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清除東宮餘孽之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於李綱,李智雲的決定是貶謫觀州長史。

相比較王珪等人流放嶲州,李綱的處罰無疑是最輕的,最重要的是,觀州是李綱老家。

“這是真的?”李綱看著楚王教令,忍不住向魏徵確認。

他早就做好了被斬首,或者是流放三千裡的打算, 可沒想到楚王僅僅只是貶謫他回老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教令在此,豈能有假?”魏徵反問。

聞言,李綱沉默一會兒,動動嘴唇,“多謝聖人,多謝楚王。”

不久後訊息傳開,有人驚訝楚王的大度,也有人可惜李綱逃過一劫。

自此,禮部尚書一職空缺。

關於誰任此職, 朝野議論紛紛。

政事堂。

李智雲放下奏章,看向楊恭仁等人。

那日見老李,李智雲還想問問新相選誰,但是老李身體沒堅持住,是故再度拖沓。

此時的政事堂只有四位相國,除卻被排擠的裴寂,剩下的三個都是李智雲的人。

“你們覺得,禮部尚書一職,由誰擔任比較好?”

陳叔達試探問道:“溫大雅如何?”

很會做人嘛!

李智雲暗自滿意陳叔達的懂事,不過這次他卻搖頭道:“恐怕不行。”

“為何?”裴矩奇怪的問。

以溫大雅的資歷,擔任禮部尚書綽綽有餘。而且, 他也算是半個楚王的人。

李智雲笑著道:“因為本王打算讓他出任山南道行臺左僕射。”

竇抗還在山南道行臺,不找個人盯著他怎麼行。

聞言,眾人明白。

楊恭仁問道:“那殿下可有人選?”

“你們覺得燕國公於世虔如何?”

裴矩心頭一震,暗自思忖,楚王真的不能小覷!

此舉, 乃是明晃晃的拉攏關隴家族。此前,楚王已得獨孤氏幫助,現在又要拉攏於氏,一旦成功,關隴這邊基本上不會出什麼亂子。他原以為,楚王這個時候應該會急不可耐的和他們商量,如何更進一步入主東宮。

但是楚王沒有。

自始至終,他從未提起過這件事情。而從他最近的表現來看,整理朝綱方面,雖然略顯生疏,但是手段可不青澀。

無論是提拔自己人還是打壓異己,楚王都做的遊刃有餘。現在提拔於世虔,更是在鞏固楚王府的世家力量。

而裴矩想的更深一層則是,楚王的聰慧,遠超廢太子。他覺得,楚王很清楚大唐的立國之根基在哪兒。

只要穩住關隴,將來不出大亂子,楚王只會越來越強。

他忍不住腹誹,楚王真的只有二十歲?

這份老謀深算, 可不像是年輕人該有的。他不禁想起隋煬帝,那位也是一個資質出眾的帝王,只可惜就是太能折騰了, 而且是不顧後果的折騰。

如裴矩猜測的那樣,李智雲很清楚,大唐立足關隴,他第一步必須要穩定關隴。欲穩定關隴,必取其頭部三家。

即竇氏、獨孤氏、於氏。

竇氏不必多說,宜陽坊大火一桉,李智雲知道短時間內他是不可能拉攏竇氏了。再者,竇氏在秦王死後立即向廢太子示好,毫無底線可言,李智雲也不敢輕易相信他們。

而獨孤氏早已是他的人,提拔獨孤懷恩做京兆尹,就是給獨孤氏甜頭嚐嚐。

那麼,剩下的就是於氏了。

他和於氏沒有深仇大恨,拉攏他們應當是可行的。

若獨孤氏和於氏都靠向他,這就等於一大半的關隴世家支援他,剩下竇氏,翻不起什麼風浪。

楊恭仁等人都是聰明人,自然不會在這個大事未成的時候就開始爭權奪利。他們清楚楚王為什麼要這麼做,因此並無意見。

對他們三人的懂事,李智雲很滿意。

唯一的不滿意的就是一直沒說話的裴寂,不過他現在沒有老李給他撐腰,他的意見等同於放屁。

李智雲理都不理。

裴寂也不敢隨意提意見,因為他現在已經見不到皇帝了。

他感受到了來自楚王的危險。

不久後,李智雲寫好旨意,拿起印璽蓋章,命吏部尚書獨孤晟親自去一趟於府。

於世虔接到聖旨的時候,想了想,直接答應。

不答應也沒辦法了,現在太子、秦王、齊王,全都死光了,皇帝又行將就木,將來誰登基,一目瞭然的事情。

這個時候不順勢倒向楚王,那才是傻子。

接到旨意的第二天,於世虔來到立政殿,拜見楚王。

“老臣殘軀,還能為國效力,多虧殿下憐愛,老臣必定恪盡職守,請殿下放心。”

於世虔年紀不小了,走路都要人攙扶,說話很慢,時不時就是一陣咳嗽。

看其樣子,想來也活不長久。

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李智雲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死的。

“於公言重了,本王素來知曉,我朝能有今日,離不開於氏,還請於公日後要多多指點本王。”

“老臣一定盡力為殿下籌謀。”

李智雲點點頭,接著道:“於公,本王知道于志寧腹有才幹,定不會坐視他流落突厥,他日若有機會,一定將他接回來。”

聞言,於世虔心裡微微感動,原來楚王還記得有于志寧這個人。

“殿下厚恩,老臣銘記,還請殿下放心,於氏永遠支援殿下。”

和於世虔聊了一會兒,李智雲初步得到於氏支援。

細水長流,有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他現在只希望能穩住關隴人,然後讓他順利接管朝堂。

老李既然不能管事,李智雲自然會趁此機會把太子的人全部連根拔除。

朝堂上,太子的人已經被李智雲排除的差不多,大部分都是以太子謀反的名義,將他們流放。

失去王珪、韋挺、盧赤松等人,東宮曾經的支持者們群龍無首,只能被李智雲逐個擊破。

當廢太子留在朝堂上的人清除的差不多的時候,李智雲就開始考慮地方了。

地方上,與太子交好的,有威脅的,主要是三個人。

遂州都督韋雲起,徐州總管任瑰,營州總管鄧暠。

杜如晦直接道:“營州在幽州以北,可同時牽制羅藝和高開道,殿下此時不能動鄧暠。不僅不能動,殿下還要加封恩賞,安撫他,以免他為高開道拉攏。”

李智雲想了想,言道:“可以,本王可以加封他為營州都督,金紫光祿大夫。”

鄧暠情況特殊,確實不能擅動,這一點,李智雲能想清楚。

薛收道:“鄧暠不能動,徐州總管任瑰,可以將其召回朝中。”

“他若是不回來呢?”

“那就是謀反。”

李智雲踱步片刻,頷首道:“可行,先將任瑰召回朝中留用,徐州總管,改由李君羨出任。”

“末將領命。”李君羨出列抱拳。

剩下的韋雲起,不等李智雲說話,韋思齊出列,拱手道:“殿下,召回韋雲起,臣願意親自去一趟遂州。”

聞言,李智雲差點忘了,韋雲起也是京兆韋氏人。

“你有把握嗎?”

“如果臣也沒有把握,那其他人去更加危險。”韋思齊笑著說。

這話倒也沒錯。

“那行,本王著你為益州行臺尚書左丞,前往遂州,召回韋雲起。”

“臣遵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