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練習賽質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發動機的聲浪,同樣帶動了現場觀眾的情緒,他們都用著充滿期待的目光看向賽道。

“練習賽要開始了,不知道張一飛跑的到底怎麼樣。”

“他都是f1車手了,難道f3賽事拿不下來嗎?”

“別小看f3賽事,很多f1車手都是直接從f3跳到了f1,之前車神塞納不就是這樣的麼?”

“沒錯,格蘭披治f3一向都是高手如雲,張一飛還沒有經歷過f1賽事的檢驗,別過於樂觀了。”

主看臺的觀眾議論紛紛,能特地到現場觀戰的,大多都瞭解一點方程式賽車,沒有盲目的樂觀。

畢竟張一飛之前在雷諾方程式的表現,這裡面幾乎所有的觀眾都沒有見過,他們只是從新聞報道上面,透過文字得知張一飛的成績跟實力。

沒有眼見為實,心裡面的底氣終究是有點虛的,所以觀眾的心態不是那種絕對自信張一飛能拿冠軍,更多是一種好奇跟期待。

練習賽開始前最後三十秒鐘,科塞爾他們也離開維修通道,留下車手們做最後的起跑準備。

人員的全部撤離,視野也是一下開闊起來,張一飛習慣性的打量了一眼並排停放的對手。發現對方車身上滿,有著一面日本國旗,賽車編號是12.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駕駛這輛賽車的車手,就是來自日本的f3冠軍佐藤琢磨。

說實話,張一飛沒想到這麼巧,佐藤琢磨會跟自己並排。想當初自己去到日本,接受方程式賽車職業訓練的時候,挑戰的第一個賽道記錄,就是身旁這位日本天才車手。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自己從當初的挑戰者,變成了同場競技的對手,這種變化真是讓人感慨。

可能是感受到旁邊張一飛的目光,佐藤琢磨也是下意識的轉頭看向張一飛。

對於張一飛曾經挑戰過自己豐田青訓賽道記錄的事情,佐藤琢磨自然是不知道。但是對於張一飛這個人,佐藤琢磨可是瞭解的很清楚。

畢竟他複製了基米萊科寧的奇蹟,完成了從初級方程式,“三級跳”到f1的壯舉,成為史上最年輕的f1車手。

這次澳島格蘭披治大賽車,佐藤琢磨也是把張一飛給放在了自己主要對手的位置上。哪怕就是沒有f1車手這個分身,張一飛橫掃雷諾賽事的戰績,也值得所有的亞洲車手尊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個人只是對視了一眼,彼此都看不到頭盔下面隱藏的表情,然後就把目光放在了指示燈上面。隨著指示燈全部都熄滅,練習賽正式開始!

方程式練習賽,其實就是用來取代賽前試跑的,一套完整的f1大獎賽流程,其實高達五場比賽,其中三場是自由練習賽。

這三場練習賽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車隊工程師評估賽道屬性,以及車手在駕駛過程中,反饋賽車的動力系統、傳動系統、空氣動力學套件、以及懸架系統等等問題,做出相應的調校跟改變。

一旦確定好車輛的調校資料後,第二場練習賽就是過載油的長距離測試,來驗證之前的賽車調校是否完美,以及各種硬度的輪胎壽命,以供策略組考慮什麼時間點進站換胎。

第三場練習賽,基本上就是純粹的測試輪胎了,畢竟f1賽事裡面最大的戰術策略,就是進站換胎的調整。

一場f1賽事,需要透過三場練習賽,來確定比賽時候賽車的最終資料。但是澳島f3賽事,只給了半個小時的練習賽,讓車隊進行賽車基礎調校。

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一方面是f3賽事不需要進站換胎,自然那些關於輪胎的練習測試可以省略。

另外一點還是封路成本問題,這種國際旅遊大都市,長時間大範圍的封路,實在是一件很影響交通的事情,需要找到一個最佳收益點。

所以經過澳島當局的計劃,把賽事過程壓縮在兩天時間,這樣既能吸引足夠的遊客過來觀戰,又能把封路的影響給降到最低。

這種收益計算帶來的後果,自然就是對於比賽時長的壓榨。畢竟單純一場f1賽事都需要三天,澳島搞三場不同型別賽車,卻只需要兩天時間,簡直都被榨乾了!

