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6章 承包大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餘武峰正開啟簡訊欄,打算輸入編輯的簡訊,突兀的一個來電顯示,彈出來,擋在螢幕上方。.org

原本心思都沉靜在短信內容的編輯上,突然閃出來的電話,到是讓人一驚,而看到顯示的名稱,他更是微微錯愕,想不到她既然主動打電話給自己了。

餘武峰短暫的錯愕,電話響第三聲時,按了接聽鍵,剛要說話問好,那邊欣喜的聲音就傳過來。

“嘻嘻,兵哥哥!猜猜,我是誰。”

“呃,蔡護士……”餘武峰有些哭笑不得,他剛回來昌隆,而且知道他電話號碼的人不多,何況蔡小芹一開口,就來那麼一聲甜膩的“兵哥哥”,連聲音都不變一下,想不知道身份都難。

“哼,沒勁,不要叫我蔡護士,小芹,小芹,我叫小芹。聽到沒,兵哥哥。”

“……”

“沒想到,我會給你打電話吧?嘻嘻,兵哥哥,我是要提請你,今天週末咯,昨天答應人家的,請我吃飯,咋個一點反應都沒有,是不是搞忘了?還是不想請嘛……”蔡小芹的聲音,聽起來有些幽怨。

“請,肯定要請,小芹妹妹幫了那麼大忙,當哥哥的,肯定要請吃飯,表示感謝撒。”

餘武峰這才想起,昨天離開醫院的時候,小護士在身後喊著,週末要請吃飯的事情,心思在搞大棚事情上,還真差點忘了,連忙說道,

“中午怕是請不了,我這會沒在縣城,明天再請,行不行?”

“明天?哼,不行,明天我要值班,就要今天!中午不行,就晚上嘛。”

“那,行吧,對了,把你表哥叫上。”餘武峰答應下來,下午正好要去縣城取車,晚上回來也方便。

“嘻嘻,先這樣哈,兵哥哥,我等你電話哦。”

餘武峰掛了電話,介面自動返回簡訊編輯面,將餘下的短信內容編寫完成,分別發送給王小飛和張揚。

看了看顯示的時間,上午九點多,太陽越爬越高,山村的氣溫隨之上升起來,站在莊稼地的土埂上,微風一吹,草木的熱氣,撲面而來,異常的燻人。

餘武峰下了山脊,走在玉米地的土埂上,玉米葉被曬得毫無精神,聳拉著枝幹,低垂在玉米稈旁。

一些玉米地裡,村民用鋤頭,理出了土溝,抬高玉米的位勢,一方面給玉米窩上了土,俗稱上兜,形成土壟,用更多些的泥土覆蓋根系,有助於玉米的生長和防止倒伏。

另一方面順著玉米行子理出的土壟,能夠種植紅苕苗,不過,由於天氣乾燥,雨水稀少,土壟理出來都是空著,要等到下雨,雨水沁潤土壤,才適合種植。

餘武峰在村裡的糧地轉了一圈,大多糧地裡種的都是玉米,一些地方種的花生,有的糧地改成了果樹林,還有不少土地丟著荒,什麼都沒種,長滿了雜草。

年輕一輩,像餘武峰這樣的八零後,留在農村種地,實在是沒有,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就連很多老一輩的人,都丟下了土地,跑到大城市裡,做農民工,下苦力掙錢生活。

這也難怪,父親對兒子,提出種地的反應,能如此激烈。

餘武峰現在剛回來,很多留守農村的村民,都還不清楚餘家的大小子,這次回來,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過些天,看到他在村裡忙碌,是在種地的話,還真不知道會是作何感想。

當然,這些,都不是餘武峰所關心的,對於那些閒置的土地,大多是坡地,而且又比較分散,統一種植,實在非常不便利,水源是一大問題。

在餘武峰看來,重心依然還是田野那邊,平坦的一片土地,那裡殘存的幾座大棚,才具有使用的價值。

時間尚早,餘武峰順著小道,前往大棚那邊,在農村來說,幾乎每一片土地,根據大致地形樣貌,都能叫出稱謂,比如簸箕土,雞窩土等等。

天府省是丘陵地貌,地勢低窪,不像某些地方,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昌隆這邊的土地,山坡,山溝,山脊,都是勤勞的人民,開墾出來的耕地。

