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冰車和臘八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84年的初雪。

遲遲沒有聲音,較往年是晚了不少。

一般這初雪都會陽曆年頭前下過,然後順著度過陽曆年。十二月份雪花就差不多會落了下來。

這陣子小十月可沒少嘮叨這事兒,大厚祅都穿上了,這雪卻還不下,平白少了幾許情趣。

好在天寒地凍,後海的湖面吧!那冰層都是厚實,已有了不少人在上面滑冰。

趁著上午沒事,駱濤就拿著去年就做好的冰車。冰車就是用木料做把小凳子,底部加兩個長木棍,便與滑行。

駱濤準備帶著小十月還有駱少逸爺孫三人騎車來後海,和大家一起玩。

“爸,您快著點,我這兒鼻涕都凍出來了。”駱濤在大門外,站在三輪車旁,灌堂風一吹,別提有多涼快了。

“急什麼,你是不冷,我寶貝孫子冷。”駱少逸抱著穿的特多的小十月出來了。

全身上下都給武裝了起來,小家夥現在被包的就剩一張小胖臉了。

駱濤可不敢反嘴,生生的受著,誰叫他這輩子想當孝子慈父,好丈夫。

駱少逸抱著小十月上了車,他面朝後,讓小十月趴在自己懷裡,面著自己,生怕他路上喝風著了涼。

“坐好嘍,咱這就出發。”

天冷,這路就顯得特遠。

駱濤載著兩人到了地方,額頭上已經滲出了不少汗。

這來不急休息,就要忙著找地方把車子給鎖上。

推著三輪車在湖邊找了一會也沒尋到一處停車的好地方,看著離剛才駱少逸爺倆下車那地兒,也不近了。

就看附近有一棵也沒有多粗的小樹,心裡越看越覺得合適,乾脆就這吧。

大車鏈子一掏,繞了兩道,這車是停穩當了。

又返回找駱少逸他們爺倆。

“爸,您歇著,我來。”

駱少逸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小十月端坐在小凳子上,還給繫好了“安全帶”。

“那好。”他把拉冰車的繩給了駱濤。

這冰車的動力,跟滑雪一樣左右也有兩根棍撐著,這麼難的技術活,讓現在幾歲大的小十月來做是不太可能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駱濤就慢慢拉著這冰車在後海的冰面上馳行。

這可不能快,因為駱濤怕摔跤。

從湖的這邊走到湖的那邊,這距離也不遠,駱濤可是在這上,來了好幾個屁股墩。

看的駱少逸都不敢讓他拉著小十玩了,幸好駱少逸沒做出表態,不然駱濤想死的心都有。

小十月就喜歡看駱濤摔跤,高興的時候這小子還欠揍的叫好。

隨著時間,這後海的冰面又招來不少人,一般都是孩子和小夥子。

他們膽子也大,滑行的速度特快,也不做任何防護。

有自己用“雪撬”滑著玩,也有像駱濤這樣帶著玩的,還有一種沒朋友式的玩法。

一人坐在冰車上,由一個人在後面推,然後猛來一下,不是遠行就是摔在面前不遠的地方。

這都很考驗一個人的技術。

人漸漸多了,駱家三代人也玩的盡興,就不跟著繼續蹭熱鬧。

回家尋找別的有趣的事。

比如即將到來的臘八節。

一月十號,臘八節如約而至,這比初雪準時。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今年的護國寺也有施臘八粥的活動,一大早蘇桂蘭跟何姐就去領了兩份回來。

這寺裡的臘八粥也簡單,有大米,蓮子,五仁等,都是些尋常食材。

兩碗臘八粥一家好幾口人分著吃,就是想沾點佛氣,以示祓除不祥,願新的一年吉慶祥端。

老話有:“臘七臘八,凍死寒鴨”,臘八時節已到了冰封嚴寒之時候。以前皇室就是這個天兒,從三海鑿冰存放進冰窖,待酷暑炎夏的時候使用。

這又衍生出一個吃臘八冰的民俗。吃臘八冰是在臘八的前一兩天用陶瓷盆盛滿冷開水,並放在院中結成冰,待臘八這天早上磕出冰塊全家分食之,舊時的說法是“吃了臘八冰,來年一年不肚疼”。

這個也就聽一樂,千萬不要親身嘗試。來年肚子疼不疼,我不知道,但我敢肯定當天夜裡你會一瀉千里。

京城的老百姓在這一天,有泡臘八蒜和臘八酒的習慣。

今兒個剛吃過臘八粥,蘇桂蘭就跟何姐忙著做臘八蒜了。

酒倒是沒有泡,今年泡了幾十斤葡萄酒,到現在都還沒喝,就為了留在過年的時候好招待親戚朋友。

這臘八蒜也是有說法的,“蒜”諧音“算”,舊時京城很多店鋪臘月結賬的習俗,算一算這一年的盈利支出。

俗語又有“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事辦”的說法,舊京城時稱臘八節也亦稱“臘八算”。

駱家也算世代經商,這臘八蒜是不會遺忘的。更何況現在駱濤做的生意又那麼大。

另外,在過去,臘八節這一天老城京還有個不成文的習俗,那就是聘閨女、娶媳婦。

當時的老百姓則認為臘月是大喜臨門的季節,俗稱為吉臘月。

而臘月初八又是最喜慶吉祥的好日子,所以百姓家多會選擇在這一天辦喜事,或選擇在這一天為訂婚日以示吉慶。

每到這天兒,老京城的街巷裡常有吹打著吉慶樂曲的婚嫁儀仗隊伍在人群中穿行。

孩子們則一邊跑著跳著,一邊唱著一句歌謠:“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這就是京城臘八這一天,有講頭的老習俗。

隨著時代在向前進步,思想在開改,有些就沒了,有些依然在傳承。

“媽,你們這打算泡多少蒜啊!”

蒜都是自己家種的,平時也沒舍得吃炸醬麵的時候就著吃。

“沒有多少,就可著這小罈子泡。”

這小罈子可不少裝,足足三十斤的量,民國晚期門頭溝燒製出來的民用生活罈子。

大將軍肚,上戴深頭盔,身披一身天青色,表面雜質也不少,這件瓷器在駱家當泡壇子可有不少年頭了。

一切都結束後,就可以進行封存,蓋上蓋後在上面倒一圈酒,然後點燃,待酒精燒沒,再加水沒過蓋子的介面。

【月票推薦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