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全球資訊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網際網路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但它一直沒能迅速的流行起來。≧頂點說,..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網際網路上的資訊存取和傳播並不容易。

直到蒂姆.伯納斯.李發明全球資訊網(),用一套全新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把網路上不同計算機內的資訊,聯結成一張可以被不斷相互檢索的大網。

超本文其實也不是蒂姆.博納斯.李自己發明的東西,這一概念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提出。而等到八十年代中期時,學術界對超文本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每年都有超過100篇的相關論文被發表。

只不過現在大家都還只是把超文本,當做一種新型的文字方式進行研究。知道蒂姆.伯納斯.李在幾年後靈光一閃,成功的把超本文概念應用到計算機聯網之上,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文件傳輸協議。

全球資訊網和因特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全世界的電腦聯網在一起組成的網路,叫做因特網。而全球資訊網是指採用http傳輸協議的所有網頁、站、伺服器的資訊集合。在全球資訊網()和http協議誕生之前,因特網中主流的文件傳輸協議是ftp協議。

“李,這是我們編寫的一個所見即所得的超文本瀏覽器,透過它可以訪問我們提前開通的全球資訊網伺服器!”專案開發組的負責人卡里奧博士,用儘可能直白的語言為站在身後的李軒進行講解。“我們只需在位址列裡輸入正確的網址,就能輕鬆的訪問設定在香港總部的伺服器!”

實際上李軒對這些概念一都不陌生,但他依舊做出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卡里奧輸入完網址之後。敲了一下回車鍵。瀏覽器的頁面開始跳轉,不過由於這個時代網速的原因,李軒足足等了兩三分鍾,一個新的簡潔的頁面才終於跳了出來。

整個頁面只有三行字,最上面一行是歡迎語“歡迎訪問東方線上!”,而下面則是兩行帶下劃線的標題。

“這些帶下劃線的語句,就代表著一個新的超鏈接!只需用滑鼠擊它。就可以跳轉進入另一個全新的頁面!”卡里奧著擊了第二行的標題,《東方研究院成功開通全球資訊網!》。

兩分鍾之後,瀏覽器上果然顯示出了這篇新文章。卡里奧也沒有在簡短的文章內容上過多停留。而是迅速在末尾處找到了同樣帶下劃線的一處字樣,“下一篇:《歡迎李軒先生訪問劍橋實驗室!》”。

他繼續用滑鼠進行擊,瀏覽器在完成重新整理後,再次跳到第二篇新聞稿。這就是超文本連結。讓伺服器上的所有資訊可以有機的聯絡在一起。

而且超鏈接的設定。還可以根據資訊上傳者的要求,隨心所欲的在網頁中任意插入。比如李軒注意到第二篇新聞稿中,出現的第一個“李軒”字樣也帶了下劃線。於是卡里奧很快又擊帶下劃線的“李軒”兩字,瀏覽器的頁面上慢慢重新整理出了,一篇介紹李軒本人的人物轉。

這種簡單的操作在後世,就連許多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但在1986年,這卻是一項足可以引起全世界轟動的新技術。

“祝賀你們完成了一個偉大的發明,我相信整個網際網路的歷程序會因此而改變!只可惜現在的網路還是太單調。如果這篇傳記中能再配上一張我的照片,就更像一份求職簡歷了!”李軒指了指螢幕上的文章。風趣的笑道。

“您的這一要求並不難實現,只需對html語言進行改進,加入圖形標識程式即可!我們的eb伺服器在未來,完全可以變得圖文並茂,甚至在軟體支援的情況下,還可以釋出音訊和影片資訊,這是我們接下來努力的方向!”卡里奧語氣輕鬆的道。

全球資訊網有著強大的包容性,這也是它未來能夠迅速崛起並成為網際網路主流應用的原因所在。李軒自然清楚未來的全球資訊網,是怎樣一個包羅萬象的虛擬世界!

“感謝大家的努力工作,接下來在進一步完善全球資訊網技術的同時,我希望能儘快讓全世界都分享到大家的新成果。所以我決定把全球資訊網技術免費對外開放,讓所有人都可以認識它的魅力!”李軒突然宣佈一個決定。

根據東方研究院與研發人員們簽署的就業協議,大家在工作期間取得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歸東方研究院所有,開發人員只保留署名權。而李軒作為東方研究院的老闆,自然有權利任意處置全球資訊網()技術。

“真的嗎?這是一個好主意!我有一個朋友在因特網架構理事會工作,我可以去聯絡他,讓因特網架構理事會幫助我們來推廣技術!”卡里奧非常開心的道,他自然希望自己的成果能被最多的人使用,而免費無疑是最佳的推廣手段。

“no!我們東方研究院會捐資成立一個非營利性的機構——全球資訊網聯盟,用以推廣技術!”李軒搖了搖頭道。

卡里奧口中的那個因特網架構理事會,的確有不的能量。這個組織在去年夏天,邀請了計算機產業的50家主要廠商,舉辦了一個推廣tcp/ip協議的全球會議。

tcp/ip協議是因特網最底層的基礎協議,它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因特網,以及資料如何在網路之間傳輸的標準。正是tcp/ip協議的大規模推廣,才真正奠定了整個全球網際網路,能夠暢通無阻的相互連接的基礎。

只不過這位卡里奧博士,雖然是一個出色的技術專家。這一世很有機會搶走蒂姆.伯納斯.李的“全球資訊網之父”頭銜,但他確實不是一個精明的商業運作家。

東方研究院是一家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公司,而李軒則是一個資本家。他之所以願意投入資金重金搶先開發全球資訊網技術,絕不是為了做善事。

