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海思高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PS:第三更,求月票。

……

次日,最終端還在做接待高通團隊準備的時候,海思半導體卻先一步來到了杭城,這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狼,有著敏銳的嗅覺,哪兒有肉,它大老遠就能嗅到,一旦碰見就是奮不顧身的得到;狼,不屈不撓,奮勇拼搏;狼,是一群群體生物,每次出現都是一大群,面對龐然大物也敢下嘴。

這是外界對華為公司的評價,也被概括為‘狼性文化’,雖然華為不承認。

二十年前的小型通訊代理商,如今的世界500強,每年的營業額達到數千億人民幣,全球第一的通訊裝置製造商,手機業務、半導體業務以及各個領域都有著不小的成就。

而海思半導體則是華為旗下的無晶圓廠半導體企業,主要業務是設計和銷售手機處理器,機頂盒和監控器材的晶片,成績均是不錯。

“這個時候海思趕在高通面前造訪我們,顯然是為了16奈米的工藝製造來的。臺積電製造出來的第一枚16奈米的晶片就是海思麒麟950,還是去年年底的時候。但當時麒麟950只是一顆不太成熟的晶片,現在過去大半年,各家都已經進入14/16奈米製程的激烈競爭時代,海思也必須儘快推出自己的處理器,否則只會落後於人。”

“但臺積電16奈米製程工藝的產能不足,一旦出現意外,華為終端將會出現缺貨的風險,再找一個代工廠商無疑更有保障。而華為和三星是競爭對手,聽說還為螢幕面板的事情有過矛盾,加上三星14奈米製程代工的成本略高,自然不會去找三星代工,所以就找上了我們。”

劉大成給蘇最分析著海思半導體突然到訪的原因。

“好好接待,如果他們要求測試,自然再好不過,但先別急著答應代工,等高通那邊來了後再做打算。”蘇最沉吟道。

海思方面的專案主管來到最終端半導體後,先是參觀了一遍生產線,見證到一顆顆0奈米製程的蘋果A8封裝成型,心中的疑慮也就不復存在,直接拿出設計方案和最終端工程師交流起來,討論試產事宜。

晶圓成品還有很多,直接使用現成的一片試產就可。一片1寸晶圓能做四百多顆核心,其中就是有損壞也是足夠,劉大成還真不相信,這一張1寸的晶圓還做不成一張晶片。

不過準備倉促,又是第一次測試16奈米工藝,還當著客戶的面,大家心裡多少有些緊張。

經歷數十個步驟的工藝處理之後,晶圓片已經明顯出現損壞的情況。不過這也是正常的,就算臺積電的16奈米工藝早已經量產測試,前幾個月也只有50%的良品率,三星的14奈米工藝更糟糕,連50%都不到。哪怕直到現在,兩家的良品率都只在60%徘徊,工藝越精密,難度就越高,何況14/16奈米的工藝如今還處於初始階段,良品率都不高。

何況最終端這是第一次嘗試16奈米工藝,出現損毀並不為奇。當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目測已經有幾十塊出現問題。

“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劉大成的拳頭裡全是汗水。

影印、蝕刻、重複分層、切割……晶片製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已經損壞0%!”

一塊1寸的晶圓切割之後,能夠做成四百七十多顆核心,一顆核心就是一顆處理器。損壞了0%之後,還剩下三百多片。

“還行!還行!封裝!”

此時已經是凌晨,雖然換了班,但劉大成以及幾個工廠的主管都還熬夜堅守崗位。就連海思的團隊也沒有睡,他們在華為工作,加班加點本就是家常便飯。

“封裝完成,總共還剩08顆健全的!”

“測試!”

