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奧丁古得拉絲聽完昝母絲瑞特的話也開心的笑起來說道:“昝母絲瑞特先生,你可不要和我開玩笑,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樣的人啊!因為我和你是一樣的人,我們就算失去記憶,也不會忘記這些東西的,現在我想時間還早,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也不在於這一時半會的,不知道昝母絲瑞特先生,你在來的時候,和家裡面的人商量好了嗎?事情也處理完了嗎?”

昝母絲瑞特聽完奧丁古得拉絲的話,馬上就笑道:“奧丁古得拉絲先生,這一點你就放心吧!事情我倒是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昝母絲瑞特說完這些話才紅著臉有些不好意思的對著奧丁古得拉絲說道:“奧丁古得拉絲先生,只是我不知道,我進入到兵工廠裡面去之後,每一個月能夠拿到多少錢回家,我想你也知道,我現在有家人還有一個兒子,兒子雖然現在年紀還不大,但是很快就要去讀書,家裡也是需要錢的,還望奧丁古得拉絲不要笑我才是啊!”

奧丁古得拉絲聽完真的笑起來,笑完才說道:“昝母絲瑞特先生,這些都是人之常情的事情,就算你不想要錢,但是你也畢竟要生活,這些事情我都明白,只能夠怪我沒有提前給你說清楚啊!”奧丁古得拉絲說完才笑道:“你一個月的收入是十萬美圓,不知道這樣的價格,昝母絲瑞特先生滿意不滿意,如果昝母絲瑞特先生你不滿意的話,我們還可以商量。”

昝母絲瑞特還真被奧丁古得拉絲的話給嚇了一跳,因為一個月十萬美圓,那可算得上是天文收入了,趕緊說道:“奧丁古得拉絲先生,不是的,我怎麼也想不到,會有那麼多啊!”奧丁古得拉絲心裡也不怪昝母絲瑞特,畢竟昝母絲瑞特不瞭解黑道,如果黑道找錢少的話,恐怕就不會那麼多的人去混黑道了,奧丁古得拉絲也不想繼續在說這些事情,笑了笑說道:“昝母絲瑞特先生,你最喜歡什麼武器?”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昝母絲瑞特想也不想直接說道。

奧丁古得拉絲聽完皺了皺眉頭,疑惑的問道:“昝母絲瑞特先生,是日本的嗎?”

昝母絲瑞特點點頭笑著說道:“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華夏俗稱“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機構為楔閂橫動閉鎖,楔閂位於槍機後部,由槍機框上的開閉鎖斜面帶動楔閂作上下起落運動。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58毫米步槍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使用方便,射程較遠,精度較高,但槍彈威力不大。它最為獨特的是彈鬥供彈原理,開放的供彈彈鬥容量為0發,彈鬥位於機槍槍身左側,可以容納6個水平放置的5發彈夾,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疊在上面彈夾會進入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覆。仿效法國“哈奇開斯”(hotchkiss)用潤滑油潤滑子彈,彈殼需要潤滑才可以靠搶機後坐提供的動能退殼。機槍上配有油壺,子彈需要經過油刷給彈殼塗潤滑油否則容易退殼不暢。理論上只要不斷向彈鬥中裝填彈夾即可持續射擊,但是由於彈藥裝填繁瑣,實際射速不能達到理論射速,很難達到150發/分。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不能換槍管)、結構復雜易出故障等問題。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不能適應作戰需要,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6年,日本神武紀元597年)定型的用0發彈夾供彈的九六式輕機槍替代。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也曾被**敵後游擊隊繳獲大量使用。

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是日本在大正十一年(即19年)定型生產並裝備部隊的一型班用輕機槍。“歪把子”是中國給日軍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起的一個俗名。在當年中國一般老百姓當中,說得清日本鬼子武器型號、年式的雖然不多,但提起“歪把子”來,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歪把子”這個俗名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造型上的本質特徵。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採用了類似傳統步槍槍托的“槍頸”,同時由於其瞄準基線偏於槍面右側,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準時過於向右歪脖子,所以將本來就十分細長的槍頸向右彎曲,以使槍托的位置能滿足抵肩據槍瞄準的人機工程。這就是“歪把子”的由來。