不過也正因為練習賽時間緊張,所有車手都儘可能的把控住這點時間,來發現賽車調校資料上面的一些問題,等回到維修站換胎的時候,還有一次微調的機會。

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搞事情的,並且練習賽猛如虎,跑個第一也沒什麼意義。

就連一向在賽道上喜歡激進的張一飛,這次練習賽都沒有搞事情,有些車手超車過去,他也沒有選擇超回來,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感受這一輛新f3賽車的特性。

畢竟相比較其他有車隊支援的車手,張一飛的賽車調校,完全是靠著科塞爾的經驗調校出來的,並不是根據賽道數據量身打造。

這也是為什麼,越高階別的方程式賽車,都是以車隊的形式存在,而不想卡丁車、初級方程式那樣,還有著大量的個人付費車手。

就是因為對於技術支持的要求太高,單單一個賽道歷史數據,就能難住一大片的個人付費車手。所以張一飛沒有在練習賽上面肆意妄為的本錢,他必須要把賽道資料,透過口述跟賽車上面的傳感器,讓維修站的科塞爾得到最準確的資料。

不過相比較張一飛,科塞爾才是最忙碌的人,他的目光死死的鎖定環形螢幕上的各種賽車資料,來確保自己的賽前調校,是匹配東望洋賽道屬性的。

如果哪一個彎道張一飛的速度或者是操控出現問題,那麼科塞爾跟山本右京兩個人,就要在短短時間裡面找到問題,並且記錄下來做出修改,等到進站換胎的時候。抓緊時間進行微調。

“科塞爾,空氣下壓力跳高一個檔次,超軟胎的抓地力還可以,太高的下壓力出彎加速太慢了。”

“懸架我感覺有點偏軟,東望洋賽道上有髮卡彎這種極低速彎道,過彎側傾有點大。”

“超軟胎的磨損有點嚴重,特別是急減速對於輪胎損耗很大,我儘量提高過彎速度,避免重剎車帶來的輪胎磨損。”

張一飛把自己在東望洋賽道上面的感受,透過車隊語音系統,不斷的傳遞到維修站,為練習賽結束時候的進展調整做好準備。

但是張一飛這種“佛系”開車方式,卻引發了看臺的一些觀眾的質疑。

因為新聞裡面的報道,簡直把張一飛給吹上天了,比如說什麼雷諾方程式三冠王,提前三站賽事鎖定總冠軍,被數家f1車隊爭相追捧,今年的歐洲新人王這些。

還有就是描述了他在賽道上面的激進風格,時刻都在挑戰著速度的極限,瘋狂打破賽道記錄等等。

雖然這些新聞報道都是事實,但是短時間裡面的大量報道,就很容易讓國內一些並不瞭解方程式的觀眾和支持者,對張一飛抱有很高的期望。

甚至認為只要比賽開始,張一飛就能遙遙領先碾壓其他車手。

結果就賽道上面的情況來看,張一飛並沒有報道中的那麼激進跟出色,甚至有好幾位方程式車手都超過他了,也沒有看到張一飛有任何反超的舉動。

“怎麼回事,新聞不是說張一飛在歐洲很厲害嗎,為什麼今天看起來,並沒有報道裡面那種碾壓能力?”

“沒錯,感覺開的也並不快啊,難道是因為升級跑f3的緣故?”

“但張一飛都是f1車手了啊,f3賽事對於他來說,不應該是降維打擊嗎?”

“他又沒跑過f1賽事,真要深究起來,還是雷諾車手啊。”

聽著旁邊這群賽車“小白”的議論紛紛,一位港島老車迷忍不住開口回道。

“這只是練習賽,用來評估賽道跟測試賽車的,跑第幾並不重要。真正看一名車手的實力,要等到接下來的排位賽跟明天正賽。”

聽到這樣解釋,之前討論的一些觀眾這才恍然大悟。

其實今天從內地過來的支持者,超過大半都是這種賽車“小白”,他們甚至是因為張一飛,才聽說過方程式賽車這個名字。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千里迢迢的趕到澳島支援張一飛,因為這是中國第一位f1車手,如果連自己同胞都不支援,還能指望誰成為他的後盾?

不過這樣的討論,還引發了一些人對於張一飛的譏諷。

“呵呵,練習賽照樣有爭第一的,他這f1車手頭銜,裡面有多少水分,難道心裡面沒數嗎?”

“聽說張一飛這次回來,跟華夏石化達成了某種協議,準備賽後釋出。估計他這個f1車手身份,都是靠著華夏石化贊助用錢買來的。”

“新聞不是總吹什麼雷諾最強車手,結果練習賽就開始露餡了,中國車手就是不行!”

這種譏諷的聲音並不少,畢竟港澳特殊的歷史原因,白人跟東南亞裔同樣不少,他們對於張一飛可沒什麼同胞認同感。

另外還有一些長久殖民統治下,思維已經完全轉變的“香蕉人”,簡直已經膝蓋生根預設老外最強,同樣不想張一飛在澳島跑出什麼好成績。

觀眾席的議論紛紛,絲毫沒有影響到張一飛,反正頭盔裡面啥也聽不見。

“科塞爾,練習賽快要結束了,反饋問題有調校方案了嗎?”

“這還用問嗎?”

科塞爾語氣不爽的回了一句,張一飛這簡直就是在質疑他的能力。

“那好,我要準備進站了!”

張一飛說完之後,把賽車開進了維修通道,並且速度降低到80km/h,他將完成自己方程式生涯第一次進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無限迴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