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華夏茶道(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王國偉在心裡面發誓,自己一定會親自為自己的兒子和家人報仇的,看到自己家人的墓碑,王國偉又不斷的回憶起自己的女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人害的。想了很久,才好像記起,自己的父親在走的時候,好像叫自己到他的房間裡面去。

想到這些,王國偉才慢慢地站起來,拍掉自己身上的泥土,向自己父親的房間走去,他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找自己有什麼事情,但是他相信,這一次他的父親不會說一些無聊的事情,而是一些真正的大事。

王國偉輕輕地敲了敲門,就聽見自己的父親說道:“進來吧!”

走進去的王國偉,發現今天父親房間裡面的擺設,和以往大不一樣,因為今天的桌子上面,多了很多東西,平時也算瞭解一些華夏文化的王國偉,知道,桌子上面的東西就是華夏的專用茶具。

王國偉不明白自己的父親為什麼要拿這些東西出來,不過還是禮貌地說道:“父親大人,不知道你找我到你的房間裡面有什麼事情,都這麼晚了,你還不休息,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告訴我?”

老者點點頭,笑著說道:“國偉,雖然我以前不是怎麼喜歡華夏,那也是因為他的軟弱,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華夏的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今天我就要告訴你,關於華夏茶道的事情。”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華夏。華夏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

這些東西,王國偉還是第一次聽到,關於華夏的歷史事情,王國偉一向都是很喜歡的,因為他覺得,華夏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國家,裡面有很多讓自己學習進步的地方,只是以前要工作,根本就沒有多少時間學習這些東西,現在聽到自己的父親告訴自己,馬上就聚精會神的聽起來。

老者知道王國偉不會大叫自己,繼續說道:“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透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聽到這些,王國偉馬上就驚訝地問道:“父親大人,我記得你連華夏的語言都說不好,為什麼現在會對華夏的茶道這麼的瞭解?”

老者想了想,才笑著說道:“這些都是你的爺爺教我的,因為你的爺爺很喜歡喝茶,你慢慢聽我說,還有很多的東西,聽我說完以後,你會明白很多東西的,只是每一個人明白的東西都不一樣。”

看見王國偉點點頭,老者才開始說道:“華夏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樹原產地並不是只有華夏一個,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也發現原生的自然茶樹。但是,世界公認,華夏在茶業上對人類的有著卓越的貢獻,這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把它發展形成為華夏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並且逐步地傳播到華夏的周邊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看見王國偉聽懂了茶道的事情,老者才繼續說道:“茶飲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因此華夏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品茗中,吟詩議事、調琴歌唱、弈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這一次,王國偉聽完老者的話,忍不住開口說道:“父親大人,為什麼喝茶的好處這麼多,為什麼我從來都沒有看見你喝過茶?難道你是真的不喜歡喝茶,還是有其他的原因,才會讓你這麼多年都不喝茶?”

聽到王國偉的話,老者的眼神暗淡一下,才緩緩說道:“我雖然很喜歡,但是我知道,我現在是在日本,日本推崇的是武士道和劍道,而不是茶道,很多東西,就是要入鄉隨俗,而不是一意孤行,就好像我這一次一樣。”

老者好像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又怕沒有時間似的,見王國偉沒有再問,就趕緊說道:“現在我就告訴你,什麼叫華夏茶道精神,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清”

清的意思就是,“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 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完自己的父親說了這麼多,王國偉才算是真正的體會,什麼叫做華夏的博大精深,既然現在知道,華夏是博大精深,王國偉也不會傻得去打擾自己的父親,點點頭,示意自己的父親,可以說下面的了。

老者看到王國偉的樣子,才繼續開始說道:“華夏的四大茶道,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國四大茶道流派。貴族茶道生髮於‘茶之品’,旨在誇示富貴;雅士茶道生髮於‘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禪宗茶道生髮於‘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世俗茶道生髮於‘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

由貢茶而演化為貴族茶道,達官貴人、富商大賈、一豪門鄉紳於茶、水、火、器無不借權方和金錢求其極,很違情肯理,其用心在於炫耀權力和富有。源於明清的潮閩工夫茶即貴族茶道,發展至今日漸大眾化。

茶雖為潔品,但當它的功能被人們所認識,被列為貢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員,再是達官貴人。“小家碧玉、”一朝選在君王側,還能保持質樸純潔麼?恐怕很難。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列為貢品的記載最早見於晉代常據著的《華陽國志V巴志》,周武王發聯合當時居住川、陝、部一帶的庸、蜀、羨、苗、微、盧、彭、消幾個方國共同伐紂,凱旋而歸。此後,巴蜀之地所產的茶葉便正式列為朝廷貢品。此事發生在公元前115年,離今有000年之久。

列為貢品從客觀上講是抬高了茶葉作為飲品的身價,推動了茶葉生產的大發展,刺激了茶葉的科學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國社會是皇權社會,皇家的好惡最能影響全社會習俗。貢菜制度確立了茶葉的“國飲地位”,也確立了中國是世界產茶大國、飲茶大國的地位,還確立了中國茶道的地位。

但茶一旦進入宮廷,也便失去了質樸的品格和濟世活人的德行。反之,貢茶坑苦了老百姓。

為了貢茶,當此時,男廢耕,女廢織,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茶之靈魂被扭曲,陸羽所創立的茶道生出一個畸形的貴族茶道。條被裝金飾銀,脫盡了質樸;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濟世活人。達官貴人借茶顯示等級秩序,誇示皇家氣派。

貴族們不僅講“條”,也講“真水”為此,乾隆皇帝親自參與“孰是天下第一泉”的爭論,‘稱水法’一錘定音,欽定北京玉泉水為天下第一泉。為求‘真水’又不知耗費多少民脂民膏。相傳,唐朝宰相李德裕愛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壇封裝,從無錫到長安‘鋪遞,奔波數千裡,勞民傷財。此後因一雲遊和尚點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勞,浮位乃洱。”

貴族茶道的茶人是達官貴人、富商大賈、豪門鄉紳之流的人物,不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但一要貴,有地位,二要富,有萬貫家私。於茶藝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無不求其“高品位”,用“權力”和“金錢”以達到誇示富貴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損“皇權至上”,有負“金錢第一”。

貴族茶道有很多違情背理的地方,但因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這一茶道成為重要流派香火綿延,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存在價值。作為茶道應有一定儀式或程式,貴族茶道走出宮門在較為廣泛的上層社會流傳,其富貴氣主要體現在程式上。其變種即源於明清至今仍在流傳的閩潮功夫茶。(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