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切的巧合都不是偶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思考數分鍾後,候志潔這才緩緩開口。

“光看這副基因圖譜,我只能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在大約十萬年前,其它高等智慧生物可能和地球上的生物有過交集。”

“至於這個高等智慧生物是什麼,基於什麼目的,有什麼樣的交集,目前無從判斷。”

“不過,十萬年前這個時間段,卻是值得注意。”

“根據現在研究界的共識,地球在距今七萬到十三萬年前曾發生過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史,也在那一段時間有了一段明顯的斷代。”

“現在看來,那段人類進化史上的空白,背後可能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候志潔說到這裡就不再說話。

沒有事實的猜測,沒必要講,言必有據,這是一個科學工作者必要的素質。

“十萬年前的基因,七萬年前生物大滅絕。”

“確實太巧了。”

“不論科學還是歷史,所有的巧合,都不是偶然,看似巧合,其實都必然有其內在的原因。”

“或許。”

程翔看著大屏幕上熟悉的雙螺旋,“或許,在這些基因之中,我們可以找到些什麼。”

心中有了想法,程翔立刻操作電腦,看到檔案體積只有不到300M的工程檔案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侯主任,我們能估算出盒子裡DNA的重量嗎?”

“可以,根據航天中心先前傳輸過來的概要資料,初步估算,盒子裡所有的DNA重量大概在十千克左右,誤差不超過正負千分之五。”候志潔快速答到。

“十千克!”聽到這個重量,程翔再次看了看工程檔案,看到那300M的檔案眉頭擰的緊皺。

“十千克重量的DNA,需要收集的基因序列資訊太龐大了,不提檢測裝置速度有限,即便是能檢測出來,要依靠電磁波將資料從火星傳輸到地球,也完全行不通。”

程翔皺著眉頭說道。

候志潔聽了表示贊同:“鹼基對脫水後的平均分子量為614,方便計算可以估值為600,那麼1克DNA上的鹼基對大約會達到10的21次方這個數量級。”

“就算我們接下來不描述鹼基對上的分子式,只傳輸鹼基對標記過來,按照現在一小時300MB的速度,一個位元位代表一個鹼基對的話,那就大約需要4.2乘以10的11次方個小時,也就是大約170億天,將近五千萬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理論上,以現在的技術,根本不可能依靠電磁波將完整的數據傳輸過來。”

程翔點頭同意,“這確實是個問題。不過,暫時來說我們心裡有數就好,我們接下來先對手頭上的這段資訊先進行研究。”

“看看是否能看出點什麼東西。如果能找到有價值的東西,那麼到時候再做另外的打算。”

候志潔同意程翔的看法,目前,也只有這麼做最合適不過,所以接著議題說道,“據我瞭解到的,航天中心部署在火星同步軌道的祝融四號衛星每小時頻寬大概300MB,以我們的許可權,緊急任務下,一天能申請下來的,應該可以達到每小時200MB。”

火星勘探,通訊資源永遠是緊張的,能申請每天200MB,佔據總頻寬的三分之二,非常少見。

“一小時200MB,一天,就大概是2.5G左右。”

程翔點點頭,“這個數據量初步研究應該夠用了。“

“我們先開個短會,看看怎麼著手吧。”

“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會議最終決定,從原有的團隊中,分出一半的人手,投入到火星未知基因的研究過程中。

任務劃分完畢後,時間已經凌晨三點。

但是,從眾人的表情上,卻看不到睏倦的意思,一個個神色既激動,又凝重。

不過,該睡還得誰,研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轉眼,時間已經是第二天夜裡。

航天中心那邊已經在晚上八點左右,將今天收到的資料準時送到銀河研究所。

硬盤數據大約2G左右,並沒達到預估的2.5G,不是預估無法精確,而是,以現在的通訊技術,在數千萬乃至數億公里之外進行通訊,只能做到這樣。

數據鏈路不會一直穩定,所以,能一天得到2G資料已經相當不錯。

而從昨天開始接受資料開始測算,時間都不夠24小時,能有2G資料,還是航天中心考慮到配速資料時間提前,所以臨時抬高了今天分配的每小時頻寬的原因,否則,即便是2G的數據量也別想達到。

回想十幾年前,那個時候,火星同步軌道衛星還未部署,火星高空中繼衛星更是想都別想。

那時只能依靠火星地面的訊號發射裝置進行通訊,一個小時的傳輸速度不到100MB,並且因為星球自轉原因,一天只能傳送幾個小時,比起那時候,現在的情況已經好上太多。

此時,夜裡八點,程翔處理掉其他的日常工作後,聽聞資料抵達,立刻趕到了地下九層。

等到程翔趕到時,候志潔已經在位置上等候。

“程所長,資料送到了。”

“按照我們的要求,這裡面存放的資料,是49個小盒子裡面,其中編號1-10號盒子裡面基因的前200MB資料。”

“很好,給我來一份。”

“然後按照昨天的安排,將剩下的資料給各小組分配一下。”

“好。”

候志潔做事非常乾脆,立刻將硬碟遞給程翔。

程翔接過立刻坐下,硬碟熟練接入後,校驗透過後,開啟硬盤空間,立刻看到了熟悉的工程檔案。

將工程檔案拷貝到保密電腦後,程翔將硬碟還給了候志潔。

交還硬碟後,程翔立刻投入到工作中,雙擊,工程檔案快速載入完畢。

熟悉的雙螺旋結構頓時呈現到眼前,今天的資料,比起昨天來說,不光是數據量上大了十倍,更關鍵的是,今天從火星傳送來的資料,已經略去了分子式的結構描述,直接以鹼基對標記傳送。

所以,眼前呈現的這條基因數據量,比起昨天,何止上浮了十倍。節約了每個鹼基分子式的結構描述,這份基因測序工程檔案的鹼基對容量大幅飆升了上百倍,

所以,數據量達到了2G,或許相對於整個盒子裡的DNA資訊還相差太遠,但是,進行一些淺顯的研究,已經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