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節 分野(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徹給群臣們說的所謂海稅和金稅。

其實就是針對捕鯨業和淘金業的特殊性而設定的。

譬如捕鯨,你出海了,只要樓船同意,你隨便怎麼捕,隨便捕多少,也沒有人能知道和妨礙。

但是,鯨魚油脂和骨頭以及其他產品,都是大宗商品。

只能從漢軍的軍港卸貨。

更重要的是,目前,整個世界,只有少府和墨苑在無限制大量收購。

掌握了銷售終端的劉徹,當然可以放心收稅了。

而且,收的毫不含糊!

鯨魚油脂以及其他海產品,統統直接在扣稅之後,再把貨款給人。

就像後世點娘發稿費一樣。

作者君們人在家裡坐,稿稅已經到了稅務局的賬上。

想偷稅漏稅?

門都沒有!

至於其他海運商船,雖然麻煩一些,但基本也是如此。

船舶必須要靠岸,靠岸就要收稅。

在劉徹的預計裡,捕鯨業的大爆,已經近在眼前了。

旁的不說,繼陳嬌之後。

江都船廠,又接到了三艘新式捕鯨船的訂單。

當然,租佃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這三艘捕鯨船,都被劉徹自己的老丈人們訂走了。

臨邛的程鄭嬰與卓王孫閉著眼睛就各自丟出了五千萬錢作為租佃費用。

反正他們兒子多,派一個去捕鯨,順便表忠心,也是正常。

至於第三艘的訂購者,讓劉徹有些意外。

居然是他派去江都國的建陵侯衛綰。

衛綰為了租佃那艘捕鯨船,可謂是傾家蕩產了。

連長安的宅子都賣掉了,才籌到了足夠的錢。

這個事情,衛雅兒已經跟劉徹吹過枕邊風了。

按衛雅兒的說法是她老爹覺得她的兄弟,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又沒有技術防身。

擔心未來自己掛點後,不孝子敗壞家聲,辱及先人。

所以,打算讓他從事海洋相關事務。

而衛綰覺得,捕鯨大有可為。

所以就砸鍋賣鐵,也要將衛信變成大漢王朝捕鯨先驅之一。

至於事實真假,劉徹是懶得關心了。

反正,捕鯨船這種東西,租的越多,他的收入越高。

而且,更誇張的是——劉徹可以透過租船和授權許可的方式,獲得資金,然後將這些資金變成收購鯨魚油脂和其他產品的資金,然後再租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嗯,很眼熟吧!

確實是有些像後世臭名昭著的那些所謂的P2P借貸平臺。

但與這些P2P相比,劉徹幹的這個事情,因為有利可圖,而不再有風險。

鯨魚油脂和其他製品,用途廣泛,而且不愁銷路。

只要有足夠的人手,足以在三五年內就形成一條巨大的產業鏈。

至於金稅,就更簡單了。

想要淘金,就離不開河流。

只要把住河流,就能掌握黃金的流動走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子大度,准許士民淘金。

但這稅,你總不能不交吧?

去年懷化的淘金客,數以萬計,淘到的黃金,超過數萬金之多。

折算成五銖錢,大抵是價值數萬萬。

今年,懷化的淘金客是只多不少,黃金產量也肯定會出現新高。

畢竟,去年大家都是新手和小白。

而今年,則都已經成為老油條和熟手了。

捕鯨和海運商貿以及淘金稅加起來,劉徹預計,今年開徵後,至少能入賬數千萬,若是運氣好,入賬個三四萬萬,也是正常。

這樣,廣關的啟動資金就有了。

但大臣們,卻都對此有所疑慮。

這也正常。

中國自古就是靠農業收稅。

雖然劉徹即位後,玩起了鹽鐵和鑄錢,透過壟斷經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

但,這鑄錢和鹽鐵終究還是依託於農業社會之上的商品經濟。

而這海稅和金稅,卻是漢家第一次徵收。

能有多少,能不能填廣關的費用。

群臣心裡都沒有底。

好在,這樣的事情,並非在歷史上沒有先例。

當初,管仲相齊,通輕重之權,繳山海之稅,使得齊恆公霸天下。

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嘗試用工商和魚鹽之利強國。

只是,自管仲之後,就再無人能用這工商和魚鹽之利霸天下了。

像戰國七雄中的齊國,雖然富裕,但越富戰鬥力越差。

甚至曾經被燕國這個萬年小受按在地上暴打!

自商君以來,中國普遍認可和接受的,還是耕戰。

所以,大臣們有疑慮,也屬正常。

於是,劉徹不得不鄭重的說道:“諸卿就不用擔心了,海稅與金稅,必能滿足廣關之費!”

即使不行,劉徹還有一個大招——霓虹列島的黃金!

