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3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江秋月初八那天踏上了返程的火車, 衛龍幫她扛著行李包,彭敬業開車去送他們。

由於再有兩個多月她就能回來,這次的離別不再那麼令人不捨, 充滿了未來很快團聚的希望。

一夜的旅程,江秋月在軟臥車廂舒適地睡過去, 第二天被老營長派來接人的車送回臨河村養殖處。

養殖處一如既往被打擾的很乾淨,劉愛英過年沒有回去,照常餵豬掃院子, 春節期間都沒停歇。

別人家的事,江秋月不好胡亂探聽,據劉愛英自己所說是家裡太亂,在正式成為大學生之前,她還是老實在臨河村呆著吧。

因為一旦回去了,家裡人肯定要纏上來, 到時候即使她能拿到錄取通知書, 最後去上學的可不一定是她。

保險起見, 等到她到大學報道, 大學生身份確定無疑了再回家看看,不然她那些想著不勞而獲佔便宜的兄弟姐妹親戚們, 可不會白白放過一個上大學的名額。

聽到劉愛英的顧慮, 江秋月心中同樣有了憂慮, 從後世看來,這個時候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可不少,希望千萬別發生在他們身上啊。

因為有了盼頭, 青黃不接缺衣少糧的冬末時節也不再那麼難熬。

大家都在翹首以盼高考的成績。

終於在過了二月二龍抬頭之後幾天,縣委通知部分考生去縣醫院體檢。

他們這才知道,這次考試不公佈標準答案,考試成績不通知本人,錄取分數線也不公佈,由招生委員會按照考試成績和招生計劃確定初選名單。

初選透過的人需要參加體檢,體檢無恙後再由學校擇優錄取。

當下,接到體檢通知的人紛紛激動難耐,他們邁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江秋月他們基本都接到了通知,畢竟當初複習時那麼努力,幾乎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終於迎來了收穫。

體檢合格後,接下來便是填報志願,省內省外分開報,知青們一般只會填家裡所在城市的大學,其他就不填了。

但是江秋月知道這次錄取率很低,史稱高考歷史上錄取率最低競爭最殘酷的一屆,不多報幾個保底的話,很可能會被擠下去。

江秋月在填志願的時候,特意提了一下保底多填志願學校的問題,建議大家填了目標學校後,再填幾個保底的。

這個提議被採納,畢竟只要能考上大學,轉變身份,是不是考回原來的城市是其次,拿到吃商品糧的城鎮戶口最重要。

江秋月估摸著自己的大概分數,首先填了京都大學的中文系,這個學著輕鬆一點,畢業了能分配到政府當公務員。

有老爺子在,彭敬業在部隊的前景廣大,江秋月早晚會隨軍。

作為軍嫂,在丈夫不在身邊的時候既要兼顧家庭,照顧好老人小孩,還要忙著工作的話,到時會很辛苦。

好在江秋月前世汲汲營營累成狗,這一生沒什麼大志向,經營好他們的小家,再有個體面清閒的工作就行。

志願提交上去後,大家忐忑不安地等待著最終結果。

就在春耕來臨的第一天,江秋月正和柳二媳婦一塊撒種子種玉米,皮蛋跑到地頭吆喝著通知書寄到了。

地裡一瞬間無論是知青還是過了初選的人,紛紛拋下農具,都往大隊長家狂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江秋月氣喘吁吁趕到時,大隊長門口已經圍滿了人,站在中間的郵差員身穿綠色制服,正拿著綠色大郵包翻查。

“江秋月同志”郵差員拿出一個信封喊道。

江秋月趕緊應了兩聲,擠進去拿過信封,退出來後才小心拆開,裡面是京都大學的校長親手書寫的錄取通知書。

終於拿到手了,江秋月心中大石落下。

她將通知書塞回去小心收好,轉而看向擁擠在一塊的人群,郵差員還在翻查郵包,證明還有他們村的通知書信件,還有其他人被錄取上了。

柳建國笑呵呵地站在人群在看著,考上的人越多他們大隊越增光。

“林文清同志……”

“陳中華同志……”

……

郵差員又陸陸續續翻出幾封來,親自送到對應的人手上後,方才騎車往下一個村子去。

等人走後,大隊長家門口歡騰一片。

“我考上啦考上啦,學校錄取我了!”

“怎麼沒有我的,是不是落下了?”

