍數十年,什麼樣的戰事,只需看上一眼,就知道能不能打。而今曹宗瑜規劃的這一戰,在他看來是萬萬打不得。

洛陽城與龍門關相距不遠,硬生生的插進去,固然將龍門關清軍堵上死路了,但是同樣將他麾下所部也堵上死路了。

結果只有兩個,要麼你死,要麼我活,是一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險棋。

曹宗瑜也知道其中兇險,才又是激將,又是吹捧的,因為如果沒有金聲桓心甘情願,這戰事不是太好打的。

金聲桓見曹宗瑜如此說話,心中一咬牙,知道他其實並沒有選擇。

曹宗瑜是何等人。

乃是張軒的心腹,沒有赫赫之功,就一躍為諸王之上,他所掌控的兵權,都是為陛下代掌的。

即便金聲桓在朝中也是有後臺的,他的後臺就是袁時中。

但是袁時中如何能比得上張軒。

今日不答應下來,有曹宗瑜在,今後他沒有一分前程了。

而且金聲桓也有一種躍躍欲試之感。

金聲桓直覺感受到,這是能在清軍援軍之前,決定勝負的唯一勝負。

只是風險也大。

在塵埃落定之前,不知道勝的是他們還是清軍。

不過,金聲桓願意試一試。

金聲桓說道:“末將願意。”

曹宗瑜說道:“好,如此大任,我想遍軍中,唯有金兄弟能夠承擔,請金兄弟放心,三日,三日之內,我定然大破龍門關。”

曹宗瑜早就想要證明自己了。

大夏封得幾個王爺來說,李定國有大西軍,鄭成功有鄭家,袁時中也有小袁軍,曹宗瑜卻是靠張軒的提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