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章舌尖上的中國,鄉味永不退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天下午駱濤就把自己寫的東西遞了上去。

轉瞬即逝,又是兩天。

駱濤沒有等到暫停放開價格的批覆,反而等到了滬海地區放開小商品及日常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訊息。

對此,駱濤只能跟自己的內心說一聲自己是盡力了。

至於別的,他也是無能為力。

隨後全國各地的報紙對滬海的報道就如蜂一般。

什麼三天之內瘋狂銷售出四千萬盒火柴。

還有十幾萬塊肥皂等等。

滬海地區鬧出來的動靜,直接影響到了全國。

各地也都紛紛響應,積極參與這次改革中。

駱濤也許早就料到會如此,對此表現出一副無喜無悲的樣子,平時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該吃吃,該喝喝,照例開會,照常處理公司事務。

三月上旬,吳天明和張一謀一行人終於來京。

駱濤和朱霖帶著小丫頭在後海的西昌樓為他們得獎表示了祝賀。

“恭喜啊,有了這部《紅高粱》,這以後你張一謀在演藝界可不再是什麼無名之輩了,這國內的大導演裡絕對有你的一席之地。……”

駱濤提杯向張一謀表示了祝賀。

這話即是客套,又是事實。

只有看過他的電影,才真正的知道“國師”可不是白叫的,在駱濤眼裡他可比那個文青導演強多了,起碼他拍的電影觀眾能看懂。

不會讓觀影的人看過之後,只想來一句:窩草,拍的什麼玩意兒。

老謀子別看他三十好幾了,在人際交往上還很稚嫩,舉著酒杯憨厚一笑。

“我也沒有想到能得這個獎,得了,也都是大家的功勞。我還得感謝您和頭兒,還有小說作者莫言先生。

至於什麼大導演,我是不敢想,我就想跟著頭兒多拍幾部好的電影。”

駱濤聽他說完話,也就笑了笑,舉杯把酒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老謀子雖然在人際交往上不是很在行,但這不能代表他這人老實巴交。

他這人是該明白的,該懂的,他是心裡門清兒,就是嘴上說不清楚。

再者這酒桌上說的話,十句只能當一句聽,只要有腦子的都知道說幾句場面話。

同老謀子這個導演喝了一杯酒,對其他人自然不能厚此薄彼,駱濤向他們一一敬酒。

駱濤這次主動敬酒也不是沒目的的,主要是因為《紅高粱》給他掙著錢了。

對每一個人都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在演繹的道路上再創輝煌。

很有領導範的敬了一圈酒。

然後坐下來便沒再繼續陳詞濫調打官腔,而是聽他們說在國外遇到的趣事。

他們所說的國外的新鮮事,對駱濤這種見過大世面的人來說倒沒有什麼吸引力。

可對沒有出過國的朱霖就存在著很大的魔力,她一直說要去國外看看,這話說了好幾年,至今也沒能如願以償。

席間駱濤直覺的發現,老謀子跟鞏皇的關係很不一般,他們之間雖沒有實質的曖昧動作,但她眼裡的情慾,可是毫無遮掩的暴露出來。

現在的鞏皇就是個雛,還不懂的隱藏自己的情感。

再看看老謀子就特別穩重,宴席開始多長時間了,人家愣是一點沒露出一點破綻。

看來這次國外之行,在如此寒冬又綻放了一朵桃花。

這下才真的知道了老謀子為什麼能被稱為“國師”,人家這不光會導還會演。

小日子頒給他的“影帝”絕對名副其實。

不過,駱濤可沒心思管他們的情事,實在是這事見的多了,便見怪不怪了。

還有現在這只不過僅僅是個開始,後面還更加厲害,老謀子絕對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當然,這事也不能全怪他,後面那些人也都不是什麼好鳥。

後世演藝圈的關係特別燒腦,她是他的什麼,他又是她的什麼,總之就是特別亂。

只要是沒離過婚就算是一股清流。

晚上九點左右宴會結束。

第二天,在百花小院駱濤跟他們談起了去年和他們說過的,今年西昌要搞一檔美食節目。

“對了,這是前兩年央視還有小日子拍的美食紀錄片,你們先拿回去看看,借鑑一下拍攝經驗。”

為了拍出一部國內經典的美食紀錄片,駱濤可是做了不少準備,前期案頭工作基本上已經做好,就等導演帶著攝制組進行。

“這個我們已經抽時間看過了,除了拍攝手法不一樣,其他都是相通的,……現在就不知道劇本是什麼樣子?”

