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八章 一年春秋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悠悠歲月。

又是一年許。

三百六十五個日夜,春秋寒暑一輪迴。

聽音閣三十六閣,秦先羽已然來到了第二十一閣,前面二十閣該學的,已都盡數習得。

一年之間,秦先羽初時與四歲稚子同堂而學,時至今日,周邊的四代弟子,皆已是少年。也即是說,他在一年之間,便將諸多弟子十多年該學的東西都盡數學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此進境,一來是秦先羽早有龍虎大圓滿,堪比偽仙的根底,其二,也是清淨境帶來的淡然心境,以及不俗的悟性。

在這一年間,秦先羽雖未修成大道金丹,晉身地仙,但獲益之大,簡直前所未有。

他就像是剛剛踏入修道門檻之時那般,汲取著一切知識。

不僅是在聽音閣,他也曾去鬥法閣聽講許多回,對於自身的鬥法方式,以及今後各類手段互相融合補益,各自輔助,都有了一個大概的想法。

在這一年來,他才知道自身對於修道的見解,是何等地粗淺,自身對於鬥法的手段又是何等稚嫩生硬。

在幽州塵世,大德聖朝之內,其實對於許多老輩龍虎真人而言,甚至都不會有這樣的疑惑。或許他們道行還不如秦先羽,或者他們也鬥不過秦先羽。但他們多年修道歲月的沉澱,在這一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而秦先羽修為進境之快,驚世駭俗,但在這些沉澱方面。終究是過於淺薄。換句話說。根基底蘊都遠比不上老輩真人。

好在這一切,都在中州燕地得以彌補。

而在這期間,秦先羽亦是有了另外一種感受,彷彿回到兒時私塾,讀書認字的時候。

同堂學習,便是同窗之誼,在凡塵俗世間,或者在一起讀書時還未將這些看得多麼重要。但往往許多年後,同窗之誼,便會是十分厚重,十分懷念。

而在中州燕地,這種同門情義,自然更甚於同窗之誼。原本,這種情義在經歷時總是不甚在意,多是在許多年後才顯得沉重,可在中州燕地這裡,自然另有手段。不會讓人在許多年後才感到珍惜,而是在當下。便會令人知曉,同門情義的珍貴。

因此中州燕地的弟子,俱是同門手足。

就算是秦先羽,也曾在諸多弟子間略加談論,探討修道上的疑惑,以及聽音閣所出的難題。漸漸地,連他也覺得,這燕地,著實是一個充滿和善的地方。

原本眾弟子都將他視作外人,但這一年間,同堂學習,已然漸漸消去隔閡,更何況,有祖師爺的身份擺在那裡,終究是不免敬畏。而秦先羽對於眾人之前若有若無的排斥之意,也從來不放在心上,他本就是淡然的性子,同樣不覺尷尬難看。

這一年下來,秦先羽已漸漸適應中州燕地,而眾四代弟子也適應了這位小祖師爺在身旁的日子。

秦先羽心中覺得,中州燕地是一個極好的地方。

不僅是仙宗,不僅是劍仙聖地,還是一個令人舒服的地方。

……

“本門弟子,皆是從中州各地選取而來的絕佳根骨,但各弟子的修行速度,除卻一些特定的功法劍典之外,其餘修道功法,卻都並非勢如破竹。本門明文規定,若是對於當前境界還有疑惑,而根底仍有缺陷,便不容突破,直到感悟充盈,對於當前境界圓滿,才容許突破。”

景堯說道:“天地間修行最快的是道德仙宗,門下俱是心性極佳之人,他們不重神通,只重道行,每日所學的便是如何圓滿當前境界,對於道術劍訣,棄之如敝履。也正是因此,他們對於自身境界的感悟,最為深刻,修行上也最為穩當,從無差錯。”

“而我中州燕地,以劍訣為主,諸般劍術,俱是非凡,堪稱天地間攻伐最利。而絕大多數的功法與修煉的道術,其實都和劍訣免不了關係,甚至我本人所學的功法,就是一部劍仙法典。”

景堯目光掃過眾人,在秦先羽身上頓了一頓,然後才道:“本門弟子亦從無根基不穩之說,與同等境界之人鬥法,也幾無敗績之說。”

聽音閣內,劍仙景堯正自講述。

秦先羽聽得入神,不免想起自身。

他修行上的速度,若是放在中州燕地的弟子當中,或許算不上最快,但從三代弟子到四代弟子之間,已堪入前十之列。可是這並非因為秦先羽比中州燕地這些弟子更為驚才絕豔,而是因為他奇遇不少。

可中州燕地的弟子,又何曾少了這些機緣?

秦先羽得到奇遇的同時,其實也為自身種下了缺陷。

細細想來,並非是他不注重根基,而是由不得他去注重根基。

一路修道至今,在黑風山要對付鬼王,不得不強行提升真氣。在京城,為了應付陳原約鬥,不得不快速提升法力,修成道劍後迅速將自身竅穴打破,一路高歌猛進。到了天尊山,為對付蓋矣神尊,只得強行降龍伏虎。如今到了上界,在南州與神靈鬥法,強行服食龍息果,將自身法力提升至九寸,又拼著性命,凝鍊假丹,最終才返本還源,化作一十三寸金湯玉液。

說來自身的修道之路似乎高歌猛進,但對於根基,秦先羽早有許多顧慮,甚至在三年隱修之間,專門彌補根基的缺陷。

若不是有了道劍,以這般缺陷無數的根底,幾乎再無增進的可能,沒有成仙的希望。但有了道劍,便能漸漸彌補回來。

中州燕地掌教真人,各脈首座,甚至明途明風景堯等劍仙,都能看出秦先羽根基不穩,缺陷巨大的弊端。但他們從未點明,便是因為他們明白,有了道劍在身,秦先羽才無須憂慮這些難題。

但天地之間,能夠修成道劍的又有幾人?

因此對於仙宗弟子而言,每一個境界,都要習得圓融完滿,方可容許突破。仙宗之所以能夠屹立無數年,便是因為後輩傑出俊彥層出不窮,而弟子之所以出色,不僅因為根骨悟性極佳,更是因為根基無比圓滿,不論到了哪一個境界,未來都有更進一步的希望,而不會如許多散人修道者那般,即便眼前突破,但面對下一個境界,猶如登上絕路,無法寸進。

“道劍……”

秦先羽聽罷這一次的講經,起身來,朝著藏書庫而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六月觀主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