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當一次老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在外企當高管,雖然薪水高,但是每天工作都不是很舒坦。俗話說拿人手短,掙了那麼高的薪水,手裡捧著沉甸甸的人民幣,時時刻刻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生怕老闆哪一天心血來潮嫌他掙得太多而讓他走人。除非老闆有錢沒有地方花了,他給你高薪,無非是看重你的能力和價值,希望你能為他多賺錢。對於我的那個朋友,五萬元的月薪誘惑畢竟很大,即便日日夜夜因為工作壓力坐臥不寧,他也要硬撐到底,他打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一個月薪水是一個月。他問我,如何跟老闆搞好關系,讓自己的工作更加踏實放心?當我向他介紹了“吸引力法則”,他便馬上問及一個頗為地道的問題,即“如何與老闆實現‘同頻共振’?”

我對他說,你目前沒有能夠和老闆實現“同頻共振”,是因為你內心的不安;而你的不安來自於你對老闆的不信任,或者你辜負了他的信任。老闆既然重用你,咬了牙給你高薪,說明他還是信任你的,他也自然會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並給你充足的時間去磨合,但是這個信任的階段也不是無限期的,任何精明的老闆不會永久地白白養著一個只拿錢不賺錢的廢人。如果要做到和老闆“同頻共振”,就需要換位思維:如果你自己當老闆,你會對員工怎麼樣?

和一個多年前從美國歸國創業的老朋友聚會,聆聽了她創業的喜怒哀樂。我曾說過,每個人一生中一定要當一次老闆,才會知道當老闆的不容易,才會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工作。我說的老闆指的是參與投資,承擔風險的企業所有者,可能是唯一的投資人,也可能是合夥投資人。而給別人打工拿薪水的,即便擁有CEO或總經理的頭銜,其實還是打工的,不能叫做老闆。

打工比當老闆容易。給人打工,每個月到日子就領工資,旱澇保收。而當老闆,每個月到日子就要將大把的錢拱手送出去——房租、水電、通訊、耗材等各項開支,還有員工薪水……最後到老闆手裡,所剩無幾。員工可以不用關心公司盈虧,但是老闆每天為投資風險如履薄冰。

記得非典的時候,公司幾乎全體放長假,所有業務陷於徹底停頓狀態,但是員工當月工資一分錢不少拿。我心裡非常不安,也由衷感激我們的老闆,同時我看看周圍的同事理所當然的樣子,暗自思忖,他們是否體諒過老闆的不易?

雖然一方面國內侵犯勞動者權益、拖欠薪水的僱主不少,但是也有很多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正規公司,談不上剝削勞動力,不僅沒有剝削,老闆反而是在給員工打工。我無數次親眼所見,老闆日理萬機、無暇休息,又是跑市場又是跑銷售,而一個個員工泡在網上聊天、上網、下載影片,甚至在淘寶網上購物。你不得不感慨,這些老闆太仁慈了,養著這麼多口人,給他們打工,給他們開工資,而誰給老闆開工資呢?

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煩惱,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顧慮。有的老闆還處於原始積累階段,急於賺錢,也有的老闆養著一攤事業,其實就是做慈善。

我認識一些老闆,其實以他們已有的財富,已經完全可以提前退休了。他們之所以還要出來創業,一來是做點事解悶,否則有坐以待斃之感;二來是以個人財富回報國家,給國家多上些稅;三來是回饋社會,解決就業問題,以自己的實力開闢一塊平臺,不僅給許多人提供了飯碗,甚至是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總之,他們是值得欽佩的,但是偏偏還會遇到來自企業內外的種種刁難。

國內的職場,有時候很難說誰是強勢的,誰是弱勢的。在這個不善於制定或恪守規則,而以人情世故來維繫交往的社會中,老闆弱一些,員工就會去欺負他;員工弱一些,老闆則會任意擺佈他們。所以越是處在社會底層的打工族,越容易被僱主欺負;而越是處在社會上層的高階打工族,就越可能會脅迫自己的老闆。

只有自己當過一次老闆,才會體會到原來當老闆比打工還艱難。知道了難,你才會珍惜每一個聘用你並給了你一份旱澇保收的薪水的老闆。這個社會已經開始逐漸地把員工視為強勢群體,而老闆卻成了弱勢群體:老闆可以贏利負增長,但是不能短員工一分錢;老闆面臨金融風暴、經濟危機,但是同時還要對付屢屢提出加薪的員工;老闆每個月面對一筆筆支出,而員工每個月固定日子拿錢;老闆辛苦奔波賺錢,為了養活全體員工,員工卻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得過且過……

員工總是希望老闆能正確看待他的價值,但是又有哪一個員工能一心為老闆著想?研究“吸引力法則”的人會相信,那些飯碗最為穩定,在老闆心目中最忠心耿耿的員工,不是最會拍馬逢迎的員工,也不是言語不多、走中庸之道的老好人員工,也不是薪水拿得低,即使解聘也省不下多少人員成本的員工,而是和老闆一心,視企業為自家,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員工——即便你有時會為了維護公司的利益而和老闆頂撞。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一個員工。從她大學畢業後,她就來到這家當時還在地下室的私營企業,如今她跟隨她的老闆已經有十三年了,公司也搬到了北京朝陽區的CBD地帶的某高檔寫字樓。十三年間她放棄了很多高薪的外企職位,一心一意跟著她的老闆,她也敢為了某一原則問題和老闆吵架,甚至在其他員工面前不給老闆面子。她有時候對員工也有些苛刻,導致員工怕她甚於怕老闆。但是老闆心裡明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事業,這樣的員工打著燈籠都找不著。視老闆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視公司為自己家,與老闆心境合一,磁場相容,何來那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不安之感呢?

本人自從創業之後,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以前我的老闆的做法、說法、想法。內心深處經歷了一次痛苦的大的煎熬,我都有點遺憾,遺憾以前未盡到的責任。這樣的歷練對我來講,應該早點,晚點不如早點,早得到教誨會早成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私企總裁周繼紅

我當了老闆,才覺得當老闆之不易,所以又回過頭給人打工,現在明白了很多,所以和老闆走得很近,他的事業也就是我的事業。我不計較自己的收入,因為我要考慮以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把老闆給我開的這份薪水掙回來。如果你連自己的工資都掙不回來,你有什麼資格和老闆談加薪呢?他也不容易,以他的資產和積蓄,他完全可以移民澳大利亞,下半輩子天天度假了,但是他是一個愛做事的人,他養著百十來號員工,除了房租、水電等日常開銷,他要保證每個人的工資一分不少,一天不拖。過去我們覺得是個老闆就是剝削階級,剝削我們的才智,剝削我們的資源,剝削我們的勞動力,現在我覺得那種想法太荒唐了。老闆的收入即便是個零,都要保證我們每個人的工資,即便這樣大多數員工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掙一個月薪水算一個月的,你說是誰剝削誰呢?你如果帶著和老闆牴觸的情緒,當然老闆不會器重你,但是如果你為他著想,再笨的老闆也會明白。

——私企銷售總監曹志峰(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