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織一張大大的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魚復,春秋時庸國魚邑,於秦惠文王十二年置縣。

元封五年,漢武帝於魚復縣設立江關都尉,與巴郡太守同級,管轄巴郡軍事。

後來,王莽篡漢,公孫述據蜀,並在魚復縣境內白帝山上築新城,稱白帝城,自此,白帝城便成為了魚復縣縣治。

白帝城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之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北依雞公山,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地處長江三峽西端入口,扼守荊楚入蜀之咽喉,自秦漢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李汗青揮師南下巴蜀,攻取巴郡以後便將典韋和鎮中軍下轄之夏字營留在了江州。

典韋自然知道魚復的重要性,讓夏字營校尉孫夏和新任司徒鍾進親率千餘將士駐守於此,得知漢軍自集結水陸大軍自荊州的西進之後,他又帶著親衛營兩百輕騎匆匆地趕往了魚復坐鎮。

匆匆趕到白帝城,典韋也顧不上休息,便召集城中眾將商議起了禦敵之策。

只是,會議剛開始不久便有軍情處的人員從荊州帶來了最新的訊息。

來人不過弱冠之年,身材魁梧,一身布衣短打,樣貌憨厚,但眉宇之間盡是凝重之色,“自夷陵至秭歸,長江北岸旌旗蔽日;自江陵至巫縣,水面之上船艦絡繹……漢軍此番來勢洶洶,水陸兩路大軍應該不止十萬!”

此言一出,典韋和堂下眾將的臉色又難看了幾分,堂上的氣氛也變得愈發地沉重了。

良久,鍾進才苦笑一聲打破了沉默,“看來,漢廷這次要破釜沉舟了!”

早在攻取江州之時,不管是李汗青還是典韋、孫夏、鍾進等震中軍將領便意識到了漢廷得到訊息後會自荊州揮師西進前來救援益州,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益州在漢庭眾君臣心中的分量。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稱,物產豐饒,府庫充盈,又尚未遭到戰火波及,漢廷一眾君臣哪能眼睜睜地看著益州落於李汗青之手?

所以,在接到劉焉的求援之後,劉宏和一眾大臣一咬牙便從三輔調回了皇甫嵩,又從荊、揚、豫、青、冀、幽抽調兵馬,足足拼湊了十餘萬大軍前來救援益州。

聽得鍾進這麼一說,眾將不禁神色一鬆,有人更是滿臉戲謔地調侃了起來,“還真別說,漢廷此番還真有幾分破釜沉舟的架勢呢!只是,有大帥在,只怕他們就是砸了鍋沉了船,也討不了好!”

也有那沉穩的連忙就想到了關鍵,連忙向典韋建議,“將軍,巴郡水網縱橫,而我軍並沒水師,所以,必須想辦法將漢軍水師堵在夔門之外,否則,漢軍水師便可攻擊我軍後方,防不勝防啊!”

此言一出,不少將領連忙附和,“對對……必須想辦法將漢軍的水師堵在夔門之外!”

更有人靈機一動,“我軍雖無水軍,但巴郡並不缺少船隻,不如立刻徵調船隻,再以鐵索連船橫鎖在江面上,如此應該就能堵住夔門!”

聞言,眾將盡皆眼眸一亮,但典韋卻搖了搖頭,“鐵索連船倒是可行,卻不能堵在夔門,而要堵在白帝城下,否則,我們可以堵,漢軍便可以疏!”

聞言,堂下眾將盡皆一怔,旋即恍然,孫夏更是連忙起身一禮,“末將願率三百兄弟去對岸白鹽山上守住鐵索!”

要以鐵索連船鎖住江面就要將鐵索與兩岸的山勢相連,而且不能讓漢軍去破壞,所以,必須有人去對岸守住鐵索的另一端,所以,典韋神色肅然地衝他點了點頭,“去挑五百精銳!”

計議已定,典韋一面派人去徵調舟船,一面去岸邊勘察地形,選擇適宜的封鎖地點。

黃昏時分,又要一騎自東面匆匆來報,“漢軍的前鋒已經進入魚復地界!”

聞言,典韋嘿嘿一笑,一望孫夏和鍾進,“封鎖江面的事便交給你們了,本將帶著親衛營去迎迎他們……”

跟了李汗那麼久,他典韋可不喜歡被動挨打的滋味,正好封鎖江面的地點已經定好了,也已徵集到了百餘艘大小舟船,他便打算帶著親衛營的兩百輕騎去迎迎漢軍了!

