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天機變(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長安樓觀觀星樓,兩個道士樓上觀星飲酒。

“掌門師兄,你昨日夜觀天像,是否天數有變。”對面坐著一個滿頭白發,面色紅潤的年老道人,他就是現任的樓觀掌門道人岐暉。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並且對周易占卜和天像、人面頗有研究。楊廣在登基之初,仰慕他的才名,曾經下旨召見,賜他官職,但岐暉看楊廣的面相後發現楊廣生的鷹眼狼目,覺得他會不得善終,所以以出家之人不願為官為名,拒絕了楊廣的徵召,而且從嶺南回來的安伽也怕岐暉與他爭寵愛,暗中進讒言,是楊廣慢慢地對岐暉疏遠了起來。

“不瞞思邈師弟,早在皇上第一次征伐遼東的時候,我就感覺天下要多事了,而徵遼失敗以後,我就感覺天將有異像,昨日,帝星移位,紫微星由西向東而閃,看來這新的天子就在東方,我有以龜甲占卜,得出了唐堯轉世,老聃現身,潛龍挺起,木子快步入中原,看來這新朝與唐李二字有關。”

“依師兄看,這唐李二字難道指的是唐國公李淵。”岐暉笑著點頭。

“嗯!而且從這些卦象上看,這日後新朝立下,我道家必會獨佔鰲頭。而且當年我與李淵大人也有些淵源,必定會紫袍玉帶加身,只是恐怕我看不到那天了。”二人邊喝酒,邊聊天。這是,一個面目清秀的小道童來報:

“師傅、師叔,宮裡傳來訊息,皇上要出行巡遊,命國師占卜,選定吉日吉時,首站就是河東。”岐暉聽到後,手中的酒杯不知不覺的掉在了地上。

“師兄何事驚慌?”岐暉也不說話,慢慢陷入入定狀態,手指掐指思索著。他對面的道人也寧聲靜氣,不敢出聲。

“哈哈哈哈!潛龍要現,必先度一回天劫,但天意難變,不過老夫還是要幫助潛龍飛天,不知道師弟可願意與我同去河東行走一趟。”

“師兄相邀,我自當跟隨。”

河東太原宣撫使官衙,李淵被兩件事情搞得焦頭爛額,第一件就是三日前,有欽差來到太原,向他宣讀了楊廣即將巡視河東,命其三個月內在晉陽建造一座行宮,以做接駕之用,若是到時不能建好,就以抗旨論罪,可自從楊廣征伐遼東以來,民間年輕精壯男丁不是多被徵到遼東前線服兵役,打戰船,送軍糧,就是被抓到江淮一帶修運河,加上邊境上的突厥部落假裝盜賊常來殺掠,致使河東一帶勞力短缺,李淵心裡明白,這是楊廣藉機殺人,也無可奈何;第二件就是竇夫人子去年起染上了風寒後,身體日漸消瘦,李淵與竇夫人夫妻情深,害怕一朝離別,如果不是公務軍務繁忙,李淵恨不得天天守在夫人身旁,奉藥侍候,端茶倒水。

“大人,門外有兩位道長求見!”

“不見!沒看到我正煩著嗎?”李淵煩躁的對下人說。下人不敢違抗,只好慫拉這腦袋走了。

“什麼人!來人啊!抓刺客!”李淵聽到喊叫,緊張的抓緊了自己的佩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國公大人何故如此驚慌?貧道是大人故交,今日來訪,別無它意,實屬看望故友,還望大人不要見怪。”

“道長您是!”

“當年二公子出生之時,貧道曾說二公子日後必是濟世安民之才,怎麼國公菏澤麼快就忘記老友了呢?”李淵聽他這麼一說,才想起當年李世民出生時,這位道長的確來過。

“哦!原來是道長。恕下人無禮!退下!”李淵揮退了侍衛。

“不知道長今日前來,有何要事?”

