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有一個秘密被掩藏了千年,一直到一部叫做《秘密》的影片的問世。有無數偉大的人物因為掌握了這個秘密而成就大業,名垂史冊,這些人包括:柏拉圖、莎士比亞、牛頓、雨果、貝多芬、林肯、愛默生、愛因斯坦。

這個其實不是秘密的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

近年來,國外佔據勵志類圖書銷售量排行榜榜首的幾乎都是關於“吸引力法則”的書。什麼是“吸引力法則”?簡單地說,就是你是一塊磁鐵,你生活中擁有的一切都是你所吸引來的。同類相吸,同頻共振,你的人格特質所帶來的磁場,吸引來的也全都是和你的磁場相近的人或事物。當我初次瞭解到這個被許許多多偉人視為座右銘的“秘密”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冥冥之中一直半信半疑的東西竟然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那些早發現它的人們更早感受到它帶來的神奇。

但是,對於西方人來說的這個秘密,歷史上的聖人早已經給予我們啟示。而中國古人的智慧處處在向我們展示秘密背後的真理——幸福、成功、健康、愛情、財富,你都可以因施展這個秘密的魔法而擁有。

我曾經對很多朋友說,其實如果你學佛,根本就不需要再去追捧什麼“吸引力法則”,因為這個被西方人從古老的印度多神教中拾起並又改頭換面重新包裝的術語所反映的宇宙真相早已經記錄在佛經中了。但是我的一個朋友仍然鼓勵我寫作此書,她說:“學佛的又有幾個人?”我想,這個主意不錯,藉著這股“吸引力法則”的熱潮,將我所領悟的聖人的智慧,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讀者分享,假如他們發現單單一個“吸引力法則”還很難對很多問題自圓其說,那麼完全可以去查詢浩如煙海的佛經,那裡面有關宇宙人生真相的理論是我接觸到的所有學說中最為完善也最具有說服力的。

現代量子力學雖然承認“吸引力法則”的科學性,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專家敢站出來說“吸引力法則”究竟是如何發生效應的,這就好比輪迴與轉世,雖然無數人相信它,甚至包括各國科學界頂尖的權威人士,但是科學至今無法證明。

所以我一直計劃寫這本書,那就是和讀者來分享、探討大家對“吸引力法則”的經驗與感受。我們每個人從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說是成功者或者失敗者,作者未必就比任何讀者成功,他只不過思考得更多更深一些,願意和別人分享。對於那些哈佛大學的博士生,他們和我們國內碩士畢業的人相比就是成功者,而對於那些雖然學歷不高,但是經過個人奮鬥成為商界精英的,他們和兩袖清風的博士生相比又是成功者。所以,本書貴在分享,而不是說教。

本書不同於西方人所寫“吸引力法則”的特色在於:

首先,本書不是以成就事業、發財致富為主要內容,更不是傳授具有“忽悠”性質的程式化的秘訣——除了比爾·蓋茨那樣的世界首富可以居高臨下地告訴我們他成功的秘訣,我們這些仍然需要為生計奔波的人,沒有資格向任何人傳授成功的技巧;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與讀者分享經驗與感受,並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法則”和其在愛情、友誼、家庭、同事、社交中帶來的巨大影響。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事業上的成功,生活上的幸福85%取決於人際關係。作者透過剖析“吸引力法則”來探討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別人都尊重、信賴並欣賞的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次,國外有關“吸引力法則”的圖書,大多數過於強調“吸引力法則”帶來的成功,將“心想事成”絕對化,誇大主觀意識,而忽視了人的客觀實際。本書在剖析、介紹吸引力法則的同時,也強調人貴有自知之明,先研究自己,認識自己,然後加強自身建設,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同時也應當善於開發潛意識中的前世殘存記憶,知道自己能夠吸引來什麼,不能夠吸引來什麼。這是本書不同於其他同類圖書的一大特點。

第三,本書中有大量生活中的真實事例,不僅包括了成功人士的成功案例,還有凡人瑣事,妙趣橫生,娛樂性、可讀性強。本文中所提到的人名除了名人之外,絕大多數為化名。

最後,本書作者兼有中西方雙重文化背景,平時也愛閱讀研習基督教與《聖經》,以及佛教顯宗、密宗、《易經》等東方哲學思想,所以在書中時時會迸發出古老東方智慧的火花,這也是西方同類圖書中沒有的。此外,作者與美國通靈大師雪柔女士系多年密友,二人一同探討、研究了玄學領域的很多話題,比如塔羅牌、前世研究、催眠術等等,在開發潛能、掌控命運上,取得了一定成績。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紕漏在所難免,希望讀者多多批評指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