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經(第三更,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蘇逸辰在首都停留一週後回到了西北,羅妍卻暫時留在了781中心。羅妍的全新理論構思讓蘇逸辰看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徵求她的意見後,蘇逸辰安排羅妍進入781中心計算機項目組,主要負責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

對於羅妍的理論構思,蘇逸辰在欣喜過後詢問過她是怎麼想到的,看著蘇逸辰好奇而驚訝的表情,羅妍笑著把一本薄薄的舊書遞給了他,接過這本書,蘇逸辰翻開後頓時一愣,因為羅妍給他的這本書既不是關於計算機的專業書籍,也不是什麼研究論文,而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易經》。

手拿著這本《易經》蘇逸辰有些出乎意料,他怎麼也沒想到羅妍的構思居然會來源於此,對於這個答案蘇逸辰很是疑惑,帶著不解的表情向羅妍詢問。

“1701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研究和發明了二進制,而二進制數學,也就是0和1是現代計算機算法語言的基礎。170年,萊布尼茲完成他的劃時代論文《談二進制算術》,發表於皇家科學院論文集上,從而奠基了計算機的基礎。”

羅妍微笑著講述這件在00年前數學史中極其有名的往事,蘇逸辰有些不明白地看著她,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他當然知道,這位發明了二進制數學的偉大科學家被稱為現代計算機的先驅者,而且他的二進制數學依舊在現代計算機中廣泛運用,可以說所有的計算機算法語言都沒有脫離二進制數學的概念。可是,這和羅妍的研究又有什麼關係?和這本地攤上就能隨便買到的《易經》又有什麼關係?

羅妍知道蘇逸辰對數學方面不陌生,但他畢竟和自己不同,作為一個物理方面的專家,數學僅僅只是一種工具,而羅妍不一樣,她的專業就是數學,而且還是專門研究模糊數學的專家,對於數學界一些典故比蘇逸辰要瞭解許多。

“你知道萊布尼茲是怎麼研究和發明了二進制麼?”羅妍微笑著問。

蘇逸辰下意識地剛想反問答案是什麼,可張嘴還沒開口,目光就掃過了手裡拿著的《易經》,他忍不住握著這本書問:“不會是因為它吧?”

“沒錯!就是因為它!”出乎意料,羅妍給出了這個令蘇逸辰意外的答案,她告訴蘇逸辰,萊布尼茲之所以能夠研究和發明了二進制,同時寫出那篇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的論文,其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易經》。當年,萊布尼茲從法國傳教士鮑威特聽說了《易經》的存在,同時又從他手裡得到了二副周易圖。正是這二副周易圖讓萊布尼茲驚訝的發現《易經》的六十四卦排列與自己創造的0至6的二進制數學完全相符。

隨後,萊布尼茲透過《易經》受到了極大啟發,最終完善了他的二進制數學理論,從而寫出了那篇論文。甚至因為這件事,萊布尼茲在法蘭克富創立了一個中國學院,還親自寫信給當初的康熙皇帝,要求加入中國國籍,為表達他對《易經》的敬仰。

“這件軼事在海外的數學界和計算學術界許多人都知道,反而我們中國人知道的並不多。而且就算知道的人也僅僅只是為中國傳統文化感到驕傲,卻沒有去深入研究當年萊布尼茲對《易經》所做的研究。說起來,還是好些年前的時候了,那時候我正在對一個數學課題有初步的設想,可一直不知道怎麼入手,無意中在書店裡看到了這本《易經》,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萊布尼茲的這件事。一開始只是出於好奇心,我買下了這本書,回去後做了一番研究,研究結果證實萊布尼茲的軼事應該是真實的,因為我發現周易的六十四卦的確和二進制數學0到6完全符合,等確認這點後,我對《易經》的興趣就更濃了。”

羅妍講述著她當年對《易經》進行研究和展開理論設想的往事,為了更好的讀通《易經》,她甚至向西北一位精通易理的老人虛心求教,從傳統的角度去理解《易經》的奧秘。

羅妍的這種做法沒有讓她失望,幾年中的潛心研究讓她發現了《易經》中所隱藏的寶庫,這就是《易經》在數學,甚至模糊數學方面的全新構思。萊布尼茲受《易經》啟發完成了二進制的發明,可由於他是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瞭解的局限性,僅僅只是做到了初步而已。易理的博大精深,外國人很難理解它真正的價值,就算是普通中國人一談到《易經》第一個反應不是周易太極圖就是迷信活動,反而忽略了其蘊涵的數學奧秘。

《道德經》寫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易經》中同樣也有這個體現,就如計算機二進制的基礎理論,簡單的0和1就能構成包羅萬象的一切基礎。

尤其是周易的六十四卦,這些充滿古人智慧的結晶不僅僅只是迷信,太極圖的陰陽魚與其相互結合,更形成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數學規律。正是因為這些,才讓羅妍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設想,從而逐漸形成了她最終的理論構思。

羅妍的講述和她的構思形成讓蘇逸辰很是意外,可細想之後又理所當然。尤其是當羅妍翻開那本《易經》對應著周易圖結構和她的全新理論構思進行講解的時候,蘇逸辰很快就明白了這本薄薄《易經》的確是古人留給人類社會最大的財富之一。

合上《易經》蘇逸辰連嘆自己真沒想到,同時也為羅妍感到深深驕傲。全世界這麼多的數學家,中國又有如此多懂得易理的人,他們難道不明白這本古書和數學之間的奧秘所在麼?當然不是,只不過他們和蘇逸辰一樣走入了一個盲點,搞數學研究的人往往會先入為主,以數學角度去解釋《易經》和二進制數學的巧合,這也是因為萊布尼茲的原因在,或者說萊布尼茲在歷史中只有一個,而並非每個人都是萊布尼茲。

至於搞易理研究的人,卻走上了另一條路,一味追求玄而又玄,卻忽略了《易經》真正的價值。只有羅妍,以不偏不倚的角度入手,再加上她在數學專業的造詣,從中受到了啟發,從而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理論構思。(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