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雖遠必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雖遠必誅

從寧遠鎮通往綠樹村的道路上,有不少村民在向回跑。吐蕃兵來了,他們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駐守在綠樹的五十人一個小隊,是第一大隊第三小隊。

小隊長此時跪在李孝面前,一臉的羞愧:“王爺,屬下該死,請王爺責罰。”

丁解元面沉似水:“喬爾東,一隊吐蕃兵才五百多人,你的小隊是五十人,不是說十比一沒問題嗎?如此無能留你何用,來人把喬爾東推出去斬。”

雖然丁解元只是總隊長,但他同時兼任第一大隊長,三個大隊,第一大隊是特戰大隊,戰鬥力是最強的,也是訓練時間最長的。按著這些隊員說,十比一根本不成問題。可今天一個小隊五十人,敗在吐蕃一隊騎兵的手裡,對方五百人,丁解元覺得他無法向李孝交代。

六年的訓練,他們從十五六歲的少年成為二十多歲的青年,竟然第一戰就失敗,那以後還怎麼打仗,所以他第一個就要殺了小隊長喬爾東。

李孝擺擺手:“解元,戰鬥失敗有情可原,主要是總結教訓,知道敗在哪裡,殺他又能有什麼用。”

丁解元說道:“王爺,我已瞭解過,完全是輕敵和狂妄,我一再說獅子搏兔,不可輕敵,他還是把吐蕃兵當那些土匪,只是一戰損失十三名兄弟,不殺他怎麼對得起那些犧牲的兄弟。”

李孝說道:“那我為他求情,給他一次立功贖罪的機會,如果再打敗仗再殺他不遲。”

丁解元點點頭:“喬爾東,我給你一次機會,看在王爺為你求情的面子上,我饒你不死。派你的人把情況弄清楚,我要詳細情報,兩天時間,如果你弄不清楚那你就自行了斷吧。”

李孝知道自己當不了鐵血軍人,這種殺人的事他起碼幹不出來。喬爾東跪倒磕頭:“謝總隊長,謝王爺不殺之恩,我一定立功贖罪。”

他退了出去,派出自己還剩下的三十多人分成幾個分隊,向四處散開,偵查情況,趕往綠樹村弄明白敵情。

打敗他的是吐蕃蘇毗茹的一個千戶。吐蕃全國分成六個茹,相當於大唐的道,而茹的下面有萬戶,相當大唐的州,再萬戶下面是千戶,也就相當於縣一級的行政區,在分成百戶,是最小的村級編制。

吐蕃是軍政合一,地方歸千戶管理的,也不絕對是一千戶,有的多,有的少,但六個茹共有六十多個千戶,人口也不一樣,兵力也就不一樣。

他們亦兵亦民,吐蕃真正的常備軍是三大邊軍,叫做戍邊勇武軍。那是守衛邊境的常備軍隊,分為上部、中部、下部,三個軍隊負責保衛吐蕃周圍邊境,主要是防備大唐方面。有兩個勇武軍在大唐方向,只有一個在西突厥方向,三個勇武軍的指揮將領是從各個千戶中挑選出來的,雖然和千戶一樣,但職權和地位沒有千戶高,只是管理軍隊指揮打仗。

進攻綠樹村的正是格木屯的首領喀桑珠孜,他的駐地離邊境很遠,但是寧遠榷場開放,不少邊境之內的吐蕃百姓也來綠樹進行貿易。當中交易最大量的是食鹽和絲綢、糧、茶,再就是鐵器。吐蕃人不知道為什麼,寧遠那裡只是收購鐵器和鐵料,但決不出賣,交易用的也是大唐開元通寶,也有一部分是以貨易貨。

最讓喀桑珠孜驚奇的是,寧遠村的榷場竟然有非常漂亮的皮衣,比他們那些皮襖好看多了,不少貴族和大小領主都想弄一套穿上。

喀桑珠孜不解的是一套皮衣皮褲竟然用兩三頭犛牛換回來,否則需要兩匹藏馬,才能換回來。但只要是鐵器東西,哪怕是破銅爛鐵也能換來,這是為什麼?

