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恐慌(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者聽完少年的話,眉頭逐漸皺了起來,淡淡的笑著說道:“你還是有很多的問題看不到啊!如果真的m國要去拉著日本,我想現在的日本已經發展起來了吧!m國做事一向都是小心翼翼的,肯林那老東西是不會輕易相信日本的,我想你不久前也聽說了吧!全世界的國家領導人都分別來了m國和我們華夏,我想問一問你,m國的肯林會怎麼樣處理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只要你能夠看清楚這個問題,我想我就會答應你,讓你去華夏幫助你的李哥哥,也讓你大軍隊裡面去幹一干,怎麼樣?”

少年聽完老者的話,頓時就興奮起來,馬上就說道:“這些人分別都到了華夏和m國,然後我李哥哥並沒有去見那些人,而是到了外面,其實這一步李哥哥走得很差,因為這樣的話,就會給那些人造成一個不小的恐慌,他們都擔心華夏會秧及到他們的國家,所以我想現在m國肯定要利用一下這些國家,讓這些國家都成為自己的幫手,對於已經開始瘋狂的肯林來說,不再是讓這些人什麼事都不做,而是要讓這些人真正成為他的幫手,不知道我說得對嗎?爺爺。”

少年說完之後還一副狗屁狀的樣子,老者笑了笑,搖頭說道:“不好意思啊!你說得不對。”

少年聽完老者的話,好象沒有聽清楚一樣,頓時也是一呆,不斑目信的問道:“爺爺,你到底有沒有聽清楚我說的話,我想你不要我再給你說一遍吧!為什麼不對?”看來少年還是對自己的能力比測目信的,要不然就不會如此眼神的望著老者,老者笑了笑直接就說道:“如果這些人是別人做出來的,爺洲目信你說得很對,但是有一點,這些事情都是你李哥哥做出來的,所以自然有他的道理,而絕對不會像你說的這樣。”

少年頓時就無語,老者也不管少年,笑著說道:“m國本來就是一個言而無信的國家,我想這些國家都不會選擇相信m國的吧!

如果你沒有忘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m國可是很快就改變了立場的啊!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老者說完一副深意的望著少年。

少年點點頭說道:“美國,一個高枕無憂的國家,經過約半個世紀的經營後,美國已經悄然成為當時世界第一的工業國,當世界太平時,覺得歐洲和亞洲離自己太遠,當世界不太平,歐洲和亞洲的各大國為爭奪利益互成水火、大打出手時,又慶幸自己躲在兩洋堡壘的後面。雖然美國總統富藍克林。羅斯福對德國和日本的擴張野心已經瞭如指掌,但是孤立主意和中立主義思想卻瀰漫著整個美國,美國人普遍對他國的戰爭不感興趣。所以羅斯福只能向反法西斯國家提供物資援助,但常常遭到嚴格執行中立政策的國會的阻撓。

直到1941年月,美國國會才在西歐戰事吃緊,全世界都有陷入戰火危險的時候透過《租界法案》,這個法案授權總統向他認為防務至關重要的國家提供軍火和戰爭物資,至此,美國已由中立國成為事實上的反法西斯國家。同年8月,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軍艦上舉行會談,並簽署旨在摧毀納粹政權的《大西洋憲章》。

直到美國的太平洋軍港珍珠港受到日本的偷襲。

少年說完好象知道老者想問什麼,直接開口說道:“而另外一個戰場上面,華夏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190年代的華夏四分五裂,被各個當地的軍閥控制,中央政府無法控制全國的大部分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得以透過簽署不平等條約的形式來對中國施加影響。

196年起,以蔣介石為司令的國民革命軍開始進行北伐。北伐軍成功地擊潰了華中、華南地區的舊軍閥,而且國民政府即將與北方的軍閥達成和解協議。由於過去有著親日背景的奉系軍閥張作林一再拖延與日本簽訂能夠給日本帶來更多不平等收益的條約,並表現出將與蔣介石合作的跡象。於是,日本關東軍的少壯派在198年發動了“皇姑屯事件”,暗殺了張作靠,並且逼迫張作靠的兒子、繼承人張學良(東北軍總長官)繼續同日本合作。然而張學良卻因此更加偏向於同蔣介石政府合作。在張學良完全控制住東北軍政局勢後,宣佈“東北易織”,接受南京國民政府領導。失去對華夏東北本地軍閥的控制後,日本在191年9月18日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了華夏的東北三省,並在當地設立了一個傀儡:“滿洲國”,將清朝的末代皇帝博儀安插為滿洲國的皇帝。因為中華民國不承認滿洲國的合法性,所以稱之為“偽滿洲國”。