“歪把子”如此與眾不同首先要從當時日軍對一線步兵班、組支援武器的戰術使命和戰術要求說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軍事大國出現了新一輪軍備競賽和軍事思想變革的風潮。日本為了增強一線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歐美列強軍隊的做法,日本開始為步兵班、組設計一型由1~人操作使用的自動武器——輕機槍。日本陸軍對這一型輕機槍的總體戰技要求,至少做了如下考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首先,自動武器編入班、組,必定增大一線步兵的彈藥消耗量,因此必須考慮由此帶來的彈藥保障問題。在此之前,日本陸軍一線步兵的班、組沒有裝備過自動武器,都是使用手動“三零”式步槍或“三八”式步槍。彈藥保障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彈藥的數量問題,即要確保“夠用”;其二是彈藥的型號問題,即要確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確保“彈藥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槍和機槍使用同一種槍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戰鬥中彈藥保障的方便性。

第二,日本陸軍還進一步考慮了一線步兵在戰鬥中使用彈藥的方便性問題。要求這一型即將編入一線步兵班、組的自動武器,應使用與步槍一樣的供彈具。也就是說,機槍要使用步槍用5發裝的彈夾供彈。步兵就實現了供彈具通用,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彈藥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簡化了工廠生產特別是彈藥包裝方面的環節,難怪在戰爭年代繳獲的整箱日本6。5mm步槍彈,都是把槍彈裝在彈夾上(一個彈夾5發)一同存放,幾乎從來沒有散彈包裝的,而這樣在戰場上一開箱就能直接供步槍和輕機槍同時使用。

在當時強調步、機槍彈藥通用的同時,還強調步、機槍供彈具通用,應該說是一個相當超前的觀念,當然也是一個相當理想的觀念。步、機槍同彈藥、同供彈具,開啟一箱彈藥,步槍手可以直接使用,機槍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戰鬥中,可以把步槍手的槍彈收集起來供機槍使用;機槍壞了,或為了節省彈藥,可以把剩下的槍彈分給步槍手使用。

機槍作為自動武器,要能通用步槍這支非自動武器的5發彈夾,這就意味著這挺輕機槍必須實現兩個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必須具有一個能夠承載和儲放步槍5發彈夾的平臺;其二,必須能夠滿足機槍自動射擊的要求,並能把步槍彈夾式供彈具上的槍彈連續不斷地送入進彈位置。圍繞軍方的戰技要求,打造出日本的第一型制式輕機槍。

從“歪把子”的結構設計上看,有兩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一是力圖最大限度地遵從並且創造性地實現軍方對戰技效能的要求;二是力圖最大限度地吸收並且創造性地運用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槍械原理。

在自動方式上,“歪把子”採用了導氣式工作原理,其自動機元件的總體結構以及動作原理,基本上是當時乃至當今世界各國機槍普遍採用的方式。

“歪把子”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輕機槍,主要是在供彈方式上獨樹一幟。當然,這也是“歪把子”最大的特色所在。對於使用5發彈夾的非自動步槍來說,其裝、退彈的程式是在完全手動的情況下完成的:要自動地完成使用彈夾裝填發射的程式,就必須解決自動地向槍內壓彈和自動地把空彈夾排出來這兩個關鍵性的技術,而且,這個過程還必須不斷地重複以適應機槍連續發射的要求。同時,為了確保一定的火力持續性,供彈裝置必須一次放入數個裝滿5發槍彈的彈夾,而且又必須逐個彈夾壓彈,一發一發地進膛。這些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既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既各自做功又密不可分,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導致整個供彈系統出現故障。為了達到戰技要求,“歪把子”採用了一個能從上面裝入6個彈夾(合計0發槍彈)、形狀酷似“漏斗”的裝彈機。在這個“漏斗”的前面,裝有一個帶彈簧軸的壓彈蓋板,當要向“漏斗”中裝入槍彈時,先向前上方扳開壓彈蓋板,接著向“漏斗”中放入6個彈夾,然後扳回壓彈蓋板,使“漏斗”中的槍彈被蓋板壓住。這樣一來,既可確保槍彈不致從“漏斗”中掉落出來,又可使槍彈穩固地保持在進彈位置上。接下來,就該解決連續向槍內壓彈的問題了。在這一個環節上,應該說“歪把子”成功並且創造性地運用了彈鏈供彈機槍的供彈原理。在“歪把子”的槍機框上,開了一個斜嚮導槽,“漏斗”底部的撥彈臂凸塊置於斜嚮導槽之中。當拉動槍機(包括槍機在射擊中前後往復運動)時,撥彈臂凸塊在槍機框斜嚮導槽的作用下,隨之做橫向往復運動,撥彈臂上的撥彈齒則將彈夾上的槍彈不斷地撥壓到進彈口部,槍機復進時,推彈上膛擊發。由於彈夾被“漏斗”兩側壁限制不能左右移動,故當撥彈臂向槍內撥彈時,空彈夾被留在“漏斗”之中,當最上面的彈夾的槍彈在自身質量和壓彈蓋板的壓迫下進入進彈位置時,最下面的空彈夾則從“漏斗”下面的開口中漏出。說到這裡,我們對“歪把子”的供彈過程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瞭解。事實上,“歪把子”供彈機構“上壓、橫進、前推、下漏”的協調和默契配合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迴圈機械運動,搞出來不容易,用起來也不簡單。

