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難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06章 難題

李孝微微一愣,他還真一下沒想起來郭永壽是誰。時間已經過去五六年時間,房州一別,歲月匆匆,當時都是以張德友為首,郭永壽並不出名,只是一個小衙役。

綠芯見李孝發愣,以為李孝不認識,所以說道:“我去告訴他王爺不見。”

李孝舉起手來:“慢著,既然是長安來人,帶他來見我。”

綠芯出去,時間不大,郭永壽在外面進來。他有些不敢認李孝,畢竟當初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如今已經長大成人。雖然模樣變化不大,可氣質變化很大。再說李孝從來很少穿王爺服飾,他在松州更是沒有把自己打扮的像個王爺。

他這個許王是自封的,現在就是草民一個。不過李孝坐在正位上,房間裡沒有其他人,只有帶自己進來的這個侍女,當然也就知道面前這個青年就是許王李孝,過來大禮參拜。

郭永壽畢竟是成年人,模樣是不會太大變化的。看到本人,李孝一下想起來:“郭推官,快免禮,看座。你什麼時候來的松州?見我何事?”

見李孝還認識自己,郭永壽很是感動,李孝再是平民也不是他能比的。從洛陽到松州是順路,並不是專程前來這裡的。

他從巴州返回洛陽,郭永壽就想託人給李孝帶信,可關山路遠,通訊極為不便,雖然大唐有驛站,可並不是後世的郵局,不是什麼信都給傳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再說幫著廢太子,又是找犯罪流放戍邊的皇子,郭永壽也不敢託人幫忙。時間過去快一年了,終於接到命令,有一封魚書要送達松州。本來這樣的差事是不用已成為都頭的郭永壽前來,不過沒有油水的事沒人願意來。

他就找了一個有親屬在松州的藉口,親自前來松州。本來以為應該很難打聽到許王的訊息,可是一到松州,馬上知道許王就在嘉誠縣寧遠村,不過那裡現在叫什麼新新小區。

從松州到嘉城,再到寧遠,郭永壽被深深震撼。大唐還有這樣的地方,比長安洛陽一點不差,只是人沒有那麼多。

特別是進入新新小區,整潔的街道,一排排規整的房屋。郭永壽恍惚覺得他來到另外一個世界。稍微一打聽就知道許王府在哪裡。

看到這一切,郭永壽根本沒想李孝不是許王,難怪太子李賢讓通知李孝,許王過得這麼好。原來李賢是太子,李孝是王爺,如今都是落魄的鳳凰。

可是看看李賢的天平村,再看看李孝的寧遠村,簡直天地之別。上前請求見許王。他沒說是洛陽來的,而是說長安,希望李孝能想起自己。見李孝竟然還認識自己,對自己還這麼客氣,讓他趕緊再次抱拳施禮:“下官剛剛到達,來松州有公幹,替人給許王帶個信,就來拜見。”

李孝知道郭永壽找自己一定有事,也就說道:“事情不是處理完了嗎?難道大理寺又追究那件事?”

郭永壽連忙搖頭:“不是,按著王爺吩咐的,張大哥承擔罪名之後,我們都沒什麼事。事情已經過去,我這次前來是幫著原太子給許王帶個信。”

原太子?李孝一愣。也對,自己已經有快一年時間沒有接到洛陽方面的報告。這也怪不得徐文他們,畢竟是幾千裡的路程。這種情報類的報告,又不能託其他人轉交。

李孝的情報部門人少,傳輸又極為不方便。每次傳信都很困難,所以長安洛陽方面,沒有特殊的事情,基本都不會傳遞一些不重要的情報。正趕上冬季,大雪封山,道路很不好,蜀中道路又很難走。李孝穩定一下心神說道:“帶什麼信給我。”

郭永壽把他知道的情況說了一遍,最後告訴李孝,李賢不知道什麼原因,只是讓他帶口信,並沒有寫下一個字。郭永壽不明白,但李孝明白,李賢這是不想留下證據。

李賢被廢,罪名是謀反,看來和歷史上一樣,歷史並沒有因為自己而改變。那就是在李治死以後,武則天才殺死李賢。至於生活艱苦一些,李孝倒是沒認為有什麼可著急的。讓李賢體會一下民間疾苦也好,萬一將來真的當上皇帝,也會是一個好皇帝。

對一直站在自己身後的綠芯說道:“支出五十貫錢給郭推官,安排他去休息。”

郭永壽見李孝聽到這些訊息並沒有什麼特殊表情,他心裡認為,李孝不想管李賢的事。也許許王早就知道訊息,只是沒有聯絡幫助太子。聽李孝的話連忙點頭感謝,給五十貫,真是財大氣粗,連連施禮拜謝。

打發走郭永壽,李賢沒找楊凡他們,而是坐下陷入思考。自己本來打算不問大唐的事情,趁著芒松芒贊死亡,吐蕃內部不穩,論欽陵正在和大唐爭奪北庭,李孝決定佔領石渠地區,向西南方向佔領甘孜,推進到金沙江岸邊,以金沙江為防線,把這個能有七八個州的地方,變成新新小區的地盤。即使人口再少,也可以組織起來一個萬人軍隊。嚴格訓練上幾年,就可以和吐蕃爭奪更大的地區,逐步蠶食吐蕃。

可知道李賢的事情,一時間李孝不知道該怎麼辦。武則天不可能不防備李賢,自己在這裡,因為有裴尋芳的關係。松州刺史王方翼睜一眼閉一眼,由著李孝在這裡弄。訊息也很難傳出去,畢竟在這裡對外是楊凡他們,李孝只是暗中主持一切。

自己到底應不應該管李賢?如果出頭管,勢必會被武則天知道,又一次捲入爭鬥之中。也別想再安穩,還有可能因此發生戰爭。

武則天可以不擔心李孝,但是她不可能不擔心李賢,他可是原來的太子。可是如果不管,李賢必然會死去。

李家子孫一個個被害,自己能倖免嗎?管,怎麼管?給點錢,讓他生活的好一些,還是把他拉進自己的陣營?李賢來了,將來怎麼辦?

