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檔案的奇異備份(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四章檔案的奇異備份(一)

周文兵不明白扎西多吉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按照一般人的習慣來看,有重要的東西都是會藏在家裡面的,這些人自然不能夠和那些有錢人相比,因為這些人都會認為,東西放在自己的身邊是最安全的,但是周文兵還是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人在找這些東西,如果就放在自己的身邊,肯定是不安全的,而且還有可能會因為這些東西而死掉。

扎西多吉想了想才一副正兒八經的說道:“我的父親和其他人不一樣,在工作上面他是兢兢業業,但是回到家之後,便閉口不提工作上面的事情,因為我的父親告訴過我,我們做這些工作,是為了我們的國家,但是我們身為一個男人,還要照顧我們的家庭,所以到家之後,便再也不是國家的公務人員,而是一個女人的丈夫,一個兒子的父親。”

周文兵沒有見過扎西多吉的父親,但是現在聽扎西多吉這樣一說,倒也感覺這個沒有見過面的老頭有些特別之處,想了想才說道:“我想你應該很瞭解你父親的一切習慣,那麼我們就按照他的習慣來找這個東西,如果還沒有找到,我們就按照他最不習慣的事情來找,我想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夠找得到的。“

扎西多吉聽完周文兵的話,無奈的笑道:“你認為你的父親和母親看在你長大,會不知道你的習慣嗎?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心去藏東西,你認為他們能夠找到嗎?我們現在就只有靠運氣,想好地方再一處一處的找,只要能夠找到就算是我們的運氣好,真的如果找不到,我們再想其他的辦法阿布!“說完轉身就慢慢的走了出去。

“爺爺,爺爺,給我說一個故事吧!”開始說話的那個小孩子笑著來到扎西多吉身邊。

扎西多吉溺愛的望著自己的孫子笑道:“傻孩子,爺爺的那一邊故事早就給你說完了,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沒什麼聽的,你還是去找這個文兵叔叔吧!他去過的地方多,看過的事情也比較多,讓他給你說故事吧!”說完才對著周文兵笑道:“文兵,就給我的孫子說一點故事吧!就當是給他提前上一點政府課,教育一下他也可以。”

“我不聽那些老掉牙的童話故事,早就已經聽麻木了。”小孩子不依不饒的說道。

周文兵望著這個只有十來歲大的孩子,見他說話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忍不住笑著問道:“你不聽那些童話故事,你又要聽什麼樣的故事,你可不要為難你文兵叔叔,我知道的東西可不多,要是我說不出來你滿意的,我可就要丟臉了。”

小孩子燦爛的笑了笑說道:“扎西多吉爺爺說過,周叔叔是考古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我很喜歡這些方面的事情,考古就是找出那些古代的東西嗎?”扎西多吉聽完自己孫子的話,也開心的笑起來,其實文獻和考古差不過,只是一個是屬於記載,一個則是記錄,兩者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這小子喜歡的原因,畢竟從小就接觸道這裡東西嗎!

周文兵點點頭才緩緩說道:“考古,用以表示考古遺存中(尤其是原始社會遺存中)所觀察道的共同體。文化一詞有著不同的含義,一般是指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藝術、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達到的總成就,如中國文化、文化遺產等。但考古學中所講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義,專門指考古發現中可供人們觀察道的屬於同一時代、分佈於共同地區,並且具有共同的特徵的一群遺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發現某幾種特定型別的器物,經常的在一定崎嶇的某一型別的居址或墓葬**同出土,這樣一群有這特定組合關係的遺存,即來源稱為一種“文化”。由於他們共同存在同一文化層或墓葬中,表明它們屬於同一時代。一個文化不能由一種特徵來劃分,因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類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許多特徵的總和,才能把一個文化和另一個文化劃分開來。

考古學文化概念的由來19世紀60年代法國考古學家gde莫爾蒂耶將歐洲舊石器時代分為5期(後來增至6期),仿照地質學上地史分期的方法以第一次發現的地點來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考古發現地區的擴大,知道同一地質時期中不同地區的遺存的面貌並不相同,特別是到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遺存的內容更加複雜,各地區的差異十分明顯。同時,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發現有些原來以為是前後相連接的不同時期文化,實際上同時並存的不同文化。因此,產生了考古學文化這個概念,用來指同一時期不同型別的遺存,也指同一地區時代有先後的不同型別的遺存。目前歐洲舊石器時代的6期,已基本上移作了文化的名稱。在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也有類似的情況,最初瑞典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將甘肅新石器時代遺存分成6期,推斷每期00年前後相接。後來知道它們代表不同的文化,已都移作文化名稱。在考古發展史上除了分期的概念之外,又增加了考古學文化的概念,這是很有意義的。