196年1月1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迫使其“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蔣介石被迫接受。

日本軍隊於197年7月7日製造盧勾橋之變,導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七七事變後,建立了國民黨、**合作抗日民族同意戰線,蔣介石積極部署和指揮華夏軍隊開赴華北和淞滬前線,抗禦日本侵略軍,他先後指揮了松鹿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重大戰役。至198年10月,使日軍傷亡45萬餘人,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速戰速決、迅速滅亡華夏的戰略計劃。蔣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許諾,釋放政治犯,召開國民參政會等,全國一時出現一片團結抗日的新氣象。但由於蔣介石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和單純軍事防禦的戰略戰術,又幻想並等待國際“調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禦佔有很大優勢的日本侵略軍,華北、東南和華中大片國土相繼淪陷。

1941年1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美、英同盟,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得到了美國的物資和財政援助。他派華夏遠征軍去緬甸,與英美聯軍聯合作戰,打通了中引公約。美、英為了聯合中國共同抗擊日本,許諾廢除不平等條約所規定的在華特權,簽訂了中美、中英“新約”。194年11月,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會談對日聯合作戰方略及戰後和平條件。1945年6月派宋子問等去蘇聯會談,8月兩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有關協定。

老者點點頭笑道:“如今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國是華夏,多的我們也不用多說,這一次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華夏本身是本著冷眼旁觀的態度,華夏並不願意參與到這一次世界大戰裡面來,但是做為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他們當時的輝煌可不是像現在我們華夏一樣。”

少年也點點頭笑道:“德國的確很輝煌,先是在199年9月1日凌晨,波蘭戰役爆發,德**隊利用夜幕的掩護,在0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波德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打響,意味著一場世界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當航空兵和裝甲部隊結合起來時,全世界第一次領教了“閃電戰”。9月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雖然英國和法國之前已經保證會確保波蘭的安全,但是波蘭軍隊的奮力抵抗並沒有得到英法兩國任何有效的軍事支援。最終波蘭的軍隊還是被裝備精良的德軍擊敗。

9月6日,波蘭政府逃離華沙。9月17日,華沙保衛戰開始,幾乎在同一天,蘇聯紅軍進入波蘭東部。9月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再一次遭到瓜分。波蘭在復國0年後,又一次消失了。

與此同時西線的法德邊界卻毫無動靜,英法等國違背了自己許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國膽敢入侵波蘭,英法聯軍將直搗魯爾谷地”的諾言,屯重兵卻躲在鋼筋水泥的工事後面,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唐。吉呵德式的小國抵抗著強大鄰國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譴責而已。從199年9月1日戰爭爆發開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帝國才和英法爆發正式衝突,這段和平的時期被德國人叫作“靜坐戰”,西方則稱為“假戰”。希特勒在佔領波蘭後,對西方的綏靖一語道破:“對於這種結局,波蘭人應該感謝他們的英法朋友”。

然後是1940年4月9日德國展開「威塞爾演戲」計劃,進攻丹麥和挪威。德國人聲稱這是為了防止英法首先佔領挪威這個原本中立的國家,從而切斷德國從瑞典進口礦產的道路。英國海軍成功地封鎖了挪威港口,並且在挪威登陸。德軍撤退到挪威腹地並據此堅守。英**隊無法肅清德軍,加上上西線戰事爆發隨後撤退,挪威被德國佔領。

但是德國依舊沒有死心,在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改良過的施裡粉計劃分為a、b、c三個集團軍繞過馬奇諾防線侵略了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和法國。第一階段作戰:5月1日德軍a集團按曼斯坦因意圖軍透過法國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區進入法國,盟軍在阿登山地因為德軍的奇襲完全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德國坦克師強渡馬斯河,5月1日攻陷了法國南部戰略要地色當,而同時德軍日集團軍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蘭、比利時,來吸引跟牽制位於比利時平原一帶的英法盟軍主力部隊,使a集團軍得以更加順利的從法國北部附近透過英法聯軍主力部隊之側翼,來構成曼斯坦計劃中的大包圍。