李軒之所以願意把全球資訊網免費開放,為的是放長線釣大魚。如果能操控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李軒以後有的是機會從其他方面把利潤賺回來。另一個時空中,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全球資訊網,但真正從全球資訊網中挖到第一桶金的卻是網景公司。

這個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商業瀏覽器的公司,成立僅僅16個月之後。就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並且在上市首日的總市值就突破了0億美元。

按李軒的規劃,劍橋研發中心的卡里奧博士的開發團隊。主要負責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url(統一資源定位符)等在內的全球資訊網技術研發和完善工作。而全球資訊網的商業化推廣,李軒則會另外組織專業團隊接手。

在李軒的飛機離開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時,一個非盈利性學術推廣機構——全球資訊網聯盟,在倫敦註冊成立。而全球資訊網聯盟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全世界的因特網領域專家發出倡議。邀請大家共聚倫敦來召開一屆全球網際網路大會。

當然,像這種聲勢浩大的行動要耗費不菲的資金,但是財大氣粗的全球資訊網國際聯盟,根本無需擔心錢的問題。因為早在它剛成立的首日,東方研究院就向其捐贈了1000萬英鎊的鉅款,用以維持它的運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錢能使鬼推磨,在全球資訊網聯盟願意報銷差旅開支的情況下,這些業內專家們自然非常歡迎。能有這樣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的平臺。

於是全球資訊網聯盟成功吸引了,全球網際網路領域的大部分目光。而這一屆全球網際網路大會的開幕主題演講。正是由卡里奧博士代表東方研究院,第一次公開對全世界介紹技術。

另一個時空中,蒂姆.伯納斯.李早在1991年就推出了技術,但直到網景公司在1994年推出導航者瀏覽器之後,全球資訊網的發展才真正步入快車道。

許多時候酒香也怕巷子深,一項好的技術想要迅速被接受,還需要有一個優秀的營銷計劃來推廣。而在另一個時空中,蒂姆.伯納斯.李之所以會想要研發全球資訊網,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他任職的單位——歐洲核物理實驗室,各種文獻資料管理混亂的難題。

當時蒂姆.伯納斯.李的上級,批准了他提出的用計算機技術來解決問題的方案。而蒂姆.伯納斯.李也不負眾望,很短時間內就拿出了全球資訊網系統。

但是歐洲核物理實驗室終究不是計算機實驗室,不可能為一個不屬於自己研究範圍內的專案,提供太多的支援。所以另一個時空中的全球資訊網,早期發展幾乎是在完全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僅僅憑藉著自身技術上的優勢,最終被歷史所選擇。

而在李軒的干預下,這一世的全球資訊網在問世之初,就獲得了一個世界級的舞臺。要知道全球資訊網聯盟為了儘可能的擴大這次全球網際網路大會的影響力,所支付的會議成本就高達00萬英鎊。

整個會議只持續了三天,大家原本是準備來一起暢談網際網路的未來。但在主辦方的刻意安排和引導下,東方研究院在開幕大會發表的技術,從一開始就奪走了所有注意力。

這次網際網路大會之後更是變成了,對這個新冒出來的技術的研究探討會!而東方研究院和全球資訊網聯盟也早就準備充分,不只提供乾巴巴的論文,還準備真實聯網的全球資訊網系統供大家親身體驗。

當大會結束後,全球資訊網()的話題,也隨著與會人員紛紛回國,而迅速擴散到全世界,成為本年度整個因特網領域風頭最勁的話題。而藉著學術界的熱議,全球資訊網聯盟又成功勾引起了英國艦隊街的興趣。全球資訊網迅速作為一個當紅的科技新名詞,開始被英國的報紙們傳遞給整個社會。

當然,就算技術的前途遠大,但它想要真正進入普通人的生活,還需要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另一個時空中網景公司的導航者瀏覽器,之所以能夠在1994年拉開網際網路狂潮的大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美國政府在背後大力推動。克林頓在199年入主白宮後,就提出了“國家資訊高速公路計劃”,使得網際網路本來就已經成為當時全美追捧的概念。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前提,是基礎通訊設施的逐步完善。而這已經脫離了一個公司的能力範圍,必須有國家層面的推動。全球資訊網聯盟雖然是在英國燃了第一把火,但李軒真正的目標依舊是美國。那裡才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才是資本主義的領頭羊。

全球資訊網這種比較學術的東西,雖然能滿足大眾對最新科技的獵奇心理,但對普通來畢竟太過高階和枯燥。大家還是更願意看球星、影星們的花邊新聞,所以實際上最初的時候,英國的媒體對全球資訊網、網際網路大會等話題,雖有一定篇幅的報道,但並不沒有佔據主要版面。

而就在此時,美國的nbc電視臺突然插了一腳。斯坦福大學的一位教授,在接受nbc電視臺一檔談話節目的專訪時表示,美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已經落後於英國。這位教授認為全球資訊網技術之所以會被英國人搶先發明,完全是因為美國政府對相關領域重視不足、投入不夠。

nbc電視臺可是美國三大公共電視新聞網之首,它的影響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最新做出反應的卻是英國的媒體,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而交出了世界霸權,讓美國這個原來的弟反過來騎在自己的頭上,但英國人骨子裡還是有一絲驕傲的。

現在就連美國人自己都承認,英國在網際網路領域上已經領先英國美國。艦隊街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給大英帝國狠狠長臉的新聞。於是立刻有多家英國報紙轉載了nbc電視臺的觀,開始重新炒作全球資訊網的話題。

而全球資訊網也從一項單純的新興科技,上升到了英美兩國臉面的問題。因此美國媒體自然也不示弱,在毫不留情的攻擊本國政府的同時,不忘對英國人作出反擊。

於是全球資訊網的話題不但沒有冷卻下去,反而不斷出現在媒體的各種評論中。(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