楊凡,劉奇他們的心思李孝明白,就連裴尋芳在做些什麼,李孝也很清楚。自己還想隱在幕後,當自己的逍遙王,好像不現實。

功高震主,樹大招風,李賢一旦當上皇帝,他會容忍一個能威脅到他皇位的人嗎?李孝可是看過太多的電視劇和後世的文學作品。權利的極致就是皇權,李賢能聽自己的嗎?如果由著他來,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就白費了。

可是不管,讓武則天最後弄死他,李孝又於心不忍,他畢竟還沒有這個世界的人心狠手辣,為了權利不擇手段。

攘外必先安內,看來對吐蕃的軍事行動要延緩一下,自己必須親自去巴州見一見李賢,很多問題都要談清楚。看看他給自己帶信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希望自己起兵支援他奪回太子之位嗎?

思考再三,李孝對綠芯說道:“通知楊先生和吳允升,呂煥章他們前來。”

三個人坐在李孝面前,都是緊鎖著雙眉,一時間都不知道怎麼辦。吳允升還是比較直接的,他看得出來李孝為難,當然也知道為難在什麼地方。李孝本身不是王爺, 可是所有的人還是一口一個王爺,在李孝面前也自稱臣。

其實在楊凡這些人眼裡,李孝就是自立為王。只是現在實力不夠,沒有公開。吳允升說道:“王爺,臣認為不應該管,雖然我們不知道王爺因為什麼判斷武媚娘要殺害太子,可那畢竟是她親生兒子。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此時救下李賢,將來怎麼辦?處理他,王爺將背上不義的罪名。不處理王爺就會大權旁落,所以臣認為不管。如果武皇后殺了他更好,我們也有理由清君側。”

李孝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雖然自己的靈魂和李賢沒有什麼關係,可畢竟血脈相通。同時李弘,李賢都對自己很好,見死不救,看著李賢將來被害死,李孝心裡也過不去,他也難以原諒自己。

見李孝沒有駁斥吳允升,只是一臉的無奈。楊凡說道:“王爺,臣認為吳先生說的有道理。不過臣認為王爺可以管,但是不能讓李賢前來新新小區。他在巴州不動,我們只要照顧他的生活,保護他的安全即可。我們的一切不能讓他參與。”

李孝也不想和手下幾個人爭論,其實他一直無意爭奪皇位,也沒想過將來自己當皇帝。一個後世普通青年,不可能有那麼大的野心,一穿越就變成野心家。他只想活得好,活的自由逍遙。

醉臥美人膝,李孝很想,但是醒掌天下權他就不需要了。如果不是為了自保,不是為了對抗武則天,李孝連現在這些也不準備。為了增加實力,就必須有錢,有人,有地盤。

一旦這些都有了,就不得不走下去,否則這些人怎麼辦?再說丟下自己一手創辦起來的一切,讓他拋棄,又怎麼捨得,所以這一切都讓他為難。李孝見幾個人也拿不出什麼滿意的辦法,很是無奈。

其實吳允升,楊凡說的都有道理,可哪一條李孝也不想走。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又不能說,那樣會讓手下失望,可能很快就旗倒兵散。思考再三說道:“這樣吧。你們暫時不要行動,我去一趟巴州,親自見一下二哥,弄清楚情況再說”。

楊凡說道:“臣有個建議,是不是把散在各地的家眷接到寧遠來?”

李孝愣一下:“這裡還是不安全,我看是不是暫緩一段時間?”

楊凡說道:“王爺,我們打算向西南西北方向擴充套件,需要大量的文人士子和官員。如果奪下來這些地區,我們實際控制地區已經達到近十個州,二十幾個縣的地方。”

李孝問道:“這跟接來家眷有什麼關係?”

楊凡說道:“王爺,其實我們這麼做,很多人都明白。這裡地處邊塞,貧困落後,真正有才能的根本就不會來這裡。有些有頭腦的,看到王爺和我們的家眷都不在這裡,試問哪個人能安心。益州大儒黃櫟,才能只在臣之上,不在臣之下。可他就說臣的妻子不在,他不會出來幫著許王的。”

李孝明白了,松州周圍很多人都在觀望,心照不宣的冷眼觀看。為什麼呢?很顯然,自己手下幾個主要人的家眷都不在這裡,又怎麼能讓其他人放心跟隨自己。

可是要把這些人的家眷接來,以後就必須死守這個地方,否則就會被人連鍋端。算了,還是李賢怎麼辦才是重要的事,回來再說。

既然李賢被貶,李治也就活不了多長時間了。還是去一次,看看李賢怎麼打算的,再說那是巴州,順帶著把月玲和曉慧一起接來。一家子就算團聚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再說尋芳快生了,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李孝也將別無選擇。(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