到5月19日德軍裝甲師已經抵達離英吉利海峽只有50英里處。

5月4日,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逼近法國的北部港口敦刻爾克,但卻在這時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被證明是致命失誤,被包圍的盟軍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850艘各種類型、動力引擎、大小的船隻艦隊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爾克,5月7日開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時已經有超過萬人成功逃脫,其中萬是英國遠征軍。這次的撤退雖為英國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但也喪失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裝備,士氣亦一度低落。

第二階段作戰:1940年6月10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國本土,由於先前在下釉也國地區喪失了大部分的軍事力量,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紛紛進行一場競速比賽,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國中央,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佔,6月5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停戰簽字的貢比尼地區的福新車廂內簽署與停戰條約。根據此項條款,法國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領土疆域由德國武裝部隊來進行實質佔領,而南部地區則成立由貝當執政的附庸政權:維希政府。

從德國展開西線進攻到法國敗降只經歷了6個星期,閃電戰的威力讓法國體會到了亡國的恥辱。法國的戰敗令英國必須獨自面對德國。佔領法國後德國空軍就在法國北部集中,準備可能的登陸英國。德國決定首先進行空戰消滅英國皇家空軍,這即不列顛戰役。

但事實上很多人認為登陸戰根本就不切實際,因為即使德國空軍能夠將皇家空軍趕出南英格蘭,剩餘的英國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蘭中北部對德國登陸造成威脅,德國的登陸部隊很有可能被英國海空力量切斷,然後逐個消滅。

但是德國人似乎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在8月5日發動了“鷹計劃”,即對英國的大規模空中打擊,從而為陸軍登陸掃除障礙。在戰役的高峰,8月4日到9月6日德軍每天平均出動1000多架飛機,憑藉著數量上的優勢與已經十分疲勞的皇家空軍飛行員作戰,雖然英國擁有先進的雷達技術,他們還是損失了四分之一的空軍飛行員。

英國空軍也不時在夜間轟炸歐洲大陸。8月5日晚上皇家空軍第一次對柏林進行了轟炸。德國在關鍵時刻決定改變戰略。他們開始對英國的主要城市狂轟爛炸,希望能夠摧毀敵人的信心,令敵人迅速投降。這為英國的飛行員提供了喘息的機會。但轟炸也對英國造成了嚴重影響,幾乎所有的英國工業重鎮遭到襲擊,倫敦更是從9月7日到11月日連續57個夜晚遭受轟炸,其他受襲擊的城市還包括工業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軍基地等。

當時在歐洲大陸沒有大的地面衝突,因此空戰成了主要的戰事。不列顛戰役的最終結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無限期推延”海獅計劃,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另一個令希特勒取消海獅計劃的主要原因,他已將戰略目標由西歐轉向了蘇聯。

在1941年6月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僕從國在內的190個師,71輛坦克,7184門火炮,60萬輛運輸車和4950架飛機,共計五百五十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該軍事行動代號為“巴巴羅莎”,蘇德戰爭開始了。蘇聯將這場戰爭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也叫蘇聯衛國戰爭。

而除了德國以外,義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部隊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對蘇聯發動襲擊。另一個參與進攻蘇聯的國家是芬蘭,由於蘇聯在建立“東方戰線”的時候侵略芬蘭,並割佔了芬蘭的部分土地,所以芬蘭在1941年6月5日宣佈將攻擊蘇聯,以取回其在兩年前的冬季戰爭中所喪失的土地。芬蘭在戰爭初期奪回被蘇聯割佔的土地後就停止了進攻。另外芬軍亦參與了對列寧格勒的包圍。

這場被稱為“繼續戰爭”的衝突持續到1944年。

在戰事的最初幾個星期對蘇聯紅軍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由於斯大林對德國發動戰爭的時間和進攻方向估計的嚴重錯誤,加上許多紅軍將領在斯大林發動的肅反行動中喪生或者被流放而嚴重削弱了蘇軍的作戰和指揮能力,蘇聯對德意志帝國發動的閃電戰猝不及防,導致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戰爭前蘇聯著手建立的“東方戰線”被德軍坦克一碾而過,進而喪失了大片國土,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和烏克蘭首府基輔等大城市相繼被德國佔領,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也被包圍,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的基輔保衛戰,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基輔被大規模圍殲,蘇軍僅被俘人數就達60萬人之多,這一戰役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殲滅戰,此戰導致蘇聯西南防線的潰退。