吳天明嘴上叼著香菸,對駱濤給準備的資料沒什麼興趣。

駱濤對他這般態度也不以為然,笑了笑把準備的影片帶子收了回來。

心裡高興他們能提前做了準備,這說明他們是真的把這事當做一回事兒。

“看來你們這是有備而來啊,……既然你們對這類紀錄片有過瞭解,那再好不過了。”

駱濤走到書架上拿了十幾本書,放在書案上。

這一下子就把兩人給震撼到了,什麼川菜大全,京菜百科,八大菜系全要一系列關於美食的書籍。

吳天明看到這多美食書籍,咋舌不已,走起來書案邊,一本一本翻著看書名,“我說老駱,你這是什麼意思?你不會要把我們倆培養成廚子給你打工吧。

好傢伙,還真全八大菜系。”

駱濤毫不留情的懟了回去,非常嫌棄道:“老吳您也太給你們臉上貼金了,當廚子也得是從打雜開始,那有那麼容易上來就給你們看菜譜。

這啊你們還真的要看看,不要求你們看完之後會做,多少要知道八大菜系的區別,別到拍的時候兩眼一抹黑。

這是你們的拍攝前的第一個任務,這不是我要求的,是幾位老先生要求的。”

一聽到老先生們的要求,吳天明還在犯難,張一謀那是一點不含糊。

這個年代的人對知識份子都特別的崇敬,張一謀也不例外,他也很崇拜那些有學問的人。

一邊翻看手裡的書籍,一邊回應駱濤:“那是要看……”

說著他就敏銳地感覺有雙不善的眼睛在死死地盯著他。谷

他趕緊合上書本,帶著憨厚的微笑抬頭對吳天明說:“頭兒,您說呢?”

吳天明就盯著他看,也不說話,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駱濤也不說話,就在一旁看著他們爺倆鬥法。

心想你吳天明很不老實啊!

自從《紅高粱》得了金熊獎,他的心思就活泛了起來,一門心思想著趁熱打鐵也要拍一部。

得獎回國都沒敢在京多停留就返回了西影廠,他就是怕在京待久了,等駱濤有了時間,逮住他不放他回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回到西影廠,駱濤知道後就給他打了好幾個電話催他來京。

磨磨蹭蹭了一個星期才姍姍來京。

一來是沒找到好的劇本。

二來是駱濤從老謀子那裡知道了他的心思後,就給他打電話威脅道:今年你不給我拍出一部經典的美食紀錄片,想去拍電影門兒都沒有。

另外駱濤還花錢買通了西影廠除了他吳天明之外,所有管事的領導。

駱濤以朱霖的名義又向西影廠捐贈了五十萬元,加上之前的捐贈達到了一百多萬元,成立了中國青年導演基金會,旨在扶持培養國內的青年導演。

西影廠的領導們也是非常明事理,直接給他批了一年的長假。

這波操作,就是全面降維打擊,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他也是沒辦法只好來京履行去年的承諾,好好踐行好漢不吃眼前虧的理念。

昨兒的晚宴,他們之間都沒說幾句話,他實在心裡委屈的不得了,說也沒法說,自己也不佔理。

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遇人不淑。

還有西陝的領導,算了,職位高得罪不起。

最生氣的是廠裡怎麼能,說放人就放人呢,一點都沒把他這個廠長放在眼裡。

心裡就是有再再多的委屈,現在都無事於補。

好在西影廠還有一個中國青年導演基金會能撫平他受傷的心靈。

吳天明一直以來做夢都想讓西影廠能坐到國內電影圈第一交椅上。

為了這事他這人是可以做出讓步的,駱濤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選擇對症下藥。

可……現在又要他這個堂堂的電影界的大導演去琢磨菜譜,那就必須要有點情緒。

但一想到身在別人的屋簷下,又不得不低頭。

“哦,那要是老先生們的意見,咱看行。”

