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備份後面的秘密(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備份後面的秘密(二)

現在的人類不光是科技發達起來了,就連思想都已經發展起來,習慣用一個錯誤去隱藏另外一個錯誤,美其名曰:“我習慣用一個謊言去完美另外一個謊言,讓大家看到美好的一面,”但是都沒有人會想到,謊言和錯誤太多,也會讓人看清楚的,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那麼別人也許還會原諒你,但是如果你犯了一堆的錯誤,恐怕就會萬劫不復,沒有人會願意原諒你了吧!

李強帶著鍾文秀來到法院,早就等待已久的法院院長等人全部都焦急的等待著李強的到來,李強來到這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將這裡的軍隊遣送回去,將所有的治安權利再次交回到本地的武裝手裡面,畢竟讓軍隊到地方太久也不是很好的事情,特別是李強這樣一個公眾版本的人物,因為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別人。

法院院長和市長一看到鍾文秀和李強到來,馬上就上前笑道:“李主席啊!這幾天都看不到你,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啊!雖然我們都想儘快的審判這個罪魁禍首,但是每個人都知道,這個土匪頭子都是你親自抓回來的,他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大家此刻都在期待著你來大戰伸手啊!你可千萬不要讓我們這些人失望啊!”

李強聽完搖了搖頭笑道:“我今天修現在來這裡,就是要審判這個土匪頭子的,我一直呆在這裡也不是一個事,畢竟還有很多的事情等著我回去啊!現在既然是這樣,我們馬上就將犯人提上堂去吧!一切都按照該有的規矩,不要因為他是罪大惡極之人,就來一個特殊的審判,我就作為上告人吧!你們看怎麼樣?”

李強話一說完,就看見一個警衛匆忙的走進來,對著李強行了一個禮貌才說道:“首長,公安局的鄭局長帶了兩個人來見你,說是找到了十五年前的擋案,讓我來通知你,你看?”鍾文秀和李強聽完也是一呆,不過李強馬上就笑著對市長和院長說道:“關於犯人的事情,文秀和你們說,我現在有事,先出去一趟,”說完就跟著警衛一起匆忙的走出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鍾文秀見李強都不帶著自己,嘟起嘴不高興的說道:“連這樣好玩的事情都不帶我出去”,說完才主義到身旁還有人,馬上就笑著說道:“其實關於這個土匪頭子的身後,還有很多我們都不知道的事情,而現在小強出去,就是要找到他背後的事情,我們就先等一等吧!畢竟事情有可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李強走出來,就看見扎西多吉和周文兵,還有鄭局長都是一臉焦急的站在門外,扎西多吉見到李強的時候,表情有激動有緊張,反正看起來就很不自然,李強也知道,扎西多吉肯定是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馬上就笑著說道:“扎西多吉老爺子啊!上次去你家的時候,沒有告訴你,我的真實身份,真的是不好意思,因為看到你家一家人快樂的樣子,我不想因為我的身份而打擾到你家的快樂,有的時候平淡也是一種幸福啊!”

扎西多吉聽完趕緊說道:“主席啊!這可就是你不對了啊!你來我家一次,如果不是文兵這小子,我都還不知道,如果我們一家人都知道主席都來我家的話,以後我們一家人還可以對外面的人顯擺一下,這可是很光榮的事情啊!以後就算不出去顯擺一下,也可以給我的那些子孫他們說一說,我們華夏的李主席還到過我們家裡來完”。

李強尷尬的笑了笑,才說道:“扎西多吉老爺子,你是不是找到了關於十五年前的資料的備份,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我都準備直接就審判那個犯人了,如果一直在他的身上浪費時間,可不好啊!現在我馬上要處理完這裡的事情之後,就要趕回去,現在我們就不浪費時間了吧!早一點去把資料拿回來,你看怎麼樣?”

扎西多吉聽完點點頭嘆道:“主席,我們如果要去拿資料的輩分,現在還要去我家一次,因為這些東西全部都在我那個十二歲的孫子手裡面,沒有他就拿不到的啊!本來今天想把他一起帶來的,但是又害怕見不到你,他自己也不願意來,說是除非等你去,要不然他就在家裡面和那些小朋友玩,我也實在是沒有辦法,你千萬不要介意啊!”