考古學文化的命名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的小地名作為考古學文化名城的做法,應用得最為普通。如歐洲的莫斯特文化,所魯特文化,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國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以地區或流域來命名的,多為事後弄清楚這一文化分佈範圍而命名。如歐洲的多瑙河文化等。另外,還有對發現地點的名稱加前綴的,如甘肅仰韻文化,河南龍山文化等,這是因為他們和典型龍山文化有相同處,也有差異處,如果僅屬地方性的小差異,當然可採用這種辦法,如果差異大道可認為是獨立的文化時,那便應該另起一個文化名稱。由於發掘地點中不止一個文化,可對地名加字尾,以資區別,如廟底溝二期文化,青龍泉三期文化(見屈家嶺文化)等。

以特徵遺物來命名的方法也經常被採用,如中國過去所稱的細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歐洲的巨石文化,鍾杯戰斧文化等,不過這種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徵代替整個文化的特徵,同時這種個別型別的特徵遺物,還可能分屬於不同的考古學文化,因而近年來已逐漸不大為人們所採用。此外還有以族別來命名的,如巴蜀文化便是一例,不過這只能適用於較晚的文化,並要經過精確考據,否則易於造成混亂,最好仍以小地名命名而另行指出這種文化可能屬於某族,至於歷史時期的商周文化,秦漢文化或隋唐文化等,是一般用語的文化,即指一民族在特定時期中各方面的總成就,包括物質文化以為的一切文字記錄所提及的各個方面。嚴格的講,這與考古上有特定意義的文化,是要加以區別的。考古學文化的研究對考古學文化進行研究,除了要解決時代和分期以外,還要研究他的內容、特徵、分佈範圍、起源、發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聯絡等,而要對一文化的內容有充分的瞭解,則至少該對文化的一處典型遺址作較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把握這一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個考古學文化包括有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某幾種特定型別的住宅、墓葬、工具、陶器和裝飾以及某些特定的工藝技術等。每個考古學文化的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顯示其背後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考古學作為歷史科學的一個部門,不僅要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史的共同規律,還要研究各地區各個族的共同體發展的特殊性。因而必須確立考古學文化這一概念。以便對不同的文化共同體,分別的加以深入研究,以探尋物質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性。

對同時並存的各種考古學文化,我們要根據考古調查和發掘,來搞清楚它們的分佈範圍。這些範圍同自然地理的區劃並不完全一致。一種文化在哦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分佈範圍也會有所不同,文化因素也不斷發生變化。當一種文化發展成為顯然不大相同的另一型別時,可成為同一文化的一個新階段(或時期),如果發生了質的改變,則應視為另一文化。但這需要有充分的資料,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確定。一種文化特徵的形成,主要由於其內部發展,但有時也因接觸而受到另一文化的影響,這些都是在對考古學文化進行研究時需要重視的問題。

小孩子聽完周文兵的話,激動的說道:“周叔叔,我覺得考古和記錄文獻差不多,而你學習的又是考古學,那麼你為什麼會來到這裡記錄文獻?太爺爺說過,每個人本事都不一樣,我們都要看一看自己的本事,衡量一下之後再去做某一件事情,就好像我喜歡這些東西,我以後就會去做這些事情一樣的,你既然喜歡考古學,為什麼不去考古呢?”

周文兵沒有想到這個小孩子還真不是一般的聰明,笑了笑才說道:“其實考古學和我們現在做的文獻工作沒有多大的區別,我們就好像就在記錄著這些發生過的事情,而考古就是在發掘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只是他們要找出一些證據出來,證明這些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反正都一樣,國家現在需要我做這個文獻的工作,我就來做了啊!”

周文兵也知道,現在的小孩子再怎麼聰明,也都還是一個小孩子,對這裡自己當年都覺得無聊的事,興趣是不會大的,如果不提前培養一些他的興趣,等到以後他不喜歡的時候已經晚了,既然又有一個人有這樣的愛好和興趣,周文兵中自然不會放棄,笑了笑說道:“你知道十年前,我們國家有什麼重大的考古發現嗎?”

小孩子搖了搖頭才聽見周文兵笑著說道:“早在1975年,就在湖北鄖縣發現古人類牙齒化石。1989年又發現一具人類頭骨化石。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發掘,又發現一具頭骨化石。兩句頭骨化石都儲存了完整的腦顱和基本完整的面顱,,第二具更為完整,根據頭骨特徵,屬於直立人型別,定名為”鄖縣直立人“,簡稱鄖縣人。根據古地磁法測定,化石大致距今80萬年至90萬年。

1990年來的多次發掘,在其文化層共出土石核、石片、軟砸器、刮削器、石錘等石器41件,以及大量打擊碎片和帶有打擊痕的礫石,並出土似手斧的兩面器。與人類化石伴生有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而且頭骨、下頜骨完整者數量之大是其他遺址不多見的。

