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川地攻防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施行人海戰術,入侵亞洲的機器兵團在短短三天內,推平了數以千計的聚集點,數以百計的小型城鎮。(頂點手打)

機器人一方消耗的是機器兵,人類一方消耗的武器彈藥,三天實打實的接觸,戰況激烈、壯烈、慘烈。被滅的聚集點和小城鎮基本上沒有倖存者,一方面機器人不留俘虜,另一方面在持續的攻防戰中人們均有了必死的覺悟。

這是個怕死,又很不怕死的年代

小城沒有救援的價值。不管兵力,重型武器,還是城牆等硬體防禦設施,小城都達不到抵缺施行人海戰術的機器兵團的標準。

中型城池,有五十米以上的城牆,基座厚達三四十米。鋼筋混凝土材料中還夾雜了硬度極高的合金板,以這種防禦基礎架起的防禦網,對機器兵團的阻力極大。中型城池內部空間大,人口基數大,佔據此城的家族或勢力的實力強,這些都關乎戰爭的潛力。

內部空間大,在戰時便有了騰挪的空間。比如浮空艦的起落場,導彈發射場,為高射炮群,重炮群準備的大型炮兵陣地,都需要空間。

人口基數大,意味著戰時徵兵多。能佔據一座中型城市,那把持此地的勢力定然達到一定的規模,所擁有的戰士數量也要遠超小城鎮。

戰時全民皆兵,中型城市的人口多,兵源也廣。平民就是準士兵,從小便玩槍,個個槍不離手,經常出去執行各種有風險的任務,素質不過關的早被惡劣的生存環境淘汰了。

把他們組織起來輪翻上陣,便有機會扛住機器人的疲勞戰術。攻防都過關,接著便是永續性的問題,士兵可以輪翻上陣,彈藥卻有消耗守的時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三大世家以及國內的大型軍工生產家族,啟動了戰時緊急預案。

預案規定,在打退非洲機器人兵團入侵之前,所有勢力均可以以百分之十五的預付款,購買所需之軍火物資。訂貨後,供貨商將以武裝艦隊保證送貨上門。

這款預案看似三大家族和軍火供應商們吃虧了,其實他們收的百分之十五預付款,已經把成本收了回來。

以成本價賣軍火,看似吃虧,可為了對付入侵的機器人兵團,你不耗費彈藥,那就輪到我耗費。有人頂在前面,抵擋住機器人的進攻,軍火商們在後面保證後勤援助,再划算不過。

等到戰爭過後,那些留存下來的勢力,有能力了還得把後面百分之八十五的款付上。能不能打贏,打贏後還剩下多少城市,都不好說,至少有個希望不是?

百億機器兵席捲國內大片土地,從外到內的入侵,攻佔地盤。在狂虜的授意下,一大批獸形戰艦朝川地而去,那裡是李洋的根據地,在最終的決戰前,狂虜不想讓他安生著過。

異能聯盟是最早施行禦敵於外戰略的勢力,川地固若金湯之外,外圍也佔下不少地盤,安下大量碉堡工事。還有新建起來的百多城市,那裡的備戰也一直未曾停息。

有聯盟的大力支持,這些一線城市建造工程迅速,九成以上已完成基本設施建設。城市建好後,吸引來大批附近的遊蕩人口。兵源,武器彈藥,城市防禦,這些新建城市都不缺。

有了統一的指揮,狂虜的大兵過來找麻煩不成,自己反被陷了進來。

川地的軍工廠在不斷的擴建中,生產線也是滿負荷生產,佔領的機器人地盤中,有大量資源可用,在原材料大致不缺少的情況下,聯盟又不外賣軍火,內部使用十分富餘。

兩千艘浮空艦被分成十多支艦隊,派往各大要害位置。它們此次的任務,不是跟獸形艦死戰到底,同歸於盡,而是儘量削減獸形艦對地面城池的威脅。儘管地面的防空火力不差,可對付獸形艦,還是同為空中力量的浮空艦更合適。

這一批衝著川地而來的,五個億機器兵、數萬獸形艦,在攻打川地外圍新佔領的一線城市時,便遇到極大阻力。獸形艦不但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更有浮空艦隊的牽制。同為戰艦,獸形艦不論製造材料或者火力配備,都遠比不上浮空艦。獸形艦唯一的優勢,便是數量,為了保持戰鬥力,浮空艦隊並沒有與獸形艦死掐,而是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使其沒機會與地面機器兵配合,攻打城池。