從“歪把子”的這種極為繁瑣、複雜的供彈方式,也從一個方面體現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教條和刻板。儘管“歪把子”實現了日本陸軍基於戰鬥彈藥保障的思想,但卻犧牲了一挺輕機槍在戰鬥使用方面的整體效能。用“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樣一句中國的俗語來形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實戰證明,槍械的結構越簡單,可靠性也就相對越高;反之,可靠性則越糟。“歪把子”採用的這種供彈方式,結構與動作過於複雜。而這種機構動作的高複雜性,同時也就埋下了高故障率的隱憂。首先,“歪把子”對於氣象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先是在中國東北地區低溫嚴寒的條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於是採取了把油壺裝在裝彈機旁邊,隨時為機件和槍彈塗油的辦法來保持可靠性的辦法,這在世界其它國家的槍械中是很少見的;後來在東南亞地區高溫高溼的條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甚至連油壺也無濟於事了。事實上,“歪把子”只有在不冷不熱、不幹不溼的季節,並且在精心擦拭保養以及戰鬥烈度柔和的理想條件下,故障率才會相對低一些。其次,採用這種供彈方式,使“歪把子”的人機工程極為惡化。為了能夠順利地把槍彈從彈夾上一發一發地撥進彈膛,必須在彈膛旁邊的輸彈線路上,擁有不少於5發6。5mm步槍彈底緣直徑之和的一段距離,為此,能夠盛裝6個彈夾的槍彈的裝彈機,只能偏置於槍身軸線的一側(“歪把子”裝彈機的外沿至槍身軸線的橫向尺寸約不小於100mm)。輕機槍在一線步兵班、組中是使用最頻繁、使用強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機槍人機工程的好壞優劣,直接關係到其戰鬥效能的發揮以及戰場生存能力的強弱。有鑑於“歪把子”在人機工程方面的問題較多,僅擇要敘述:

(1)“歪把子”在戰鬥使用中裝彈程式複雜,動作拖泥帶水,對副射手的依賴性大。本來,日本陸軍堅持採用步槍彈夾供彈的理念,原本是出於方便戰鬥使用的初衷。例如,可以利用射擊間隙,及時把“漏斗”補滿。這一點乍聽起來還挺有道理,但全面地來看,則頗為牽強。按日軍教範的動作規定,裝槍彈時,射手右手握槍頸,左手開啟裝彈機壓彈蓋板;副射手位於機槍左側,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從彈箱中取~個彈夾(彈頭朝前、彈夾朝後),使彈夾底邊對齊後裝入裝彈機(“漏斗”)中,並使彈夾與裝彈機(“漏斗”)後沿對齊,裝入5~6個彈夾後,扳回壓彈蓋板。想必不難從上述動作要領中感到“歪把子”裝彈動作的繁縟。倘若是在夜間或是情況緊急條件下補充裝彈,在衝擊或在炮火下運動之時,副射手沒跟上來或者傷亡,很難不亂方寸。

()“歪把子”的兩腳架過長,火線過高,而且位置非常靠前,不便於發揚火力,正、副射手位置過於緊密,戰場生存能力弱。機槍的火線高度,是指機槍腳架架於地面時,槍管軸線垂直於地面的距離。“歪把子”的兩腳架的架杆較長,以致其火線高度達400mm,因此比一般機槍的火線都要高(通常機槍的火線高度不超過00mm,而且大多數是儘可能降低火線高度)。由於裝彈機的位置業已確定,兩腳架只有靠前配置才能避免與裝彈機相互干涉,再加上腳架偏長,火線偏高,這樣一來雖然對打仰角射擊有利,但對打平射特別是打俯角射擊就極為不利,射手往往要把上半身探出老高,才能構成瞄準線。戰鬥中,在一線戰場上,作為步兵中的主要武器,機槍往往是對方集中打擊和首先消滅的目標,特別是在非自動武器佔主導地位的早期戰場上,機槍對對方的威脅很大,因此被對方打掉的危險也很大。在抗日戰爭時期,中**隊對付日軍“歪把子”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專等“漏斗”槍彈打完,立刻反擊過去一個“排子槍”,甚至“手榴彈”。那時日本鬼子的機槍手傷亡大,繳獲的“歪把子”也挺多,只是多有被打壞者,不過幾挺壞“歪把子”湊一挺好“歪把子”也常常是樂不可支的事。順便說一句,儘管“歪把子”與“三八大蓋”使用一樣的槍彈,打起來槍聲卻比“三八大蓋”響得多,加上它射速不快,在眾槍炮聲中格外引人注意,因此常常成為抗日軍民判斷戰場情況和太勢巧用兵力的一個要素。