有人歡喜有人憂,拿到通知書的只有五個人,還有另外一大半的人沒收到任何訊息。

“這只是第一批發下來的通知書,後面肯定還有的。”江秋月安慰失落難過的劉愛英時說道。

知青中只有陳中華、林文清和江秋月收到了,另外兩個是村裡的人。

江秋月和林文清都是報考的京都的大學,可能通知書下來的比較早。

陳中華報考的本省的學校,錄取速度同樣不會慢了。

村裡那兩個幸運兒當時填志願時本來就沒敢往別處或者好的大學報名,怕成績不好不能被錄取。

憑著能撿一個是一個的心思,他們報的是距離柳家灣最近的那幾所學校,被錄取後通知書到的很快。

劉愛英勉強地笑了笑,稍後更精心照顧豬崽,沒再提上大學之類的話。

江秋月儘量不再談及大學的安排,默默收拾著要帶走的東西。

之後幾日,郵差員穿行在田間小路上來來去去,剩下沒拿到通知書的人每到他經過的時刻都翹首以盼。

期待他停下來,拿出一個信封說:同志,你的錄取通知書到了。

然而春耕都結束了,郵差員再沒到過臨河村大隊長家門口,這就代表著除了剛開始錄取的那五人,其他都落榜了。

劉愛英在等待的時間裡消瘦了許多,再沒希望的那一天十分消沉,餵豬時喂著喂著忍不住痛哭失聲。

江秋月除了安慰她下次還有機會外,也沒有什麼辦法,她隱隱記得第一次高考錄取後是有一次擴招機會的。

但是因為不確定,萬一是她記錯了,豈不是給了希望又失望,再被打擊一回更傷心。

春耕後臨河村開始全村通電,柳建國家安裝上一部老式座機電話,江秋月用它給家裡報了喜,同時讓彭敬業打聽擴招的事。

陳中華瞭解到擴招一事後,開始天天往知青辦和縣委跑,想為落榜的人爭取機會。

林文清那裡,他和王曉紅都考上了京都的大學,一個是工業大學,一個是農業大學,可以一起走。

陳中華奔勞忙碌的時候,他也不閒著,憑著未來京都大學生的身份,扯虎皮拉大旗,正兒八經地找認識的領導們喝酒吃飯,整天醉醺醺的很晚才回來。

在去大學報道的日期來臨前,功夫不負有心人,陳中華把劉愛英的擴招名額跑下來了,成功拿到了補發的錄取通知書。

雖然是省內的走讀生,不能住校,補貼也沒有之前錄取的大學生多,但是照樣能遷戶口是大學生身份,將來照樣分配工作。

劉愛英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喜極而泣,小心翼翼地撫摸著那一張薄紙,珍視得像是拿著她自己的命。

陳中華當時在一旁溫文爾雅地笑著,臉上帶著疲憊之色,他為大家做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即使最後只爭取到了一個,也讓大家十分感激的。

對於劉愛英來說,柳暗花明,未來可期,悲喜交加之下太激動了,腦袋充血上頭,當場撲向陳中華,抱住人就狠狠親了一口,淚流滿面地不停地說著感謝地話,把母胎單身很多年的陳同志嚇得僵立在那兒,一動不敢動。

圍觀的人哄的一陣笑,立馬拍起了巴掌。

等到劉愛英平靜下來,放開僵硬不能的陳中華,方才反應過來她剛才激動之下幹了什麼蠢事。

她楞楞地跟陳中華對視一眼,臉上唰地紅透,捂著臉趕忙跑走。

平時多麼潑辣不能惹的辣妹子,如今終於知道害羞了。

周圍又是一片起鬨和口哨聲,陳中華無奈地搖搖頭,向大家擺擺手,轉頭跟在後面追上去了。

歡笑過後,對於剩下的連擴招機會都沒抓住的落選考生,哭和淚只能自己咽,繼續留在農村的廣大天地裡,等待下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透過初選卻沒有被錄取的人,要麼是家庭成分影響,要麼是學校招生計劃少,被千軍萬馬擠下去了,能順利考上,運氣也佔一方面。

這時候,林文清交際的酒肉關系網派上了用場,把方衛東三個沒考上的男知青安排好了。

他託關系送他們進鋼鐵廠當學徒工,跟當初的臨時工差不多,在農村算是一個不錯的體面工作。

有糧票有工資拿,仍然住在知青院,卻不用再去下地幹農活,空餘時間還能繼續學習。

運氣好夠努力的話以後還有機會考大學,真沒那個能力考上也能努力工作爭取學好本事轉正,等成為正式職工,同樣可以吃上商品糧。

對於一同生活了幾年的老知青,林文清這份臨別的安排絕對夠意思了。

他把這些年在臨河村和鋼鐵廠經營的人脈關系交到兄弟方衛東手上,前路已經開啟了口子,後面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們的本事。

陳中華同樣把知青院交給方衛東負責,以後他們走了,他就是知青院的老大哥了,管著新老知青們。

畢竟,高考雖然恢復了,但是城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活動卻還沒停止,以後還會有知青分到臨河村的。

方衛東拿著去鋼鐵廠做工的介紹信,眼眶泛紅,拍著胸脯保證定會不負兩位大哥的囑託,努力工作,管好知青院。

什麼都沒落著的王蓮和孫紅日很是不滿。

作者有話要說:  遲來的三更奉上,今天的三更正在努力碼……麼麼噠^3^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