川地是大本營,絕不能把戰火引到這裡。本著這一思想,為支援一線城市,大批精銳士兵被派往一線,機甲部隊,火力戰甲部隊,都挑出一部分加入一線。

非洲的機器兵,雖說是炮灰,卻比以前見過的炮灰強上一籌。它們有細緻的分工,近戰遠戰都不差,衝鋒時排成方陣,衝擊力很強,若不是有充足的彈藥以供揮霍,想擋住它們的亡命衝鋒很難。

除了炮灰機器兵,還有大量的一級二級機器兵,充斥戰場。它們是炮灰兵的指揮官,是攻堅的主力,每當衝鋒到了關鍵時刻,它們都會現身,做最後一擊。戰甲部隊和機甲部隊,就是用來對付它們的。

一二級機器人,數量沒有炮灰多,去也不少,與炮灰保持一比十的比例。機器兵團有一二級機器人在關鍵時刻發動衝鋒,人類一方也有機甲兵和戰甲兵為整個防線察漏補缺,哪裡出現險情,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川地外圍的戰鬥打的很激烈,由於聯盟派出精兵支援,機器人推進的速度異常緩慢。

國內領土廣大,百億機器看似很多,分攤下去就不怎麼嚇人了。由於準備工作做的早,機器兵在國內打下地盤,處處受制,兵力消耗的很快。

不知不覺,在激烈的炮火聲中,戰鬥進行了半個多月。機器兵兵力在不斷消耗,人類地盤了在緩慢丟失,機器人不知疲憊,不知恐怖,人類不行,一直被壓著打,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半個月的防守,得換著主攻一回。李洋找來手下三巨頭,讓他們籌備一次反攻。川地遠離戰亂,在掃蕩機器人期間,大量人潮湧入,使得川地總人口從不到三千萬,升到接近四千萬。這些外來人員,多為青壯,於是徵兵很順利,聯盟總兵力由五百萬,提升到一千萬,勉強跟上三大家族的兵力總數。

新式變形機甲列裝部隊,受限於駕駛員的儲備,機甲軍團規模接近五萬,便再難提高。老式機甲佔了總機甲的四成多,變形機甲也只生產強於速度,突破力強的狼變機甲。

新老機甲各出一半,加入到此次反攻之中。戰甲兵的新式裝備,同時兼備異能戰甲和特種戰甲優勢力的組合戰甲,被改裝成適合川地軍隊的樣式,被大量生產列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為了組織這次反攻,聯盟動用一半兵力,先進機甲戰甲無數,火炮無數,只求一勝,打壓住機器兵瘋狂進攻的氣勢。

戰鬥開始的突然,以浮空艦運送兵力,以達到快速進入戰場的目的。戰甲兵和機甲兵不用進城,直接在城外展開進攻。

老式機甲手持盾劍,或者大口徑霰彈槍,機炮加入到對機器兵的屠殺中。新式機甲直接變化成狼形,直接衝入機器兵陣營中,快速空破,把機器兵的陣形攪得一塌糊塗。

加裝了重弄武器的戰甲兵,開動火控系統,重機槍,機炮,集束火箭彈,小型導彈,如雨點一般砸在機器人的陣形中。

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緩緩形成,動用五百萬兵力,以及大量先進武器,不把這剩下的三億多機器兵耗空,怎麼對得起這麼大的陣仗。

數萬機甲聯合上陣,狼形機甲仗著靈活機動的身形,在機器人的陣線上咬出不少缺口。戰甲兵作為移動的重火力點,能在保持超級火力壓制的情況下,快速推進壓縮機器兵團的生存空間。

浮空艦組織起八千艘,對獸形艦發動大規模突襲,儘量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憑著優勢的火力,以及高出一大截的防禦度,就是一對三,獸形艦也很難打贏。

這場圍殲戰,打的三天,在機器兵只剩下不到一個億時,狂虜增派的援兵到了。雖然此戰未盡全攻,卻也給機器人兵團以重創,大大提升了聯盟士兵的士氣。

攻入國內的機器兵受到有力阻遏,受其攻擊的亞洲其它地區,就沒有這麼強的抵抗能力了。借用非洲機器兵的東風,那些沒有清理完本土機器人勢力的地區,受到兩方面的壓力,打的甚是艱難。

狂虜一直在暗地裡觀察戰況,在國內推進一步都得付出大代價,在四大勢力的管控區域,推進的步伐甚至受到巨大的阻力,不得不停下來。而亞洲其它地方,行情正好,機器人兵團雖說也損失不少,相比較而言,佔領地盤的代價要小上許多。

為此,狂虜分出數十億兵力,進攻其它地區,意圖儘快掃平亞洲,給李洋以更大的壓力。歐洲,北美戰事進入穩定階段,南美半死不活地吊著,這三洲自保還成,對亞洲提供不了多少助力,亞洲的戰事還得自己人解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