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期待已久的首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將生物實驗室的任務全都安排下去以後,趙玄就一門心思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神舟”星際飛船上。

主要是楊威那邊催的緊,才在帝都帶了一個多星期就被叫回了酒泉航天發射場。

伴隨著既定首飛日期的到來,飛船試飛的節奏也逐漸加快,從原來的一週一次到現在的三天一次。

在酒泉航天發射基地內,每個人都緊鑼密鼓的工作著,因為他們都清楚自己即將見證歷史。

………………

“王總,這是航天科技公司報上來的商業方案,如果公司這邊沒同意,他們馬上開展。”

這邊飛船正在加緊測試,王文菱這邊一樣沒閒著。

國家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技集團因為國企加軍企的性質,所做的技術專案都已科技探索為主,沒有開展商業航天專案的打算。

這就留給了保護傘科技公司無限的商機,別的不說人類對於太空充滿了臆想。

是個國人就能哼上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再加上NASA官網活動中登記到的全球已經超過30萬人擁有移民火星的想法。

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人類對於頭頂那片天空從來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這裡面的商業利益有多大。

至於保護傘航天科技公司提出的商業航天專案裡,最重要的就是承接商業衛星發射以及太空旅行。

之前被SpaceX公司拉低到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每公斤5000美元的價格,相比起來來全世界第一家商業衛星發射公司Arianespace的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價格為每公斤2萬美元。

但現在商業衛星發射市場裡,又多了一個保護傘航天科技公司,直接將價格拉低至每公斤1500美元,還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價格,近地面軌道衛星價格更低。

看著自己手裡的專案書,王文菱就清楚,等對外公佈以後,會對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產生怎麼的衝擊。

最重要的是1500美元的價格,保護傘航天科技公司還有很高的降價空間。

如果不算“神舟”星際飛船生產成本與維護成本的話,每次飛船發射的成本不超過50萬RMB,而在不加裝外部貨艙的情況下,滿載載荷卻高達100噸。

一次發射,足以攜帶超過200枚小型衛星,哪怕重達4噸的通信衛星,也可以攜帶20顆左右。

為此連已經超高密度發射的北斗導航三號衛星也暫停了發射任務,沒辦法,使用“神舟”星際飛船來發射衛星成本低的可憐。

要不然為什麼楊威院士著急呢,有了“神舟”星際飛船,本來預定準備好2018年12月以後的衛星發射計劃全都喊停。

至於太空旅行,王文菱就更不急了,按照準備,保護傘航天科技公司將會在“神舟”星際飛船首次大氣層外飛行以後,公佈自己的太空旅行計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舞臺已經搭好,就看趙玄的了。

這次大氣層外飛行能不能成功,誰都無法預料,連趙玄也不行,只能把工作做細緻,仔細檢查。

保護傘航天科技公司的計劃,趙玄還沒來得及看,他現在正在飛船總裝廠房內站好最後一班崗。

總裝廠房後面的牆壁上,掛著四句話,說明了趙玄以及現場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

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戰鬥

特別能攻關

特別能奉獻

20個大紅字格外顯眼,有時候注意力一不集中,回頭一看就收了自己想開小差的心思。

彷彿有人在自己身後監督一樣。

看著面前忙碌著的身影,趙玄十分的欣慰,自己的設計,加上這些航天科技集團研究所的員工,想失敗都難。

在上午,國家航天局就召開了新聞發佈會,介紹了這次的試飛工作,他們身上的壓力當然非常大。

這次除了國內,國際上“關切”的目光也一直瞄準這裡。

和上次一樣,第二天一大早,趙玄就被鬧鐘吵醒,外面天還黑著,可整棟住宿樓裡早已經甦醒。

預定好的發射時間在下午6時,因此在上午,就得將“神舟”星際飛船從總裝廠房挪到發射場進行準備。

今天要前往太空的不是原來做試飛的1號艦,而是2號艦,內部裝修已經全部已經按照設計一絲不苟的完成。

至於1號艦,降繼續進行試飛工作,為未來飛船改裝提供經驗。

這樣的原型機,趙玄一共計劃生產了4臺。

2臺用來試飛,一臺用開給航天員做訓練,另一條做備份,緊急情況下使用。

“趙總。”

“趙總。”

在去餐廳的路上,每一個遇到趙玄的人,都和趙玄打著招呼,現在他可是基地內的名人,沒有不認識的。

“趙總,來這邊吃。”

酒泉航天發射場的餐廳都是自助餐的形式,至於廚師則來自天南海北,因為航天科技集團幾大研究所都釋出在不同的城市,吃飯的口味也各不相同。

在基地執行任務的時候,各大研究院的後勤保障團隊,也會隨隊進駐發射場。

簡單拿了一些事物以後,趙玄端著盤子來到楊威他們所在的這一座落座。

“早餐多吃點,中午忙起來指不定什麼時候有空吃呢。”

作為過來人,楊威及時的提醒道。

“嗯,我清楚。”

這點,趙玄深有體會,之前幾天中午根本沒空來餐廳,都是吃送來的盒飯。

由於今天有任務,每個人吃飯的速度都很快,也沒多聊,吃過早餐就奔赴了崗位。

至於趙玄,則和楊威一起來到航天發射控制大廳內,在發射前,他們要和發射中心負責團隊開會,再次確定發射流程,核對天氣情況,確保發射順利成功。

和試飛不一樣,試飛只在大氣層中進行,飛行高度最高也就在15000米左右,但這次不一樣,“神舟”星際飛船將衝破大氣層,前往外太空。

所以意義格外不同,受重視的程度也不一樣。

如果在以前,前往太空的載人飛船第一次飛行時,往往會在艙內放置一些動物,例如狗、猴子,用來替代人類查驗飛行過程。

但這次,這些動物的工作由智慧機器人代替。

在太空失重環境下,飛船控制系統是否會發生故障,屬於無法預測的事情。

這時,智慧機器人將替代航天員的角色,在駕駛艙承擔控制星際飛船飛行的工作。

一共準備了3臺智慧機器人,兩臺用來駕駛星際飛船,另外一臺模擬正常人類的生理狀態,為以後真正的載人飛行做準備。

最後一次檢視過星際飛船內部情況以後,趙玄從飛船艙門處爬了出來。

為了確保發射順利,正常姿態的“神舟”星際飛船,挪到發射場以後,底部的發射塔架豎了起來,將飛船艙頭對準天空。

這種姿態可以讓飛船直接起飛前往外太空,省去4臺轉向發動機的耗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