只是,他話音剛落,便有一個風塵僕僕的軍士徑直闖入了大堂,“大帥有令!”

說著,那軍士便從懷裡掏出了一個五寸多長的火漆竹筒,雙手捧著舉過了頭頂。

連忙便有一名親衛上前接過了那火漆竹筒,徑直呈到了典韋的案上。

那火漆竹筒上分明寫著“六百裡加急”的字樣,典韋哪敢怠慢,連忙開啟那火漆竹筒,拆出一封書信來,仔細讀了起來,讀罷有些狐疑地望向了那軍士,“大帥……可有什麼口訊?”

那軍士微微一怔,連忙一禮,“並無口訊!”

六百裡加急,三十裡便會換人換馬,怎麼可能會有什麼口訊?

正所謂三人成虎,誰敢保證那口訊傳到後不會失真?

只是,典韋聽說沒有口訊之後卻皺起了眉頭。

見狀,孫夏不禁也有些狐疑了,忍不住問了一句,“大帥怎麼說?”

典韋沒有搭話,將那張薄薄的信紙遞給了親衛,示意親衛遞給孫夏。

那親衛匆匆地將那張薄薄的信紙遞給了我孫夏,孫夏連忙接過來一看,卻見那薄薄的信紙上只寫了一行字:據白帝城而死守,十日為限!

看罷,孫夏不禁也皺起了眉頭,稍一猶豫,又將信遞給了一旁的鍾進。

鍾進接過去一看,不禁也皺起了眉頭,“大帥只讓我們據城死守,是不是讓我們……不要去理會漢軍的水師?”

聞言,孫夏皺眉插了一句,“若放任漢軍的水師進入巴郡,戰局將對我軍極為不利……大帥應該知道這一點才對啊?”

說罷,他一望那送信的軍士,“你立刻趕回去……”

很顯然,他怕李汗青遠在蜀郡不清楚漢軍的具體情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但他話還沒有說完,典韋便擺了擺手打斷了他,“大帥向來算無遺策,如此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我們照辦便是!”

他可不信李汗青會放任漢軍的水師肆虐巴郡!

李汗青自然不會放任漢軍的水師肆虐巴郡,但他卻準備先放漢軍的水師進入巴郡水域,若不趁此機會把漢軍的這支水師留在巴郡,始終都是個禍患!

就在典韋接到這封命令之時,江陽、涪陵和江州、宕渠等地的將官也接到了李汗青的命令,更有一封命令正以六百裡加急往漢中郡飛傳。

與此同時,李汗青已經安排好攻略蜀郡的事宜,帶著親衛營千餘重甲鐵騎先行趕往了江州,剛趕到蜀郡的先字營和輝字營則分別趕往了宕梁和江陽。

江陽縣本屬犍為郡治下,因在沱江之南而得名,沱江在此匯入長江。

江陽縣於漢景帝六年始置縣,如今正是枝江都尉的治所,也算是犍為郡治下的一個軍事重鎮了,只是,劉焉退守廣漢之時將犍為郡兵馬抽調過半,如今的枝江都尉已然防備空虛。

彭輝親率三百輕騎先行,一路急趕,在當夜子時初刻便趕到了江陽境內,稍事休整之後便斥候四出,刺探起了訊息,開始為攻取江陽縣城做起了準備。

而江城比江陽距離蜀郡更遠,李汗青直到第二天未時初刻才趕到了江城西門外。

留守江城的鎮中軍司徒餘先匆匆來見,“末將已按大帥的吩咐仔細整頓了城防,只待漢軍來攻了!大帥一路勞頓,還請先入府休息!”

李汗青一路顛簸,倒想先美美地睡上一覺,卻只是無奈地搖了搖頭,“此戰關係至巨,本帥哪敢鬆懈?江州城的城防便交給你了,本帥還得趕往涪陵和朐忍巡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番,他要以鐵索連船鎖大江,為漢軍的水師織出一張大大的網,沿途的魚復、朐忍涪陵、江陽和宕渠就是這張大網上的網眼,哪一處都不容有失!

魚復有典韋坐鎮、宕渠有先字營前往助戰,江陽有彭輝親自帶著輝字營前往,而涪陵和朐忍的防禦相對來說就要薄弱一些了。

涪陵尚好,地處長江南岸,背靠大婁山和方斗山,地形險要,一旦漢軍的水師一頭扎進這張大網,即便此處無法守住,漢軍的水師也不可能從這裡溜走。

但,朐忍南接荊楚,如果不能扼死此處,漢軍的水師即便入了網也有可能從這裡溜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