雖然一開始德國人打得極其順利,但巴巴羅沙計劃本身就存在著重大的漏洞,其中最嚴重的缺陷是其後勤補給。蘇聯廣袤的土地意味著如果德軍行動過快,後勤補給將無法及時跟上。所以儘管1941年11月初,克里拇林宮已遙遙在望,蘇聯政府和外國使館已遷往莫斯科以東800公里的古比雪夫,但11月7日斯大林依然如往年一樣在紅場進行十月革命節閱兵,受閱部隊剛剛接受完檢閱即被投入戰場,到1941年1月5日德國人的攻勢被遏止時,他們的後勤補給線已經達到極限,再加上戰線後方蘇聯游擊隊的不斷破壞,前線部隊的進攻已經難以維繼,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粉碎。

巴巴羅薩計劃最初制訂時認為蘇聯紅軍會在冬天來臨之前就崩潰,但真實情況是蘇聯部隊始終能夠組織有效抵抗。這一錯誤的估計嚴重影響了德國人的計劃。另外,蘇聯人在撤退時採取了焦土政策,他們堅壁清野,令德國人的後勤問題更為突出。當冬天來臨時,大量德國士兵因蘇聯嚴寒的冬天和蘇聯的反攻而死亡。

雖然德軍最後不得不因供應短缺與寒冷的冬天而停止進攻計劃,但他們還是佔領了大片蘇聯西部領土,而蘇聯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復失地。當德軍佔領了大部分蘇聯東歐部分的土地後,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悲劇開始了:圍攻列寧格勒。當德意志帝國與芬蘭的部隊分別從南方和北方抵達列寧格勒外圍後,希特勒下令必須“將列寧格勒從地球上清除”,命令消滅城內的所有人口。德軍開始包圍列寧格勒以切斷來自外部的援救物資,同時用炮擊和空軍轟炸。包圍持續了900天,在飢餓、嚴寒和恐懼的氛圍中,大約100萬平民死亡——其中80萬死於飢餓;但列寧格勒始終沒有向納粹屈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年初寒冷的冬天後,德軍開始準備進一步的進攻行動。進攻高加索地區、伏爾加河地區的斯大林格勒。德軍始終未能完全佔領這座城市,並在進攻過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希特勒的猶豫不決、高級將領們對改變計劃的不滿以及過長的補給線,以及蘇軍的頑強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戰成為德國士兵的惡夢。當蘇聯紅軍發動反攻時,0個師的德軍,還有個羅馬尼亞師,被切斷了退路,德第六集團軍被完全圍困。

隨著食品、燃料和彈藥的消耗,德軍的陣地越來越小,直到最後一部分德軍在194年初投降。為了確保前線軍官不會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團軍司令弗雷德裡希—保盧斯為陸軍元帥,歷史上的德國陸軍元帥沒有一個投降過。保羅斯沒有投降,但也沒有“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被蘇軍俘虜。斯大林格勒戰役以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而載入史冊,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大約有00萬人死亡,其中50萬是平民。該戰役與中途島海戰同時成為二戰最重大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德軍漸漸喪失戰場的主動權,但蘇聯人也因為戰爭損耗太大而沒有形成有效的進攻力量。194年開始,蘇軍在戰場上逐漸轉入反攻。194年夏天,蘇德雙方的軍隊集結於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由曼施坦因將軍領導下準備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庫爾斯克戰峪打響。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東線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也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役。由於蘇聯方面事先獲得了情報,為庫爾斯克突出部的防禦制訂了一個大規模計劃。在他們的抵抗之下,德軍裝甲部隊最多隻前進了17英里。在該場戰役以蘇軍的勝利結束後,紅軍就始終控制著戰爭的主導權,發動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勢,直到19454年5月日佔領柏林。

少年一口氣就說完了德國當初的輝煌,老者才忍不住笑道:“那麼你認為今天哪一個國家能夠與德國相比?”

少年搖了搖頭笑道:“沒有”。

老者頓時也是一呆,不解的問道:“為什麼?” (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