假如海稅和金稅不足以支撐廣關之費用,那劉徹自然就會放出霓虹的黃金和銀礦。

有了這個超級金手指,沒有什麼問題是沒法解決的!

群臣一聽,也都不再質疑。

畢竟,皇帝都保證了,你還敢不信?

“朕打算在廣關後,重新劃分天下州郡疆域!”劉徹卻是接著說道。

禹貢天下有九州。

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因此分別鑄造九個大鼎,以像天下。

到秦帝國統一天下,廢分封而行郡縣。

秦並天下,四十有八郡。

及至漢興,高祖劉邦鼎立天下,郡縣數量增加到六十餘個。

因而,國家實際上已經很難管控這麼多的郡縣了。

畢竟,國家作為一個機構,它很難針對這麼多的郡縣做出恰當的反應,更別提監管和控制了。

於是,州制重新出爐。

刺史的前身,監察御史粉墨登場。

惠帝三年,初置三輔監察御史。

隨後推行到天下。

監察御史的職責,有九條。

主要職責,就是查訴訟,看郡守和地方官到底有沒有草菅人命。

一般監察御史任期為兩年,每年冬十月,他們從地方回到長安報告情況,十二月才返還駐地。

然而,這個制度很快就被官僚系統所擊破。

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發生了監察御史們與地方郡守聯手舞弊的醜聞。

太宗大怒,下詔遣丞相諸史出刺州郡,並督監察御史。

這就是督御史的由來。

所以,監察御史是歸御史大夫控制,而督御史,則屬於丞相管理,並且由丞相府的東曹令史們出任。(注1)

但國家與官僚的鬥爭,從來都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

劉徹這才一鬆懈,就鬧出了刷政績的醜聞。

再不想點辦法,這些傢伙就要上天了。

實際證明,現在的監察御史和督御史,已經很難控制和管控這麼龐大的國家和疆域了。

畢竟,無論監察御史還是督御史,都是些六百石的小官。

他們的屬官加起來,不超過十人,加上佐吏,撐死三四十人。

而他們常常要負責一個郡,甚至一個州數郡的地盤。

就算他們累死,也管不過來!

所以,劉徹已經決議復活九州!

錯了!

應該是十二州!

看著地圖,劉徹的眼神漸漸明亮起來。

“昔者,堯定天下,有十二州!”劉徹張開雙手,說道:“聖王之治,朕願依之!”

這就是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的好處了。

想改革,想要依據?

沒有關係,翻翻史書,你總能找到先王和聖賢們幹過的類似事情。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所有人類所可以推行的政治體制和經濟改革,中國的老祖宗早試過一遍了。

什麼共和****,自由集體,史書上都有這樣的故事。

當今天下,隨著漢室地盤的擴充。

九州,已經不再合適了。

“以廣關之後的關中為中州!”劉徹在地圖上重重一點。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也!”劉徹昂起頭,嚴肅的道:“東井、與鬼兩宿,照耀之下,當為中州!”

自春秋戰國以來,九州的劃分,就從地理走向了星宿劃分。

二十八星宿,密佈蒼穹,古人抬頭所望,於是,法像天地,以星宿作為天下州郡的分野。

而東井、與鬼兩宿,作為秦之分野,若不能將其照耀下的土地,納入關中,成為中州的一部分。

那就等於宣告了漢室自己認為自己不合法。

因為,漢元年十月,發生了一件天文奇觀。

五星連珠,聚於東井。

自五星連珠,聚於東井,高帝劉邦用五年統一天下。

這些事情,被廣泛認為是漢家受命於天的象徵。

更是漢家天子能統治天下,讓天下人服氣的根本所在。

從那以後,五就成為了漢室的聖數。

宮廷的臺階,一定是五級、五十五級、五百五十五級。

官印的文字,也肯定是五個字。

而五星連珠所在東井星域,成為了漢室政權的化身,連帶與之一並作為戰國秦之分野象徵的與鬼星宿也變得神聖起來。

群臣這才紛紛醒悟過來,紛紛躬身而拜:“臣等愚闇不達大義,幸陛下神而有明,死罪,死罪!”

許多人更是渾身上下都出了一身冷汗,紛紛在心裡長出了一口氣,暗自慶幸方才沒有反對。

若是稍有反對,現在已然成為了‘現行反漢賊臣’。

如今,天子放出星宿分野這個大殺器,群臣都只能是豎著耳朵,恭身聽命了。

因為這是政治正確。

正所謂:自初生民,世主未嘗不歷日月星辰?及至五帝三王,紹而明知。內冠帶,外夷狄。

先王之政,也是子孫後代敢唧唧歪歪的嗎?

你想要對抗祖先嗎?(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要離刺荊軻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