鄖縣人化石及其文化的發現,對人類進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鄖縣人的年代外常古老,甚至與藍田人的年代相當,但鄖縣人化石體質上卻顯示出許多早期智人的特徵,從而對直立人與早期智人的發展關係以及南北文化關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城子崖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存,總面積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由中國考古學家發現、發掘和出版考古報告的古城址。城子崖遺扯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誰和層分的三層,上層芳周代文化層,中層為嶽石文化層,下層的龍山文化層,出土了大批各時代的文化遺物。下層的龍山城扯南北最長處50米左右,東西寬約40米左右,佔地面職約0平方米。城址內文化層堆積豐富,有房基、水井、窯穴等遺址。陶器以黑陶、灰黑陶為主。石器多為磨製。還有骨器。198年和190年曾進行過兩次發掘,首次揭示出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龍山文化(最初稱之為“黑陶文化”,後以遺址命名為“龍山文化,現在專稱為”山東龍山文化”)。此外,在遺址的周圍還發現一處平面為長方形的板築坋土,可能是當時的城牆基址。嶽石文化的城址直接疊壓在龍山文化城址之上,面積為17萬平方米。城層規整,坋土堅實。

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城子崖遺址進行了勘探和發掘,發現城子崖遺址是由龍山文化城址、嶽石文化城扯和周代城址重疊而成,澄清了60年來有關城子崖遺址時代的爭論。其中龍山文化城杖面積達0多萬平方米,為這一時期古城扯之最;嶽石文化城址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座夏代城址。這一發現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和中國文明起源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並由此揭示出來的龍山文化,對於認積和研究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城子崖遺址的發掘,為中國史前城址和文明起源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科。城子崖及其周圍的古代遺扯,形成了一個從新石器時代到兩漢的基本完整的古代文化區。城子崖龍山文化城址具有早期城市的雛形,說明當時它已經成為一個權力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城子崖嶽石文化城扯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城市考古的空白。在此之前,在龍山文化城址和商代文化城址之間尚未發現夏代文化城址。城子崖嶽石文化城址的發現,為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中國城市發展史及夷夏關係提供供了重要資科。

1990年10月14一日,安陽隊對郭家莊墓地北部的160號墓進行發掘,發現該墓未經盜掘。出土銅、陶、玉、石、骨、牙、竹、漆等各種器物共5件。其中,青銅器91件,8件鑄有銘文。青銅器有禮器、樂器、工具、工具、兵器、雜器等,種類齊全,以兵器為主,有戊、刀、戈、矛等,計00多件,族900多枚,禮器41件,有鼎、罏。籃、尊、罍、滷、盉、、角、盤、鬥、方盧形器等。出土玉器件,並出土一竹簍。學術界認為,該墓屬殷墟文化第三期,墓主人應為一地位顯赫的武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殷墟160號墓的發現,填補了殷墟研究中缺乏第三期較大銅器資科的空白,160號墓青銅器中有,方形器較多,方形器和蓋提樑四足鼎都是罕見器形,大多數銅器上的紋飾繁縟華麗,製作非常精緻。銅器組合、相配別具特色,對瞭解商代貴族生話與葬俗,提供了很好視角。其胡銅器成份的分析,對研究銅器鑄造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季墓,即001號墓,為長方形豎穴墓,葬具為重淳單棺,隨葬未器物豐富,種類繁多,放置有序,為7鼎6籃規格。隨葬品還有大量的青銅器禮樂器和玉器。青銅禮樂器有鬲、方壺、豆、盤、方頗、尊、爵、斣、方葬等和編鐘、編磐等,還有兵器和車馬器等。必玉器主要有玉覆面和玉組佩,死者腰身部位還發現一組珍貴的腰帶飾。出土的玉柄銅芯鐵劍,集鐵、銅、玉三種材質為一體,製作精美是中國考古發t掘中出土的時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鐵製品,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綴玉面罩,由14件象徵面部特徵的玉片連綴在絲帛上製作而成,形象逼真,做工考究,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暝目”造型,也是漢代金鏤玉衣的雛形;一套8件有銘文的銅甬鍾,是迄今西周晚期墓葬考古發掘出土的唯一一套最為完整的甬鍾;由十二種金器組成的黃合腰帶飾,是中國最早的黃合飾品;整件毛織衣物,是國內同期墓葬發掘中僅見的;皮馬甲及盾牌也是國內首次發現;用墨在10餘片圭形片上書寫而成的遣冊是國內發現的時代較早的書法珍品;00多件仿生動物玉雕,形種兼備,栩栩如生,幾乎囊括了當時中國北溫帶地區生物品種。

據器物銘文考知,墓主人為季,為西周晚期某一代國君。除出土文物外,按一定行列擺放的為季、季夫人梁姬及太子陪葬的三座車馬坑,緊密的連在一起,是中國發掘的規模最大的車馬坑群。

墓地發掘所得的大量實物資料,尤其是青銅禮器和組合玉佩飾的出土,對認識西周末期與春秋早期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資料,青銅器上的長篇銘文也為研究方國歷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獻資料。增進了對諸侯國貴族埋葬制度及喪葬禮俗認識,為進一步研究古代禮樂制度提供了依據。(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