當然,由於環境的治理,一些山坡的土地,都進行退耕還林,種上了青松之類的樹木。

大棚所在位置,村裡都叫曬場壩,是鄭家村零散幾百畝土地之中,最為平坦寬敞的一片土地。

那片土地屬於村委集中用地,將零散村民的土地徵用,補償現金,然後把原本幾戶村民的土地,整合起來,整體一大片土地進行轉包。

國家搞新農村經濟建設,響應縣委的指標,鄭家村村委要奔脫貧致富的方向,自然也搞了不少專案,鼓勵村民大批種果樹之類,曬場壩的大棚,就是村委搞的一個經濟專案。

結果在全國大範圍大棚興起的趨勢下,鄭家村這邊,老闆來投資搞的大棚,偏偏就虧損,始終經營不起來。

餘武峰來到曬場壩,這裡的土地平坦,就好比是足球場地,周圍都是山坡式的看臺,只不過,種上了玉米、果樹之類的農作物。

大棚沒有人管理,磚塊水泥的基建,讓村民拆除了不少,村委會也管不過來,整個大棚基地,可以說徹底荒廢,裡面長滿了雜草,土地堅硬,板實,已經很久沒有翻整。

一共有五座大棚基建,其他的土地,有村民種上了其他的作物。

餘武峰大致估量了一下,這裡的大棚都是按一畝土地的規格來進行修建,五座大棚,就是五畝多的土地,整個承包下來,投資似乎有些過大,以目前籌到的資金來看,可能會吃不消。

不過,具體承包價格,還得去村委,找村長問問。

想到這裡,餘武峰便往回走,回家的路上,手機接連收到兩條簡訊,分別是王小飛和張揚發來的,大致內容是說,需要的錢,已經轉入指定帳戶,注意查收。

餘武峰笑笑,給兩位同學回了資訊,非常感謝兩人的慷概解囊。

五分鐘後。

餘武峰回到家,父親正在屋邊的堰塘釣魚,身後立著寬大的遮陽傘,抵擋陽光的直曬。

餘武峰走過去,父親身前放著兩根斑竹魚竿,浮漂遠遠的飄蕩在水面上,風一吹,隨波盪漾,老人細細的吸著煙,眼睛仔細的盯著水面,等著魚兒的上鉤。

“爸,這堰塘沒人承包了?”餘武峰蹲在旁邊問。

“你還想養魚……這魚塘不關水,要漏,秋冬季,枯水期,就幹了,還得去河裡抽水上來,沒人願意花那錢。”父親看了眼兒子,注意力又轉到浮漂上。

“爸,現在村長是哪個?”

“還能是誰,還不是那個李盛全。你問這個幹啥?”

“我打算把曬場壩那邊的大棚包下來。”

“誒,去吧,這會在家。別空著手去。”父親提醒著說。

“嗯,那我先過去了。”餘武峰站起來,往家走。

父親望著兒子的身影,嘆口氣,伸手去抓魚竿,水裡有魚兒咬鉤。

餘武峰回家換身衣服,出了門,先去村口伍老闆那裡,買了菸酒作為禮品,然後才去村長家裡。

村長家在村南邊,要翻過一個山坡,十五分鍾後,餘武峰找到村長家,也是大院子的三層小洋樓。

“李叔。”餘武峰遞上菸酒,對開門的中年人說。

“喲,這不是老餘家的大小子嘛?你看你,來就來嘛,還帶東西,太見外了,那什麼,屋裡坐,屋裡坐。”李盛全接了禮品,笑容滿面。

餘武峰跟著李村長走進屋裡,李村長將菸酒的袋子,順手放茶几上,幫落坐的餘武峰倒了杯開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什麼時候回來的?部隊生活還好吧?”李村長問。

當初餘武峰入伍,還是李村長在廣播裡通知的,入伍政審相關手續,他幫了不少忙。

“還好,剛回來幾天。李叔,我想問一下,曬場壩那邊的大棚,村上打算怎麼處理?”

“你要承包?”李盛全意識到什麼,沒有直接回答餘武峰,反而疑惑的望著年輕人問。

“嗯,我這不退伍了嘛,打算搞點大棚。”餘武峰點頭說。

“好,年輕人,有幹勁,不錯。”李盛全心裡一喜,讚賞一番。

曬場壩的大棚,荒廢在那裡,每年都是要補償村民用地款,沒有老闆投資,這筆錢,就得村委財政出。

可以說,大棚這個累贅成了壓在村委財政收入上的重擔,村幹部成員,都想著法兒,要將這個包袱,丟出去。

事實上,一開始村委成立大棚經濟專案,是真心想搞好農村經濟建設,把鄭家村整體的農業經濟帶動起來,讓更多的村民,看到大棚種植的優勢。

最開始的老闆投資,都是一萬一畝土地的使用費,結果吸引來的老闆,大量資金投入,一直沒搞好,承包費從一萬,降到八千,六千,一降再降,吸引新的老闆投資大棚,都是無人問津。

村委班組織,都對這個大棚經濟專案失去信心了。

現在餘武峰找上門來,有意願承包大棚,這讓村長李盛全,再次看到了希望。

李村長先鼓勵讚揚了小夥子一番,喝了口水,又開口緩緩說道:“原本,一個大棚一年的土地徵用費是五千,我也不瞞你,這邊大棚一直沒搞起來,來了幾個老闆,前後搞了幾次,都虧了錢,現在這大棚也都是荒著。”

“不過,我們村響應縣裡新農村經濟建設,貫徹扶植農民科技種地,科學養殖的精神,對承包費價格做了調整,一個大棚是三千一年,五個大棚要一起承包,要籤五年的協議。”

“小余,你是我們鄭家村本村人,既然有這方面的魄力,承包大棚,是為提高村裡經濟增長的好事,村上肯定大力支持,你看這樣的條件,能接受不?要是有什麼困難,你說出來,我跟村委的幹部,再商量。”

村長眼神中充滿期盼,心裡是極其希望年輕人一口答應下來。

李盛全一口氣說完,徵詢的目光,看向眼前的年輕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