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諜影重重(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203章 諜影重重(二)

徐文接到冬梅的信,只用了幾天時間,就盯上從宮裡出來送信的小太監。他不大,只有十幾歲,很機靈的樣子。當徐文他們瞭解到這一點的時候,並不能確定青鸞是哪一家的勢力。

因為調查得到的情報,皇宮中的太監宮女有很多都被朝中大臣收買,他們在為外面的朝臣打探訊息。也無非是想知道皇上想幹什麼,特別是皇上身邊的那些內侍。

可如今太后掌權,皇上靠邊站,所以宮中反而很平靜,否則哪一個受寵的嬪妃沒有娘家人?宮中傳出的訊息就更加重要。再說皇子、皇孫也想知道皇上的動靜,再有立儲的問題,可以說皇宮中各種勢力錯綜複雜。

本來吳興川認為小太監九明也可能是為哪個大臣通風報信的,畢竟現在人人自危,說不上什麼時候就牽扯進哪個案子中。最重要的是在大殿前矗立著那個銅匭,舉報信多如牛毛,還有那麼多進洛陽告狀的人。

大理寺已成為最恐怖的地方,一個人被抓,很快就會有十幾個人被牽連,貶官已是最輕的處理,所以在朝為官的都是小心翼翼的,上早朝走的時候就差寫好遺書了。

因為案情重大,冬梅交代的情況很重要。青鸞一直橫在中間,她無法接近武太後,所以瞭解不到情況,徐文的命令是先弄清青鸞是哪夥勢力的。根據許王傳來的命令,既然自己能把冬梅留在洛陽皇宮,蒙面人沒有理由想不到這點,此人佈局多年,手下人力眾多,而且財力也不小,不容小視。

還有一點,到現在李孝也沒研究明白,他處心積慮的逼李孝造反,究竟他能得到什麼?種種跡象表明此人應該和李唐天下有仇,或者和武則天有仇,在破壞大唐江山。

以天下大亂為代價,只是為達到自己報仇的目的,或者說不顧天下百姓安危,只是為滿足自己的野心,無論他是否觸動李孝,都不會容下這個人。

西北情報組的杜忠,他們主要針對吐蕃方向收集情報,然後進行策反活動。東南情報組徐文他們主要是針對大唐方面,兩個任務,一是收集朝廷武太後的情報,另一方面就是調查,追蹤蒙面人一夥的下落和身份。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任何影像資料,沒有任何快捷通訊手段,別說幾百裡、幾千裡之外發生的事情,就是幾十裡發生的事可能十幾天,幾個月也不知道。再有除非見過此人,否則第二個人就不可能知道一個沒見過面的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照片。

中國畫注重意和神,並不注重形,所以畫影圖形,不過只能畫出一個大概和特徵,並不能真正的尋找到人。落後的技術讓徐文、杜忠他們白白掌握很高明的諜戰方式,卻見不到什麼效果。

時到今日,只是知道這些人出自中原五姓七家的大家族,也可能是聯合體,出現過的人就消失,隱藏起來,勢力龐大,遍及天下,卻無法摸到他們內部,也就無法瞭解。

李孝還沒有能力天下清查,也不可能滅掉五姓七家,只要不知道蒙面人是誰,李孝毫無辦法。能潛伏進武則天身邊,取代上官婉兒成為武則天親信,誰有這麼大勢力?徐文當然不放過這個情況,命令吳興川親自負責一定要查清楚。

徐文聽了吳興川的報告,一貫冷靜沉著的他,也激動的差點跳起來,太好了,那個小太監在洛陽中心的一個雜貨鋪裡把一件東西交給了老闆,然後離開回到皇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吳興川瞭解到,雜貨鋪是洛陽大商人王泰開的一個店鋪,他是韋向群的親家,既然知道這條線索,吳興川一震,一個商人注意皇宮裡幹什麼?

再一瞭解讓他大吃一驚,王泰是山東大族王氏的遠親,也可以說就是王家的人。韋向群也是商人,是韋氏門閥的人。這兩家牽扯到兩個世家,而世家之間關係縱橫都是多年姻親關係。

這是一條重要線索,徐文命令吳興川查下去,最重要的是弄清小太監傳出來的情報是什麼?

吳興川說道:“組長,是不是把這兩家的人弄出來幾個,就能知道宮裡傳出的是什麼訊息,必要時把他們剷除。”

徐文瞪他一眼:“這麼多年你白學了是不是?王泰和韋向群都是外圍人員,他們能知道什麼?一旦打草驚蛇我們什麼也不可能抓到,再說洛陽還不是王爺的地方。”

“是,屬下知錯。”吳興川說道,隨後不甘心的說:“我有些著急。”

徐文說道:“幹我們這一行的最忌諱的就是急躁,查清楚不要動,記錄在案,有收拾他們的那一天。當前的重要事就是查出青鸞傳出的是什麼訊息,冬梅說武太後可能有大的動作,但還不清楚要幹什麼?”

