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試探試探再次試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說他們二人都是‘檢校’官職,但正轉與否,還不是楚王一句話的事情。

待他們收下聖旨之後,李智雲接著道:“雖說我們最後一步成功了,但善後的事情,本王卻有些難以決定。你們覺得,我們是先動朝臣合適, 還是先解決太子留下的那些人?”

這個問題,有兩個物件,朝臣的背後是皇帝,太子留下的人則是李建成部的餘孽。

杜如晦笑著道:“殿下,這個問題,臣和薛收考慮過,有個想法, 殿下可以聽一聽。”

“你說。”

“殿下不妨先動禮部尚書李綱。”

聞言,李智雲想了想, 面色一喜,“妙啊。”

李綱沒有直接參與東宮謀反,因此不再罪臣之列,但是他是太子的人,自身就有一定嫌疑。更重要的是,李綱身份很特殊。

他既是太子的人,同樣也是一部尚書,屬於朝廷重臣。動李綱,完美契合李智雲的想法。

現在太子和齊王已死,李淵病重,這正是李智雲趁機穩固擴增勢力的最好時機。

而穩固勢力, 勢必要排除異己。

動朝臣,則是試探李淵態度。

動太子的人, 同樣也是試探李淵的態度。

只不過,兩者的分量不同。

太子畢竟謀反了,動他的人, 不會讓李淵難以接受。若李智雲動朝臣, 是否會引起李淵反對, 誰也不敢保證。

畢竟,皇帝是不可測的生物,雖然李淵半身不遂無法處理朝政,但是李智雲又怎麼知道李淵會不會還想著有朝一日重返朝堂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對付李綱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若是李淵允許他拿捏李綱,這說明李淵基本上對他放權,他這個監國楚王實至名歸。

若是李淵不同意,那麼就說明李淵還想著控制自己的勢力膨脹。

如果是前者,李智雲自然高興。如果是後者,那麼他就不得不考慮讓李淵再傷心一次了。

他可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犯煳塗,婦人之仁,遺恨千古。

拿捏李綱,實在簡單的很。

隔日,小朝會上,檢校太常卿杜如晦直接稟明,李綱似有和太子聯合謀反的傾向,應該立桉調查。

話音落下,檢校大理寺卿魏徵、檢校司農卿薛收立即附議。在其後, 吏部尚書獨孤晟附議。

其餘大臣紛紛暗歎, 楚王這是在出手掃滅敵人了。

曾經的大理寺卿鄭善果,太常卿鄭元璹,司農卿宇文穎等人可不是楚王的人。現在神策府的文臣們一朝上位,立刻對太子殘留在朝堂的大臣出手,既讓他們覺得意料之外,但是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李綱當然不願意承認他造反,立馬表示自己從沒有和太子同流合汙。

但是,政事堂的裴矩、楊恭仁、陳叔達,三人先後開口,很快就將李綱壓的說不出話。

誰人多,誰聲音大,誰的拳頭大,誰就有道理。

此刻,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一刻,朝臣們才勐然發覺,原來楚王居然有這麼多的朝臣支援他。

裴矩也好,楊恭仁也罷,甚至是獨孤晟,他們都只是一個人,但是和他們相善的臣子,加起來,規模可不小。

又因太子勢力遭到沉重打擊,皇帝任命楚王監國,現在朝堂上,自是唯楚王一家獨大。

聽著朝臣們各抒己見,李智雲目光看向裴寂,後者低頭不語,始終不發一言。

“咳咳。”

一聲咳嗽,群臣禁聲,看向楚王。

李智雲問道:“裴相有何看法?”

這個裴相,自然是裴寂。

聞言,裴寂抬起頭,言道:“殿下做主便是。”

李智雲斜著身子,一手撐著桉幾,嘴角露出一絲嘲諷。

“禮部,六部之一,尚書去留,大事也,裴相不妨代本王去問問父皇的意見,如何?”

裴寂臉一紅,這不是害羞,而是羞辱的漲紅。

“殿下說笑了,聖人著殿下監國,朝政大事,自然是由殿下做主決定。”

他心裡當然很想讓皇帝決定,但是那天見過皇帝之後,他就知道,自己再去見皇帝也沒用,說不定還會被斥責。

因此,不如裝聾作啞。

見裴寂認慫,李智雲也沒有得寸進尺,而是說道:“魏徵。”

“臣在。”魏徵出列。

“李綱是否謀反,交給大理寺來調查。”

“是。”

李智雲接著道:“李綱暫免禮部尚書之職,待查明事情真相,再考慮其他。諸位,可有意見?”

這誰敢有意見?

眾臣紛紛預設楚王的決定。

至於李綱,從頭到尾,李智雲就沒在乎過他說什麼。

冤枉李綱也好,沒冤枉也罷,李智雲都不在乎,李綱在他眼中不過是個探路的棋子罷了。

衝著他曾是李建成舊臣這一條,李智雲也不會容許他現在繼續留在朝堂上給自己添堵。

見楚王一言罷免李綱,民部尚書唐儉、工部尚書武士彠等其餘幾部尚書,心裡微微震顫。

這般權勢的楚王,可比當初的太子和秦王要霸道太多了。

不過他們轉念一想又覺得理所應當,畢竟那個時候還有聖人壓制太子和秦王,而現在,誰能壓制楚王呢?

除卻李綱,還有一些明面上的太子舊臣,紛紛被魏徵提出來,立桉調查。

朝會散去,眾臣各有心思。有人高興,有人擔憂,不一而足。

沒幾日,魏徵便將事情查明,李綱確有為太子謀反出謀劃策,其餘的太子舊臣也沒能倖免,紛紛遭到彈劾。

得到訊息,李智雲沒有立即決定發落李綱,而是來到後宮,向李淵稟明事由。

聽完李智雲的話,李淵說道:“五郎,朕既然已經決定讓你監國大事,此事你可自行處理。不過為父還是想告訴你,李綱為人忠直,你可酌情處罰,不要過於無情。”

“是,兒臣謹記。”

其實李淵知道,不論李綱有沒有參與謀反,楚王都不會放過他,只因他曾是廢太子的人。

大理寺給出的謀反證據,他看一看也就罷了,並沒有放在心上。

似是擔心李智雲會苛待李綱,他忍不住勸道:“五郎,李綱畢竟是前朝大臣,你不可羞辱他。”

“父皇之命,兒臣必定遵從。”

“好。”李淵道:“你年紀小,想法多,這些朕都知道,但是做事情要三思而後行,這些個老臣,可能不合你心意,但他們畢竟在治理天下上,多有經驗,你可以不採納他們的主張,但是一定要認真聽。

須知,偏信則闇,兼聽則明。”

李智雲道:“父皇教誨,兒臣必定時刻謹記在心。”

李淵點點頭,嘆道:“孩子,家事國事,壓在你身上,難為你了,朕知道你也辛苦,但眼下朝廷是個什麼光景,你也知道。為父也是沒有辦法,以後你可自行處理事情,非興亡之大事,不必事事向為父請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