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的情、王雄誕的義 王君廓的奸 李瑗的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前面的幾章裡,有些讀者對小編說,我所編輯的故事不符合歷史,例如王雄誕是死於王君廓之前,而且王雄誕是被輔公拓勒死的。是的,各位讀者說的都是事實,小編承認,但是小編現在想說的是,小編寫的是歷史穿越小說,並不是歷史教材,小編不會完全依據小說的框架。當然,小編也會將王君廓和王雄誕的生平現在寫出來,也讓各位讀者明白,小編為什麼設計王君廓和王雄誕不同的人生結局。首先是王君廓的生平。

王君廓(?-627年),幷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唐初名將。

王君廓早年以販馬為生,但是品行不端,經常偷盜,鄉里都引以為患。隋朝末年,王君廓曾打算聚集兵馬為盜,叔叔卻不同意。王君廓便誣陷鄰居與叔母私通,與叔叔一同殺死鄰居,從此亡命江湖。聚眾為盜,四處劫掠,此後,王君廓聚集千餘人,四處劫掠,進逼夏縣,長平,河東郡丞丁榮率軍抵禦,並派人招撫。王君廓見到來人後,裝出願意歸降的姿態。丁榮為此輕視於王君廓,便佈置軍隊登山。王君廓將兵馬埋伏在山谷中,並乘丁榮撤軍時突然發起進攻,大破敵軍。不久,王君廓與韋寶、鄧豹等人攻打虞鄉(今山西永濟),與隋將宋老生相遇。王君廓初戰不利,只得退守方山,宋老生則乘勝緊逼。這時,王君廓糧草用盡,於是便向宋老生詐降,並與他隔澗相談,祈求哀告。宋老生被感動,放鬆警惕,王君廓趁機在夜裡逃走。後來,王君廓率軍劫掠邯鄲。邯鄲人王君愕勸諫道:“當今英雄並起,您應等待各方勢力角逐出勝利者,然後投靠,如此則富貴可圖。現在你沒有尺土之地,也沒有多少糧草,卻到處搶奪騷擾,我為你擔心啊。”王君廓詢問對策,王君愕便建議他奪取井陘(今河北獲鹿西南)。王君廓聽從其言,佔據井陘,唐高祖李淵反隋的時候,派人招降王君廓。韋寶、鄧豹打算歸附高祖,王君廓假意贊同,乘其不備突然出兵襲擊,奪取他們的輜重,後投靠瓦崗,沒有受到重用後不久又率眾歸附唐朝,封上柱國,河內太守、常山郡公,後來改封為上谷郡公,遼州刺史,此後,王君廓跟隨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劉黑闥,歷遷右武衛將軍,進爵彭國公。李瑗任幽州都督。朝廷因李瑗怯懦無能,沒有將帥之才,而派右領軍將軍王君廓輔佐他。王君廓曾為強盜,驍勇強悍,陰險狡詐,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賴他,和王君廓結成親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時李唐的太子李建成意欲除掉秦王李世民,暗中聯絡李瑗,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與李元吉被李世民殺掉,李世民逼迫李淵立自己為太子,後來又逼李淵禪位登基,並派遣欽差大臣趕赴幽州招李瑗入京,李瑗恐慌,便與王君廓商議。王君廓想捉拿李瑗,藉此立功,王君廓便挑撥廬江王李瑗謀反,然後再將其誅殺,便勸李瑗早做打算,李瑗於是決定起事。李瑗囚禁使者,調集兵力,並召燕州刺史王詵前來計議起事。李瑗將兵馬全都交付王君廓指揮,兵曹參軍王利涉認為王君廓反覆無常,不能將權柄交託給他,應及早除掉他,讓王詵代替他。李瑗猶豫不決,王君廓得知此事後,立即殺死王詵,並對將士們謊稱王詵與李瑗謀反,勸他們跟隨自己討逆。王君廓率部下一千人進入城內,李瑗卻未發覺。王君廓將朝廷欽差放出,李瑗才知王君廓有變,連忙率數百親信而出,恰巧在門外遇到王君廓。王君廓勸說李瑗的部下,大家都丟下兵器而逃。李瑗大罵王君廓是小人,王君廓捉住並勒死李瑗。李瑗死時四十一歲,王君廓將他傳首京師。朝廷下令追廢李瑗為庶人,絕其宗室屬籍。王君廓以平叛英雄自居,被任命為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左光祿大夫。

貞觀元年(627年),王君廓入朝,因在職驕縱越法,心中不安,便在渭南殺死驛吏,準備叛逃突厥,途中被野人所殺,封邑也被削除。

其後是王雄誕的生平:

