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羽出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序:英雄的歸惡魔惡魔的歸英雄

一個氣吞山河的人

一段波瀾壯闊的史

一部激情四射的書

一樁千古不老的情

西楚霸王項羽有詩自況:“力拔山兮氣蓋世。”本書是寫他的書,他的一生確也當得起這句話,故名曰《蓋世項羽》。

項羽的一生有大勇、大情、大成功、大失敗。司馬遷在他的歷史鉅著《史記》中給予項羽極高的地位,他不是帝王,卻在記述帝王事蹟的十二本紀中專門給了他一篇。司馬氏這樣做,自有道理,也有喜愛的成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更在她的《夏日絕句》中寫道:“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字裡行間充滿著對項羽的感佩與歌頌。項羽既有本事,又重感情,因此他又被當代女性奉為情聖。

項羽最大的貢獻是他推翻了強大的秦朝。按今天的觀點,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對的,但在統一後,朝廷過度的施行暴政,酷刑重賦,民不堪苦,紛紛造反。在群雄並起的情況下,項羽並沒有特殊的依靠,但卻能脫穎而出,一戰而讓天下知,靠的是自身的能力。

他力量特別大,力能扛鼎,傳說自己蹲在條筐裡能把自己端起來。這在冷兵器時代,相當佔優勢,不論是秦朝的將士中,還是劉邦、別的諸侯隊伍中,沒有人能和他相比。那時打仗,都是主將衝在前面,所以只要有項羽參加的戰鬥,他所領導的楚軍都能勝利。他有勇氣,無所畏懼,別人不敢幹的事他敢幹,別人不敢冒的險他敢冒。勇敢是英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他是一個軍事天才,他創造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鉅鹿大戰例子,在世界軍事史上是少有的奇蹟。項羽一生,打了七十多次仗,很少有失敗的,就是最後一次與劉邦隊伍的垓下決戰,如果不是他愚蠢地認為是天要亡他,而選擇了自殺,估計還沒有人能滅掉他。

正是因為他個人能力太強,所以看不上所有的人,身邊沒有人才。從《史記》上可以看到,他很少聽取別人的意見,都是他指揮別人怎麼幹,親自參加每一場戰鬥。而他的敵人劉邦卻不是這樣,遇事多問別人:“如之奈何?”可以說,項羽的戰爭,是他一個人的戰爭,是他一個人對一群人的戰爭。實質上他就是和歷史玩一把:我在時,我是主角,我不在了,這臺好戲也演完了。我們看楚漢以後的歷史,還有多少精彩過那時!

但項羽也是一個很兇惡的魔鬼。他所處的時代,當時中國的人口約有一千萬,經他殺死的計有二百萬人。經常地在攻取一地後,接著就是屠城,不論男女老幼,都屠戮乾淨。襄城,城陽,咸陽,齊國諸城、東海諸縣,都遭受過這種滅頂之災。新安一次坑殺秦降卒二十多萬,彭城之戰,兩次殺死漢軍二十多萬。鉅鹿大戰,殺死秦兵無數,滎陽大戰、北伐齊國,都殺了數十萬人。當然他自己的幾十萬軍隊,最後也玩完了。項羽還有一個特點,抓住他仇恨的人,不是烹殺,就是用大火活活的燒死,手段極其殘忍。

任何英雄的背後,都是普通百姓的累累白骨。英雄的煉成,往往靠的是惡魔的手段;惡魔的頭上也往往戴著一頂漂亮的桂冠。項羽是英雄,也是惡魔。

在我們中華民族瑰麗語言的寶庫中,有很多成語是和項羽有關的,破釜沉舟,作壁上觀,坐觀成敗,置之死地而後生,四面楚歌,錦衣夜行,江東父老,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等。人們對非凡人物總是津津樂道,對碌碌無為者嗤之以鼻。項羽是一個非凡人物,中國人估計再過若干年也不會忘記他。學習他嗎?做不到。咒罵他嗎?好像也不妥。只能瞭解他,或許能從他身上得到一些啟發。“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個人值得我們感興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三分史實,三分演義,三分虛構,還有一分留給讀者去想象。是為序。

正文

戰國末年,秦國的軍隊如滾滾雷電,將同時並世的其他六國燕、趙、韓、魏、楚、齊相繼擊破,逐漸建立起大一統的秦帝國。秦王嬴政為了標榜自己的特別,不甘與三皇五帝為伍,給自己起名叫始皇帝,史稱秦始皇,同時把過去所有人都可用來自稱的“朕”據為專有。為了顯擺,立國不久,這個“朕”便到處巡遊,露臉,讓老百姓瞻仰他的尊容,一會臨海,一會登山,並在這些地方刻石勒碑,記錄自己的功績。建國的第三年,他登上秦山,大祭鬼神,在這麼好的地方,當然要把自己的功績刻上去,以求不朽。碑文說:“現在天下一統,諸侯無不稱臣降服。我不辭辛苦治理國家,短短幾年,就貴賤等級分明,男女依禮行事,百官恪盡職守,到處光昌流麗,安泰清淨,好一派盛世景象。”

孰料老夫子這邊剛吹過牛,車隊行到一個叫博浪沙的地方,韓國公子張良傾全部家產僱了一位勇士,扛著一百二十斤的鐵錐徑直向秦始皇的車撞去。好在他的第六感覺起了作用,這次坐在副車裡,替他坐在主車裡的是一名太監,當場送命。勇士當然沒跑掉,張良卻趁亂溜了。待弄清情況,龍顏大怒,一場針對六國貴族後代的大清洗迅速展開。

秦兵很快找到楚國領兵大元帥項燕的府第。這時項燕已死,遭殃的只有他的直系後代和宗親了。秦軍見人就殺,長子項超本在王宮當官,楚國滅亡後,便賦閒在家。這時見情況危機,急忙把一個小孩託付給族叔項伯:“能衝出去,帶著他快逃!”項伯武功高強,那些無名小卒自然不是他的對手。他跨上快馬,左攜幼童,右手揮劍,連殺二十幾人,衝破重圍而去。

秦兵抄家時,項燕的次子項梁,正在外地遊蕩,因此躲過一劫。項伯身負殺人重罪,帶著孩子,躲藏不便,因此很快找到項梁,告訴他秦朝正在大肆屠殺六國貴族後裔,讓他隱姓埋名,逃得遠遠的;另把那個小孩交給他。不料項梁卻說:“我出來時,哥嫂並沒有孩子,何以沒有兩年,蹦出來這麼大的一個兒子?看長相也不像我哥模樣,敢不是別人的孩子?”項伯說:“他在朝中做官,你多數時間不在家,怎能清楚他什麼時間生孩子。既然項超護著這孩子,肯定是他兒子。”項梁當時陷入沉思:楚國滅亡,項氏全家幾被殺盡,此仇不報,何以為人?又聽說項家本門這一支目前除了自己外,只有這個小兒了。於是收下孩子,並悉心培養。這就是項籍。為標明其身份,項梁還給他起了一個字,叫羽。(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