吳興川連忙答應,他確實著急,已然好幾年了,情報組花了無數的錢卻不能查出王爺交代的事,讓東南情報組特別丟臉,覺得愧對王爺的信任。明知道就是五姓七家之中的人,但卻一點線索和證據也沒有,別說抓到蒙面人,連人家的身份是誰都不知道。

如今查出來的情況讓徐文詫異,因為王氏是山東士族,韋氏是關隴集團,他們怎麼又弄到一起去了?所以必須弄清楚。這當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問題,與武則天仇深似海的王皇後,就出身山東士族,而被廢的李顯妻子韋皇後是韋氏家族的人。

情報技術上以很成熟的徐文他們,分析能力還是可以的。研究後,立即決定從這兩個地方下手,吳興川提議必要時把青鸞除去,那樣郭欣就能接近武則天,冬梅就能獲取更多情報。

對這點徐文並不反對,讓吳興川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把青鸞弄出皇宮,活的青鸞比死得有價值得多。但青鸞從來不出宮,很難,正在徐文他們沒辦法的時候,冬梅傳來訊息,武則天決定下月在洛陽岸邊祭奠河神,她要封神洛水岸邊,已通知各路宗室親王進京,共同參加,同時參加慶賀永珍神宮落成。

上次武太後的聖旨讓李氏宗親前來參加祭奠先皇,逼反了李貞父子,因為牽連讓朝中大臣大部分被處理,連裴炎和程務挺都被殺,郝處俊、郭正一被貶流放。

這一次又下旨讓宗親進京,恐怕又會出現動盪,徐文很興奮,這不但是最讓他們期待的,還有重要一點,那就是武則天必然離開皇宮,她如果離開必然帶著青鸞,徐文讓吳興川馬上安排,抓到機會,把青鸞弄走,她可能是突破口,從她身上就能弄清蒙面人是誰?

在長安方面的情報組人員力量向洛陽移動,徐文把青鸞定為一號人物的時候,洛水岸邊祭壇正在修建。

這是重要行動,隨著安排,宮裡也不斷傳來冬梅的訊息,加上來自朝堂的訊息,徐文他們的快馬也不斷向寧遠甘州飛奔,把情況上報李孝,因為王爺說的情況真的出現。

接到這些情報的時候,徐文和吳興川有些傻了,難道他們王爺真是神仙下凡?真龍天子當然是有神助的,看來王爺就是天命所歸。

不是因為別的,是李孝告訴他們,武則天可能在做登基為帝的準備,想登上帝位必然要大造聲勢,完成她從人走到神的一步。

果然一切都讓李孝猜對了,當中的細節不重要,重要的是洛水河邊的漁夫唐泰在洛水河中打撈上來一塊五彩石頭,上面有八個古篆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他把這塊石頭進獻給武太後,立即掀起一股熱浪。

聖母是誰?當然是指太后了,朝中上下一片頌揚。同時洛陽傳出訊息,大街小巷全都議論,太后是上界神仙聖母降臨,理應得到天下,而佛經當中也指出女人也可為君為帝。

在甘州的李孝看到來自洛陽的報告,臉上是冷笑。黃櫟說道:“王爺,我們該怎麼做?”

李孝笑笑:“不急,等。”

就連林炎也不能理解:“王爺,武太後在加快腳步,我們也應該擴大影響。”

李孝這段時間一方面穩定他的地區內部,一方面加強軍隊建設,同時沒有停下來的就是思考自己該怎麼辦?徐文不斷傳回來的訊息讓李孝的心裡漸漸有了決定。那是因為他還得到杜忠他們從羅些傳回來的訊息,吐蕃竟然從關內得到一批工匠,正在製造大型投石機和床弩,而這些人好像是有組織的來到羅些。像是論欽陵和中原大族達成協議,他們派出的人協助吐蕃製造。

還有在昌都有一個造船廠,正在製造大型船隻,這些都證明吐蕃在為進攻寧遠做準備,這些世家的人在賣國,是漢奸。對漢奸李孝是不會手軟的,為個人恩怨,為個人利益,出賣國家利益,這些眼裡只有家沒有國的世家門閥,必然是李孝剷除的目標。

所以他已然心中有了計較,既然決定了怎麼做,他反而不著急了。一面加強內部建設,一面密切觀察情況。韓成帶領擴軍完成的寧遠軍進行訓練,熟悉新戰術和新的裝備。李孝在磨刀,但寧遠卻表面處於風平浪靜中。

岑長倩的軍隊沒有進攻的態勢,巴松格贊的軍隊也沒有過江的打算,西南、西北地區陷入平靜中。

洛陽的武則天彷彿把李孝忘記了,她正在一心一意的為自己登基做準備,同時命令周興他們加快速度,清除那些反對的人。

紫宸殿中,武則天看著下面有些緊張的周興說道:“按正常辦理,在大事面前什麼人也不行。”

周興點頭施禮:“臣明白,但公主那面……”

武則天說道:“你儘管去辦理,公主那面我來想辦法。”

周興退出去,武則天說道:“傳旨,讓太平公主即刻進宮。”

太監連忙去公主府傳旨,但誰也沒有注意到,在不遠處一個身影隱藏著,在太監離開的同時人影也閃身離開,青鸞同時也離開自己的地方。時間不長,兩個太監幾乎是同時分別由兩個宮門離開皇宮。(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