()“歪把子”全槍的結構佈局,都是以服從於使用步槍彈夾供彈這一陸軍的要求出發的,因此其它一切佈局問題都圍繞裝彈機甚至讓位於裝彈機。由於裝彈機偏於槍身軸線左邊配置,造成了以下缺陷:一是全槍質心偏左,連續射擊時,射手始終要有一個向右正槍的“勁兒”,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射彈會越來越偏左;二是迫使瞄具右置。一般槍械的瞄具,通常配置在槍身軸線的正中間或者配置在槍身軸線的左側,這樣比較適配人的頭、頸、眼和臉頰的人體工程。瞄具偏右配置,人的頭頸就要歪過去斜著眼睛才能瞄準,且不說能否瞄得準,單就是歪脖斜眼這一條也讓人受不了。於是就權宜之計地把槍頸向右歪,“歪把子”冠名由此成立;三是導致了操槍的彆扭和麻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扛槍時,“歪把子”的裝彈機壓迫右肩,槍面會向右翻轉,須向左拿著勁兒才行。如果把“歪把子”扛在左肩上,由於裝彈機礙事,而且槍身不能完全搭在肩上。徒步行軍來回換肩扛槍,哪邊都不舒服;“歪把子”沒有提把,不便於快速提槍行進,機槍又比步槍粗大許多,不能直接握著槍身,故常常只能取扛槍或端槍姿勢。長時間端著一挺10多千克的機槍,而且其質心又在裝彈機之前,臂、肩、頸、腰之疲勞,是可想而知的;“歪把子”的前、後背帶環都設在槍的右邊,而且在背槍或挎槍時得把裝彈機翻向上或倒向下,十分彆扭;4端槍射擊時副射手被射手左側遮擋,補充裝彈困難,往往是端著槍打完槍彈後,需要把槍放下來裝填槍彈;5“歪把子”的“魚尾”形槍托,與整槍造型搭配起來倒也協調,不過在抵肩據槍射擊時,託底板的突出部正好抵在射手的右鎖骨上;6“歪把子”槍管上的散熱片外徑過粗,致使槍的質量無端地增加了不少。由於沒有設定提把或前護手之類的部件,槍管打熱了之後手就沒有地方抓握,所以“歪把子”出廠時,權宜之計地在它的槍管散熱片上包了一個防燙灼帆布套;7“歪把子”的兩腳架是全槍最不可理喻的地方之一,其腳頭用駐栓連線在腳頭環上,既沒有收折定位,又沒有支撐定位,操槍過程中,兩根腳架會隨著慣性“叮噹”亂甩,架槍時,常常會因一隻腳歪斜架不住槍。

總的來說,“歪把子”是一挺獨具特色的機槍,但也的確不是一挺效能良好的機槍。早期曾被日軍步兵視為珍寶,倍受呵護,但最終還是被彈匣供彈的九六式6。5mm輕機槍所取代。抗日戰爭初期,中國抗日軍民也很看重“歪把子”,而且每戰必欲虜之而後快,但到後來,正規部隊使用的並不太多,但凡能用上捷克zb-6式輕機槍的部隊,決不會用“歪把子”。倒是地方部隊、民兵、游擊隊使用“歪把子”的多一些。到後來,繳獲的九六式6。5mm輕機槍在抗日武裝力量中逐漸取代了“歪把子”的地位。“歪把子”不僅充分顯示了日本較早時期槍械技術方面頗為“獨異怪闢”的特點,而且充分顯示了日本軍國主義人文心理方面頗為“專斷武蠻”的特點……

奧丁古得拉絲聽完昝母絲瑞特的話,笑了笑說道:“我還實在不明白,昝母絲瑞特先生為什麼會喜歡這東西呢!” (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