他自己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下。

駱濤瞜了他一眼,心想這麼說大家還是好朋友嘛。

駱濤笑呵呵的對張一謀說:“我就說天明導演是咱國內最敬業的導演,做事一點都不會馬虎,光這一點夠你學習的。”

老謀子悟性特別的,立馬領悟到了駱濤的意思,無縫加入到了抬花花轎子的隊伍。

“您說的對,頭兒常跟我們說拍電影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胡思亂想,更不能半途而廢,以前不怎麼懂,現在我是真的悟了。”

吳天明那張本就黝黑的臉,聽駱濤和老謀子一唱一和的,臉更黑了,他不好意思說駱濤,只能逮著老謀子發火。

“你悟個屁,別以為拍了一部電影,到國外拿了個獎就了不起了,我……你給記住了你是西影廠的人,咱是一頭的。”

駱濤此時見吳天明生氣,他內心反倒格外的高興。

看熱鬧不嫌事大,拱火道:“天明導演您這話就不對了,老謀子拍第一個片子就得了獎,我看就很了不起,您分明是嫉妒。”

說完壞壞的看著他一臉不悅的表情,眼睛瞪的大大的。

張一謀知道駱濤是在和吳天明開玩笑,也不敢接話,咽了一下口水,低頭接著抽菸。

“怪不得人人都說你這張嘴厲害,之前還不相信,今天咱可是見識到了。”

駱濤對於他的另類誇獎,很高興的接受了。

“那是,不過比說相聲的還差那麼一點點。”

吳天明黑著臉對此很是無語,今兒他才算是看清了駱濤的真面目。

很不要臉,一點都沒文人的風騷。

“咱回去一定要給路遙說說,以後離你遠點。”

駱濤一番吞雲吐霧,見他的煙抽的所剩無幾,很自然的給他遞了一根。

笑著道:“那以後這事就麻煩您了,不光要和路遙說,還要跟更多人說,讓別人都能知道我的缺點,最好能當成反面教材。”

他聽後苦笑道:“你這人真的跟別人不一樣,……咱現在都想不明白,你這麼做為了什麼?拍紀錄片可沒錢掙,咱知道你有錢,但有錢也不能這麼花啊!”

現在拍紀錄片除了單位的任務,一般沒人會想著拍這類小眾作品。

“在別人眼裡這類作品不賺錢,可不代表在我這兒也歉不到錢。”

駱濤就給他們分析。

“我們公司在全國範圍內有近二十家飯店,做這類美食紀錄片有著先天條件。

還有就是現在人生活好了,個個也都講究起了吃。以前吃頓餃子都能回味好幾天,現在呢,老百姓有錢了,吃頓餃子算什麼?

不說別的以前有多少去豐澤園吃飯,現在週末排隊,這就具備了受眾基礎。

我們要是再把紀錄片做的有趣一點,讓大家看著都流口水,每天吃飯的時候,開啟電視機,……

只要能滿足大眾的食慾,絕對有市場,……好的電影看兩遍就膩了,但好的美食紀錄片看十遍還照樣跟看第一遍那樣流口水。”

駱濤見他們露出不信的樣子。

“你們別不服,看看現在電影院還有多少人去看,要不是平常放點香江的大片,我看早關門了。”

這是事實容不得他們反駁,自從電視劇的興起,電影院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難過。

“這類片子在國內有市場,在國外更有市場,前兩年央視還有小日子拍的美食紀錄片,國內反響不是很好,但在東南亞華人圈大受追捧。……”

離鄉的人到了哪裡都不可能忘了家鄉的味道,遊子最深的記憶除了親人,那就數家鄉的菜餚了。

記憶可能會隨著時光的長河有所遺忘,但鄉味永不退色。

【月票推薦票】

PS:上一章進了,這一張變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