“貧道知道國公日前將會有一劫數,特來助國公一臂之力。”李淵還沒有說話,一個丫頭跑了過來。

“老爺老爺,不好了,夫人她一口痰沒上來,快憋死了,您快去看看吧!”李淵聽後大驚,趕快跑到了竇夫人的臥房。岐暉道長也跟了過去。到了臥房,只看到竇夫人滿臉通紅,喘不上氣,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還有李建成的夫人鄭婉貞、和李世民的夫人長孫無垢都站在窗前,焦急的喊著:

“娘!您老人家別嚇唬我呀!”

“娘!您還沒有抱上孫子呢!娘!”李建成在一旁向一個老大夫跪下:

“大夫,有什麼辦法,快救救我娘!”

“哎!公子,小老兒才疏學淺,請恕小老兒也無能為力呀!”李淵快步走到床前。扶住了竇夫人。

“夫人,你可一定要挺住啊!夫人!”岐暉道長把李淵拉開。

“請國公爺讓開一下,請讓貧道試試。”

“嗯!道長,您有辦法。”

“請把夫人扶著背靠著我坐起來。”李淵照辦了。岐暉道長運了運氣,雙手猛的想竇夫人的背後一擊,竇夫人吐出了一口痰血,李元霸看見,氣急敗壞的要跟岐暉道長拼命:

“好膩個妖道,竟然敢打我娘,我今天跟你拼了。”李建成趕快把李元霸攔住。

“元霸!不要衝動!”

“大哥!你別攔著我,今天我要打死他,為娘報仇!”李元霸終歸有一股蠻勁,李建成被他一把甩開。

“我殺了你!”突然,砰的一聲,李元霸被震的好遠。李元霸撣撣自己身上的塵土。把一把椅子的腿折斷。

“你這個妖道,居然會使妖法,快放了我娘,隨我出去,我們大戰三百回合。”

“元霸!不得對道長無禮。”李淵惱怒的對李元霸訓斥道:

“爹!這妖道。。。。。。”

“元霸!娘沒事了,現在舒坦多了。”

“夫人!”

“孃親!”李淵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四兄弟還有鄭婉貞、長孫無垢兩妯娌趕快圍了上來。竇夫人睜開了眼睛,看著眾人。

“老爺,我就覺得身體裡有股熱氣在我的體內流動,現在覺得好多了。”氣功內力,李建成聽到竇夫人的描述後,馬上想到了後世的這兩個關鍵名詞。現在的氣功和內力可不是像後世那樣,說什麼強身健體,包治百病的氣功大師起事都是一些騙吃騙喝,詐財騙色的畜生。忽悠一群老頭老太行,真正要用真格的時候,就原形畢露了。‘如果能白這位道長為師就好了。’李建成心裡暗暗的想到。李淵激動的跪在岐暉道長的面前。

“道長的大恩大德,我李淵無以為報,請受在下一拜。”李元霸也跟著跪了下來,岐暉趕快吧李淵扶住。

“大人千萬別這樣,小道受之不起。李公子也請起來。另外夫人的並我只是暫時剋制住了,如果要根治,我的師弟孫思邈也許有些辦法。”

“思邈,莫非就是能夠起死回生,在民間被叫做氣死閻王,先帝聞其名徵召為國子監博士,稱病不出的那位,那就請道長給他寫封信,我派專人乘快馬送到他的手上。”李建成聽到孫思邈的名字也大吃一驚,這可是後來被平民百姓尊稱為藥王菩薩的人啊!其七歲時就開始發奮讀書,每天都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尤其喜歡一雪著作,被人稱為“聖童”。他非常善於博採眾長,經常為了一個藥方、一種治療方法和採集以為中藥,不遠千里的虛心向人求教。到了二世歲時,他已經精通儒、佛、道及百家學說,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醫生。其歷經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五朝。醫術精湛,朝廷多次授予他官職,其多次謝絕,寧願永遠留在民間,為老百姓治病。關於他的傳說數不勝數,有一次,孫思邈走在路上,看見幾個送葬的人,抬著一口棺材,後面跟著一個傷心欲絕的老婆婆,在這些人過去之後,細心的孫思邈發現地上有剛剛流下來的幾滴鮮血,趕緊追了上去,叫住他們,問明情況,得知棺材裡裝的是老婆婆的獨生女兒,因為難產剛剛死去不久。孫思邈判斷這個產婦還有救活的可能,就趕忙讓他們停下開棺,進行緊急施救,只見他拿出一根銀針,在產婦身上找準一個穴位,一針紮下去,兩指輕輕地捻提轉動。不一會兒,產婦微微顫動了一下,慢慢地醒了過來,並順利產下一個嬰兒。看到這個情景,大家都驚呆了,早就聽人說孫思邈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可誰也沒想到他居然一針救了兩條人命,果然是名不虛傳的神醫啊!

