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道自然可以還清(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強在看完手記之後馬上就笑道:“我一直都相信,世間是有公道的,不管什麼事情,只要是你做錯了,即便你不會被世界上的人指責,但是總有一天你的罪行也會被公諸於眾的,所以我們活在世界上的人,還是要多做一點好事,雖然你已經死了,可以不被當面咒罵,但是你還有後代,自己做的錯事,是千萬不能夠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來揹負的,這些事情是每個人都知道,但是又有幾個人瞭解。”

李強看完扎西多吉父親的手記之後,就帶著鍾文秀一起走出去,走出門口就聽到警衛說,政府大樓的秘書長在樓下找自己,李強聽完笑了笑說道:“我還以為你不來呢!看來你還不是很笨的人嘛!”說完才對著警衛說道:“好吧!我就在房間裡面等他,你去將他帶上來吧!”說完就和鍾文秀一起回到了房間裡面去。

鍾文秀見李強的臉上露出笑容,這才問道:“小強,該不會就是這個人吧!”

李強聽完鍾文秀的話,笑著點點頭說道:“你一點也沒有猜錯,就是這個人,因為他自己也清楚,我們已經得到了扎西多吉父親當年的手記,自然就已經知道那個人就是他,現在他主動來這裡,我想他也知道他自己當年的錯了吧!而沒有選擇逃跑,不過接下來,我就好奇了,他當年為什麼會那麼做,。

等警衛帶來這個人的時候,眼前出現的是一個六十好幾的男人,這個男人在看到李強後,面色有些尷尬的樣子,笑了笑才對著李強說道:“李主席,我現在才來,真是對不起啊!我一直都在想,自己當年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但是後面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錯,不過為了給自己兒子一個公道,所以我還是來了。”

“你的兒子?”李強和鍾文秀聽完這個人的話也是一呆,不解的問道。

老者點點頭苦笑道:“我想李主席雖然知道了很多的事情,你還不知道吧!其實王秋風就是我的兒子,其他他並不叫王秋風,而是叫唐少仲,因為我們一家人都被人陷害,所以沒有辦法,他從小就在外面流浪,而陷害我的人其實也不用多想,就是躺在醫院被我兒子間接殺死的那個老頭,不知道李主席有時間聽一聽我們和那個人的恩怨嗎?”

李強點點頭,才聽見這個老者緩緩說道:“其實我們家不算有錢,但是卻有有個寶貝,就是唐伯虎的畫,這是我們家古代就傳下來的寶貝,一直傳到了我們家,聽我們家祖上的人說,我們家就是唐伯虎的後人,當事我們祖先唐伯虎的字畫十分的好賣,最後只剩下這一副留了下來,我想李主席不會不知道唐伯虎吧!”

李強點點頭說道:“唐伯虎是華夏明代畫家,文學家。唐寅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屬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魯國唐生、南京解元等,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族。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裝瘋而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琉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胲,饒有意趣。

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煩,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鵬鵲鴣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號。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山西人是很會做生意的,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裡一個商人家庭。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舊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洩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鉅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耥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洩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複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

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洩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滴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於這場會試洩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雲:“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遊歷名山大川,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遊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

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遊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遊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遊雁蕩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遊,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於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以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幹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閒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裡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簷下卻懸著雅緻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申晰,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迴歸故里,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倆人借錢過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出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後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後事,祝允明寫了千餘字的墓誌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後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這墓誌銘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淒涼,以致身後詩文幾近散軼。明萬歷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徵求片紙隻字,為他搜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散較的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後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後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較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後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

毛晉,後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毛晉與同郡士人遊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後,後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濟拮据,困頓城內,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悽然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並乎?”於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並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現在唐寅故居僅存遺址,但西郊橫塘唐寅墓還儲存完好,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後又修復。唐寅墓包括閒來草堂、六如堂、夢墨堂、墓區、神道、牌坊。整個墓地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閒來草堂后辟為茶室。唐寅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佳作。夢墨堂陳列唐寅的生平事跡。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佛名六如。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唐寅足跡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閒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莠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由於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註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程序。

唐寅在拜周臣為師後,主要是宗南宋院體,但其畫有時也有與沈、文畫風相近的作品,如《南遊圖》。這是唐寅三十六歲時當琴士楊季靜離開蘇州時贈送給他的。唐寅檀長寫意花鳥,活潑灑脫、生趣盎然而又富於真實感。傳說唐寅所作的《鴉陣圖》掛在家中,有一天有數千只烏鴉縱橫盤旋在屋頂,恍若酣戰,堪稱奇絕。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枯槎鵲鴣圖》。

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幹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隻棲於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後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狳。”詩畫映發,物件的神態和畫家的情趣融為一體,寄寓了超凡脫俗的思想。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一路運腕靈便,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度,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

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煉形象,墨韻明淨、生趣盎然。其著名的還有《雨竹圖》,畫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後出淡葉,再初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唐寅書法源自趙孟煩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幾為畫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詩冊》。

唐寅一生酷愛桃花,自號“桃花庵主,”寫了不少桃花詩。如《桃花塢》詩:“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一誰他看到地上落英滿布,聯絡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悵然不已。彎腰拾起地上的落紅,裝進一個錦囊之中,埋葬在藥欄東畔。為此又寫了一百多首《落花詩》,抒發了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情緒。據有人考證,《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情節,就是依此作為藍本的。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岸傲不平之氣。如《把酒對月歌》中: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枝桃花月滿天。又如詩云: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需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時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除詩文外,也能作曲,多採用民歌形式。由於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播。

老者聽完李強的話,點點頭笑道:“李主席說得沒有錯,這就是我的祖先唐伯虎,他的字畫可以說是一字千金,當時很多人來我家裡面希望能夠購買,但是我都沒有賣,因為這是我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即便是我們家沒有飯吃,也是不能夠賣的,所以就有人起了歹心,希望能夠從我家裡面拿到畫。”

李強聽完老者的話點點頭,無奈的說道:“家裡面沒有寶貝的時候,就會期盼著有一個寶貝出來,但是當真正有寶貝的時候就會發現,沒有那個實力保護這個寶貝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