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秋闈臨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宓既然去醉仙樓,自然不會自己一個人吃獨食,叫秦大步去政事堂給張載傳了話,只是張載給回話說沒有時間過來,讓陳宓兩兄弟自己去吃。

於是陳宓便拉著陳定去了醉仙樓,陳定原不想去,說是要多看一些書,但陳宓也是許久沒有跟著陳定一起出去吃大餐了,便硬是拉著一起,陳定無奈,只能換了一身衣服跟著一起去。

換好衣服之後,陳定感慨道:“靜安,你還記得咱們剛來汴京時候,第一次去醉仙樓的事情麼?”

陳宓聞言笑道:“就是咱們做雞蛋灌餅掙了第一筆錢,然後去醉仙樓吃大餐麼?”

陳定點點頭道:“正是那事情,其實離著那時候也沒有多長時間,但回過頭去看,卻是覺得恍如隔世了。”

陳宓點點頭,有這種感覺倒也是正常,那時候兄弟兩個,在汴京城無依無靠,每日裡辛辛苦苦賣煎餅,風吹日曬的,全無半點空閒,每日都得為生計奔波,連讀書都不敢想,但現在卻是參政弟子,高高在上,無數達官貴人逢迎,這境地的確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

“那時候,你說去醉仙樓吃飯,我甚至都覺得你飄了,只是沒想到的是,你只是想要藉機認識盧伯蘊而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定想起來這事情,還有些樂。

陳宓更是大笑起來:“大哥你不說此事,我都要忘記了,哈哈哈。”

兄弟兩個俱都大笑起來。

笑歇,陳定問道:“今天你叫盧世叔過來是所為何事?”

陳宓笑道:“便是讓世叔去將那本冊子印出來。”

陳定詫異道:“便是你叫我編訂出來的那本?”

陳宓點點頭。

陳定問道:“那本冊子上的內容,倒是很能啟發考生,只是如此大張旗鼓,又是為何?”

陳宓笑道:“一是幫哥你揚名,此次上面編者便是要標你之名字,二來麼,便是提老師招攬學生,冊子上的內容,以老師的內容最為詳盡,又註明了,如果有人不太明白,可以來京請教,定然不吝賜教,便是對那些考生的邀請,若是有心人,自然會等人求教的。”

陳定詫異道:“那豈不是會有很多人來訪,老師哪裡有時間接待?”

陳宓點點頭道:“自然是會有很多人來,不過也不必擔心,咱們先幫老師篩選一遍便是了,真有才華的,便讓老師給收下來,這也是咱們一直籌劃的事情嘛。”

陳定聞言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

這個事情在與程頤發生衝突的時候便已經定下來了,只是還沒有到科舉時候,所以一直沒有條件執行,現在終於是啟動的時候了。

長江鱸魚的確是鮮活,尤其是清蒸鱸魚,只是簡單地薑絲加上蔥絲,以及一些香油和醬油的搭配,充分激發出鱸魚本身的鮮味,讓陳家兄弟大快朵頤,樂不勝收。

不過這只是生活的插曲。

在安排完冊子的印刷後,陳宓總算是能夠真正將心思定下來了。

這些時間,他將諸多的事情都給安排妥當了,包括風投事宜、央行的董事局籌建這些事情,接下來,他便投身於書海之中了,除了偶爾指點一下盧仲文等人,其餘的便不再多管了。

四月底的時候,董事局算是籌辦起來了,富家、曾家、韓家、文家、呂家等都在董事局裡面擁有董事的位置,這也是陳宓刻意的安排,唯有這些人都進來了,才能夠維持平衡。

不過雖然各家在央行裡面都有股份,但陳宓卻是將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裡,若是央行不能按照他的想法而動,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天下人也不太知道,一個還沒有參與科舉的書生,竟然掌握了大宋的經濟命脈。

不過最近的陳宓已經顧不太上了,因為他的學業越來越繁重了,隨著時間越來越近,張載甚至有時候要請假在家裡輔導他們。

陳定因為一直都在家裡,所以基礎比較紮實,但陳宓卻是因為精力過於分散,又是一直東奔西走的,雖然平時也沒有敢放鬆,但基礎上終究是差了一些,所以補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

不過好在陳宓自律性很高,從四月開始,便埋頭於學業之中,一應事宜都不太管了,過了中秋之後,張載才勉強說基礎算是打牢靠了,時間忽忽已經過了半年了。

隨著開封府秋闈時間臨近,開封府也變得熱鬧起來了,這些考生有些本來便在汴京當著‘京漂’,而有些是從家鄉趕來考試的,至於他們為什麼不在家鄉考試自然是有原因的。

後世讀書又學區房與地域錄取比率的區別,這個時候也有,不僅有,還頗為懸殊呢。

開封府與國子監約佔全部參加科舉人數的一半左右,其中開封府又是國子監的兩到三倍,錄取比例也相應高於其他路。

仁宗嘉祐三年,開封府參加科舉人數278人,錄取44人,錄取比例達到了1:6,而參加科舉人數最多的河北路錄取比例不過1:30,錄取比例最高的利州路只有26個參考名額。

更為極端的例子發生在仁宗嘉祐七年,參加科舉人數最多的河北路錄取比例只有1:154,而偏遠地區的廣南東路、西路甚至無人被錄取,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封府的錄取比例仍然達到了1:5,並且參加科舉人數還多於其他地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宋代科舉考試中京師籍的考生佔據著一定的優勢。

這般一來,為了能夠提高中舉的機率,天下州郡舉子,往往競赴京師,到處求人辦理成為開封戶籍,以謀求在開封府參加鄉試的情況便是理所當然了。

有需求自然就產生了供應,汴京城裡面就有許多掮客是專門做這種生意的,以前的宴家,對於這種生意最為熱衷,因為操作的餘地很大,風險也不算高,這算是擺在明面上的潛規則了,也不算是科舉作弊,掙到錢也算是可觀,不過現在宴家卻是不幹這活了。

但陳宓兄弟的戶籍卻是遷了過來了,也算是名正言順,畢竟陳年谷與宴淑文的戶籍早就是開封的了,算是隨同父母入遷,因而可以在開封府名正言順的參與鄉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