孫思邈還是利用動物肝臟來治療夜盲症,用米糠、麥麩子、杏仁、牛奶、白蜜、大棗、生薑、石膏、橘子皮、吳茱萸等藥物來預防和治療腳氣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對這些疾病的人士和論述畢歐洲要早一千年。

孫思邈還主張人們要講究衛生,參加勞動,預防疾病、注意衛生。他提出不要隨地吐痰、不要矇頭睡覺、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變質的食物、不要吃死的動物、吃飯要細嚼慢咽、不要吃的太飽、不要飯後馬上睡覺,飯後要西口刷牙等。這些以預防為主的一雪觀念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顯示意義。

“不用了國公爺,他就在門外,我相信他已經凍僵了。”岐暉道長開玩笑道:

“啊!是我的錯,來人,開啟中門,快快迎接貴客。”李淵呼喊著,快步的向大門跑去。不一會,李淵拉著孫思邈的手來到了臥房。

“孫醫師,在下冒犯,請恕罪呀!”

“國公爺,此乃小事,夫人在哪裡?我好好給他把把脈。”孫思邈在竇夫人的手上懸了一根絲線,靜靜的觸控著。

“夫人,此病恐怕並非是因為風寒引起,而是因為思慮過多,再經過寒毒入侵體內,方得了這個病。而且這個並恐怕已經得了不下六年了吧!”李淵關切的看著竇夫人。竇夫人點點頭。李淵緊緊的抓著竇夫人的手。

“夫人,你有病怎麼不告訴我呢?作為你的丈夫,我對你的關心真的不夠啊!還請孫神醫趕快開藥,為我夫人解除病根。”

“國公爺言重了,這審議之名愧不敢當,行醫救人是我輩中人的本分,在我的眼裡,人命之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我給夫人診斷了一下,這裡有張方子,用這張方子上的藥,痊癒不敢說但長時間不發病是絕對可以的,其實這是心病引起的,俗話說的好,心病還需心藥醫,萬望夫人日後千萬要平復心情,不可思慮過重,過多。否則必會舊病復發,到時就是神仙也難施救了。”

“神醫囑咐,我一定辦到。”

“來人啊!讓廚房做上一桌酒席,我要好好的敬兩位道長一杯。”竇夫人的面色慢慢的紅潤了起來,李淵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在酒席上李淵夫婦對岐暉和孫思邈二位道長頻頻敬酒。

“二位道長,我們夫妻二人恐怕已經陰陽兩隔,一切皆是二位道長的恩典,請再飲一杯。”

“國公與夫人伉儷情深,世間少有,就是我們出家人也甚是羨慕,在說出家人慈悲為懷,濟世救人是我輩本分,應該的。”說完,二人舉杯一飲而盡。李元霸突然走到岐暉和孫思邈的面前,猛的一跪,驚得岐暉和孫思邈二人趕快起來要把李元霸扶起,李元霸不從:

“岐暉道長,元霸年少無知,當時衝撞了您,還有思邈道長,您為我母親開出了神藥調理,這一拜你們二人一定要受。”說完,重重的拜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酒宴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了,酒宴後,岐暉來到李淵的書房對李淵說道:

“如今隋欄有漏,鹿群開始出欄,國公可有義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