一瞭解之下喀桑珠孜大怒,因為用鐵換比較便宜,有不少人把刀劍和武器換皮衣穿了,這恐怕是嚴重問題,他把情況上報大萬戶格桑日普,也派人瞭解是為什麼?

瞭解後知道,這並非大唐官方同意的,是一個叫寧遠村子搞出來,為什麼需要那麼多鐵不清楚。喀桑珠孜總覺得有問題,所以下令周圍的牧民不許交換。

可私下根本禁止不住,讓他十分憤怒,決定派兵襲擊這個村子榷場,既然只是一個村子搞出來的,滅了他們難道大唐會因為一個村子和吐蕃全面開戰嗎?大非川一戰,大唐戰敗,吐蕃兵鋒正盛之時,沒事還想找事呢。所以他親自帶領五百騎,是自己千戶下面近半數的兵力殺向綠樹村。

大唐的府兵制度,平時邊軍只有少量的兵力用於警戒,真有大戰的時候是從內地調兵的。松洲州刺史王方翼是將才,和吐蕃戰鬥幾次,吐蕃方面都沒討到什麼便宜,因此好長時間沒有行動。

大唐有一個問題,他們文臣居多數,武將說了不算,一旦邊塞沒有戰事,兵力就會解散回去種地,否則那些文臣該說話了。還是他們的皇后比較有遠見,在松州有常備軍隊,但也只有五千而已。漫長的邊界也守不過來,只有哪裡出現問題才會救援哪裡。

但吐蕃的兵馬速度快,一擊就走,搶完就跑,等唐軍到的時候他們早已撤回自己的地方。沒有皇朝的命令,邊軍將領和官府是不敢進攻吐蕃,那可能引來大戰,因此唐軍主要以驅趕為主。

瞭解清楚邊界情況,喀桑珠孜放心了。既然寧遠這麼富有,他當然不會放過機會,把人抓來,他們既然會做,那以後就幫自己做,錢自己掙。

讓喀桑珠孜沒想到的是,在綠樹有駐軍,雖然人不多,但也讓他損失不小。

當他的騎兵衝進去的時候,遭到狠命打擊,這支軍隊只有五十來人,但他們裝備大唐最強的神臂弩。

大怒的喀桑珠孜下令全面衝擊,那五十人的小隊顯然沒有防備,擋不住十倍的兵力衝擊,被擊敗撤退,也損失十幾個人。當他們衝進綠樹村的時候才知道,被那個小隊阻擊,他們進來的時候,村子裡的人都跑了,什麼也沒得到。再說椎場並不在綠樹,在綠樹到明花中間,據說那裡還有軍隊保護,喀桑珠孜沒敢進攻。

因為最後清點的結果是,他五百人損失高達二百人,那就是短短的戰鬥,自己傷亡四倍的人。如果只憑著剩下這三百人進攻,對方人再多一點,那可就危險了。

他思考再三決定撤回去,準備兵馬再來一次,對方一定以為自己不能來了呢,一定能成功。如果佔領那裡,就可以進攻突擊進寧遠村,把那些工廠和人員抓回來。就是他選擇撤退,喬爾東才派人回來報告。

李孝大怒命令丁解元帶領全部大隊下山進入綠樹。李孝告別裴尋芳親自來,就是想一次打痛吐蕃,否則邊境永無寧日,自己的掙錢大計就難以實現。

丁解元把喬爾東他們派出去,對李孝說道:“王爺你看怎麼打?”