幾道測試之後,又淘汰幾十顆不及格的,最後及格的成品一共是7顆。損失近半,但卻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畢竟第一輪試產。

“良品率超過55%,你們真是第一次試產16奈米工藝的晶片?”海思幾個主管瞪大著有些血絲的眼球,驚喜中更多卻是不可思議。他們去過臺積電,也是同一顆晶片,但試產之初,良品率卻是非常糟糕。

“呃……”劉大成一愣。

“……其實我們之前就已經做過簡單的測試,只是並非完整的處理器。”剛趕到的蘇最插話道。良品率低,價格則高,這不能讓客戶知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原來是這樣。”他們也不懷疑,這樣才正常。然後道:“蘇總,我們需要送一些回實驗室進行系統的測試,如果沒有問題,我們會儘快派人過來與最終端進行業務洽談。”

“這是必須的,劉經理,趕緊讓人把晶片包裝起來。”蘇最吩咐。

“多謝蘇總。”

海思的人帶著幾十顆樣品離開後,連夜乘坐高鐵趕回上海總部,連蘇最挽留他們吃個宵夜也都被推脫。華為人的積極,那可是業界出了名的,加班雖多,但他們待遇很好,甚至有公司的股份分紅,自然任勞任怨。

“大家都辛苦了,趕緊回去休息吧,明天還有更高的考驗。”蘇最對大家道。

第二天,高通團隊也來到杭城,他們帶來的是驍龍80的設計。但方案有兩個,一個是14奈米,另一個是16奈米。

14奈米是三星代工的方案,16奈米則是臺積電的代工方案,和蘋果A9的套路完全一樣,一個處理器存在兩套工藝。

雖然奈米微乎其微,效能和耗能都相差不大。但按道理說,14奈米製程的會更好些,只是不管是三星和臺積電,一家都不能滿足蘋果或者高通的需求,加上各種勢力的利益作祟,想吃獨食幾乎不可能。

就好比高通80,給三星代工可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三星下一代的旗艦機上需要使用他們的驍龍80處理器。但臺積電高通也不好得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一人分一些份額,哪怕高通不爽競爭對手三星,也不爽跪舔蘋果的臺積電。

利益在這個些跨國大型公司眼裡才是最重要的。

“試產14奈米的方案吧!”蘇最決定道。製程越小,成本越低,晶片能力越好,功耗越低,也代表代工能力更高。而且蘇最自信最終端工廠的能力,相信這些裝置的水平,實在沒理由選擇後者。

從奈米到0奈米難度或許不大,但從16到14奈米,每往前一奈米都非常困難,否則臺積電也不甘願落後三星選擇了16奈米的工藝。

但對於最終端工廠的這些裝置而言,這奈米不存在太大的難度。一天一夜之後,不但成功造出驍龍80,良品率還比之前的海思麒麟950提高了一些,主要得益於大家操作的熟練。

“上帝!”

“不可思議!”

“最終端是英特爾暗中扶植的嗎?”

幾個美國友人捧著晶片成品大呼小叫,這樣的工藝,這樣的能力,讓他們有了穿越到英特爾生產車間的錯覺。

英特爾才是全球名副其實的最強半導體,不但設計好,連對應的儀器都是他們自產自售的,有著全球最尖端的技術。雖然14奈米製程的處理器也剛量產不久,但英特爾的實驗室裡已經有8奈米的成品。要說英特爾的財團暗中扶植一些企業撈錢,也不是沒有可能,不公開的目的可以避免美國政府調查。

就算不是英特爾,最終端也絕對有西方企業的扶植,因為中國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中國的裝置甚至還停留在45奈米製程的階段。德州儀器?還是IBM?難道這些公司不怕美國政府的調查?幾個美國友人心中不斷的閃過這些念頭。

晶片是造了出來,但馬上籤合同是不可能的。這些晶片只能算是工程測試樣品,和海思一樣,他們需要送回公司做嚴格的測試。就算最後沒有問題,也還有價格、代工數目、代工時間需要談判。

不過,這不影響雙方公司的宣傳,就算合作不成,聯合對外宣傳也是互利互惠。最終端能取得名氣,高通也能讓客戶和股民對公司更有信心。

至於三星和臺積電會為此緊張,反而符合高通的利益,讓你們壟斷,讓你丫跪舔蘋果。雖然以最終端的產能還遠不至於威脅到他們,但嚇唬嚇唬也是好的。

.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