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改善這裡的生活條件,迫在眉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兩家人,衣裳溼盡。

在深山裡,最忌諱的,便是身著溼衣。

墩子娘滿臉歉意:“本來我們走的時候,衣裳都收車上了。可上山時,為了追上你家,我們除了水,啥都沒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有些抵抗力的大人,還稍好一些。

可張獵戶家小娃,已經開始發熱。

好在二妮學過醫,尋了些草藥回來。

可營地裡,連個罐子都沒有。

只能砍竹筒回來,當鍋使。

可木質的東西,畢竟不能像鍋一樣,能在火上長時間燒。

這導致了煎出的藥汁,藥效差了很多。

眼下,改善這裡的生活條件,迫在眉睫。

“大山大海大林,衣裳稍幹一些後,趕緊幫他們再建起兩個樹屋。”

三人點頭。

“阿蘭、芮娘,和我去找些吃的。”

餘氏是個計較的。

很是不爽的問了句:“娘!那她們呢?”

餘氏指著張獵戶家的女人們。

“她們還得烤衣裳呢!又沒個換的,只能這麼穿著在火邊烤。”許氏說。

林桃抬頭看了眼天。

沒風,雲層還很厚。

這種天氣,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又下起雨來。

林桃拿了把石斧,領著兩個兒媳婦,離開營地。

營地需要很多東西,換洗的衣裳。

能煮菜熬藥的鍋子。

兩個兒媳婦這幾天跟著她找食,已經能自己辨認植物。

打發她們找吃的。

自己則聚精會神的,在地上尋找著。

餘氏看小老太太,在地上刨來刨去。

完全不是在找吃的。

“娘?您找啥呢?”餘氏問。

林桃頭都沒抬。

“找粘土。”

“土?這不滿地的土嗎?”

“我需要能做陶罐的粘土。因為顆粒間的內聚力作用具有粘性,顆粒粒徑越大的話,它的內聚力就越弱。所以粘土要具有黏性,它的顆粒就要非常細才行。”

林桃捏了一把土,在手裡捏了捏。

“沙子的含量,也會影響粘土的黏性。”

丟掉手裡的土,林桃換了個方向。

這裡沙子含量太高,完全不行。

含沙量要很低,甚至沒有沙子的才是最適合的。

這樣的粘土,水份不容易從從土中透過,滲水速度很慢,保水效能很好。

憑她這樣找,太耽誤時間。

林桃開始找白蟻堆。

因為白蟻堆的土,是白蟻搬運的。

一般顆粒會比較的小。

再者,如果能找到白蟻堆的話。

還能將就著,把白蟻弄回營地,能解決吃食的問題。

可惜附近並沒有白蟻的蹤跡。

如果實再不行,只能把土浸泡攪拌過濾,得到的泥漿也行。

可是連陶罐都沒有,又哪來的工具浸泡攪拌呢?

這不是就回到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嗎!

說到浸泡,林桃想起了開始退水的小溪。

林桃一句話沒說,直接往溪水下游方向跑去。

“娘?您去哪啊?”餘氏大喊。

林桃頭也沒回。

“一會兒,你們自己回營地去。”

來到小溪邊,溪水已經平緩。

林桃終於在溪水邊,刨開土層後,找到灰白色的粘土。

這種顏色發白的粘土,正好比較耐燒。

林桃直接找來大塊的石板,就著溪水和泥。

揉泥巴可以排除泥巴裡的雜質和空氣。

這樣可以增加泥巴的密度。

它的可塑性就會變得更好。

如果泥巴揉不好的話,燒製的時候。

泥巴裡的空氣,就會受熱膨脹,陶器就會炸裂。

廢了不少時間,才把泥巴和好。

林桃聳了聳肩,開始捏陶罐了。

在野外,一般就是用手捏法,或是泥條盤築法。

手捏法是最原始,最簡單的。

但兩種方法相較。

手捏法的陶器,在燒製的時候,需要的溫度相對來說更低一些。

林桃將一大坨的泥,捏成圓錐體。

再用手指,把它內部掏一個洞。

一定要注意,過程中它的形狀變化不能太大。

最後修整一下,把厚的地方捏薄一點。

再用泥漿膠合一下四周。

把有縫隙的地方細細抹平。

整個過程當中,可以不時的加些水在手上,以防陶器出現裂痕。

為了方便,林桃索性直接弄了敞口,類似盆或缽的形狀。

林桃費勁做了三個。

兩個足夠大的,一個稍小一些的。

陶器需要陰乾以後,才能燒製。

陰乾是為了排除陶泥裡的遊離水。

如果裡面水份含量很高的話,在燒製的過程中,就會生爆炸。

不過陰乾可能需要一週左右。

她可等不了那麼久。

所以林桃在旁邊,撿著石塊,磊起火堆。

石塊可以傳導火堆的熱量。

用來烘乾陶器。

烘的時候,還不能讓陶器,離火太近。

而且放置的時候,需要斜著放。

不然它的底部,可能會裂開。

做好這一切,天已經泛黃見黑。

擔心兩個兒媳婦,找的吃食不夠。

林桃還在回營地的路上,劈砍著一些倒地的朽木。

然後在朽木裡翻找。

運氣好的話,能長到柴蟲,或是葛蟲。

柴蟲也被叫做鬥米蟲或者木花。

它兩頭呈椎形,身體為乳白色,有紅色小斑點。

體形和蠶寶寶差不多大。

在林桃那個世界,鬥米蟲因一斗米換一條蟲,而得名。

可見其營養之高。

據說,因其有美容養顏奇效,有錢人家的夫人們,拿一斗米換一條蟲。

葛蟲,也叫紫莖甲。

也是不錯的營養品。

葛蟲全身白嫩嫩的,全是脂肪和蛋白質。

它還有健胃功效,小孩子吃了,更能促進生長。

三道山裡,常年朽木橫生。

都說否極泰來,正是應了這時的林桃。

摟起裙子,只砍了七八個爛樹杆,就抓了滿滿一大包的蟲子。

個個都又肥又大。

營地裡。

許氏擔憂的坐立難安。

張大山不停責怪著許氏和餘氏。

“你說你們!和娘一起出去的,倒是自己回來了!娘要是在外面,遇到點什麼事,連個帶信的人都沒有!”

“娘那麼厲害,我哪想到這麼多。”餘氏縮在張大林懷裡。

凳子媳婦秦氏,直往公公婆婆身邊湊。

小聲避諱道:“這人,該不會是丟下一家人,自己跑了吧?”

墩子娘吼了聲:“別胡說!你以為個個都是你呢?”

張獵戶也直搖頭:“林氏是個有擔當的。不可能丟下一家老小,自己離開。”

“那這麼晚了,也不見人回來?我看,就是覺著拖著一家老小,太累人。不如自己一個人單過,來得輕鬆。您二老瞅瞅她家這十多口子。沒了她,想填飽肚子都難!爹?您今天獵到的這幾隻山鼠,咱自家吃得了。本來就少,再和他們一分,填牙縫都不夠。更別說填肚子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