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節 入吾甕中(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竇彭祖苦著臉,但韓嬰和其他學者,卻幾乎都是興高采烈。

他們終於享受到了權力的滋味,品嚐到了主宰世界沉浮的樂趣。

這太美妙了!

他們才懶得去管,這樣一來,地方上的退休官員和軍官,會不會天天在家裡罵他們呢?

這也是文人的通病。

根本不會去考慮現實,只會想著一定要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來創造世界。

縱觀古今,一拍屁股,就要玩一個新花樣的文人,數都數不清楚。

而王莽,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基本上,文人的意見和建議,聽一聽,做個樣子就可以了。

這就好比,你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心靈雞湯。

你看了以後,覺得非常有道理。

但你肯定不會按照雞湯的方法去做。

因為你知道,那只是一個成人童話。

文人的話也是一樣的,聽聽就好了,真要當真去做,那無疑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反正,劉徹清楚知道一個真理——歷史所有相信了文人一面之詞的傢伙,最終都悲劇了。

典型的就是圓嘟嘟的五年平遼大計以及後世某些逗比搞的臉書治國,微薄治世。

自然,韓嬰和整個儒家,都不知道,此刻,他們已經惹怒了整個官僚集團。

無數大臣在心裡痛罵不已:“腐儒,居然膽敢壞我們的好事!”

原先,在三老制度下,基本上,只要能混到退休致仕,在場大臣,人人都可以撈一個三老的榮譽,甚至還有人說不定可以混一個上大夫乃至於比兩千石的榮譽。

而現在,一切都完蛋了。

大家致仕,只能拿一個五更。

完全不能與威風八面的三老相比——僅僅是在逼格上,就下降了不止一個等級,而在實際現實裡,五更的所謂權力與三老的待遇相比,更是天差地別!

最重要一個指標就是,按照尚書記載,三老是可以得到天子親自敬拜和奉食,同時可以乘坐安車軟輪!

而五更,卻根本不具備以上待遇。

這從三老與五更的定義上就可以看出區別。

三老是三德之宿老的意思,哪三德?柔、剛、正。

而五更,是五事的意思!哪五事?貌、言、視、聽、思而已。

與三老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是以,憤怒的情緒在官僚之中蘊集。

他們不敢去怨懟和抱怨皇帝,自然就把氣都撒在了儒家身上。

但儒家各派,卻偏偏都還不知道這個事情。

他們依然興致勃勃,興高采烈。

像今天這樣可以直接參與和決定國家禮制規劃的事情,他們可是等了幾十年才等到!

自叔孫通之後,儒家在政治上再無建樹。

即使叔孫通,其實也是戰戰兢兢,小心伺候,謹慎行事,才能讓劉邦不去踹他……

現在,當儒家在養老禮的事情上屢戰屢勝後,甚至有儒生在心裡面有些看不起和瞧不起叔孫通了——雖然在過去,其實也有無數儒生看不起和鄙夷叔孫通。

覺得他就是一個懦夫,明明身居高位,卻不為儒家謀福利。

以至於他死後,儒家在關中的影響力,幾乎為零。

但現在,在勝利的鼓舞下,一些儒生甚至在心裡面開始想著:什麼大直若拙,道固委蛇?這叔孫子的器量太小了,若吾在他的位置,必定會引導漢室歷代,崇吾儒家,罷黷百家!

更有甚者,直接在心裡痛罵:“叔孫子不過依世、諧俗、取寵罷了,其置先王之道而不顧!什麼儒宗?我看不過是個怯懦小人!”

這也是儒家內部不少人長久以來的通病了。

勝則得意洋洋,敗則如喪考妣。沒毅力沒恆心,很容易被外界影響,偏偏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好在,現在儒家沒有執政。

所以,這些人的想法和意圖,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

但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越發的想要在這個舞臺上表現自己。

就像孔雀開屏一樣!

在韓嬰之後,許多儒生都紛紛開口。

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引用詩經和尚書、禮記等經典,再自己加以腦補,就幫著劉徹將這個三老五更之制,一點一滴的完善起來。

劉徹坐在上首,自然樂得儒家來做個壞人,眼睜睜的看著儒家掉進一個他們自己親手挖得坑裡面。

最最重要的是,今天之後,即使儒家知道了他們做出了一個多麼可怕的錯誤選擇,他們恐怕也得捏著鼻子,幫著劉徹完成這個三老五更之制。

不然的話……這豈非是證明了儒家的失敗?更會在全天下人面前表露出他們的可恥一面,淪為笑柄!

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失敗,變成笑柄,儒家各派系,只能也必須一頭道走到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就跟某些官員一拍屁股做出了一個決定,然後導致了可怕的災難。

但假如沒有遭遇到更高一級的重壓,那麼無論下面怎麼罵娘,怎麼吐槽,怎麼腹誹。

他也一定會硬著頭皮走到底。

哪怕他自己知道,這麼做會發生什麼?

原因很簡單,假如他自己改變策略,那就證明了他之前決定的錯誤,更會給上面留下許多不好的印象,影響前途。

為了掩蓋這個錯誤,也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前途,他才不會去管會發生什麼災難呢?!

反正,即使發生了災難,也不會影響到他和他的家庭。

不過是幾個**倒黴罷了!

既然如此,那肯定要粉飾太平嘍!

不僅如此,還得找一大幫御用文人和走狗,寫無數文章來歌功頌德、吹捧。

將自己拉的翔,妝點成亙古未有的大好事!

儒家也是一樣。

劉徹甚至能看到,他們未來會找出無數理論和藉口來解釋他們今天的行為。

甚至很可能,他們會將這個事情變成他們的功德與政績,來向世人證明,他們的正確。

總之,就是死鴨子嘴硬。

而這,恰恰是劉徹想要的。

李世民曾經看著科舉的士子魚貫而入興奮的說道:天下英雄入吾甕中!

但在劉徹看來,這只是初級階段而已。

真正的入吾甕中,應該是現在這樣的情況。

讓人們自動自覺的自發的舔掉自己拉的翔!

………………………………

今天就這兩更了,因為我會把剩下的存起來。

嗯,後天爆發!(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要離刺荊軻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