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小編對曹操的看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三國志·武帝紀》中說曹嵩“莫能審其本末”,而在裴松之注《三國志》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是,據後世的遺傳基因學家用DNA技術提取了曹操後代與夏侯氏後代的DNA,說此說法不正確。不過小編覺得科學家的話也不可信,這是因為僅僅憑藉幾本家譜,並不能說明他們是曹操和夏侯家族的後人,中國人為了躲避仇殺,改姓冒姓的極多。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積極參與平定黃巾軍,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而後面的五胡亂華是因為西晉司馬氏的皇族叛亂——八王之亂中,為了爭權奪利,以外族勢力入侵中原的結果。可以說,如果沒有曹操,恐怕五華亂華的時間將會提前一百多年,並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透過實行一系列政策比如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後,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曹操一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由於禍害根子在中央,曹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後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而且曹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曹還提倡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總的來看,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在選拔人才方面: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曹操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透過這些措施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漢末三國的軍事家首推曹操。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曾經潛入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曹操鑽研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在習諸家兵法的基礎上,寫成《兵書接要》一書,結合自己的戰爭經驗加以論述。所撰《孫子略解》,開創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主張“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強調師出有名,符合道義。在戰略戰術上靈活多變,因事設奇、任勢制勝,兵不厭詐。在帶兵方面,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髮,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通典·兵典》中收錄的《魏武軍令》、《魏武船戰令》、《魏武步戰令》等,也反映了他嚴明的軍令。在用兵方面,史稱他“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在對呂布、張繡、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戰鬥中,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戰術,譎敵致勝,轉弱為強。他確實是一個極為傑出的軍事家。李靖的《李衛公問對》 、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等著作都讚譽曹操的行軍用兵。在御將方面,曹操拔於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曹操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 例如,許褚、典韋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臧霸有恩信於東土,曹操將青、徐二州託付於他,從而得以專心對付袁紹,不必以東方為念;降將文聘本是劉表帳下大將,在江漢一帶頗有威恩,曹操任其為江夏太守,委以邊事,使御孫權。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善詩歌,《蒿裡行》、《觀滄海》、《龜雖壽》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與自己的兒子曹植,曹丕 稱為建安三子。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他在政治上的功績亦是不凡的。

曹操對於中國的古代文化的拯救也有幫助——曹操喜愛墳典和六藝之學。在統一北方的混戰中,就注意對圖書的保護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擊敗袁紹後,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任魏公後,設定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廣收在戰亂中散佚的東漢官府和民間藏書,“採輟遺亡”,藏在中外三閣和秘書省。還請蔡邕之女蔡文姬講其藏書之事,蔡文姬“繕書送之,文無遺誤”。由於他重視國家的文化建設,逐步建立了魏國的國家藏書。

關於曹操陵墓的地址,根據史料記載,曹操在快要死的時候,因為自己是盜墓起家,挖梁孝王劉武墓地,以梁孝王劉武中的金寶為軍餉,將劉武裸屍暴露於墓外,成為了袁紹討伐曹操的罪狀之一,後來曹操嚥氣之後,害怕自己盜挖別人墓葬,到頭來別人也會來挖自己墓葬的報應,因而死前下令,建造疑冢七十二座。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佈,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最終得到確實就是曹操墓。之後,國家文物局認定河南安陽東漢大墓墓主為曹操。2013年5月,安陽高陵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信各位看官一定非常奇怪,為什麼小編會寫這麼多曹操的事情,因為在上一章節裡,小編我不是寫到,曹操在做魏王的時候就看出了司馬懿為人奸狡,故意在中原建立七十二座疑冢,而將自己的陵墓秘密建在泰山角下,留下遺言,告誡後世子孫防範司馬懿,若是天命歸司馬懿的子孫,則可讓子孫逃禍於自己的陵墓旁,依照浭水格局保住家族血脈。曹操的孫子曹據依從祖宗遺言和夏侯惇的孫子夏侯仇、孫女夏侯元芳一起逃到了齊魯泰山角下避禍,後曹據與夏侯元芳結為夫婦,形成了村落,並且共同奉祭曹操和夏侯惇的靈位,並且世代聯姻嗎。一方面為了防止各位把小說當成真正的歷史,所以才寫這麼多曹操。另外一方面,也為下一章節描寫留下伏筆。各位看官,雖然這是一部歷史穿越小說,但是,小編還是會參雜一些私貨在裡頭的。呵呵!另外在告訴各位看官,小編我也是曹孟德的粉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