這麼重要的一個東西居然放在一個小孩子的手裡面,李強笑了笑說道:“扎西多吉老爺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麼重要的東西,連你這個當家的人都不知道,放在一個小孩子的手裡面,實在是有些草率啊!難道這個東西是你父親留下來的嗎?”

扎西多吉聽完李強的話,知道李強不滿意自己父親的做法,趕緊說道:“李主席啊!我的這個孫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啊!如果你不相信,等一下你可以親自去看一看,就連文兵都清楚啊!我的那個老父親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將這麼重要的東西交到他的手裡面,而且還不讓他告訴我們,這我也實在是沒有辦法的啊!”

周文兵聽完趕緊笑著說道:“李主席,這個小孩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可以說是一個考古上面的天才,而且那個記憶力也實在是沒有話說,就連我也不得不佩服,那小子如果一直發展下去,將來一定是考古上面的一個閃亮的明星,反正我說這麼多也沒有用,還是你親自去看一看吧!那小子知道你就是李主席之後,簡直高興瘋了”。

李強很清楚,華夏如此的地大物博,哪裡會不出幾個天才,但是才十二歲就被周文兵這樣的人都佩服的人,李強也很好奇,來到扎西多吉家裡面,見那個小孩子一個人坐在外面的草堆上面,拿著一個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碗,一個人在那裡研究,李強慢慢的走過去,笑著小聲問道:“小朋友,你在看什麼?難道這個碗不能夠吃飯嗎?”

小孩子也沒有抬頭,一邊觀察自己手裡面的碗,一邊嘆道:“我現在還不明白,那些所謂的古董與現在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區別,不都是同樣用泥土來做的嗎?如果我不能夠找到他們的區別,以後就有可能不能夠當考古的人了,那是我最大的夢想,爺爺他們又不教我,所以我就只好自己一個人來研究了啊!”

如果說到古董,李強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要知道當年他可就是靠著古董發家起來的,他也有心見識一下,這個被扎西多吉和周文兵都一起稱讚的小孩子到底是多麼的神奇和天才,笑了笑說道:“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宜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因此,我們在識別真偽古瓷時,首先應注意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如橫,豎,撇,捺、勾、挑、點等的特徵。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型又必須經過選擇,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制者勢必謹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侷促,筆法不容易生動自然。這種破綻,為鑑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但僅注意這一點是遠不夠的,元代以前的古瓷並無正式官窯年款。雖然根據文獻記載,北宋曾有帶“景德年款”四字的瓷器,但未見實物。明清兩代雖有款識,但晚清所仿字型非常逼真,很難識別,必須詳細比較其字型和位置,才不致於發生錯誤。如永樂年款以現有實物來說,只有四字篆款寫、刻或印在園器裡部的中心。而仿品卻有四字或六字楷、篆書款寫在器裡或底足、口邊的。宣德年間的款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說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園器裡心和口邊,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帶。諸如此類,還是有一定規律的。大致說來,有如下幾點:明代字型多用楷書款,但永樂、宣德、弘治年間有少數例外,清代順治,康熙二朝亦為楷書盛行期,雍正則楷書款多於篆書款,乾隆時期篆書款漸多於楷書款,嘉慶以後篆書款遂成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復以楷書款為主的趨勢。

其次是款色有別。明、清瓷器款識多以青花為主。明代款的青花顏色若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其顏色多是深厚下沉。而道光以後的仿品有色多是散渙、淺淺上浮。宣德款式色樣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現黑、藍、灰等多種顏色,這一點雖不美觀,卻是後世很難仿製的特徵。自明代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很多,有紅、綠、黑、藍、紫、金等色,並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製品在款色和刻、雕、印方法上也隨之有很多增加,只有認真加以區別,並結合用料和技術的不同,才可能大體判斷其時代真偽和瓷質優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寫成泰水(水)。

在用字和字型結構方面也有一定規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窯有的題某某年制,有的題某某年造,而清代官窯卻一概都用“制”,還未發現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寫一橫而成“德”字,後世仿世品往往忽視這一點。成化官窯款的“成”字最後一點,有的點在橫線右上方,有的點與橫線相平等,有的點在橫線右下方,故有所謂“成字一點頭肩腰”的說法。萬曆的“萬”字也有羊字頭與艸字頭的不同。