王雄誕(?-623年),曹州濟陽(今山東曹縣西北人)。隋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杜伏威的養子和部將。王雄誕強健果敢,力氣過人,杜伏威有養子三十人,同衣食,只有闞稜、王雄誕知名。王雄誕因年紀比闞稜小,故軍中稱闞稜為大將軍,稱王雄誕為小將軍。武德四年(621年),征討李子通於杭州,將其生擒。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鎮壓河北劉黑闥、徐圓朗,連下十餘城,淮北震動,七月,召杜伏威入朝,當初,杜伏威與輔公祏很要好,輔公祏年紀大,杜伏威像對兄長一樣對他,軍中稱輔公祏為伯父,敬畏他同敬畏杜伏威一樣。杜伏威逐漸猜忌他,於是任命闞稜為左將軍,王雄誕為右將軍,暗中奪輔公祏的兵權。臨行前以輔公拓留守丹陽,將兵權交給右將軍王雄誕,輔公祏知道後,漸漸心生不滿,杜伏威入朝時,留下輔公祏守衛丹楊,命王雄誕掌握軍隊作輔公祏的副手,私下對王雄誕說:"我到了長安,假如沒有失去職位,千萬不要讓輔公祏發生變故。"杜伏威走了以後,左遊仙勸輔公祏反叛,但是王雄誕掌握兵權,輔公祏無法動手。於是他假稱收到杜伏威的來信,懷疑王雄誕有二心,王雄誕聽說後很不高興,聲稱有病不到衙門治事,輔公祏趁機奪了王雄誕的兵權,讓自己的黨羽西門君儀告訴王雄誕反叛的計劃。王雄誕才醒悟並後悔不已,對輔公拓說道:"如今天下剛剛平定,吳王又在京師長安,大唐軍隊威力,所向無敵,怎麼可以無緣無故自找滅族呢?我王雄誕唯有一死相報,恕不能聽從命令。現在跟著輔公拓您倒行逆施,也不過是延長一百天的性命罷了,大丈夫怎能因為捨不得片刻之死而陷自己於不義呢?"輔公知道不能說服他,便勒死了王雄誕。王雄誕為人仁愛,很會體恤部下,能讓士兵為他賣命,而且紀律嚴明,每次攻下城鎮,都秋毫無犯。因此他被害之日,江南軍中的將士以及民間百姓都失聲痛哭。唐高祖李淵嘉獎其忠節,命其子王世果(《舊唐書》作王果)承襲宜春郡公的封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下詔贈予左驍衛大將軍、越州都督,諡號為忠。

各位讀者看到王君廓和王雄誕的生平後,小編想各位讀者都應該知道誰是忠臣,誰是奸佞了吧!小編向在小說中襯托的是王雄誕的忠與義——杜伏威作為王雄誕的義父,在知道李淵不可能放過自己的時候,將王雄誕託付給李建成,這是對於李建成人格的充分肯定,也是作為一個父親對於自己兒子的一種保護,父子之情躍然紙上,在活著的時候就一直叮囑王雄誕不要輕舉妄動,即便成為了鬼魂也要現身保護王雄誕,父子二人的情感讓人感動,在後面的章節中,小編可以提前告訴各位,在李建成登基後,為了感念杜伏威和王雄誕的功績,特別為他們父子二人樹碑立傳,重新樹立了名聲,而王君廓的奸佞和狡猾,也從王君廓的生平可以看出,為了自己的野心和生存,想去搶劫,叔叔不同意,就誣陷自己的鄰居與自己的嬸子私通,並且與叔叔殺人後一起亡命江湖,在隋朝末年的動盪中,王君廓投奔多個主子,從來沒有從一而終,而且在其中還多次背叛,反覆無常,先投靠瓦崗,瓦崗失勢後又投靠李唐,在李瑗的手下,李瑗欣賞王君廓,不斷的委以重任,還不顧自己皇族貴胄的高貴身份與一個江湖草寇出身的武夫結親,最後在李瑗失勢的時候,王君廓想到的只是利用李瑗的腦袋來鋪自己的官場前程。不過,不管在小說中,還是在歷史上,王君廓的結局都是不得好死,只是小編不願意讓王君廓的危害太大。而且,李瑗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悲劇性人物,身為李唐宗室,不得已被捲入了李唐皇位的爭端中,處於封建王朝繼承制度的束搏,(當然了,李建成也不是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昏庸無能,而且非常有能力),選擇了李建成作為自己的效忠物件,在李建成垮臺後,準備起兵為李建成報仇,一方面是為了保全自己,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認為是對李建成的一種情感報答,可是中了小人的計,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所以小編以一個小小的手段將王君廓這個人先處置了。保全了李瑗的性命,也為王雄誕和李瑗等人在後來的章節中有所表現。以此來表明中國自古以來的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的諺語。隨後小編再送各位幾句話,文筆不好不要見怪:

杜伏威父義祈高願,王雄誕忠義現千秋;王君廓機關算盡終身死,李瑗保全是忠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