李孝笑笑:“把兵力散開隱藏起來,其實喬爾東還是不錯的,為人員撤退爭取了時間。他們什麼東西也沒搶到,不會甘心的,我認為他們還會進攻,所以在綠樹打一場伏擊戰,全殲了他的軍隊。”

丁解元點頭:“是,屬下遵命。”

李孝嚴肅的說道:“這是我們第一次對外作戰,我不能總是跟著,要學會自己判斷,打仗在臨機決定,要膽大心細和小心謹慎,以最小的傷亡換取勝利。”

“是,遵命”丁解元說道:“王爺還有什麼指示?”

李孝畢竟不放心,否則他就不會來了,問道:“你打算怎麼打?”

丁解元想了一下,拿過來地圖說道:“我們在榷場也有兵力,根據喬爾東說進攻的是喀桑珠孜,他是千戶,手下有兵力一千多人,我認為他會全部來,否則沒把握,我打算這麼……這麼辦。”

丁解元把自己的計劃說了一下,李孝點點頭:“可以,你看執行吧。”

丁解元說道:“既然王爺同意,我想請你回寧遠,這裡危險。”

李孝笑一笑問道:“你是沒把握,還是小瞧我?”

丁解元一個立正:“都不是。”

李孝說道:“既然都不是,我為什麼回去?執行吧。”丁解元再沒說什麼,按著他自己的計劃準備開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孝在第二天接到喬爾東的報告,從格木屯出來一千多騎兵,他們已接近綠樹,領隊還是喀桑珠孜,看來準備進攻椎場。根據他們偵查到的情況,是因為鐵器換皮衣的事情引來喀桑珠孜不滿。

李孝冷笑一下:“這些狼一樣的人,真是不能慣著。文成公主才死多長時間就翻臉無情。”

這次回長安他終於知道李令月為什麼原來不叫太平公主,為什麼此時叫太平?原來不是冊封的太平公主,是因為她的道號太平。

在她十三歲的時候,吐蕃在大非川勝利,芒松芒贊向大唐提出和親,竟然提出要娶令月公主,李治哪能同意。但大唐剛剛戰敗,又不能不答應,就說是太平公主為榮國夫人祈福出家為道,法號太平。因為已出家才不能答應,大唐可以把其他公主嫁過去。

為此芒松芒贊十分不滿,但吐蕃內部不穩,西突厥方向也有問題,在論欽陵的勸說下此事作罷,因此才出現太平公主的名字。

當李孝聽說的時候就一肚子火,這就是李治的大唐疆土最大?這就是武則天的文治武功?嚇得連公主都出家為道。為什麼不能拒絕?膽小怕死卻說什麼兩國幫交,不好意拒絕。聽到朝堂大臣解釋的時候,李孝差點沒氣吐血了。

如果沒有這些種種原因,他怎麼會這次和武則天正面對抗。當武媚娘和李治想決定自己婚姻的時候,李孝徹底憤怒。對外奴顏婢膝,對內倒是一副強硬態度,讓李孝心裡充滿厭惡,他是堅決不會聽的。

李孝對丁解元說道:“解決了進攻的人馬之後,讓護衛隊做好連續作戰的準備,直接殺進格木屯,把人口全部殺掉,畜生全部劫走,不能帶走的殺掉。”

對李孝下這樣的命令,丁解元連愣一下都沒有,只是立正回答:“是,屬下遵命。”

對護衛隊的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知道,他們是流浪兒,是要餓死的人,是李孝救了他們。教他們讀書學習,練武打仗,活得像個人一樣,忠於李孝服從命令就是信條,其他的不問,李孝讓殺誰殺誰。

被激起怒火的李孝,下達了格殺勿論屠城的命令。既然挑釁我李孝,那就要承擔後果。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他當年在千秋殿的時候和唐順說的話,此時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知道訊息會不會前來。

李孝知道,以仁義著稱,以懷柔仁德管理四夷的大唐,是不會這麼幹的,否則周圍這些宵小,哪有那個膽子。他這一道命令,又為他惹來了無窮的麻煩。(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