總之,觀察款識既要注意其筆法、字型,結構和款色等各方面,還應當知道同一時期的款識筆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風格及色調上不失其時代特徵。因此,還必須結合共它方法來辨別真偽。

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歷代造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陶瓷器的形狀,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以及技術條件有密切關係,能較好地體現各時代的特色,隨同時代的演近而漸趨繁複,而古代的形狀是比過簡樸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器形相當大。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裡紅大碗有的口徑達4cm,青花和釉裡紅的口徑也在45~48 cm左右。由於胎體厚,燒製不易,難免有翹稜,夾扁、凹心、凸底等缺陷,因而很多文獻都有元瓷粗率之說。

明代永樂時一般盤、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內凹,圈足較元代放大,顯得特別平穩。胎土陶煉精細,造型輕重適宜,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代宣德年間的瓷器造型更加繁多,無論盤、碗、杯、壺、罐、瓶等製作都非常精緻,而且能獨出心裁、銳意創新,如“無擋尊”可稱是空前之作。至成化時期,在瓷質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纖巧,而且也無大器,如最有名的五彩扁肚撇口把杯,高士杯、三秋杯等都是異常輕盈秀雅的代表作品,為仿品望塵莫及。明弘治傳世作品不多,以黃釉雙耳罐、碗著稱於世。正德時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筆架、扦屏、墩式碗等。嘉、萬曆之後造型漸趨複雜,在器形上有很多創新之作,正如《景德鎮陶録》記載有“製作益考、無物不有”的說法。可以說在風格上厚重古拙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宜、成化時期的作品來顯得有些粗製濫造。

清代無論在器形或和種類方面都有顯著增加,並且製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時期創新之作獨樹一幟。雍正時期在器形的創作方面也是豐富多彩的,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以及明代永、宣、成窯瓷器不僅胎釉,紋飾惟妙惟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亂真,乾隆時期比較突出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等。這一時期無論創新仿古都達到了**,所仿銅、石、漆、玉、竹、木器以及相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慶、道光以後,則大多因襲舊制,很少有創新之作。造型從精美遂變為粗笨,失去了前期的優秀傳統。例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別並不顯著,以後卻逐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

除了瞭解元、明、清瓷器造型的基本特點之外,還須瞭解或掌握一些觀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許多同型別的器皿粗看外表極為相似,而仔細觀察這三大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明代中期瓶、壺、罐一類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顯的接痕,而清代以後製品由於旋削細緻,此種接痕就不明顯了。如此所謂一線之差,往往在斷代辨偽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盤盤身弧度較小而淺,明代永、宣大盤盤身弧度較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後者底大。特別是永樂造型,無論大小盤、碗、其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內壁多向外稍撇。明末清初許多民窯的盤、碗底部常有明顯的輪狀旋削痕,即所謂的“跳刀”,而在官窯中則極少見。

有些時代接近或後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於胎釉原料和紋飾書法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區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裡繪三層紋飾,碗外繪四層紋飾。粗看起來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但仔細加於觀察,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重要區別:碗腹下部收斂程度有所不同,即永樂碗腹較豐滿,宜德碗腹微削。這些細微的差別,是根據實物仿製時,因成型、燒窯等技術條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綻。仿品的器形與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區別。因仿製時雖按真品原器製造,在未燒之前與真器雖然相同,但經高溫燒製後,其形與真器相比或多或少都有所差別。這可能是原料的來源,配製和提煉的精粗不一致所造成。

在這方面,元代是個很明顯的轉折點。元代青花、釉裡紅等釉下彩的出現,開創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以往一色釉的單調局面。明、清以後各種色彩的發明進一步豐富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有其產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我們可以據此推斷器物年代。如早期的青花、釉裡紅,由於沒有很好地掌握原料的特性,故在元代製品中顏色美麗的較少,釉裡紅中常有色調灰暗或變為絳褐色的缺點。但在元代後期的大部分成熟的青花、釉裡紅紋飾卻非常美觀,圖案不僅重視主次諧調,而山慣用多邊的花邊紋飾,無論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邊線不填滿色,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